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德国汽车在美国不受欢迎吗,为什么的问题,以及和不建议买德国车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德国人是如何看待日系车的
德国人看待日系车,要比咱们国内的一些德粉要理性一些,至少皮包馅大、一碰就散架的这类无脑逻辑,人家不会有;而他们看待日系车不会刻意黑,而大多数日本人也不会刻意去黑德系,这或许就是强者之间会存在敌意、也存在敬意,但不存在泼脏水这类事,至少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相互抹黑的状况,只不过是通过两者不同的特性做比较!
德国人对于自身工业的骄傲,或许认为日本不如德国,但面对具体问题时、德国人也不得不佩服日本的技术;上世纪改开之初,沈阳最先引进了德国的数控机床、也培养了共和国最早的一批数控机师,后来全国都开始引进国外的数控机床,有德国的、日本的;当时的株洲电力机车厂,邀请沈阳的一批数控工人、过他们那里交流学习;这批工人到了那里后,发现分别有德国机床调试队、日本机床调试队,都在忙着调试各自的机床!德国过来的负责人,是一个打冰球出身、给姐夫打工的非职业技术人员(姐夫董事长),日本来的调试人员清一色都是技术员;这位老德看不上日本,因为自身高大、频频用身高暗讽日本技术员个子矮、并不断嘱咐咱们早晚会被日本人骗;调试过程中,这位老德经常让咱们给打下手、但日本技术员则会拒绝我们主动的帮忙并表示歉意(那意思是说他们会抓紧时间调试);最可笑的是,德国机床内的滚珠丝杠居然是日本造,当我方员工调侃的问那位老德你们的工业那么强大、为什么用人家日本的滚珠丝杠,瞬间这位老德面红耳赤、嘀嘀咕咕半天,转身回宿舍了(嘀嘀咕咕的话,就是不断在说我们被日本人骗了)。。。当然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改开之后,相信株洲电力机车厂老一代的工人师傅、都会对这件事有印象(这是件真事),所以即便德国人心里不认可日本在工业上的地位,但却没办法去找到驳斥的办法;就像德国的机床,底座要用混凝土砌住(当年),为了保持稳定性;设计寿命更是比日本床子长很多,比如日本床子设计寿命十年、德国床子设计寿命二十年,但结果是德国床子可能用到7、8年就坏了,而且一坏、非专人谁也修不了,但日本的机床、说用到十年,那么十年肯定能用到、用到后不久之后就会开始出现小问题!
德国人尊重日本的技术,但不太认可日本的产品德国汽车上,采用的日系配件很多,比如涡轮增压器、活塞环之类的,这足以证明德国对日本工业的认可,这一点无需争辩;但德国人亦或者说是欧洲人,并不太认可日本车,当然这是观念的不同;欧洲人能容忍车子小毛病多一些、早几代的欧洲人大都能自己修修车,但无法忍受车子没质感、没灵魂;日系车除了那几款性能车外,不能否认大多数车辆开起来毫无感觉可言,至于操控就更不用说了、日本车企的重心根本不在操控上,所以日系车的经济及耐用特性,德国人并不在意!况且欧洲不是美国,美国的日系车便宜、而欧洲的日系车比欧系车更贵,所以德国人、欧洲人很难有选择日系车的理由,有钱的依然会选择BBA,没钱的各路二手车源丰富,像法系那些经典的小车,操控好、价格低,才是欧洲普通人群的最爱,卡罗拉同样不错、但在欧洲的山道上玩的过法系车么?没法比,这一点差异段时间内无法拉近,所以日系车企从来也没把欧洲作为主战场,而是将路况更理想的美国作为主要市场;日本人看待车就是工具、所以无需它有什么特点、质感,能用、用的久就是王道;而德国人看待车是一个生命,除了要能完成工具所能完成的工作,还要有属于自己的灵魂、特点,要求越高、就越容易出问题(容错率降低),所以德系车永远比日系车更富有激情、更具质感,但也像生命一样,没事来个头疼脑热!所以德国认可日系车企的技术,但对日系车企打造的产品,存在理想上的不和;但要比咱们国内的德粉理性的多,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而不会去刻意抹黑;比如我们总喜欢说日系车不结实、不安全,但这是日系车企导致的问题么?而是咱们的标准太低,高标准才是能保护我们的利器,所以德国人不担心日系车不安全,因为德国人相信他们的安全标准,能通过标准、在德国市场售卖的车子,怎么可能不安全呢?所以标准越完善、严格,越能让车企进化,同样也能减少争议、让车粉变得更加理性!
