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教孩子时绝不该说的9句话 精选

style="text-indent:2em;">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三岁左右的孩子该不该打我对孩子管教很严格,为什么得不到理解,以及不建议惩罚孩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三岁左右的孩子该不该打我对孩子管教很严格,为什么得不到理解
  2. 后妈该不该管教孩子
  3. 幼儿园老师拿棍子打不听话的小孩可取吗
  4. 老是忍不住骂孩子,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怎样改

三岁左右的孩子该不该打我对孩子管教很严格,为什么得不到理解

【陪娃儿读书的娃儿她爸】深度解析(第32篇):

如何科学、正确地教育孩子,这可能是我们身边很多父母都会遇到的育儿难题。当看到这位家长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着急,我再次感到了“生儿容易养儿难”。

客观地说,我从这位家长的表述里,看到了下面这几层意思:

这位家长的教育方式可能和周围人(家人或朋友等人)的不一致。周围人不赞成他用打来教育孩子。以前经常打孩子,最近半个月没打,算是间隔了比较长的一个时间。

我想对这位家长说:我完全不赞成用打孩子这种惩罚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因为,打孩子或是其他很严格的对待孩子的方式会造成下面8个后果。

后果一:会让孩子产生报复、反叛、怨恨、退缩的心理和行为,并且会让他感到屈辱。

后果二:会破坏亲子关系,让亲子关系疏离。比如说,我在幼儿园见过一个5岁的小男孩,平时爸爸凶他、打他,导致爸爸下班回来后,他不愿意给爸爸开门,并且不让爸爸睡在他和妈妈的床上。

后果三:打孩子可能会让孩子暂时停止那个惹父母生气的行为,但是并不能让孩子学会怎么不犯错误,怎么能正确的做事。比如说,孩子打碎了碗,父母打他一顿,能让他学会下次不再打碎碗吗?还是父母耐心的给他示范怎么拿碗不容易打碎,这样更好。

后果四:打孩子只能在短期内产生效果,并不能彻底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反倒孩子可能会因为挨了打而故意再造成更多的事端。

《3-6岁孩子10个最重要的养育问题》作者罗丝琳·安·达菲说:

责备、恐吓、打骂都没有效,因为任何一个这样的行为,都只能暂时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却将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更严重的事情上,增加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有稳固的坚持,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界限。

后果五:当孩子被打时,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而爱是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恋”最重要的条件。父母就是孩子的天,他的天在打他,他会受到多大的伤害啊。

拥有健康依恋的孩子们会:更有学习的动力,在学校里做得更好,更有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形成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技能,变得更自立,很好地对待压力和处理挫折

——摘自《早期经历的重要性:细小步骤,长远影响》。

后果六:有时孩子们犯错,是因为他们的“适龄行为”导致的。孩子在不同年龄段会有那个年龄段特有的一些行为方式。

比如说当孩子处在秩序敏感期(2到4岁)时,进了电梯一定要他来按楼层,假若父母帮他按了或是电梯内恰好有其他人先按了他的楼层,他很可能就会大喊或大哭并直到他重新进一次电梯,他来按楼层才作罢。假若父母因此而责罚他,那么他完全是无辜的。

后果七:孩子被打时,他一定不是愉悦的感受,这个不好的感受压在他心里得不到释放。尤其三岁的孩子还并不能很清晰很充分的表达自己,那么他可能被打以后“有苦说不出”。那这部分被压抑的情感、情绪就会变成孩子的内伤。如果没有被排解掉的话,这个影响可能是会伴随他终身的。

后果八: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会对周围的人和这个世界产生不信任。举个我曾在一所幼儿园里见过的例子,一个5岁多的小男孩,他任何时候看到成年人时都是戒备的、警惕的眼神。后来了解到,他爸爸对他管教非常严格,经常打他。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

养育孩子是一门艺术,需要技能,养育实践者必须得到悉心培训。没有受过正式培训的鞋匠,不会冒险开修鞋店,但父母经常在几乎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只凭他们从自己父母那里获得的经历,就开始了养育孩子的过程。

看到这么多后果,我们现在就可以明确一点:打孩子是有非常多危害的。

可能因为很多后果并不是马上显现,所以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挑战时,经常抬手就打。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曾这么说,体罚往往伴随着愤怒。它根本就无任何意义,不过是为了报复。

不能对孩子太严格,更不能打,那我们能怎么做呢?

