若没有三家分晋,晋国能与秦国争霸天下吗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若没有三家分晋,晋国能与秦国争霸天下吗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春秋时期不建议晋国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若没有三家分晋,晋国能与秦国争霸天下吗
  2. 秦国为什么打不过晋国
  3.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晋国会统一全国吗
  4. 假如晋国不分裂是否可以和秦国争锋你怎么看

若没有三家分晋,晋国能与秦国争霸天下吗

没有三家分晋的话,秦国是无法与晋国争夺天下的,除非晋国内部出现问题。

晋国在战国初年就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执掌晋国的三位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一起瓜分了晋国的领土,分别建立了赵、魏、韩三国,这就是三家分晋的由来。

想当年,晋国在春秋时期可是首屈一指的强国,涌现出了晋献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厉公等霸主,其中更是出现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姬重耳。

晋国与齐国、楚国、秦国并称春秋四大强国,实力居于首位。晋国处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相当于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开发早、人口多、军队骁勇,比齐国(东夷遍布)、秦国(西戎林立)、楚国(百越包围)都有优势。

在春秋时期的几场主要争霸战争中,晋国胜多败少,基本上保持着霸主地位。公元前632年,晋国在城濮之战击破楚国;公元前627年,晋国在崤山之战击破秦国;公元前589年,晋国在鞌之战击破齐国;公元前575年,晋国在鄢陵之战击破楚国。

春秋时期,晋国接连在战场上打败齐国、楚国、秦国,没有亡于外患,最终亡于内忧。由于扩张过度、领土太大、公族衰微,晋国国君只能放权给外姓卿大夫,埋下了外姓篡国的隐患。春秋末期,晋国的卿大夫赵氏、魏氏、韩氏架空了国君,逐渐肢解了晋国的领土。

(春秋时期,晋景公在鞌之战打败齐顷公)

要知道,秦国东进中原已经是在公元前4世纪后期、完成了商鞅变法的事了,而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大致相当于春秋中期到战国初期),秦国一直慑于晋国的实力,未能突破晋国的封锁线进入中原发展。

在三家分晋之后,晋国的末代君主晋静公姬俱酒沦为庶民,不仅丧失了君位和国家,后来还被韩国派去的杀手所杀害了,而晋国的宗庙也随之彻底消失了。

晋国的瓦解产生出了赵国、魏国、韩国三个国家。可是,三晋之间相互牵制、也相互削弱,无论谁都没有能力独自恢复当年晋国的霸业。其中的魏国虽然短暂称霸过几十年的时间,但很快就在诸侯的围攻下衰落了下去(齐魏马陵道之战)

如果晋国没有消失,那么秦国根本无法统一东方各国,因为晋国的体量就相当于赵国+魏国+韩国。

出自三晋之一的魏国在魏文侯、魏武侯时代是战国七雄之首,光是一个魏国就在战国前期“东伐齐,西破秦,南攻楚”。直到魏惠成王时期,魏国才因为马陵道之战而衰落。

在魏国鼎盛时,吴起曾率领魏武卒在河西之战击破秦军,一度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把秦国压缩到陇西平原,由此可见魏国的实力非同一般。

这样强大的魏国,也仅仅是当年晋国的“一部分”,而这还不包括赵国与韩国的版图与人口。战国七雄之中的韩国、魏国、赵国,加在一起才是春秋时期的晋国。

即便是完成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也无法同时对付赵国、韩国、魏国三个国家,而是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利用它们的矛盾相互牵制,才先后吞并了韩国、赵国、魏国。

如果晋国没有分裂为赵魏韩的话,秦国恐怕依然无法打破晋国的封锁。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国攻赵)

秦国为什么打不过晋国

晋国强大啊,,秦国在商鞅变法前,人口不算多,文化不发达,军事上也不是很强,连巴蜀都是变法后才打下来的,,晋国,分裂了都是韩赵魏,而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

甚至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晋国会统一全国吗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如果没有三家分晋,或者说晋国能够一直保持内部团结的话。那晋国统一天下,应该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

