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曾现惊人一幕 美向志愿军 送情报

大家好,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年解放军能够解放台湾吗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现在为什么不解放台湾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年解放军能够解放台湾吗和现在为什么不解放台湾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1949年还有哪些地方没解放
  2.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年解放军能够解放台湾吗
  3. 为什么台湾和香港至今还要沿用繁体字
  4. 杜月笙为何至死都不愿意去台湾

1949年还有哪些地方没解放

到1949年底成都解放后,当时西昌地区、云南南部地区、海南岛、西藏、台湾岛、舟山群岛、一江山岛、大陈岛等地方还没有解放。

云南南部在1950年1月解放,3月西昌解放,5月解放了海南岛,之后又解放舟山群岛,西藏在1951年和平解放,1955年解放一江山岛和大陈岛。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年解放军能够解放台湾吗

答案恐怕让你很失望,因为第三野战军登陆宝岛的作战计划,曾经先后三次被迫推迟,最终确定的攻台战役发起时间为1951年春季,而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则是1950年6月。也就是说,我军厉兵秣马准备跨海登陆的进程,还未及实施,就被这场意外爆发的战争所打断了,而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最终使攻台计划中止,回过头去看历史,确实非常令人遗憾。

第一次拟定攻台时间为1949年冬季。

我军第一次准备攻台,是在1949年5月上海战役结束以后,当时蒋军在华东和华南沿海的残余兵力,分布在福建、广东、海南以及东南沿海的各岛之上,台岛守军只有七个军14万人,且多为建制不全的逃台败军,战斗力较差。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攻台工作委员会主任”粟裕决心,以八个主力军20万人的兵力,在1950年冬季立即实施渡海登岛作战。根据命令,当时第九兵团等部已经在长江口和天目山地区,开始了模拟渡海登陆以及未来在台湾山区作战的训练。

然而老蒋也很快察觉到了兵力部署上的弱点,连续放弃了浙东舟山群岛等大小岛屿,拼命向台岛收缩兵力,仅舟山群岛就撤走了12万人马,同时大肆抓丁扩军,这样,当三野主力进军福建时,台岛守敌的力量已经有所加强,那么再以20万兵力跨海登陆就不现实了。尤其是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失利以后,已经就任攻台总指挥的粟裕将军,对强渡台海的作战计划的拟定就更加慎重。

第二次拟定攻台时间为1950年夏季

1949年11月14日,粟裕在总结金门失利的教训时指出:“其主要原因为轻敌、骄傲和急躁”,为力求稳妥,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在攻台作战准备过程中,对攻台作战方案进行了反复研究和多方论证。鉴于台湾海峡的宽度是琼州海峡的八倍左右(大约是200余公里对29公里),以及三野攻击金门失利的教训,粟裕此时变更了战役部署,向军委报告提出将攻台兵力增加到十二个军50万人,分两批运送登岛。

粟裕将军当时测算,解放军人数虽不占绝对优势,但由于人民解放军士气和战斗素养均高于蒋军,只要大规模登陆成功,胜利应当是有把握的。计划中以八个军约36万人为第一梯队,率先发起渡海战役,其余四个军及后勤保障部队为第二梯队,整个攻台在15天内结束战斗,预计伤亡10万人左右。

在此期间,敌情再次发生变化,第四野战军胜利结束海南岛战役(1950年3月开始),但是只歼灭蒋军3万余人,剩余的7万多人都从海路逃上了台岛,再加上杂七杂八从大陆逃台的部队,到1950年5月间,蒋军在台兵力超过了40万人。为了使攻台作战更有把握,三野前指希望从其他野战军抽出四个军作为预备队,进而使攻台参战兵力达到十六个军65万人左右,如此一来,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调集兵力和征集船只。

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经过认真测算认为,如果攻台兵力达到50万人以上,加上武器装备和各种物资装载量将突破13.54万吨,需要船只16000只,如果是千吨以上的大船,也至少需要2282条。而截止到1950年3月,解放军在沿海各地征集到的大船仅1192条,根本不能满足渡海需要,粟裕认为,不仅第一梯队需要保障足够的船只,第二梯队也需要准备好一定数量的船只,绝不能依赖第一梯队船只返回,以免重蹈金门的覆辙,于是申请推迟战役发起时间。

海空军形成战斗力需要一定的时间。

粟裕考虑的是兵力和船只问题,而军委也要考虑了海、空军的建设是否能及时投入作战的问题,各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攻台发起时间再次被推迟。解放海南岛战役,我军除了木帆船之外,主要依靠的是用机帆船改装的“土炮艇”与敌人的海军作战和周旋,可是横渡琼州海峡时相对容易,船队的安全勉强可以保证,但是要横渡200公里的台湾海峡,再依靠“土炮艇”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航行距离太长。

