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15个乡镇名字历史由来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九江永修县的来历和永修县历史冷知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九江永修县的来历以及永修县历史冷知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吴城镇的历史
  2. 九江永修县的来历
  3. 关于永修的词,如《望海潮》
  4. 德安县的介绍

吴城镇的历史

吴城镇为舞阳历史名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在春秋战国时建庄设址,西汉时,汉高祖把吴城归定陵辖区,三国时属魏,置舞阳郡,同时把其合定陵为一。

唐吴元济叛唐(公元482年)筑墙为镇来一直在方圆数百里处于重要地位,并为地方政府所重视,唐元和十三年(818)到金天辅二年(1118年)曾为舞阳县治所所在地。

清未明初,吴城镇北为西田丹保、南部为吴城保、西北部属东坊廊保。

民国8年(1919年)为吴城区,民国20年(1931年)属二区民国32年(1943年)为吴城镇,解放以来,1948年为第二区,1958年吴城为人民公社,1984年为吴城乡,1989年吴城镇。

吴城,历史是舞阳的四大古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方圆面里的经济、交通要塞和货物集散地,一直是商贾云集之地,独特的环境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吴城文化。

文物

文化古迹甚多,比较著名者:大悲遗址。位于惠庄村西北三里稻田河处,遗址东100米处发现故河道,因遗址中上曾有大悲寺而得名。遗址总面积6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3至4米。遗址中间开挖大路,这里发现的文物有红色口高领大腹圆底蓝纹罐,鸭嘴扁足红鼎,彩陶片、及陶窖址;吴城林庄仰韶遗址。1956年吴城林庄仰韶文化的彩陶片、鹿角化石等;及1956年楼圪塔龙山文化石斧、蓝纹陶,北高村西北沟内缆绳纹陶。“TY”、“♀”嚼等。古树碑刻等。谷老村古柏树。栽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430多年,树高11米的刺柏树;后刘村大皂荚树。明泰昌一年(1620年)栽,高9米、400余年;另外还有玄帝庙碑刻等等。

民间传说

民间为数所众多如大悲寺、朝天十八登、大昭寺、仙人桥、玄帝庙、火神庙、祖师庙等古迹。

九江永修县的来历

永修,古艾地,秦隶九江郡。汉高祖六年置海昏县。南朝宋元嘉二年“废海昏,移建昌居焉”,改名建昌县,1914年因与四川建昌道同名,改称永修,取其“泮临修水,永蒙其利”之意。西汉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失势的皇帝,他就是汉武帝的孙子刘贺,最后被废除分封到了这里。战火洗礼在这片土地上,历朝历代都没有停止过战火。其中非常著名的就有:岳飞战败李成10万人的“楼子庄”战争;1853年起8年时间里太平军李秀成、赖汉英、林启荣等部队经营江西时,与曾国藩、彭玉麟多次在这里进行拉锯战,战争旷日持久,大小战斗百十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都把这里做过比较重要的战场……而在元朝末年,朱元璋与“汉王”陈友谅在这里的先后进行7年多的“鄱阳湖决战”,更是空前惨烈,陈的部队60多万人葬送在这里,妻子殉难,陈友谅身死国灭。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建立了“汉”王国。他占据江西、两湖地带,地广兵多,拥有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公元1360年,他率领10万水军,攻打朱元璋。朱元璋用陈友谅的老友康茂才做诱饵,伏击陈友谅,陈军失败。此后陈友谅养精蓄锐,制造战船,又带领六十万大军,围攻南昌。朱元璋率领20万人马来迎战,陈把朱元璋的部队吸引到浩淼的鄱阳湖上,开始了鄱阳湖决战。陈友谅的水军实力非常强大,朱元璋一败再败。于是使用火攻,偷袭陈友谅,遗憾的是,作为统帅,陈友谅竟然被流箭射死,部队于是分崩离析。在消灭最强大的敌人陈友谅以后,朱元璋势力空前强大起来,最终坐上了皇帝宝座,成了明朝太祖。这里很多小地方都有他们战争和活动的遗迹,我们往往可以在湖边村落找寻到大量相关的传说故事,以前有人专门编辑了一本“鄱阳湖传说”,其中多半都与朱元璋和陈友谅战争有关。在永修县吴城镇上,有一座威耸鄱阳湖畔的亭楼,叫望夫亭,这里还流传着一段与陈友谅有关的凄美传说。据说这个楼阁是陈的夫人娄妃最喜爱的地方,娄妃曾给陈友谅设计多层的艨艟战舰,多次献计打赢朱元璋,但是陈刚愎自用,甚至戏弄娄妃。娄妃在望湖亭上整天眺望陈友谅归来。后来误以为陈已经捐躯,于是从望湖亭上跃入湖中,自杀以殉。据说她的尸体倒流四十里,到了赣江的王家渡,颜面如生。陈友谅将娄妃葬在南昌章江门外,墓前用大青石刻了斗大的“江流表节”四个大字,后人还将这座望湖亭改称望夫亭。