因为巅峰时期的晋国,实在是太强了。

巅峰时期的晋国,在南方差点灭了楚国,一度联合吴国攻入楚国王都;在西边以一己之力挡住秦国,导致秦国在整个春秋时代,根本走不出函谷关。而东边的齐国,同样被晋国压制的难以发展,除了齐国本土没有被占领之外,齐国的小弟基本上都转投了晋国。

春秋末期的晋国,完全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再联合其他一些附属国家,压制齐秦楚三大强国。至于后来崛起的吴国和越国,在晋国眼里根本就是一个暴发户。吴国根本就是晋国扶持起来的,连军队都是晋国帮忙训练的。越国也差不多,越国虽然在勾践掌权时代,勉强堪称霸主。但越国能够称霸,主要是因为当时晋国正忙着内乱,根本没空去管越国。

总之,巅峰时期的晋国,在春秋时代相对其他诸侯国来说,就等于是一个超级大国。尤其是春秋后期,基本上就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如果是单对单的话,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晋国的对手。

至于说晋国为什么这么强大,后来为什么又被韩赵魏三家给瓜分了,这就要从晋国的特殊历史说起了。

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那会儿。当时正是周成王在位期间,由那位大名鼎鼎的周公辅政。当时周朝灭了一个老牌诸侯国,这个诸侯国是上古那位尧帝的后裔建立的,国力一直很强。灭了这个诸侯国之后,姬家自然要找个人去管,挑来挑去之后,就挑到了周成王的三弟,也就是周武王的第三个儿子。

说起来,这个老三背景也是很牛,虽然不是嫡长子,但他外公是姜子牙,所以母亲这边的背景也是很牛的。所以后来,老三就被封到了这块地方,接管了这个国家。而到了老三儿子这一代,老三的儿子给这个老牌诸侯国改了个名字,改名叫做晋国。

历史上那个强大的晋国,最初就是这么来的。

因为来历比较特殊,所以晋国从建立的那天开始,就算是比较强大的一个诸侯国。而接下来,在整个西周时代,晋国一直紧跟周王室的步伐,一直充当周王室的马前卒,所以每次周王室得到了什么好处,也没忘了分给这个亲戚一份。就这样,西周时代,晋国越来越强,逐渐成了一流诸侯国。

再之后,到了西周末年,西周的首都被犬戎攻破,然后晋国便和其他诸侯国一起联手参战,帮周王室赶跑了犬戎,后来还帮着周王室搬了家,搬家去了洛阳。这件事对于周王室来说,无疑是一场大劫。自此之后,周王室就彻底一蹶不振了,再也无力压制群雄。但是对于晋国来说,却是一个扩张实力的天赐良机。

所以,在东周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晋国打着周王室的旗号,名义上是在帮周王室做事,但私底下没少给自己捞好处。尤其是平王迁都之后,当时还有另外一群诸侯,拥立了周平王的一个叔叔做天子。此后二十年里,周王室一直都是两个天子共存的状态。直到二十年之后,晋国插手,帮助周平王干掉了他的那位叔叔,这才结束了这场乱局。

平定周王室内乱,这个功劳,更是让晋国再次上了一个台阶,一跃成为东周初期的一流大国。

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这样的晋国,肯定会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国。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晋国内部出问题了。

晋国内部的问题,说起来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从某一代晋国国君开始,他的儿子继承了国君宝座,而他的弟弟则是被分了出去,成了所谓‘士大夫’。但弟弟这一脉,拥有的土地和人口却很多,完全有实力争夺国君的位置。

所以,接下来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晋国一直在不断内战。直到六十多年以后,已经变成‘小宗’的弟弟那一脉,战胜了‘侄子’这一脉,成功抢到了国君的位置。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事件,直接导致晋国内耗了好几十年的时间,错过了很长的一段发展时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其他诸侯国也开始纷纷扩张,实力越来越强,晋国的优势也开始逐渐消失了。而随着那位新国君即位,接下来,这位晋国新国君,非但没有想着怎么带领晋国扩张,反倒是继续想着解决内部矛盾。