为什么德国制造的汽车稳定性不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大家在一起谈论汽车时,经常会说某些车型的高速稳定性好,某些车型的高速稳定性差。并且很多人都认为,汽车的高速稳定性好的原因是汽车车身很重。还有一些人认为SUV车型又大又重,所以高速稳定性一定很好。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呢?究竟是什么因素使汽车高速稳定性好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汽车的高速稳定性。
汽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方向沉稳,整车震动小,行驶,超车,变道、刹车的时候车身平稳,可控能力强,这种现象我们就说这台车的高速稳定性好。反之,如果一台车达到一定速度后,车身和方向盘抖动,噪音开始增大,车辆比较难控制,方向盘发轻,轮胎抓地能力变差,汽车对于外界的扰动反应过于敏感,我们就说这台车高速发飘,稳定性不好。
一般涉及到这个问题,大家都会拿欧美系车和日韩系车作对比。大家公认的是:欧美系车在高速的时候更稳重,即使是一款小型车跑到190公里/小时以上仍然能给人稳定的感觉;而日韩系车即使是中型车,在车速超过180公里/小时以后会觉得明显发飘,给人底气不足的印象。
很多车友将这一差别的根源归结为车重:在多数人看来,欧美系车一般用料更足,钢板更厚实,车本身很重,所以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压得住,风“吹不动”车辆,从而车辆的高速稳定性会表现更好;而日系车则相反,钢板薄,车身轻,被风一吹就跑了,高速稳定性自然就不好。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来对比一些常见车型的车重:
日系车型整备质量欧系车型整备质量本田CR-V1556公斤大众途观1520公斤本田雅阁1512公斤帕萨特领驭1495公斤丰田雅士力1105公斤标致2061070公斤丰田卡罗拉1285公斤大众高尔夫:1260公斤
大家可以看到,同级别的日系车和欧美系车相比,重量不但不低,相反还会高一些,这又如何解释呢?事实上,“发飘”与车身重量并没有直接联系。说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一台大货车和一台小轿车哪个高速稳定性更好?即使大货车的车重是小轿车的十几倍,我们仍然会说小轿车的高速稳定性更好。那么影响汽车高速稳定性的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汽车的空气动力学,二是车轮的陀螺效应。
先说说汽车的空气动力学对汽车高速稳定性的影响。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受到的主要阻力就是空气阻力。当车辆在80km/h的速度行驶,就要有60%的动力输出用来克服风阻,而且随着车速的增加,这个比例还会直线上升,当车辆速度超过200km/h,就要有超过85%的动力输出是用于克服空气阻力,空气阻力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摩擦阻力和压力助力。其中的压力阻力又可以分为形状阻力、干扰阻力、诱导阻力和内循环阻力。而诱导阻力就是使汽车上升的力。
汽车行驶时会将空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上从车顶走过,一部分从车底走过。由于从车顶走过的空气流速大于从车底走过的空气流速,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流速越大压力越小,所以汽车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这个升力会使汽车附着力下降,操控性变差,如果这个升力大到一定程度,汽车就会“发飘”。要想让这个升力变小,办法就是增大车低空气的流速同时减小车顶部分的流速。常见的做法是在汽车底部安装护板,让汽车的底部变得非常平坦;同时在车尾部设计空气扩散器,让空气更快的流过车底。另外就是在汽车上部安装扰流板,这样就会让空气在流经汽车车身时对汽车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越大车辆行驶越“稳”,车辆高速稳定性越好。但是过大的下压力会造成汽车轮胎负荷过大,摩擦阻力增加,进而增加油耗。