关于永修的词,如《望海潮》

永修古代诗词,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晋时就有诗歌创作,就其数量来看,极为丰富,至今保留下来的就有数百余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近300首。永修历代诗词如下:晋唐诗词有:《入彭蠡湖》(晋·谢灵运)、《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晋·陶渊明)、《郊居赋》(南朝·沈约)、《宿东园》(南朝·沈约)、《效古诗》(南朝·沈约)、《悼亡诗》(南朝·沈约)、《和中书德克咏白云》(南朝·沈约)、《襄阳蹋铜鞮歌》(南朝·沈约)、《别范安城》(南朝·沈约)、《春思》(南朝·沈约)、《玩庭柳》(南朝·沈约)、《咏月》(南朝·沈约)、《晚夏》(南朝·徐擒)、《咏笔》(南朝·徐擒)、《乌栖曲》(二首)(南朝·徐陵)、《山斋》(南朝·徐陵)、《咏日华》(二首)(南朝·徐陵)、《过建昌故台》(梁·庾肩吾)、《彭蠡湖》(唐·张九龄)、《故人建昌宰》(唐·李白)、《入彭蠡经松门》(唐·李白)、《赠毛仙翁》(唐·杨於陵)、《紫薇》(唐·杨於陵)、《和权载之离合诗》(唐·杨於陵)、《祠祭毕因题临淮公旧碑》(唐·杨嗣复)、《仪凤》(唐·杨嗣复)、《赡毛仙翁》(唐·杨嗣复)、《题李处士山居诗》(唐·杨嗣复)、《经建昌江》(唐·白居易)、《游云居山寺赠穆三十六地主》(唐·白居易)、《云居寺孤桐》(唐·白居易)、《温泉》(唐·白居易)、《同刘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唐·吴筠)、《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一首》(唐·皎然)、《彭蠡湖春望》(唐·项斯)、《过云居寺玄福上人旧居》(唐·皮日休)、《建昌晚渡》(唐·韦庄)、《寄云居诸长老》(唐·王贞白)、《云阳书院》(五代·吴白)。宋朝诗词有:《送王太博知建昌军》(宋·魏野)、《泛彭蠡湖》(宋·余靖)、《送王言秀才归建昌》(宋·梅尧臣)、《送李泰伯归建昌》(宋·梅尧臣)、《经鄱阳湖》(宋·赵抃)、《送太君之建昌》(宋·陈襄)、《彭蠡湖》(宋·王安石,又传为宋代朱熹作)、《温泉》(宋·王安石)、《解雨送神曲》(宋·李常)、《浣溪纱》(宋·李安康)、《极相思》(宋·李崇德)、《汲水诗》(宋·李崇德)、《诗三首》(宋·李崇德)、《书红帕》(宋·李崇德)、《书怀》(宋·李崇德)、《挽公择兄》(宋·李崇德)、《西湖》(宋·李崇德)、《时道逢王郎于建昌》(宋·苏轼)、《诗五首》(宋·苏轼)、《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宋·苏轼)、《题公择白石山房》(宋·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宋·苏轼)、《答公择》(宋·苏轼)、《寒食次韵答公择(三首)》(宋·苏轼)、《开公择饮传国传家大醉(二首)》(宋·苏轼)、《次舒教授韵告公择(二首)》(宋·苏轼)、《至济南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宋·苏轼)、《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