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诸葛亮为何不随刘备伐吴和诸葛亮不建议刘备伐吴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诸葛亮预料到刘备伐吴肯定会失败,为什么不去帮他
受友所邀:诸葛亮预料到刘备伐吴肯定会失败,为什么不去帮他?
‘’奇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刘备发恨心是这样的说。其实,刘备夺荆州以无所谓,主要是为关羽报仇是真,关羽的死是令群臣痛心,更痛心的是义结兄刘备。于是,刘备急召群臣,决意要伐吴孙权。诸葛亮站在一旁不忍正视,只是在想,‘’倘若法正在世‘’……在这种场合也可能说服刘备。孔明只是仰天长叹!但赵云反对讨伐孙权,赵云说:‘’倘苦讨伐曹丕,关东义士必然策马加入其中,不伐魏而讨伐孙权,我军即使岀兵,也不会有盟军‘’,刘备不听,只凭感情用事。
东吴、孔明的长兄诸葛瑾听到消息,他写了一封信送于刘备,信上写道:‘’如若报仇,关羽之仇与先帝之仇,应孰先孰后?如若只为夺取荆州,荆州与天下,孰大孰小‘’?信以很明白,荆州是天下的,为先帝报仇比关羽更重要,打败了曹丕天下不是你的。刘备看后,态度坚决不听,还是要兴兵讨伐东吴孙权。
后来不久,在成都传来训练兵马的张飞、鞭打张达、范疆、两人记下仇恨、用凃有毒药吹箭趁张飞睡入吹刺于心脏、割头而入箱而逃的消息,刘备更火烧心头‘’孙权小儿‘’急起讨伐。
(公元222年)二月,刘备下令向东吴进军。刘备带军驻扎夷陵县、马鞍山一带。东吴以陆逊为都督,迎蜀刘备伐东人马,开始,陆逊以不战而退、诈败牵制蜀军,蜀军感到东吴易败,性情大意……。五月,陆逊发起反攻,蜀军惨败,刘备逃回了白帝城,不久,刘备病了,他也反思,‘’这次战败,联有责任‘’。
至于诸葛亮也没有很多去劝刘备,他也想了长兄写了讲明的信,赵云也反对过,刘备又是久战沙场,在那种悲与恨场合下劝也无效。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着刘备一起伐吴呢
刘备伐吴,是打着大报仇的名义出发的。可以说是拼了血本的。但是曹魏一直是最强的,随时可能进攻。打仗要拼的不光是人力,还有物力、兵马钱粮。作为最信任的大臣,丞相,辅佐幼主,营造一个稳定的后方,才能有后勤补给,前线才可以有所作为。当然很可悲的一点是夷陵火烧连营八百里。
刘备为什么不听诸葛亮劝告坚持伐吴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问题,豹眼对于这类问题特别的有兴趣。
豹眼一再说对于历史要品味、要品味,真实的意思是平台要生存,创作者也要生存,社会环境要净化,网络环境也要净化。平台要自律,创作者也要自律。
所以,有些话不能说过头,只能点到为止。豹眼回答问题的原则是不说违心的话,但真话说一半留一半,不会一杆子插到底。因而,有些东西就需要仔细的品,这样才有味道。
就题主这个问题,一起来品味一下吧。
第一,做老板的都有脾气,有些老板还特别好面子,劝谏需要很大的智慧。
第二,劝谏者,自己也有利益需要保护,有时候需要明哲保身。聪明人不会“打不着狐狸惹得一身骚。”
01
刘备听不进劝告,是因为劝谏者方法不对。
夷陵之战惨败后,诸葛亮慨然长叹:“如果法正不死,就不会有夷陵之败。”
在这里,诸葛亮没有明说为啥法正就能劝阻刘备,也没说法正用啥方式劝阻刘备。
那就先看一下赵云是如何劝阻刘备的吧,赵云上谏说:
“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已经去世,但其子曹丕篡盗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曹魏,反而先打东吴。而且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仔细品味一下就有味道了,国贼是曹操、曹丕,伐吴并非上策。这么简单的问题,刘备会不懂吗?
刘备一生天天喊着讨伐汉贼,匡扶汉室,难道曹丕称了帝就不是汉贼了吗?讨伐孙权就能一举成功吗?刘备心里门清,还需要你赵云教导吗?
至于曹丕篡位,引起公愤,讨伐逆贼,关东义士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这是忽悠鬼呢?
没有民意,没有大臣们的拥护,曹丕能称帝吗?那些大臣、将领们能不造曹丕的反吗?他们还不把曹丕扒了皮,点天灯吗?董卓不就是个活生生的实例吗?曹丕控制不了局面,会贸然称帝吗?
诸葛亮心里明白,史实也正如诸葛亮所虑。诸葛亮五次北伐,有几个义士裹粮策马来迎?除了孟达这种出尔反尔的小人,为了投机取利,反复无常外,有几人策应呢?夏侯霸、王平的投降,都是有具体原因的。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安南、、天水、安定三郡叛魏降蜀,那是惧怕诸葛亮大军,是不得已而为之。大军一撤,自然又归附了曹魏。
因此,赵云的话很没有说服力,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跟没说一样。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留赵云都督江州。
赵云是实诚人,哪能跟一群千年老狐狸玩聊斋呢!