空气动力学是解决汽车“发飘”最有效直接的方法,一些跑车,还有F1赛车,这些车型的高速稳定性都非常好,它们的车身设计也都比较奇怪,有一些空气流通的孔洞和扰流板,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用空气的压力,增加汽车高速行驶时的附着力,把汽车牢的“按”在地面上。
影响汽车高速稳定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车轮的陀螺效应。很多人对这个概念很陌生,事实上,很多民用车的高速稳定性主要就是由它决定的。
那么什么是陀螺效应呢?简单来说,陀螺效应就是旋转的物体有保持其旋转方向(旋转轴的方向)的惯性。当一个圆形物体高速旋转时,它就会产生一个极强的稳定性,就像一个在冰上高速旋转的陀螺轻易不会停止和倾倒一样。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航天事业很发达,发射火箭的成功率很高。在火箭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设备就是陀螺仪,它是火箭导航和控制姿态最主要的装置,它的原理就是利用高速旋转物体产生的稳定性来实现的。
那么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哪个部位能产生陀螺效应呢?是车轮,四个车轮。当车轮高速旋转时,四个车轮就相当于四个巨大的陀螺,把汽车的车身给稳定下来。那么什么情况下陀螺的稳定效应更强呢?那就是陀螺在直径更大或更重的时候。所以,如果汽车使用更大的轮圈,更大的轮胎,更重的车轮,都会产生更大的陀螺效应,如果同时再配合较轻的车身,汽车的高速稳定性就会更好。
大家看F1赛车,都会感觉它们的车轮与车身的比例极不相称。车轮太大了。它们之所以使用这么大的车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车轮的陀螺效应来稳定车身。所以,F1赛车的车重不到600kg,却能在时速超过300km时稳稳抓住地面,是空气动力学和车轮陀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些跑车也使用了很大的车轮,目的仍然是稳定车身。它们的车身普遍较轻,再加上巨大的车轮,可以在时速超过200公里/小时仍然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还有一些大型SUV,比如陆地巡洋舰、普拉多、途乐等,这些车的车身都很重,但无一例外都配置了巨大的车轮,所以这些车的高速稳定性也很好。但是与同级别的轿车相比还是有差距。
反观一些城市SUV,它们安装了巨大的车身,但是车轮却不大。这种车在高速行驶时,车身会遭遇很大的空气阻力,同时也会受侧向风和诱导阻力的影响,所以车身会很不稳定。如果车轮不能产生比较大的陀螺效应来稳定它,那么它的高速稳定性就会很差。还有一些轿车,配置了非常小的轮圈,这种车的高速稳定性一定不会好。
总结:
汽车的高速稳定性是汽车的重要性能。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汽车越重高速就越稳定,其实并不是这样。车重只是会让汽车在颠簸路面上振动小一些,同时抗侧风的能力强一些。真正决定汽车高速稳定性的是汽车的空气动力学和车轮的陀螺效应。至于说SUV的高速稳定性与轿车相比好不好,你还是亲自去试一下就知道了。不过事先我要提个醒:千万注意安全,不要用开轿车的方式去开SUV,否则非常危险!