马当世者》(宋·苏轼)、《闻公择过云龙,张真人辄往从之,公择有诗戏用其韵》(宋·苏轼)、《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松诗、忆与仆去岁会于彭门折花馈笋故事作诗二十四韵、见戏依韵奉答亦以一戏公择云尔》(宋·苏轼)、《送李公择》(宋·苏轼)、《再别公择》(宋·苏轼)、《和黄山谷游云居作》(宋·苏轼)、《端午游真如寺》(宋·苏轼)、《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宋·苏辙)、《和子瞻内翰题公择舅中丞山房》(宋·黄庭坚)、《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宋·黄庭坚)、《再和公择舅氏杂言》(宋·黄庭坚)、《姨母李夫人墨竹三首(其一)》(宋·黄庭坚)、《登云居作》(宋·黄庭坚)、《山中闻杜鹃》(宋·洪炎)、《次韵公实雷雨》(宋·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宋·洪炎)、《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宋·洪炎)、《大德顿悟诗三首》(宋·了元禅师)、《令李石麟为已绘制肖像》(宋·了元禅师)、《江亭怨》(宋·吴城小龙女)、《次韵(二首)》(宋·秦观)、《寄李公择郎中》(宋·秦观)、《温泉》(宋·秦观)、《鄱阳湖观打鱼——小龙庙在湖上》(宋·杨时)、《彭蠡》(宋·李纲)、《送江致远归建昌》(宋·王之道)、《建昌门外小禅居》(宋·陈舜俞)、《甘棠》(宋·戴如愚)、《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宋·张元干)、《春日怀秦髯》(宋·李彭)、《渔歌十首·颂尊宿付杲山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同安即事》(宋·李彭)、《宿同安寺》(宋·李彭)、《宿同安用旧韵呈云叟》(宋·李彭)、《诸人绝江游同安》(宋·李彭)、《南至日离同安,舟中寄阿弓》(宋·李彭)、《赠无著》(宋·李彭)、《咏李公择山房》(宋·王十朋)、《满江红》(宋·吕渭老)、《殿前欢·居田园》(宋·董有林)、《鄱阳湖》(宋·范成大)、《夜闻松声有感》(宋·陆游)、《将至建昌》(宋·杨万里)、《吕居仁惠建昌纸被》(宋·刘子翚)、《楞伽院李氏山房》(宋·朱熹)、《感怀》(宋·李燔)、《题竹斋指南诗》(宋·李燔)、《吴城山》(宋·文天祥)、《由剑邑过吴城》(宋·文天祥)、《被俘北归路过吴城》(宋·文天祥)、《建昌吾之邻》(宋·曾丰)、《送曹西士宰建昌》(宋·翁卷)、《建昌道上》(宋·戴复古)、《挽建昌詹使君二首》(宋·刘克庄)、《建昌憩李尚书山房》(宋·区仕衡)、《过李氏山房清坐对雨》(宋·丘葵)、《南乡子·越树吴城势拍浮》(宋·仇远)、《送信甫之江东》(宋·陈深)、《晓望吴城有感》(宋·陈深)、《望彭蠡》(宋·严粲)、《晓发吴城山》(宋·欧阳彻)、《宴建昌耋老》(宋·钟季玉)、《和钟守宴建昌耋老》(宋·苏某)、《忍对建昌门》(宋·曹彦约)、《望湖亭》(宋·胡大成)、《望湖亭》(宋·李鼎)、《望湖亭》(宋·回阳子)。元明清诗词有:《摸鱼儿·答程雪楼见寄补序》(元·燕公楠)、《望湖亭》(元·虞集)、《海昏道中》(元·范淳)、《送熊叔昭还山房》(元·范淳)、《望湖亭》(元·掲傒斯)、《送客洞庭西》(元·杨维桢)、《望湖亭》(元·胡奎,又记为谢一夔作)、《浪淘沙·离豫章舟泊吴城山下作》(元·王旭)。