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没污点的皇帝却过劳死 要是实现统一,真没北宋什么事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为什么说北宋从未真正统一中国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宋朝为什么没有统一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宋朝不是大一统王朝,但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感却很高
  2. 为什么说北宋从未真正统一中国
  3. 为什么宋朝的国土面积小呢
  4. 宋朝的军队为什么有人说打不过金朝和蒙古(元朝)

为什么宋朝不是大一统王朝,但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感却很高

卸妖

这个问题可以与“为什么宋朝被严重美化了?”合并作答。

近来正复习《红楼梦》,仿佛看到一段历史。

贾家祖上尸山血海中趟过,立下不世之勋,建宁、荣二府。

传至贾政一代,元春晋妃,建大观园,“白玉为堂金作马”,盛极一时。

然而,于外进退失据,倒霉事缠身;于内疏于料理,圈养出一批纨绔子弟

“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焦大

叹如今

世人皆羡大观园,无人感念老宁公

枉悲宝黛情未了,未知家破缘何起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陈寅恪

推崇汉唐制度与国力的陈老先生若知自己此言被宋吹断章取义,九泉之下也不瞑目。

世人只知欣赏宋词之美,赞叹宋代科技之先进,却无人思考

谁流放了东坡?

谁让三变终身潦倒?

谁使易安长寻觅?

谁视民众如刍狗?

谁宽容贪腐,厚待污吏?

谁杀死了自己的英雄?

谁让科技脱离实际?

谁让汉地首次全部沦丧?

谁葬送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你有快马弯刀,俺有天灵盖

你有狼牙棒,俺有天灵盖

你有回回炮,俺有天灵盖

如此之存在感,不要也罢!

为什么说北宋从未真正统一中国

这种说法是对的,北宋至少从未收复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占领的幽云十六州,就是现在的北京周边地区。历史上汉族祭祀黄帝的桥山就在这一地区,由于丧失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后来该祭台完全湮没,连桥山的具体位置都找不到了。

为什么宋朝的国土面积小呢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些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朝代里,宋朝的面积是最小的,所以只有宋朝不被认为是“大一统”王朝。

北宋的面积只有不到300万平方公里,南宋只有200万平方公里。北宋的统治疆域大概是北至长城以南,东南至大海,西至关中及四川中部,至于云贵及川西则不为宋朝所有。东北新疆蒙古西藏甘肃青海这些地方更是想都不用想。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宋朝的自身原因。

宋朝是靠篡权建立的。这个说法虽然不太好听,但是这是事实。是赵匡胤欺负人家后周的孤儿寡母,黄袍加身当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身,但本身并不像其他朝代的开国之军那样打天下武功赫赫。称帝以后,宋太祖就定下了当时的宋朝战争方略——先南后北。

当时的中华大地正是五代十国时期,疆域四分五裂。南方还有南唐后蜀等多个政权,宋太祖想一统天下,从南方汉地开始。这个政策在当时的宋太祖眼里没有错,但在后来的历史学家眼里则是大错特错。因为就在北宋南征的时候,正是辽国著名的“睡王”耶律璟的统治时期。此人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集合历朝历代的昏君缺点于一身。极度嗜酒,残暴嗜杀,喝起酒动辄一个月没有清醒的时候,而且极度昏庸。这么一个皇帝,想想也知道他的统治是什么样子,当时的辽国政局非常不稳,内部政变不断,百姓在暴政中民不聊生,正是最脆弱的时候。可是辽国生生是在宋朝的错误战略下安然无恙,宋朝错过了收回北方的最佳时机。

等到南方除大理外都统一了,此时的宋朝再想北伐,难了。

辽国是“老牌强国”,人家在大唐末年就已经发迹了,五代十国的时候后晋的石敬瑭就是靠辽国扶持起来的,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辽国的军队能够扶持一个中原王朝的皇帝,战斗力可见一斑。石敬瑭为了让辽国支持自己,答应把北方的“幽云十六州”全部割给辽国。整个北方的长城防线从此纳入了辽国版图。宋朝在灭北汉的时候就与辽国多次交手,彼此各有千秋。后来宋太祖驾崩,宋太宗继位,听说辽国新皇帝年纪极小,太后理政(好像赵家人对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特别有兴趣),就又起了北伐的念头,打算一鼓作气收回幽云十六州。公元986年,北宋再次组织进攻辽国,可是其实当时辽国内部上下团结一心,根本没什么可乘之机。高粱河一站宋军大败亏输,连亲征的宋太宗都差点搭进去。宋太宗虽然不是开国之军,但也是武将出身,跟随太祖多年,在宋朝皇帝里算是很能打的了。宋太宗没能收回的幽云十六州,在后世那些女人堆里长大的皇帝手里就更不可能收回来了。

以后宋辽又陆陆续续交手了许多年,直到澶渊之盟两国签订和平条约。可是自始至终宋朝也没能收回当年石敬瑭割出去的幽云十六州。没有了长城庇护下的中原一马平川。全是步兵的宋军要终日面对北方的骑兵,常年出于高度压力之下,这种情况下当然无法进行扩张。何况宋朝周围全都是制度完善的国家,并非落后的部落民族。各种情况最终导致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面积最小的“大一统”王朝。

宋朝的军队为什么有人说打不过金朝和蒙古(元朝)

宋王朝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战斗力最为薄弱的一个。自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以后,基本上就己经为宋王朝的“重文抑武”定下了基调。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就是以武将拥兵自重,而后伺机夺权的方式,登上皇位的。宋太祖可不希望再出现第二个赵匡胤!故而,他才会在初步稳固了皇位后不久,便使用各种方式,包括直接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和间接釆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将那些为他“黄袍加身”,并把他扶上帝位的,老兄弟们的兵权逐一解除!