02
诸葛亮劝不动刘备,恐怕就没真心劝。
刘备以替关羽报仇的名义讨伐东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荆州那片山水也。
诸葛亮岂能不明白?
如果诸葛亮说:“先取荆州、进而取益州,静待天下之变,两路出兵讨伐汉贼,以争天下,这话我是说过。荆州对于陛下的确重要,襄樊之战,成都再困难也要救荆州,那时还有一线希望,我知道你想啥,就没建议你救荆州。荆州丢了,关羽数万精锐兵力没了。现在想夺回荆州,门都没有。讨伐东吴,必败无疑,蜀汉也跟着没了。”这倒是实话,难道刘备就不清楚吗?再说诸葛亮这么说合适吗?这不找死吗?
献帝的追悼会已经隆重举行过,已经对得起汉室,就不必再谈忠于朝廷的问题,那就只剩下一个兄弟之义可以做幌子了。不管刘备哭的是关羽还是荆州,但替关羽报仇是一个响当当的理由。不仅需要,而且是必须要做的事。否则,刘备的脸面往哪搁?
这个时候劝刘备不要进攻孙吴,要与孙权联盟,岂不是与仇人结好,背叛兄弟之义吗?
诸葛亮还算啥人,把刘备又当成啥人?
刘备需要一个台阶,但诸葛亮为了自己的清誉,明哲保身,知道如何做而不会去做。
诸葛亮不想去做这个不义之人。
赵云的忠义,天下尽知;而诸葛亮在江湖上却还没有混出来,不想背这个黑锅。
就诸葛亮的智慧,还会想不出劝阻刘备的办法吗?
办法肯定是有,但诸葛亮不会说。
03
法正不在,庞统在也行哦。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法正私下向刘备献密计,劝其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庞统就对刘备说:
"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可成就大业。"庞统说得很明白,荆州这地方连年征战,已经没有多少油水了,而且曹操、孙权都眼热,你想守住也很难。其实,这个道理刘备不会不懂。
益州那可是富得流油,你不想成就大业也就算了,你要想的话,就必须夺取。
刘备难道不想吗?可刘备仍然担心:
"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刘备总算说了一次人话,庞统有幸听到了。庞统多么自豪哦,这是多大的信任哦,能不替刘备卖死命吗?
刘备需要一个台阶哦,庞统于是说:
"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这么好的事你不要,让别人抢了先就没你啥事了。逆取顺守,以后好好善待人家就是了。
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就入川了。入川后做的那些事,就没有在荆州时说得那么仗义吧。
当时,诸葛亮也在,咋就不见有一言半语呢?难道诸葛亮不如庞统,看不出这一点吗?
绝对不是,但诸葛亮看到了,却绝对说不出庞统这样的话来。
04
法正要在,他会说啥呢?
刘备占据益州后,急需与蜀中豪强大族结纳关系。因此,群下劝谏刘备迎娶刘璋原部将吴懿之妹吴氏。既得美人又拉拢了当地豪强势力,这多好的事啊,刘备岂能不想呢?
但吴氏是刘璋已故兄长刘瑁之妻,刘备认为自己与刘瑁同族,这么做有违礼法。
法正进谏道:
"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其意是说,你们都姓刘,论远近关系,比晋文公与他的亲侄子晋怀公子圉的叔侄关系还近吗?
晋文公逃难到了秦国,为了得到秦国的支持,将来回到晋国执政,就娶了亲侄子晋怀公子圉的妻子怀嬴。怀嬴是秦国人,这样晋文公就与秦国联姻,秦国自然支持他复国。
法正认为:晋文公能娶亲侄之妻,而没有遭到礼法的抨击,何况你刘备跟刘瑁之间是八十杆子都打不着的关系,这算个球哦。
于是,刘备就纳吴氏为夫人。可见刘备这人多么虚伪。
讨伐东吴这事,刘备口口声声要替关羽报仇,你不给他一个大大的台阶,他如何能下的来哦!
赵云是谦谦君子,他想不到也说不出庞统、法正那样的话。因此,除了让刘备更加愤怒,不会有任何效果。
诸葛亮也不会去说庞统、法正这样的话,那不有损自己的品行吗?不是在贬损刘备兄弟情义吗?
可法正不会考虑这些,就刘备假惺惺的那点虚情假意,法正一招就能解决。
但可惜的是,法正死了,究竟法正会如何去劝说刘备呢?不得而知,豹眼也不去瞎琢磨了。有兴趣的友友们,你们自己品味吧。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里替法正说说他的办法。
豹眼友情提示一点:诸葛亮说的没错,只要法正在,就一定能劝阻刘备不要伐吴。
豹眼深信不疑,也请友友们相信吧。
诸葛亮为何不随刘备伐吴
历史上诸葛亮不随刘备伐吴。首先是诸葛亮的哥哥是东吴大臣,并且诸葛亮不同意攻打东吴。其次是诸葛亮要防止曹魏趁机对蜀汉政权的入侵。
关于诸葛亮为何不随刘备伐吴和诸葛亮不建议刘备伐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