我有6个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到你:

建议之一:当孩子做了让父母生气的事情时,父母需要客观地问问自己,孩子真的是犯了错?还是因为孩子没有顺从自己父母才生气?如果孩子真的是犯了错,那想一下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他学到知识或技能,以致下次不再犯错?还是我们的目的是想给他点颜色看看?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他学到知识或技能,那就可以跟孩子一起来总结一下刚才犯错的原因和下次怎么改进。

建议之二:当孩子做了很让人生气的事的时候,父母在意识到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可以暂时离开现场,比如到卫生间关上门待一会儿,或者去做些别的事情。等冷静之后,再回来面对孩子。以免因冲动而口不择言,说出或做出一些破坏亲子关系,伤害孩子内心也让自己事后后悔的话或事情。

建议之三:把孩子每一次犯错当做是帮助他成长的好机会。如果孩子犯错是因为能力不足、缺乏训练、年龄不够这类原因,那么父母可以花时间训练、教授给孩子相应的技能,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保持耐心。

建议之四:当你的孩子不听你的话时,你可以先倾听,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同时尽量让孩子跟你合作,而不是让他服从你。

比如说,孩子玩完玩具弄得满地不收拾时,我们可以说,这些玩具在地上到处放着,很容易被我们走来走去踩到,你想自己收玩具,还是我跟你一起收;或者说,你想先收拾毛绒玩具,还是想先收拾小汽车。

建议之五:当孩子表现不好时,我们不去责罚他;当他表现好时,我们反而要及时的给予看见、肯定和鼓励,这样孩子自己就能知道哪些是好的行为,逐渐的他做出不好行为的几率就会减少。

有句话说,多种花少拔草,就是这个意思。

建议之六:面对孩子的一些挑战行为时,我们要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比如说,到了睡觉时间,孩子不睡觉还要继续玩。那么妈妈可以平静地对他说,我知道你还想玩,同时现在是睡觉的时间了,你想自己上床还是妈妈把你抱上床?如果孩子还是不同意,那妈妈可以微笑着直接把他抱到床上。假若孩子此时哭闹,妈妈可以抱一会儿孩子,不再需要说什么该睡觉了不能玩了这类的话。接下来,帮他换睡衣,关灯就可以了。

《3-6岁孩子10个最重要的养育问题》作者罗丝琳·安·达菲说:

有时候我们很难区别,坚定和强硬的不同。强硬是我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我们命令他们怎么做,坚定则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我们拒绝孩子提出的过分要求。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当我们做出合理的规则和决定时,需要有坚定的态度,孩子很快就从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中理解情况。

我们总结一下,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和孩子进行大量的互动。父母和孩子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着的。我们通常认为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单向行为,但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回应的过程才称为教育,它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在我们再来具体说一下这位家长提出的孩子的三个问题,我分别给出了三个建议:

★孩子任性怎么办?

先排除掉我们上面说过的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适龄行为,面对孩子的任性问题,平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全家一起制定一些家里的日常规则,家里的其他成员都要遵守。

这样当孩子任性、违反约定时父母就可以提醒孩子,这个约定是我们全家人共同制定的,爸爸妈妈同样也在遵守。

假如孩子依旧不愿意遵守,父母可以保持上述和善而坚定的方式,或者跟孩子重新制定全家人都认可的新规则。

★那孩子爱哭的问题怎么办?

哭是孩子最本能的表达方式。

在孩子三岁的时候不让她哭,难道让她三十岁的时候再找地方哭吗?孩子会哭是好事,她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不哭压回去,才是可怕的。小时候每一次没有哭出来的泪,都是造成成年后患心理疾病的诱因。

那么当孩子哭得时候,我们可以把她抱起来,问问她“发生什么事情了?”期间问问她“还有吗?”,等孩子平静以后,问问她“愿不愿意一起想想解决办法?”。

孩子此时需要的是安慰、得到倾听和认真对待,而不是我们的说教、解释或责骂。

★当孩子有拖拉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制作一个“日常惯例表”。

比如说,可以做一个临睡前的。让孩子自己想,临睡前,她需要做哪些事情,刷牙,洗脸,换睡衣等。如果有漏掉的,父母再补充。

把这个惯例表用画画的形式粘贴在墙上,这样到了晚上就可以指着这个惯例表问问孩子,你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我把我家孩子的“日常惯例表”拍照给你借鉴。

最后,我想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话题:

在恼怒的时候,你很容易夸大孩子的缺点,而且你的语言听起来往往比你的真实意思更加强烈。为了缓解一个人的恼怒而制造更多新的烦恼来源,这样做值得吗?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们可以带着勇气去幸福的生活。”

我是【陪娃儿读书的娃儿她爸】,以我70后中年男人的家庭教育经验和你一起,我们共同进行一次有深度的思考,找出一个有温度的答案。

谢谢持续关注我,感谢!