在这位晋国国君看来,内部矛盾还是优先于外部矛盾。如果不解决晋国内部的宗室问题,以后说不定还会再出现‘曲沃代翼’这样的事情。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这位新国君即位之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对自家人下手,基本上把他的同族亲人,都给清理得一干二净。

非但如此,在这之后,这位国君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又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儿子,生怕自己儿子太多,以后还会产生很多矛盾。如果当时这位晋国国君,知道计划生育这个政策,或许就没这么多问题了。但既然儿子生了好几个,那接下来,就只能继续解决儿子了呗。

恰好,当时这位国君有个宠妾,为了给自己儿子抢夺继承权,就陷害其他的公子。在这之后,这位国君直接对自己的儿子们挥动了屠刀。不光太子含冤而死,其他几位公子,也被迫流亡他国,逃离了晋国。

如此,经过这样一番清理之后,晋国内部的宗室力量,总算是被荡然一空,再也不会出现曲沃代晋的事情了。但同时,宗室力量的衰落,也为后来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笔。既然宗室没有了,国君这一脉就显得势单力薄,那其他大臣们自然就有了崛起的希望。

与此同时,就在晋国搞内斗的这段时间里,齐国那边,齐桓公顺利完成了称霸,成为了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而随着齐桓公成功称霸,大家也忽然发现,原来齐桓公选择的这个办法,真的很管用。

在春秋初期的时候,很多大国之所以不敢明目张胆的扩张,主要是怕引起公愤。当时还没有那个诸侯国,可以强大到无惧其他诸侯国围攻的地步。在这种局面下,如果贸然扩张,就只能引来其他诸侯国的公愤,继而被围攻。但齐桓公即位之后,却用一种最合理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方法,就是尊王攘夷。

简单来说,就是齐桓公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去清理那些对周天子不尊敬的国家。当然,解决完之后,这个被灭的诸侯国的领土,肯定是要归齐国占领喽。除此之外,每次出兵的时候,齐桓公还会顺道带上一群小弟,拉拢其他诸侯国一起共享利益。如此一来,齐国可以得到最大的实惠,其他诸侯国得到利益之后,也不会和齐国翻脸,更不会围攻齐国。

这样一来,齐国就可以合法地扩张了。

齐桓公的这个办法,无疑是最好的一个选择。所以接下来,几大强国都纷纷效法齐国。不过,齐桓公活着的时候,还没人能动摇齐国的霸主地位。直到齐桓公去世,因为齐桓公临终之前,任用了几个奸臣,导致齐国开始内乱,国力迅速衰落,其他几大强国,这才终于有机会开始争霸。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晋国的争霸之路,正式开始了。

就在齐国内乱不止的时候,晋国这边,也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内乱。最终,有一个流亡在外的公子,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最后成为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晋文公。

晋文公登基的时候,秦国之所以愿意支持他,就是因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打开通往中原的道路。秦国地理位置比较靠西,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如果秦国想要东出,就不可能绕过晋国。面对晋国的强大国力,秦国又打不过,所以就只能想着用联姻之类的手段,和晋国搞好关系,然后让晋国打开一条通道。

而晋文公也不傻,晋文公很清楚,一旦放秦国进入中原,那晋国以后想要争夺霸主之位,就更困难了。所以当时晋国想了个办法,大致就是和秦国说,咱俩一起去打楚国,这样我能打垮一个劲敌,你也能顺便找到一个东出的道路。而秦国被晋文公忽悠过之后,竟然也真的帮着晋国去打楚国了。

随着外部扩张开始,晋文公也开始着手解决内部问题。作为一个国君,手底下肯定是有一群帮忙干活的人。以往晋国宗室强大的时候,从自家人里面挑一些,再从大臣里面挑一些,也就足够了。但问题是,直接晋文公他爹,已经把晋国宗室清理得差不多了,导致晋文公根本没有宗室可用。

