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晋国为啥不在强盛时,一鼓作气灭掉秦国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晋国强盛时为什么不吞并秦国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不建议晋国攻打楚国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如果当年晋国不分裂成韩赵魏三家,秦国还有机会,统一天下吗
  2. 晋国称王了吗
  3. 晋国为什么要假道灭虢国
  4. 晋国强盛时为什么不吞并秦国

如果当年晋国不分裂成韩赵魏三家,秦国还有机会,统一天下吗

就算分裂了秦国也没有机会,关键秦国有一个神队友魏惠王,实在太牛逼了!!他但凡能留住一个人,作对一件事秦国连家门都出不来。经过魏国文侯武侯以后历代君主的不懈努力,秦国终于大出!一统天下!!

晋国称王了吗

晋国没有称王。晋国是我国历史上西周时期周天子册封给宗室的封地。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晋国在春秋时期一直都是强国。晋献公时期晋国版图得到扩张,晋文公时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来晋国一直与楚国对峙。战国时期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晋国灭亡。晋国一直没有称王。

晋国为什么要假道灭虢国

“假虞灭虢”是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说的是春秋初期,晋国君主晋献公想要灭亡虢国,可是中间隔着虞国,于是就向虞国国君行贿,虞国同意晋国借道。晋国在灭了虢国后,再返回的路上,顺道灭了虞国。

虞国出人才,宫之奇、百里奚都是,只可惜愚蠢的愚公贪婪、听不进反面意见,结果落得了个国破家亡,战国中期的魏惠王和他倒是颇有相似之处,实在是令人惋惜。

一般读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可是反过来想一想:晋国为什么要灭虢国呢?

一、虢国充当周天子的打手,招人恨

整个西周时期,虢国君主都在周王室任职,是周天子的左膀右臂。春秋初期,周王室的政治格局延续了这种局面,虢国公继续在周王室任职。

公元前720年之前,周平王主要依赖的是郑武公、郑庄公父子,郑氏父子领着周王室的军队耀武扬威了几十年,为自己争取到了不少好处,这就是郑国崛起的原因。周天子不愿意郑国过分壮大,就想让虢国公分担一部分郑庄公的职权,由此可见虢国当时是多么的风光。

虽说此举遭到了郑庄公的激烈反抗,但虢国公也就此在周王室站稳了脚跟。那些年,周天子想讨伐诸侯,主要仰仗的就是虢国军队,比方说在“曲沃代晋”之中,虢国军队奉天子号令,攻伐过曲沃军好几次。

晋献公的先祖为了取得周天子的认可,不得不委曲求全,革命成功后,将晋国公室几百年的积累统统送到了洛阳。几百年的积累啊,绝对是一大笔财富,能不心疼吗?越是心疼,就越是很周天子的打手虢国。

二、虢国收留晋国公子,和晋献公对着干

晋献公上位后,害怕晋国的那些公子也学着他的老祖宗,和中央政权对着干。在大臣士蒍的建议下,决定将他们一网打尽。

有一部分公子比较精明,逃到了虢国,虢国曾为此事讨伐晋国。

曲沃庄伯的这些后代,是晋献公的心头刺。虢国不但收留了他们,居然还敢为他们出头,和晋献公明目张胆的对着干,缓过劲儿来,晋献公能不修理他们吗?

当时虢国的国君还很昏庸,整天打着天子的旗号胡作非为,招来了很多诸侯的不满。晋国攻打他,没有哪个诸侯愿意为他出头。

就这样,经过两次“假虞灭虢”,晋国最终灭了虢国。

三、虢国是晋国迈入中原、堵截秦国的重要关口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晋国想往中原发展,虢国、虞国刚好挡住道;秦国还在雄心勃勃地向东发展,倘若晋国不灭虢虞,那么这条要道就要落入秦国的口中。一旦秦国吞并虢虞,那么晋国就会被困在山西盆地,再想发展就难上加难了。

反过来,晋国控制了这条要道,就能把秦国封锁在西边,杜绝秦国染指中原的想法。

后来的实践也证明了,晋国这步棋走得非常好,晋国(后来的韩、魏)牢牢地握着这块地,这一封锁就是400多年,直到秦昭襄王时期,才彻底打通这条道,可见虢虞之地是多么的重要。实际上,当初封他们到这里,就有替周王室守卫国都的目的。

既有历史、现实仇恨,还有巨大的战略价值,晋国就灭了虢国。

晋国强盛时为什么不吞并秦国

三家分晋时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春秋和战国为什么要划分开呢?

