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诸葛亮为何“弃曹操投刘备”这个问题,诸葛亮为什么放走曹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诸葛亮为何“弃曹操投刘备”
东汉末年大乱天下,各路军政各霸为王。为了各自的利益,各霸业巨头都招贤纳才。
诸葛亮的才能曹操牙根就没发现,那里有拒曹一说。
诸葛亮是刘备发现的,有了诸葛亮东汉末年又多了许多战争,曹操的霸业向后推迟,国家的统一难上加难。可见诸葛亮的武略才华非同一般,横空当世。
诸葛亮出世并非任其选道,更没有曹奸刘义。若有投奔明主硬加些演义的色彩。
诸葛亮出世就那么简单,动了三顾茅庐之情。
抛开正面层次,说不定诸葛亮自报家门,寻找出路。这样说有才怀有志向的人都是自已往前奔前途的。
《三国演义》华容道关羽立下军令状,为何还放走曹操
从三国演义的角度,刘备还是卖草鞋的时候,结识了关羽张飞。为什么刘备偏偏这么命好,初出江湖两个兄弟就是日后威震天下的名将。这里面固然有命运的巧合,也有刘备这个人性格和人格因素。刘关张的感情的的确确是一种兄弟之情,后来张飞丢了城,关羽丢了嫂子,但是三兄弟依然固若金汤,可以看出来。所以华容道关羽立下军令状,对关羽来说实际上是没有约束力的,因为不管诸葛亮这个军师如何有威慑力,最后的大老板还是刘备,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
从关羽个人的角度,不论是理智还是情感,都有充分的理由放走曹操。情感上曹操有恩于他,他必须还。情感上,当时曹操已经落魄,关二爷放一马也不无不可。
在别的答案中说到整个当时三国的形势,关羽是否考虑到,我觉得应该是有的。类似于西安事变,蒋介石明明被捉了也被放了回去,只是张学良不是关羽。
所以总结一下华容道关羽放曹操有情感和理智考虑,也有整个政治考虑,同时还有兄弟之情的考虑。历史不能假设,让我们接受吧。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为什么不安排其他人杀曹操,反而故意安排关羽放走
我认为这是《三国演义》宣扬关羽“忠义”,罗贯中特意安排了这么一节!!正史中没有“关羽义释曹操”一节!!
诸葛亮故意安排关羽驻守华容道,故意放跑曹操,不符合现实,超出了战争法则,甚至有些自相矛盾;
试想!两国交战,好不容易逮到杀对方首脑的机会,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走;即便不杀,也不可能轻易放走啊!可以俘虏,不是吗?
我不想讨论,蜀国杀曹操,会带来什么影响,因为我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
这边我就说一下,刘备俘虏曹操,有哪些好处吧;
首先,曹操是曹魏老大,对曹魏来说,至关重要;刘备一旦俘虏曹操,就有足够的资本,坐下来与曹魏谈条件;至于什么条件,我不想细说,有很多可能!!其次,如果曹魏,不受刘备威胁,自信刘备不敢杀曹操的话;刘备可以将曹操献给孙权,挑起曹魏与东吴之间的矛盾,进而渔翁得利;刘备献曹操给东吴,东吴不可能拒绝,因为孙权才是盟主,说到底刘备还只是寄人篱下,只是个打工的;所以!刘备、诸葛亮没理由故意放曹操走!!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什么不杀曹操
诸葛亮为什么派关羽守华容道?
关羽守华容,义释曹孟德,成为千古佳话。
可是,诸葛亮为什么要派关羽守华容道呢?
《三国演义》对此的解释很简单:天不灭曹;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也沿用了此说;新版《三国》对此倒是做了一些阐释,但也不是太明确,有些含糊其辞,语焉不详。
其实,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只要活曹操,不要死孟德。
这是由当时的天下大势决定的。
当时之势,曹操坐拥北方四州,十分天下已有七八;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占据江东,已成气候;刘备则空有英雄之名,尚无立锥之地,只得东投西靠,依附他人。赤壁一战,曹操打败,虽说根基未动,但也元气受损,数年之内不能南下。孙权则势力大增,刘备亦大有斩获,二家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空间。
从孙权方面来说,当然希望曹操死。如曹操一死,北方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群雄割据、自相残杀的争斗之中,类似三国刚开始局面。如此,则孙权无北面之忧,可以集中全部力量经营南中国,吞荆州、取西川,统一南方,之后再北伐中原,成就千秋帝业。这就是鲁肃版“隆中对”的内容。
从刘备方面来说,此时的外部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换,敌我关系已经开始变化。最大的敌人,已从曹操转变为孙权;最紧迫的危险,就是面临孙权的吞并。同理,对刘备、诸葛亮来说,当前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抵抗、防止江东孙权集团。
那么,抵抗、防止江东孙权集团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当然是给孙权制造(保留)一个强大的敌手。
这个敌手,就是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操虽遭大败,但根基仍在,用曹操的话说,就是“城池、土地、兵马、钱粮、人口、税赋,仍数倍于孙、刘”,所以只要曹操这个领袖存在,则曹氏集团仍是天下最强大的力量。曹操存在一天,孙权就得提防一天,就不能全力对付刘备,相反,还得要和刘备结盟,共同对付曹操。保住曹操,其实就是保住刘备。
这种大国间的战略结盟和对抗,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中苏结盟,共同对抗美国。后来,形势发生变化,中苏交恶,苏联成了中国最危险的敌人,美国也受到苏联的巨大压力,所以才有了中美“兵乓球外交”,中美结盟,共同对付苏联。
孙权集团希望曹操死,刘备方面希望曹操活,如何一方面保住曹操,另一方面又不能被孙权方面抓住把柄,这对刘备集团是个考验。
现在,关羽派上用场了。
关羽其人,书中说他“极重义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性情中人。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就是希望关羽大讲特讲义气。结果果真如此,关羽经不住曹操再三哀告,把五绺长髯一捋,丹凤眼一眯,曹操得救了。
这样一来,面对东吴方面的责难,刘备集团就可以把全部责任推到关羽头上:不是我们不想杀曹操,是关羽太重个人义气,无组织无纪律,擅自把曹操给放了,我们一定对关羽严加批评教育。
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除了要确保曹操活命而不给东吴借口之外,还藏个小心眼,就是要抓关羽一个小辫子。众所周知,诸葛亮此时初到刘备身边,资历尚浅,功劳未著,难以服众,关羽、张飞更没把他放在眼里。张飞一介武夫,无甚心机,收之不难。而关羽则不同,刘备就说关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就是说关羽对士兵客气,对读书人牛气,当然也包括诸葛亮了。所以诸葛亮就利用关羽私放曹操这件事,抓住了关羽的小辫子,使关羽既内心愧疚,又心存感激,以后就再也不能在面前牛逼了。
当然,虽然关羽义释曹操,给自己弄的难堪,但也成就了“义绝”大名。后来,关羽名声日隆,入道进佛,三教皆敬,成了和孔圣人并驾齐驱的“武圣”,香火遍及华夏大地,凡有华人处,必有关帝庙。这,又非诸葛亮所能比拟。
这也许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吧
OK,关于诸葛亮为何“弃曹操投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放走曹操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