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中国历史上最牛逼的大爷,没有之一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关干辛弃疾的知识卡片,以及辛弃疾冷知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关干辛弃疾的知识卡片
  2. 辛弃疾既是诗人又是什么你有什么看法
  3. 辛弃疾当年要是受到重用,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霍去病
  4. 辛弃疾用典为什么这么多

关干辛弃疾的知识卡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辛弃疾既是诗人又是什么你有什么看法

辛弃疾是历史长河中仅有的,既是词人又是将军的大剑客。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有人称他的词“色笑如花,肝肠如火",我感觉十分贴切。

我第一次读辛弃疾的《贺新郎》,就被“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所震撼,因此,就迷上了辛弃疾的词,并对他的生平也很好奇,辛弃疾少年得志,中年遭受冷落,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

辛弃疾是唯一一个弃戎从文,而成为诗词大家的,他曾为朝廷征战四方,是一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剑客。他二十二岁时,就拉起数千人的起义大军进京勤王,曾单枪匹马进入敌营生擒叛将。只是这些经历被辛疾弃诗词的盛名所掩盖,很少有人知道。

后代大家对辛弃疾多有评价,胡适称他为词中第一大家,称赞他才气纵横,见解超脱,情感浓挚。刘熙载评论他的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资是何敻异"。

辛弃疾当年要是受到重用,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霍去病

霍去病将军作战,是利用数量不多的精锐轻骑兵,采取机动作战的方式,出奇制胜!霍去病将军之所以成功:

1,不守一城一地。

2,轻骑兵作战,机动性强。打了就跑,极少跟敌人硬拼。

3,部队规模不大,且采用游击战术,打到哪吃到哪,无需过多的辎重补给。仅仅依靠突袭草原游牧营地,就能搞定吃喝。

辛弃疾将军面对的战场情况,与霍去病将军大不同:

1,辛将军是在本土作战,无法打了就跑,否则军队一跑,土地丶百姓皆归敌人。农耕区不比草原,农耕区的单位面积土地的价值,远高于草原。

2,中原战争,多为阵地攻防战。领土争夺,只能一城一地的去争夺。

汉军伐匈奴,只为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不为占领匈奴的土地而战,因此汉军无需打什么攻城战丶攻坚战。

辛弃疾将军与霍去病将军,面对的战场环境不同,面对的战争要求不同,因此两位不同时代的将军,无法进行类比。

作为南宋的将军,辛弃疾将军面对的对手,十分强大,金国在各方面的条件,都超过南宋。即便是给辛弃疾将军再大的支持,他也无法打垮金国,夺回中原。

当年,岳飞元帅之所以在攻打金国方面,战绩卓越。主要是:

1,女真人口偏少,金国扩张过快,刚吞下辽国,接着又吞中原,根基不稳。宋军确有可乘之机。

2,北宋刚亡,中原人心向宋,再加上岳元帅颇具才能,所以才得以成功的抗击金军。

当辛弃疾将军出道时,金国根基已稳,中原人心向宋,已大不如前。再则此时的宋将多为北方人,而广大的宋兵则是南方人。

此时的南宋,南北矛盾丶官兵矛盾、官民矛盾十分突出。南方兵丶南方人将光复中原,看成是替北方人卖命,替北方人送死。而不少的北方人后代,也认为南方比北方好得多,也不再思念故土。因而南宋兵无斗志,人心涣散。自岳元帅以后,再也无力北伐了。充其量,只有少数文人发发牢骚,做做光复中原的白日梦了。辛弃疾先生,其实也是文人墨客。

辛弃疾用典为什么这么多

辛弃疾的词,无论豪放还是婉约,都写得很好。他的词给我的感觉,就是用典很多。我想他喜欢用典,一来是他读书很多,用典多显得知识渊博。古人以博学多才为荣,他更是如此。

二来他用典多,是为了更能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他用典确切,读起来总是觉得恰如其分。

关干辛弃疾的知识卡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辛弃疾冷知识、关干辛弃疾的知识卡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不读辛弃疾,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 真正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