那年头又没有国考,连察举制这种最基本的选官制度都没有,只有贵族才能做官,平民根本没机会。所以晋文公想了想之后,还是得重用那些忠于自己的大臣。毕竟,当年自己流浪在外的时候,这帮人曾经一直跟着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自己也算忠心。用这些人,自己也用着放心。

就这样,在晋文公时代,所谓的‘六卿’家族,就开始出现了。

晋文公当时在高层设置了六个官职,这六个官职可以直接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并且参与执政。所以,不管谁拿下一个席位,都瞬间会成为晋国的最高掌权者。此后的几十年里,一共有十一个家族的人,担任过所谓的‘六卿’。而这十一个家族,都是所谓的‘六卿’家族。

当然,能当上六卿的,肯定都是晋文公最信任的人。比如后来瓜分晋国的韩魏两家,他们的祖先就曾经做过六卿。而他们能够担任六卿,主要也是因为当年他们曾经和晋文公一起流浪,吃过不少苦。而晋文公给他们权力的时候,大概也没想过,为了他们的后人会瓜分晋国。

内部的矛盾解决了,接下来晋国自然就开始对外扩张了。不得不说,晋文公设立的这套制度,在初期的时候,对晋国的扩张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当时这些大臣,每次帮晋国打赢敌人,或者吞并了其他诸侯国之后,自家都会被赐予一点土地。所以不管是出于忠心,还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这些大臣们都拼了命地帮晋国扩张地盘。

在晋国君臣团结一致的努力之下,再加上晋国老底子确实比较厚。所以晋文公掌权之后,很快就让晋国迅速扩张,成为了所谓的霸主国。东边的齐国,自从内乱之后,颇有些一蹶不振的意思。而晋文公掌权之后,自然也不会让齐国顺利发展起来,肯定是用各种手段暗中打压。

西边的秦国,虽然被晋国忽悠的一通,跟着晋国一起去打楚国。但很快,秦国就发现,楚国虽然被打败了,晋国也顺利称霸了,但自己还是没能得到通往中原的道路。非但如此,晋国还用各种贸易手段,对秦国进行封锁。

所以这个时候,秦国总算聪明了一次,转过头去和晋国较量。但结果,在晋国的强大国力面前,秦国根本占不到任何好处,最后只能灰溜溜退回西边。此后整个春秋时代,秦国都再也没能东出。

唯一有点麻烦的,是南边的楚国。楚国地盘比较大,人口也比较多,而且还有比较多的小弟,算是晋国争霸最强劲的对手。所以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晋国的主要任务,就是打楚国。在晋国的不断打压下,楚国后来也只能节节败退,小弟越来越少。

虽然在晋文公去世十多年以后,楚国出了个楚庄王,暂时强大了一段时间,又夺回了不少小弟。但等到楚庄王去世之后,楚国又开始内乱。楚庄王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又被晋国给压回去了。

随着楚国被压制,晋国又开始琢磨,如何彻底灭掉楚国。这时候的晋国,便想到了一个新办法,那就是直接从楚国背后再拉一个盟友,扶持这个盟友夹击楚国。挑来挑去之后,晋国就挑中了吴国。当时的吴国,就是一个偏远地区的小跟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跟中原诸国都没有来往,很多国家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国家的存在。

但是,晋国决定扶持吴国之后,吴国很快就强大了起来。当时的晋国,对吴国的援助几乎是全方面的,不管是军事还是手工业,都带去了完整的技术。所以,此后的几十年里,吴国就逐渐成了楚国的心腹大患,并且开始帮助晋国灭楚。

此时的晋国,已经全面压制了齐秦楚这三国。至于其他的小国,那就更没有资格和晋国较量了,只能做晋国的小跟班。到了这个时候,晋国其实已经有实力,去统一天下,重新开辟一个新时代了。

但问题是,从这时开始,晋国内部就开始逐渐出现问题了。

简单来说,晋国内部因为没有宗室,那些六卿家族的实力,开始迅速膨胀。之前晋国快速扩张的时候,大家一起去分敌国的地盘,基本还没什么矛盾。但是随着晋国扩张的脚步陷入停滞,从外部得到的地盘越来越小。从这时开始,这些六卿家族,再想获得新的土地,要么去从晋国国君手里分地盘,要么就得打垮其他六卿家族。

