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该不该使用体罚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父母该不该体罚孩子,专家建议不生孩子受惩罚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不建议用打屁股、大喊大叫的方法教育孩子如果控制不住怎么办
  2. 杭州杀妻案,会不会导致许某某儿子前程受影响
  3. 父母该不该体罚孩子
  4. 做为父母教育子女,适当打孩子是否有必要

为什么不建议用打屁股、大喊大叫的方法教育孩子如果控制不住怎么办

父母堂为您支招:

用打骂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其实是不科学的。虽然你这样做,在孩子犯错的当下是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你的打骂行为也传递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号:我觉得你做错了,我就可以动手打骂你。即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要知道,孩子是最会模仿的,大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眼里看着。

身体行的惩罚很可能伤害孩子,这里说的伤害不仅是生理上,更是心理上。且不说,有些父母动作粗暴,喜欢用尺子、鞋子这种来打孩子,造成孩子皮肉之苦。如果父母是当着外人的面,打骂孩子教育孩子,其实是让孩子失去了自尊。别以为孩子小,不懂,其实他们是很要面子的。

所以,我们是不建议去体罚孩子的。美国有种教育方式叫“timeout”,就是平静中断法。它可以让孩子在几分钟内冷静下来,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timeout”。其实这也是给父母一个冷静的时间。

当你觉得快要压不住火气的时候,请深深深呼吸吧。你可以离开孩子一会,出门找朋友聊聊天,所谓“眼不见为净”。心理要这样暗示自己,哪个孩子不犯错呢,改正就好了;自己小时候也犯过错,也最害怕把父母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打骂。所以,千万别再走自己父母的老路,不打不骂一样能教育出好孩子。记住,当孩子犯错惹你生气时,一定要控制好你的情绪,否则孩子以后也会有暴力倾向的,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杭州杀妻案,会不会导致许某某儿子前程受影响

肯定会受影响。网传,许某某大儿子跟表弟哭诉说:我这算是辈子完了,被自己亲爹害惨了,现在工作被人孤立,指指点点,估计以后连个老婆都找不到。

他们那里结婚找对象,颜值是次要的,主要是看婆家、看父母和家庭条件。父母为人好了,女孩嫁过去才不会委屈。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三观,工作就业,结婚生子等,对于许某某的儿子来说,即将面对的是身体、心理、就业和婚姻的多重打击。

一般女孩子一般比较胆小,心里承受能力差,很可能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因为许某某的做法太过残暴,影响恶劣,别人都会猜疑他大儿子是不是也遗传了父亲的残暴基因,将来也变成恶人。所以女孩子很可能远离他,他背后也会被人指指点点说他是杀人犯的儿子,这对他的一生打击很大。

相比爱情,女孩更追求安全感。

经历了许某某事件后,网络上很多女性朋友开始对自己的老公放松了管制,同时也有了提防心理,她们选择尽量不与老公生气吵架,以免激怒他,这就是女性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相比金钱还是自身安全最重要。

他父亲的错会影响他的三观,让他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变得很敏感,内心变得很脆弱。估计以后的好几年,他都会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会改变他的性格,让他变得多疑和缺乏安全感。

也许他大儿子更需要众人的关心和理解吧,毕竟祸不及家人。不要因为他父亲的残暴,把过错都怪罪在他身上,在某方面来说他也是牺牲品,一个可怜人。

父母该不该体罚孩子

体罚现在是个贬义词,是违法的,父母不能体罚孩子。惩罚其实是一种责任教育,父母可以惩罚孩子。

孩子有错必须惩罚。

在社会上,视错误的大小,对成年人的惩罚的力度是很大的,有诫勉,警告,罚款,开除,拘留,监禁,最严重可剥夺生命。对未成年人呢?一味地说服教育为主,可不承担一切责任。

这里就想不通,对于已经明事理的成年人犯错,用的是严刑竣法来管理。怎么不应该是说服教育为主啊?因为成年人心智成熟,能全面的考虑问题,会考虑得失,道理,法律的约束他们更能接受。

反观未成年人,14岁以下犯任何事都不用刑责,可以说完全不懂事。对完全不懂事,不懂事情严重性,不明理的人一味地说服教育,他能懂吗?他能明白吗?他能理解吗?