因此,攻台大军如果没有一定海空力量的掩护,是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的,所以在三野进行登陆准备的同时,我军的海空建设也是当务之急。1949年4月和11月,解放军海军、空军先后成立,但要真正形成作战能力且满足攻台需要,还须一定时间并且得到苏联的支持与帮助,经过谈判,苏联当时同意给我方3亿美元贷款,其中一半用于购买解放台湾最需要的海军和空军装备。

(解放海南岛)

空军方面,刘亚楼司令员提出在一年内建立一支拥有300-350架作战飞机的方案,以取得战役制空权,到1950年6月,空军一共有两个个歼击机团、一个强击机团、一个轰炸机团,每团三个大队,二个歼击团分别装备米格-15和拉-11歼击机各30架,强击机团装备伊尔-10强击机30架、轰炸机团装备图-2轰炸机20架,显然,这样的数量并不充足。

海军方面,1950年初我方苏联签订海军装备订货协议,总金额达1.5亿美元,但交货需要相当时间。鉴于海军和空军形成有效战斗力都需要一定时间,军委在回复粟裕的电报中指出:“攻台时间,如有内应,则可早日举行,否则必须推迟到我方海空两军(特别是空军)条件充分具备之时,故具体时间目前不能确定。”

(刘亚楼司令员)

第三次拟定攻台时间为1951年春季。

为保障攻台作战的经费,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央仍决定拿出占全国粮食总产量十分之一约60—70亿斤粮食作为攻台经费,另以3亿美元贷款为海空军添置装备,可谓是全力以赴。而老蒋也是怕的要死,不仅拼命整训部队,还高薪聘请了一帮旧日本军人来当“雇佣军”,使攻台的难度逐渐加大。

至1950年春季,中央军委鉴于敌情的变化,以及对台作战的装备物资需要量非常大,而新生的我海空军力量也无法在短期内完成作战准备,遂决定将攻台作战的时间推迟到1951年春季。粟裕和三野前指按这个要求继续进行战役准备,并提出了东西夹击,海空并举的作战放案,拟从台岛的西海岸和东海岸同时登陆,同时以伞兵部队空降敌人后方,彻底打乱其指挥和部署。

(渡海训练)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当解放军的海军和空军在1951年形成相当的战力以后,以我军陆军强大的战斗能力,解放台湾是比较有把握的,粟裕曾经说:“隔着一片大海作战,六七分把握绝对不行,八分九分也不行,非十分不可”,既然三野是按十分把握进行的战役准备,相信必然能取得完胜,对此,军委也是充满信心。

1949年5月,金将军的特使曾到北平向毛主席介绍半岛形势,主席也认为半岛的冲突在所难免,但同时明确表示,不希望战争立即爆发,原因一是国际形势不允许,二是中国还不能提供有效地支持,而“一旦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任务,情况就不同了”,这里所说的任务,当然就是解放台湾。

与此同时,我军解放台湾还面临着美国是否进行武装干涉的问题,在解放战争后期,美国基本已经抛弃了蒋政权,所以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讲话,宣称美国的安全线既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南朝鲜,美国不会为了保护这些地方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这就向全世界表明了美国“弃台”的决心。

所以说,若非朝鲜战争的意外爆发,人民解放军攻台的作战,亦不会受到外力干扰,胜算极大。然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种种因素使美国改变了这个立场,并迅速派出第七舰队封锁了海峡,显然,我军当时确实不具备与美国现代化海空军进行海上较量的实力,还要考虑东北的局势和抗美援朝的问题,因此只能“把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

为什么台湾和香港至今还要沿用繁体字

为什么台湾和香港至今还要沿用繁体字?

当时因为国民党战败,蒋介石率领一批人逃到台湾,不想与大陆共和,想自成一派,对大陆推行的政策,他们都予以反对,这里包括反对使用简体字,所以一直沿用官方的繁体字。

而香港则是因为当年还未回归祖国,正处在英国殖民统治,理应不会推行中国的简体字政策,等回归祖国后,因为多年习惯的原因,就一直沿用繁体字到现在。

早在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就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9条。在1952年周恩来总理连同刚刚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委员,对我国汉字进行了一次由繁到简的改革。在通过《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后,并开始着手收集、整理编制《汉字简化方案》,于1964年公布最终《简化字总表》,并在1986年10月,经国家语委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又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

在华夏历史上,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而且一直都是我国的官方文字。那么,中国当初为何要把繁体字改成简体字呢?