《登望湖亭》(明·刘基)、《望湖亭》(明·解缙)、《朱王袁李四子获得口占赠之》(明·魏源)、《过吴城》(明·罗钦顺)、《鄱阳战捷》(明·王守仁)、《御制庐山周颠碑歌》(明·李梦阳)、《鄱阳湖》(明·李梦阳)、《鄱阳歌》(明·李梦阳)、《彭蠡》(明·徐祯卿)、《望湖亭》(明·罗洪先)、《望湖亭》(明·乐镗)、《望湖亭》(明·陈宗虞)、《游云居怀古》(明·真可)、《无心杏》(明·真可)、《讲经台》(明·真可)、《石鼓》(明·真可)、《云居复古二首》(明·洪断)、《谨示二首》(明·洪断)、《闻罗廓◇太史结庵云居兼讯缘公》(明·曾凤仪)、《夜宿云居山有作》(明·曾凤仪)、《云居山咏二首》(明·常慧)、《海昏八景》(明·蒲秉权)、《海昏八景》(明·张焕)、《海昏八景》(明·汪应娄)、《海昏八景》(明·朱谋珲)、《海昏八景》(明·徐中素)、《经建昌江怀图南无染二社丈》(明·林嘉)、《徐无染司马招譕日中桥云树阁有怀,张子文明府同诸君各赋桥为明府重建,时予署篆事东毕》(明·黎衷)(明·朱谋珲、明·周国庠、明·徐中素、明·陈尧典)、《九日徐司马邀登尊胜寺塔》(明·但调元、明·萧时中、明·来鲲、明·徐中素)、《徐司马邀登云树阁有怀来王孙》(明·邓文明、明·徐中素)、《无染酌泰素于云树阁上,即席怀予山中赋答》(明·来鲲)、《过隆道观访汪鲁望孝廉》(明·蒲秉权、明·朱谋珲、明·徐中素)、《奉和三公见枉之作》(明·汪应娄)、《望云居寄徐司马》(明·朱谋玮)、《夜宿云居有怀社中诸子》(明·徐中素)、《夜宿云居有怀》(明·朱谋珲)、《登建昌城望云居山》(明·朱谋毂)、《登桃花尖》(明·蒲秉权)、《登桃花峰绝巘,峰半有雷洞,其上则丁仙祠存焉》(明·周国庠)、《登桃花峰最高处》(明·周国廉)、《登宿云居元日值雪有作》(明·周国庠)、《登云居步前韵》(明·周国廉)、《望湖亭》(明·樊王家)、《戊辰四月五夜二更风雹雷电交作》(明·熊德阳)、《石鼓峰》(明·熊德阳)、《温泉》(明·熊德阳)、《题云居寺壁》(明·圆悟)、《过云居真如寺二首》(明·圆信)、《初游云居作》(明·观衡)、《望湖亭》(明·邹元标)、《为淦氏(君鼎)作传并赋诗一首》(明·宋惕惕)、《东郭农耕》(明·许延邵)、《饮望湖亭》(明·熊汝达)、《渡鄱阳湖》(明·袁懋谦)、《鄱阳湖》(明·杨惟休)、《雾过鄱阳湖》(明·王原)、《登望湖亭》(明·丁比召)、《步苏东坡韵成回文一首》(明·朱又孚)、《初至云居有感》(明·罗治)、《明月湖》(明·姜斌)、《登云居山寺》(明·姜辅周)。《望湖亭晚眺》(清·周体观)、《舟回至吴城》(清·丁炜)、《望湖亭》(清·邹度竑)、《吴城登望湖亭寄周南康星宫》(清·王士祯)、《吴城登望湖亭》(清·朱国汉)、《五龙潭》(清·戒显)、《佛印桥》(清·戒显)、《赠燕将军叔谦》(清·李凤翥)、《望湖亭晓望》(清·李绂)、《望湖亭》(清·曹秀先)、《鄱湖怀古》(清·曹茂先)、《望湖亭》(清·裘日修)、《望湖亭怀古》(清·汪轫)、《杨津渡》(清·张回澜)、《桃源洞》(清·张回澜)、《梅花诗》(清·彭玉麟)、《馆苏坊》(清·江炯)、《尚书山房》(清·江炯)、《二吕故里》(清·江炯)、《登望湖亭》(清·陶万达)、《望湖亭》(清·宋荆宝)、《望湖亭》(清·吴观)、《登亭诗》(清·冯询)、《罗汉墙》(清·元鹏)、《明月湖》(清·元鹏)、《莲花城》(清·元鹏)、《罗汉塔》(清·赵之俊)、《云顶田》(清·赵之俊)、《明月湖》(清·音住)、《钵孟峰》(清·音住)、《云居石船》(音明)、《庚戌修江看竞渡》(清·李道泰)、《壬戌水灾》(清·袁懋芹)、《重赴鹿鸣宴》(清·郭祚炽)、《夜舟泊吴城》(陈三立)、《望湖亭和壁间韵》(游龙)、《过九江》(蔡会亭)、《过鄱阳湖》(蔡会亭)。