对于未成年人就应该用更多的规则和规范来约束,让其知道犯错就应受惩罚。让其对法则法规有敬畏之心,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在以前,对孩子的惩罚叫有怕矩,长记性。

什么叫怕矩,就是让人敬畏,害怕的规矩,也就是长记性。长什么记性,就是通过惩罚让你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不可做的事做了,就会有你不想承担或承担不起的后果。

70后农村的生活比较艰卒,当时70后的我们几个小孩,路过隔壁生过队的田埂,有一些收获后残余的残次的黄豆荚,几个孩子摘回去,用盐水煮了吃了。结果被家长打个半死,因为怀疑我们偷吃了集体的东西。一辈子都能记住,不是记住了父母打我们的凶样,而是记住了有些事做错了就有承受不起的惩罚。

有人说父母惩罚孩子容易给孩子心理留阴影。留什么阴影,就是给你留下做错事就要受惩罚,不要做错事,坏事这样的阴影?这就是怕矩,记性。

人都有点欺善怕恶的本性,家长有时可表现一点。

我们经常可发现,有些非常调皮的学生,在学校对教师的循循善诱,说服教育不管不顾,依然我行我素;在家里那就是家里的王,家里的祖宗,说一不二,予取予求,家长是无可奈何。

为什么会家长,教师都对其无法,无计可施。因为这些孩子知道,家长,教师最终不敢把他怎么样,那他还有什么忌惮的呢?

但是学校里高年级的一些他只是闻过其大名的学生,看他一眼,就吓得跟见了猫的老鼠一样,老老实实,战战兢兢。也许以前就根本没有过接触,没有过交集,只是听过一些传说而已。

人是吃打不吃哄的,惩罚的同时顺便还进行了挫折教育。调皮经常受批评教育的孩子,他适应社会和抗挫折的能力是要大得多的。

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应该是各有优缺点的。现在我们学习了西方教育对孩子的自由,权利却忽略了对孩子自主和义务的教育;过分强调传统教育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味的给予却轻视了孩子责任教育。这真的好吗?

做为父母教育子女,适当打孩子是否有必要

有必要,适当打孩子是种很好的教育。

老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位资深的教师在多年的教育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如果去小学看看,会发现有些孩子,面部表情呆滞,学习成就也不好,上课不听讲,考试的卷子都不做完;

他们没有什么疾病,父母也很健康,符合优生优育,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这位老师把原因归结为,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挨过打。

是不是很奇怪?但是老师的理由似乎很站得住脚,经常挨打的孩子,他就会闪躲,眼神变得很机警,身体也变得非常灵敏。

当父母打孩子,孩子会竖起耳朵听父母在讲什么,仔细观察父母的眼神,他们学会察言观色,会主动接受信息,搜寻信息,灵敏地保护自己。

而孩子长期不挨打,只是对他讲道理,而他不想听大道理,就会故意走神,屏蔽父母的声音,不跟你讲话。

慢慢养成习惯后,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上课心不在焉,表情呆滞,木讷迟钝,这跟太平过久,军纪涣散是一个道理。

有没有道理?不是完全赞同,但也有一定的说服性。

这里不是提倡父母去故意打打孩子,而是告诉父母一个道理,孩子该有的惩罚中,如果只有说教,显然是不够的。

过去老私塾中先生的戒尺,并不是悬在那里图好看的,只要孩子犯了错误,直接就是打手心,所以孩子们很敬畏老师,也的确能够学出成绩。

最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圆桌派》中说的一席话,正好能解释这个观点。

她说:“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言下之意,正是在强调要让孩子知道怕,知道规矩不能违背。如果孩子犯了错,唯有惩罚能让孩子清醒时,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姑息。

总之,适当打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弊,很有必要!

关于本次父母该不该体罚孩子和专家建议不生孩子受惩罚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家长应不应该体罚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