后妈该不该管教孩子

回答:后妈也是妈,对孩子应该管教。现在离婚的越来越多,孩子的抚养权在父亲手里的也不少,后妈自然越来越多。这么多孩子光指着父亲管是不够的,因为男人比较女人粗心,管教孩子可是细心耐心的工程,必须由后妈来担当此任。

过去说后妈如何如何的恶狠歹毒,那只是极少数现象。好的后妈还是挺多,而且她们也是尽其善良,努力想把后妈当好。虽然有时会被孩子或大人误解,有些不落好,但是时间长了好心总会被理解。

后妈能对孩子视如己出不容易,但也大有人在,那是她们的母性之至。

有的后妈对管教孩子有提心吊胆,生怕落下不是。不过只要真心实意,问心无愧地为孩子好,不怕误会,就大胆地管教。当后妈赢得了认可,那时的自豪感成功感幸福感都是后妈努力管教的结果。孩子的父亲和其他家人都会对后妈感激不尽。

有一个孩子遇到了后妈,孩子的奶奶告诉那后妈说,对孩子,你就放心大胆你该打打该骂骂,就如对自己的儿子那样狠管严教,不用有顾虑,我不说啥,谁说啥都没用。这后妈得到了婆婆这张牌硬牌后,开始往好做,现在后妈和孩子的关系很好,不管是后妈送孩子去跆拳道上课,还是带他到外边玩,家里家外显然就是亲母子的效果。

幼儿园老师拿棍子打不听话的小孩可取吗

幼儿园老师拿棍子打不听话的孩子?真的吗?我不相信!

1,老师拿的究竟是小树枝还是棍子?口径多大?小学老师,中学老师最多是拿鸡毛掸子,都还没听过拿棍子的,幼儿园老师真的会拿棍子吗?

2,老师拿的你说是小树枝也好,你说是棍子也好,打了吗?还是作为吓唬孩子用的?是家长亲眼看到还是道听途说?作为一个小学老师,对屡教不改的学生都只是象征性的打一下手心,幼儿园老师真的会用棍子打孩子吗?

3,建议楼主,知识方面的询问可以异想天开,有关人事关系的事情真实发生了才询问,这样才是对各行各业人员的尊重。

老是忍不住骂孩子,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怎样改

这是每个父母都犯的普遍性的错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当自己的付出得到的是失望的结果时候,父母就会忍不住怒火冲天,发泄而后快。

1、惩罚了孩子,

2、自己也得到了情绪发泄,

实际上,这两个目的父母都没有达到,并且会适得其反,越来越糟,当你冲动的惩罚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日积月累,就会造成疏远父母与孩子之间亲情关系的隐患,虽然父母自认为对孩子感情不变,但是孩子的心已经离父母越来越远了,孩子就会出现叛逆、怨恨、冷漠、软抵抗、消极、自卑、内向沉默等心态不稳定的反常现象,这个时候想再努力改变孩子、影响孩子都已经晚了,其结果就是无奈的哀叹了,可见,怒骂孩子的冲动行为是不可取的,时间长了,可以改变孩子人生命运,可以改变家庭的命运,作为父母,一定要有忍耐心,但是忍耐不是放纵宠溺,而是包容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脾气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与家庭和谐也是有益无害的,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父母是家庭幸福与否的定海神针,父母言行一定要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主,要为家庭和谐相处的时光做好铺垫。

父母发泄完怒火是不是就解决问题呢?是否自己就开心了呢?都不是,这就是两败俱伤的伤害和打击,况且,冲动的情绪不能很好的及时的遏制和改正的话,情绪冲动就会成为一种潜意识的坏习惯,容易冲动,容易后悔,如此往复,实际上就是在纵容自己的坏习惯伤害孩子伤害自己,以至于身心不由己,所以,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要学会遏制坏习惯,发挥各自的优势,切忌攀比虚荣,因为,一个习惯攀比的父母可以毁掉两代人的家庭,可见,父母给孩子做榜样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深远的!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三岁左右的孩子该不该打我对孩子管教很严格,为什么得不到理解和不建议惩罚孩子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父母管教孩子该不该打 心理研究表明,这个阶段可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