当时的晋国,便陷入了这种矛盾当中,逐渐开始无力对外扩张。再加上吴国已经被扶持起来,楚国也无力再给晋国捣乱。所以在这时候,晋楚两国便签订了和平协议,约定平分霸权,互不侵犯。

此后的四十年里,因为晋楚两国的休战,中原地区也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是出生在这段时期,并且逐渐长大的。因为当时中原相对和平,所以孔子成年之后,才有机会在鲁国内部好好学习。要是换做之前战争频繁的时候,估计孔子长大之后,说不定就被拉去鲁国的军队,以士兵的身份参战了。

但对晋国来说,对外战争的停止,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自此之后,那些卿大夫家族,就只能把目光投向晋国国君身上,从晋国国君手里抢地盘了。

此后的几十年里,晋国就开始不断内斗,十一个六卿家族,开始轮番执政。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晋国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特点,那就是不管哪个六卿家族掌权,过于势大之后,都会引来国君一脉以及其他卿大夫家族的联手针对。

如此,过了四十年之后,随着南方的楚国,被吴国削弱到一定程度,晋国终于撕毁了和平协议,再次召集小弟,然后对楚国发起进攻。此后,吴国也开始出兵,一起针对楚国。最终,吴国直接攻入楚国王都,就连楚国那位已经埋进土里的老国王,都被挖出来当众鞭尸。

那位对楚国老国王复仇的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伍子胥。而当时指挥吴国军队的人,就是写《孙子兵法》的那位孙武。

不过,可惜的是,后来因为秦国拼命前来救援,再加上楚国百姓也奋起抗争,所以到了最后,楚国并没有被灭,反倒是复国了。但经此一役之后,楚国也是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和晋国争锋了。而到了这个时候,晋国也终于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得以傲视群雄。

客观来说,此时的晋国,如果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话,那或许就没有后来的战国时代了。连楚国这样的头号强国,都被晋国差点灭国。那其他国家,除了齐国和秦国之外,恐怕就算捆在一起,也不是晋国的对手了。

然而,此时的晋国,却偏偏因为内斗问题,根本无力发起对外扩张。

当时的晋国内部,卿大夫掌权的现象,到底有多严重呢?举个例子,之前晋国召集其他小弟,联合大家一起去灭楚的时候,照理来说,应该是由晋国国君前去主持会谈。但讽刺的是,去主持那次会谈的,偏偏不是晋国国君,而是当时在晋国内部执政的范家家主。

一个卿大夫家主,能够主持诸侯会盟。可想而知,当时晋国内部的卿大夫世家,到底有多猛了。

正是因为晋国无力对外扩张,齐国被压制,楚国刚刚灭国,秦国被堵在西边出不来。所以楚国复国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原地区又进入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时间。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孔子他老人家开始周游列国。如果当时晋国积极对外扩张的话,孔子或许就没有周游列国的机会了。

而晋国这边,那位曾经一度替代晋国国君,去主持诸侯会盟的范家,也没有成为最后的赢家。因为晋国内部,似乎一直有一个传统,先打出头的椽子。不管谁先得势,都会被大家围殴灭族。

所以,打来打去之后,不光范家被灭了,其他六个世家也被灭了。到了最后,就只剩下了智韩赵魏这四家了。这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智家。此后,智家开始执政,然后打着晋国国君的名义,向其他三家要土地。韩魏两家都怂了,唯有赵家不给,于是智家就联合韩魏两家,一起围攻赵家。

但打了一年之后,就在赵家山穷水尽的时候,赵家忽然找到韩魏两家,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了他们。所以接下来,两家背刺智家,最后三家联手灭了智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阳之战。

晋阳之战结束后,晋国内部就只剩下韩赵魏这三家了。都说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只剩三家的时候,谁也吃不掉对方,那就只能联手了。所以接下来,三家联手彻底瓜分了晋国最后的一部分地盘,这就是三家分晋。

