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不为人知的一面(辛弃疾在)

励志名言 冷知识 2023-08-29 14:46:02 -
辛弃疾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虚溜拍马还有酷吏恶名

大家好,关于辛弃疾不为人知的一面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历史冷知识南宋辛弃疾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辛弃疾和他的历史背景
  2. 辛弃疾后世评价
  3. 南宋辛弃疾的个人资料
  4. 辛弃疾的写作背景

辛弃疾和他的历史背景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后世评价

1.辛弃疾的后世评价是积极正面的。2.这是因为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影响力。他的词作风豪放激昂,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个人遭遇的独特感悟,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3.辛弃疾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备受推崇和研究。他的词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作品也被广泛传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辛弃疾的后世评价是非常高的。

南宋辛弃疾的个人资料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山东济南人,南宋时著名爱国将领,豪放派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在南渡之后便被削去兵权,后半生基本赋闲,郁郁不得志。他的词风豪迈,是南宋大家。

辛弃疾的写作背景

.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辛弃疾的画像(20张)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关于辛弃疾不为人知的一面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南宋词人辛弃疾不为人知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