赵匡胤以后,宋太宗赵光义将重文抑武的“国策”,就更是加以发扬光大了:宋太宗的出发点,和宋太祖对武将拥兵自重的担忧是一样的——自唐朝后期直至宋朝建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上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乱”!乱到什么程度呢?乱到。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地盘,有地盘就有机会做大,能做大就能建国称王称霸”的程度!这还只是其一。

其二呢?即使是那些拥兵自重的武将,开朝建国了,也不是就能够把江山传之于万代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也很简单:那些武将出身的帝王,虽然拥兵自重,却也得依赖部将和士卒的支持,才能有机会称孤道寡!一旦离开了部下的支持,他们也就完蛋了!而自唐未以来,变乱频频,武将夺权建国,尔后又被部下杀了他们再建新国,这类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了!

宋王朝建立在这个换皇帝、改国号,比女人换衣服还要容易的乱世背景之下,皇帝又岂能安心?又岂敢对那些习惯于兵变夺权的骄兵悍将们安心!所以为长治久安计,宋王朝想出了妙计:以文制武——以文臣为军事主官,抬高他们的地位,给予丰厚的待遇。以便监督和制约武将!而武将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处处受到压制,又深知皇帝是担心他们造反!试想一下,在这种“不被信任也不受待见”的情况下,武将们又怎么会有积极性呢?

“兵以将为心,将以兵为胆”,兵将分离,互不熟悉。这当然会令武将无法拥兵自重,也难以生出异心,可是同时却也造成了:每当临战,将不知兵,兵也不知将的局面——将不知兵,则无法依据实际情况来做统筹安排。兵不知将,大将则无权威!所以尽管宋军的装备精良,在建国之初以及建国后与西夏的长期战斗中,也练出了部份素质不错的步兵,但是却仍然难以在对敌作战中,给予敌军毁灭性打击!而是面临着“胜不能全歼敌军,失败则难以保全自身”的尴尬局面!

没有产马地,难以获取战马,这是宋军无法组建冷兵器时代的“装甲部队”——铁血骑兵,的重要原因。也不可否认,这也是宋军难以展开攻式作战的主要原因。但却并非全部:宋王朝是处于四面受敌、防御作战的态势之下的!宋军是可以依托地形、地物,城池、寨堡去进行防御作战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部份抵消敌人的骑兵优势的——这是北宋无法战胜辽、夏、金的根源!而南宋无法战胜金国和蒙古,也是源于此。凡事不追根溯源是无法找到原因的!

到了南宋时代,事情又略有不同了——虽然皇帝忌惮武将拥兵自重的“病根”犹存。而且岳飞元帅之死,也与此有关!

南宋建立时,也曾有过军力强盛时。“中兴四将”声名显赫!韩世忠在“黄天荡”大战金兀术,岳飞大战朱仙镇,都是有名的战例。本来抗金形势已经有所扭转,宋军甚至有可能会光复故土——先不论日后金军卷土重来,宋军是否守得住收复的故土,但起码是有光复故土的可能!

但是大好形势却被南宋自已破坏掉了!己经被金军吓破了胆的宋高宗赵构和他手下那些主和派官员,实在是太期盼和平了——哪怕是屈辱的“和平”!为了达到与金构和的目的,赵构不惜夺了韩世忠等人的兵权,甚至为了恐吓主战派,还不惜杀害了大帅岳飞!

在此之后,宋金和议达成:南宋放弃故土,不要了!还答应每年给金国好多白花花、亮晶晶的银子,和软乎乎的绸缎等物——既然“和平”了,南宋皇帝的“北宋基因”又发作了:废除大将兵权,保证皇位稳固,这又成了“新发作的老毛病”了!结果就是:南宋恢复了北宋时代的“崇文抑武”的习惯,使得军队战斗力较之南宋初建时,大大下滑了——假如不是凭借长江和淮河等地理优势,恐怕南宋也难以坚持抵抗到金国被蒙古灭国之时。

至于南宋为什么打不过蒙古?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南宋连在未期国势衰弱,军力难振的金国都没法依靠自已的力量予以消灭,哪里还谈得到抵御住蒙古(元)军的灭国之战呢!虽然南宋也曾有过在“钓鱼城”之战中,击毙蒙古大汗蒙哥的战果,但那也只是局部的胜利。战争的天平随着蒙、宋力量的对比失衡,而向蒙古帝国的方向倾斜。

当蒙古帝国,佂服了吐蕃、吞并了大理之后,便已经对南宋构成了全面包围圈。而到了这个时候,蒙元倾其举国之力向孤立无援的南宋进行碾压,而国弱军疲的南宋自然也就难以保全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帝国覆灭只因迁都失败 为何说北宋没有迁都洛阳或西安失误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