德国汽车在美国不受欢迎吗,为什么
其实美国市场中销量最高的汽车还是美国本土品牌,然后才是丰田、本田、日产这些日系车。德国品牌进入美国市场其实并不晚,最早的应该还是大众第一代甲壳虫,而且大众甲壳虫的生产地点最终就落在了美国的近邻墨西哥,至今墨西哥也是大众汽车重要的一个海外分厂,最新一代甲壳虫也依然在这里生产。
大众汽车对美国市场的诚意其实一直都不低,像Jetta(捷达)其实就是大众汽车专门为美国市场开发的车型,Jetta也就是大众高尔夫的三厢版本。1979年进入美国市场后,不仅发动机需要根据美国的排放标准进行重新的设置,整车配置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提升,当时的JettaGLI在同级车中综合性能、整车配置其实都已经很高了。
发展到第四代时,美国市场的车名甚至都没有跟着美国市场以外的Bora(宝来)而更名,在第六代Jetta(也就是现在这代一汽大众速腾)个别车型出现扭力梁后悬架断裂的问题时,也以最快的速度对美国市场销售的车型进行了及时的处理。
真正让德国车在美国普及率不如美系、日系品牌的原因应该还是可靠性的问题,相比于保有量最高的美国三大本土品牌皮卡,以欧洲用车环境、道路环境为参考依据开发而成的德国车,肯定是不具备可靠性方面的优势的。福特、道奇、雪佛兰、GMC品牌旗下的皮卡很少采用不成熟的技术,虽然有些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但是贵在可靠性高、不爱坏,即便出现一些故障,在美国本土生产的部件,成本也要比海外进口低很多。采用比较成熟的技术,维修起来也要容易一些,维修、保养的成本自然也会低不少。
而像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这样的车,保有量极大,再加上美国并没有任何车辆使用年限上的限制,很多开了很久的车依然在正常使用。而车龄超过十年的这些日系车,通常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所以在维修、保养方面并不需要花太多钱。
而德系车,特别是奔驰、宝马、保时捷这些制造成本偏高的品牌,一些中、高端的车型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维护、保养成本会大大提高。其实不仅德国车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不高,法国汽车品牌在美国也几乎绝迹,英国、意大利汽车品牌,除了高性能跑车、豪华车以外其实也很少在美国市场出现。美国人不大喜欢德国车,可能还是从综合用车成本方面考虑的吧!
日本人怎么看待德国车
日本和德国都是工业大国,汽车大国。德国汽车更加的高端豪华,奔驰、宝马还有奥迪一直是全球消费者最受欢迎的品牌。日系车也是更加注重实用,经久耐用。我们知道德国人是不喜欢日系车的,德国人追求的是操控与乐趣,与日本人的造车理念格格不入。德国人不喜欢日系车,日本人喜欢德国汽车吗?日本人如何看待德国车的呢?
在日本,销量最好的还是他们的自主品牌,例如丰田、本田、铃木、马自达等。因为自主品牌汽车的足够强大,外来品牌在日本很难做大做强的。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他们制造的汽车更加注重质量和燃油经济性。同样,日本人也非常务实,选车购车也是大都选择自主品牌汽车。
在高端豪华车领域,即便是日本,德系车也受欢迎。在日本拥有奔驰、宝马、奥迪、宾利、劳斯莱斯等车子也是很受人羡慕的。我们经常看到日本的一些电影,黑社会老大乘坐的大都是奔驰,可见奔驰在日本还是很受高端消费群体喜爱的。在日本,德系高端豪华要比自主高端豪华品牌更受欢迎。雷克萨斯、讴歌、英菲尼迪销量其实比较的一般。
目前,日本最受欢迎的车子依旧是本土小型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各种视频上我们会看到日本干净的大街,无数的方形盒子车。在日本K-car特别受欢迎,这种盒子车非常灵巧和便捷,空间巨大,燃油经济性极为出色,并且还有政策方面的保护。混合动力汽车,全球做的最好的同样也是日本,在日本混动汽车同样格外受欢迎。
德国人不喜欢日系车,因为日系车太过工具话了,这与德国人用车理念不同。而日本人对德国车还是比较喜欢的,尤其是高端豪华品牌,只不过大多数日本人仅仅把车子作为代步工具,更多的去购买自主品牌汽车,而有钱人,还是会选择德系高端豪华车的。
好了,关于德国汽车在美国不受欢迎吗,为什么和不建议买德国车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