三、古代散文大量的古代诗词,为永修创造了文明和文化,同时,还有大量的古代散文也丰富了永修人文景观,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故事。永修历代散文有:《刘贺传(节选)》(汉·班固)、《李氏山房记》(宋·苏轼)、《顺济庙石砮记》(宋·苏轼)、《王长者墓志铭》(宋·黄庭坚)、《谕建昌县榜文》(宋·朱熹)、《祭熊仁瞻孝子墓文》(宋·朱熹)、《云居山重修真如禅寺院碑记》(宋·晏殊)、《李公择嘉裕帖赞》(宋·岳珂)、《故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兵部尚书、陇西郡阁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李公行状》(宋·秦观)、《重修李氏山房书院记》(明·吴澄)、《燕公楠墓志铭》(元·程钜夫)、《李文定公新祠记》(明·田顼)、《重修李敬祠疏》(明·蒲秉权)、《建昌县令嘉禾孙侯去思碑记》(明·徐中素)、《建昌县顺德张侯去思碑记》(明·徐中素)、《重修安定胡公祠疏》(明·徐中素)、《明刑部尚书魏文忠公御苑道碑记》(明·王直)、《重修云居寺记》(明·张位)、《云居山真如禅寺募缘疏》(明·王肯堂)、《募造释迦佛铜像疏》(明·于玉立)、《题云居寺疏》(明·董其昌)、《重修学宫筑堤改水引》(明·熊德阳)、《募捐云居大殿疏》(清·戒显)、《重修望湖亭记》(清·叶一栋)。另外,永修还有两篇短篇小说:《建昌奇事》(十则)(宋·洪迈)、《奇人崔猛》(清·蒲松龄)。四、现代诗文古代的永修,是诗歌的秀域,是散文的殿堂。为了全面展示永修全貌,“历代诗文”还精选了部分现代诗文。在现代永修诗文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诗文和作者,既有革命家(含革命烈士)的激情满怀,又有得道高僧参禅悟道,既有文人雅士的雍容典雅,又有布衣俗士的朴实真情。现代诗词有:《回江西》(肖克)、《云山记游》(肖克)、《浪淘沙·云山》(邵式平)、《追洪断和尚之二》(虚云)、《人学始知道》(虚云)、《辞世诗》(虚云)、《西藏大雪山》(虚云)、《夜泊洱海》(虚云)、《题仰光龙华寺》(虚云)、《暹罗龙莲寺养病》(虚云)、《题雪兰峨绝顶涌泉》(虚云)、《佛印桥谈心石并序》(虚云)。现代诗歌选取了革命烈士诗歌八首:《爱国民歌》(王环心)、《雪晨》(王环心)、《雪花(儿歌)》(王环心)、《狱中诗》(王环心)、《感怀》(张朝燮)、《念奴娇·送别》(张朝燮)、《长相思》(张朝燮)、《狱中诗》(淦克群)。现代散文只选取《涂家埠遇难记》(郭沫若)1篇。

德安县的介绍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茶子山、潘狮山、金盆寺绵延构北部低山地形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修再现 最美水上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