客观来说,晋国最强大的时候,恰好是三家即将瓜分晋国的时候。当时从晋国分出来的三国当中,光是一个魏国,都能吊打秦国,逼得秦国不得不进行商鞅变法。而如果三国联合起来,那真的是傲视群雄,足以吊打其他所有国家了。

但讽刺的是,最强大的时候,却偏偏是晋国即将被瓜分灭亡的时候。这个结果,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唏嘘。

回顾晋国的整个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楚国被吴国攻破王都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三家分晋之前,这段时间的晋国,真的是非常强大,国力远超其他诸侯国。如果这个时候的晋国,内部能够团结一致,先兼并那些二流小国,然后再去对付齐秦楚这三个大国,以及新兴的吴越两国,其实是有机会统一天下的。

尤其是在楚国刚刚复国的那段时间,吴国国力消耗严重,越国还没有崛起,秦国被堵在西边一蹶不振,楚国半残。只剩下一个齐国,当时内部也存在‘田氏代齐’的内斗问题。齐国内部的田家,不光驱逐了齐国宗室的两个分支,甚至后来,连齐国国君都被田家给杀了。这样的齐国,显然也没什么威胁。

在这种状态下,只要晋国能够一致对外,统一天下其实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就算其他所有诸侯国联手,晋国也未必无法应付。

但可惜的是,当时的晋国,内斗更为严重,根本无力扩张。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的话,就算到了战国时期,晋国其实依然有机会统一天下。三家分晋之前的晋国,完全有能力攻入关中,先灭了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然后挥师南下,去对付楚国。当时的楚国,还没有进行吴起变法,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晋国灭楚其实也不算太难。

等到灭掉秦楚两国之后,剩下的诸侯国,就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只可惜,晋国的强大,随着三家分晋结束,这一页就彻底翻过去了。战国时代,再也没有了晋国,只剩下韩赵魏这三国。如果当年晋文公知道这个结果,知道昔日拼死追随自己的忠臣,他们的后人会瓜分晋国,不知道晋文公会作何感想。

假如晋国不分裂是否可以和秦国争锋你怎么看

首先你的问题就有漏洞,你问题中默认秦国很强大,但实际上秦国的崛起是战国中期到后期的事。春秋与战国的划分是以赵魏韩三家分晋这一历史事件为标志。春秋争霸是以郑庄公小霸为开端,历经齐桓公到晋文公,晋国的霸业就已经建立直到晋国的覆灭,期间也有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的称霸一时,但这些更多是小区域内的。在这些霸主中我一直没提的是楚国,因为楚国虽然占据泗水以南的广袤地区,但楚国实际上与中原各国是两个不同文化系统,中原各国是周天子的封臣,而楚国因文化的差异,一直不奉周天子,强盛之后就起逐鹿问鼎中原之意,而当时周天子早已式微,于是就各个小弟们联合起来为周天子出头,为首的那个就是中原霸主,这一头衔长期就是晋国的(开这个头的虽然是齐桓公,但他之后的齐国君主就少有有作为的直到田氏代齐),所以春秋时期的战争主旋律就是以晋与楚的争霸战争。而晋国在文公、悼公之后以后君主昏聩但依然兴盛了很久,还是因为他们的执政制度,几个大家族轮流担任六卿,以中军元帅执掌国事,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晋国的组织动员能力与战斗力,但同样因为这样的执政制度导致了各个大家族之间激烈的竞争博弈,血腥厮杀,最终晋国也就彻底被赵魏韩三家瓜分解体。在鲁国所著史书春秋中大半记载是晋国之事,也就能看出晋国的霸主之实。秦国在春秋时候只能算是西边的一个蛮夷之国,不被中原诸国所认同,而世代与楚国联姻。同时从战国初期,秦国被三晋之一的魏国按在地上胖揍,尽夺河西之地,也能在一个侧面看出秦国的国力在春秋时期与晋国相去甚远。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若没有三家分晋,晋国能与秦国争霸天下吗和春秋时期不建议晋国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若没有三家分晋,晋国能与秦国争霸天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