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楼主行 草书 李白 将进酒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诗人说至古来圣贤皆没给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时候为什么单据曹植为例,以及为什么什么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唯有饮者留其名的其什么意思
  2. 诗人说至古来圣贤皆没给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时候为什么单据曹植为例
  3. 其正什么意思
  4.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骂用陶俑陪葬的人

唯有饮者留其名的其什么意思

其-释义:人称代词,他们的。

此句意思就是:(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他们的美名。

出自唐代李白《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译文: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诗人说至古来圣贤皆没给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时候为什么单据曹植为例

谢邀!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出自李白的《将进酒》。这里所说的“圣贤”不仅仅指孔孟,也包括贤能之士;句中的“饮者”也绝非指一般的酒徒,也包括了“圣贤”中沉湎于醉乡的人。在我看来,作为“圣贤”之一的曹植是很有才干的,但屡遭兄侄猜忌、打压,终不得用。大诗人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同时也借以自况,故才单举曹植为例。

其正什么意思

其正就是做人要大气,和其正于折扇之上,匠心独运。和其正也可以理解为何其正,即非常纯正之意。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骂用陶俑陪葬的人

关于这句话,历来争议颇多

我们要搞清楚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就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也是唯一的文字记载出处。并且这句话也不是孔子直接说出的,而是孟子在劝诫梁惠王时引用的孔子的话。原文记载如下: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大意是,孟子问梁惠王说,

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杀人有什么不同吗?

用刀杀人和用政令杀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

接着孟子便说到,(你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马厩里有健壮的马,而(你的)百姓却面有饥色,路边躺着饿死的尸体,这是放任野兽去吃人啊。野兽互相残杀,人们都看不下去,(更何况是吃人呢?),(统治者)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令,不能够避免野兽吃人,他又凭什么可以做父母呢?

紧接着,孟子便引用了孔子的话,说到“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关于这句话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其无后乎”的理解上

理解一

第一个制作陶俑的人,应该断子绝孙啊,因为它们(指陶俑)实在是太像人了。

这时候就会有人发问了,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难道不是进步吗?为什么孔子会诅咒用陶俑殉葬的人呢?

关于这个问题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说在商代的时候,王侯贵族通常是用活人殉葬,非常血腥残暴。而到了周代,礼乐有序,人们都是用草人代替活人殉葬的。周朝末期,诸侯崛起,礼乐崩坏,贵族生活日渐奢靡,有人制作了更像真人的陶俑来取代草人,那么以后贵族为了攀比,很可能会直接用真人殉葬。所以孔子认为,第一个制作陶俑的人,引领了这种向活人殉葬发展的潮流,应该断子绝孙。

二是结合孟子的语境来分析,孟子在上文中说到,用木棒杀人和用刀杀人,以及用政令杀人,三者并没有什么不同,本质上都是杀人。那么你用陶俑殉葬和用活人殉葬,本质上都是视人命如草芥,五十步笑百步,是应该断子绝孙的!

理解二

第一个制作陶俑的人,难道他们没有子孙后代吗?

意思就变成了人死了之后都会有子孙后代来祭拜供奉他们,既然有后代来供奉,哪里还需要用陶俑这种东西来陪葬呢?

根据孔子一贯温文尔雅的性格,一般不会说出断子绝孙这种咒骂人的话,所以于情理上好像第二种理解更像是孔子的风格。

但是结合上下文来说,孟子特意在“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后面加了句解释,解释说因为陶俑太像人了,这句解释与“断子绝孙”的理解又更为契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孟子引用这句话的时候,孟子本人的理解是“第一个制作陶俑的人,应该断子绝孙”

综合来说,这句话无论是孔子本意的咒骂,还是孟子理解的咒骂,我们都无从知晓了。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他们都十分痛恨贵族的殉葬制度,主张仁政爱民,可怜百姓疾苦。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看古人如何优雅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