春秋和战国时期,都盛行兼并,虽然性质相同,都是不义之战,但是春秋残存一点古礼,而且就战争规模而言,春秋都是小型兼并战争,争霸战争是主流;而战国则是大规模兼并战争,灭国是主流。

(春秋时小国多,大国兼并从小做起)

春秋各个诸侯国盛行分封,能当兵打仗的都是贵族,而大国贵族之间往往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一般都不会下死手,不结死仇。

当时的战争都还讲究古礼,要约期作战,还要致师挑战,然后出击;战败的一方逃走,不能追出50步远;看见受伤倒地的敌人不去进一步伤害他;俘虏有头发花白的,就地释放。

如晋楚邲之战中,当时晋国的车陷在了泥里,楚人追了上来,也不打了,在旁边帮着晋军出主意。后来,晋人逃出生天,还对后边的楚人解嘲道:还是楚人逃跑的经验多!

齐晋鞍之战中,在战场上时,齐顷公认为韩厥是个君子,射杀他不为礼,因此就射杀了他的左右;战争中齐军被打败,韩厥已经追上了齐顷公,却是先下马先行君臣之礼,结果让齐顷公趁机逃走。

到了战国时,这些规则都被改变了。由于封建制的逐渐推行,平民的数量逐渐增多,全民皆兵的理念开始流行起来,战争已经不是贵族自己的事了,于是战争规模开始扩大。由于土地和人口对于国力具有决定意义,因此战国时期的战争更以吞并土地为目的。兵不厌诈成为战场公里,《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晚期,各种计策多为诈术。商鞅领军,以叙旧之名邀请公子卬,然后将公子卬俘虏,结果魏军主帅被捉,军心大乱而溃败。

(商鞅带兵喜欢用诈术)

因此,虽然春秋无义战,诸侯国的封建领主领兵作战同样是兼并作战,扩大和人口,但同期天下小国众多,不下数百个,大者如一县,小者只是村落而已。周天子东迁后的繻葛之战后,威风堕地,再也制止不了这些诸侯国的兼并行为,于是一些有雄心壮志的诸侯国开始了猥琐发育的历程,先从自己周边下手,国家周围的小国、蛮族都被吞并。如楚国旧兼并了数百个国家,晋国也从河东曲沃两个地方,逐渐扩张到大河南北。秦国也不甘示弱,东出虽然不行,就独霸西戎,灭国十二,拓地千里。

(秦晋风云人物)

所以,秦国、楚国、晋国,还有齐国、吴国等,都是当时的大国,天下足够大,他们还在疯狂的跑马圈地,打一些弱国是刷经验值。大国之间的战争,是为争夺盟友进行的争霸战争,属于武林高手过招,点到即止。

另外,晋国虽强,但是秦国也不弱。晋国公室内乱,还是秦穆公派兵到晋国维持秩序的,晋文公因此才能上位。秦国后来在战国初期被魏国吊打,是因为在春秋晚期秦国经历了四世之乱,几十年间互相打来打去,所以国力渐衰,以至于魏国都能花式吊打秦国。但是在晋国还存在时,晋国并没有绝对的实力去吞并秦国。如秦晋殽之战时,9万秦军被杀,可是晋国也不敢趁胜追击,灭亡秦国,反而是秦穆公想着法儿去报这一箭之仇,晋国也在愤怒的秦兵面前,也只能关闭城门防守,不敢交战。可见秦国当时的国力并不弱。

即便当时的晋国依仗国力强大,强行攻打秦国,那么就会改变当时的均势,必然会遭到楚国和齐国的反对。吴国伐楚之战,楚国几乎亡国,申包胥哭秦庭请求秦国出兵救楚,结果吴国就被秦楚联军打败,楚国得以复国。因此,晋国如果攻打秦国,那么必然是旷日持久的一场战争,楚国和齐国难免不救援秦国,或者楚国直接奔袭晋国,重新争夺霸权。

所以,春秋时,各个强国都在发育过程中,各个大国实力虽然有差,但基本都属于同一级别,即使发生彼此间发生战争,也多是骚扰为主,他们的主业是兼并自己周边的小国,刷经验值,为接下来战国时期的王者之战储备能量。

随着小国都被兼并完了,大国的疆域都直接接壤了,再想吞并土地,就只能展开国家级别的战争了,于是战国时代拉开了序幕。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战国七雄当中,为何秦国能吞并六国 司马迁的祖先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