有书君是这样分析的:基于当时的国情考虑,中国在刚刚经历重创后,经济实力薄弱,再加上中国又是个农业大国,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都在贫穷落后的农村,所以导致大部分人都是文盲。

为了更好的建设国家,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加强文化的普及教育就成了人们首要解决的重要任务。

而“扫盲”就成了那一时期的热潮,不管是在工厂,街道凡是有人的地方都会有识字和学习文化的扫盲班。

但问题来了,那些笔画繁琐的繁体字,对于本身没有多少文化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难写又难认。

为了让大部分人民群众能够更快更好的学习到文化知识,于是就出现了文字的简化改革和汉语拼音的普及,而这样的改革使国人的识字率提升了九成。在此基础上,才有能力学习更多的更高层的文化知识,从而掌握科学技术,实现科教强国的战略目标,复兴中华。

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文化在经过不断的演变更新后,变得规范化和统一化,便理所应当的成为了传承人类文明的工具。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语言文化,更何况香港是后来才回归的,而台湾一直都自成一派,作为主张和平民主的祖国来说,开始都没有要求他们文字统一,现在更不会,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他们怎么方便怎么使用,我们不做过多阐述,更不要政治化,因为我们自始至终是一家!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杜月笙为何至死都不愿意去台湾

杜月笙(1888年——1951年),十六岁开始在十六铺码头卖水果,一路跌跌撞撞地混进了十里洋场,23岁上位,看上去文质彬彬,实际上心狠手辣。出身贫寒,却又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财富大亨,一跃成为上海滩最大的帮派老大。在他身上可以说是集结了所有的传奇元素。

有人说杜月笙是乱世枭雄,有人说他是流氓大亨,也有人说他是青帮大佬……而刀叔认为,用一代枭雄来形容杜月笙是最恰当不过了。

杜月笙虽然是混黑道的,心狠手辣,但却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杜月笙曾经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带头捐献了150万抗日救国,曾经创办了上海大公职业学校,也就是江苏科技大学的前身。

政治上,1937年,杜月笙主持的上海敌后工作统一委员会采取各种办法迫使上海资产阶级的头面人物虞洽卿等人离沪赴渝,并成功地策反高宗武、陶希圣脱离了汪精卫汉奸集团。“八一三”抗战后,蒋介石安排杜月笙为中央赈济委员会常委,负责第九救济区广东、广西、福建三省的救济工作。

军事上,1938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不久,与杜月笙合谋,利用帮会组织苏浙行动委员会。在苏浙行动委员别动队的5个支队中第一、二、三支队的司令均是杜月笙的门生。

上海沦陷后,蒋介石为了阻止日本海军大规模溯江西侵提出了封锁长江的计划。杜月笙率先指令自己的大达轮船公司开出几艘轮船行驶至江面凿沉。而后,其他轮船公司也纷起响应,凿船沉江,阻塞了长江航道,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为蒋反共二十年,换来的却是夜壶一样的待遇。“我就是蒋介石的一个夜壶,想用就用,不想用就塞到床下去了。”

杜月笙在革命道路上为蒋介石可以说是肝脑涂地,原本以为蒋介石论功行赏怎么也会给自己个上海市市长当当,再不济也是个副市长。万万没想到的是,1945年8月,当杜月笙回到上海时,蒋介石已任命钱大钧为上海市市长、吴绍澍为副市长,负责接收上海全权。

更让杜月笙寒心的事情还在后面,火车快到上海时,门徒上车报告,市政府已通知取消原定的欢迎仪式,连本已搭起的牌楼也已拆除,北火车站还贴出了“杜月笙是黑势力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标语。杜月笙为避免难堪,临时改在上海西站下车。靠站时,竟没有一个要员迎接。

蒋介石的种种做法彻彻底底让杜月笙寒了心,用到我的时候我从来都未说过一个不字,为国家鞠躬尽瘁,如今抗日成功了,可我又换来了是什么?所以当蒋介石战败邀请杜月笙一起去台湾的时候,杜月笙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

同时,中共方面也委托黄炎培劝杜月笙留在上海。可是杜月笙心知肚明自己反共二十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就杀了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等众多共产党员。血债累累,又怎么敢留在上海?另外,一日为贼,终身为贼,想要在人民群众中洗白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杜月笙选择去了香港度过余生。

蒋介石曾经拜在杜月笙门下,神秘的“红帖子”不翼而飞

杜月笙的长孙杜顺安说,蒋介石早年尚未发迹时,曾经托人引荐见过杜月笙。并且递上了“红帖子”。也就是说,早年的蒋介石曾经想拜在杜月笙门下,认杜月笙做老大。“红帖子”上清楚写着“弟子蒋志清认杜月笙为师”。

蒋志清是蒋介石上学时的名字,蒋介石实际年龄比杜月笙还大一岁。杜顺安说当年将这份红帖子放在保险柜中,后来却不翼而飞。他怀疑,是蒋介石派人偷走的,原因不言而喻了。

杜月笙去香港以后,一直蜗居在一个三室一厅的小房子里,直到1951年8月16日去世,终年63岁。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朝鲜战争秘闻 中朝曾差点因不合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