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元朝百姓生活到底怎么样元朝不需要国防,重视商业,管理松散和元朝发生的冷知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元朝百姓生活到底怎么样元朝不需要国防,重视商业,管理松散
题主这个问题的内容含量特别大,其实可以拆分成四个部分来回答。就是元朝百姓生活怎么么样?元朝需不需要国防?元朝是否重视商业?元朝是否管理松散?我来逐次回答一下。
首先来说说元朝普通百姓生活的怎么样。负责任的说元朝普通百姓生活是悲惨的,生活质量肯定不高。几天前我看了一部韩剧,叫《我的国家》,剧里的靖远君李芳远(朝鲜开国之王李成桂之子)有句台词特别好,在李氏朝鲜取代王氏高丽后,说道:“国家的名字变了,但是天下可没有变啊!”,尽管王朝在不断更替,但做为古典王朝来说,阶级压迫的实质是不会改变的,封建王朝的普通民众永远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生活能好到哪里去?元朝做为封建王朝之一,当然不可能脱其窠臼,做为蒙汉地主阶级联合政权,能过上好日子的永远是以元朝皇帝为首的蒙古贵族、汉族大地主还有西藏上层僧侣这样的统治集团。毫无疑问,他们生活无疑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所谓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滋润着呢!
就以元代皇室和宫廷为例,他们的浪费和挥霍就十分惊人。就比如元朝皇帝笃信藏传佛教,每年用于佛事的费用十分惊人,日涨一日,为前代所不及。清代学者赵翼就对元朝的佛事所耗物资、费用做过统计。就在元仁宗延祐五年之前,各个寺庙一旦要做佛事每日用羊万头,“此供养之费,虽官俸兵饷不及也”。寺院财产之多,就连皇亲国戚都比不上,“此财产之富,虽藩王国戚不及也”。可见当时元朝统治者在佛事的浪费上达到何种地步。
《陔余丛考·卷十八·元时崇奉释教之盛》:延祐五年,以各寺作佛事日用羊万头,诏易以蔬食。则未改制以前,每作佛事日用万羊。再如元文宗时期,中政院臣奏“皇后日用所需,钞十万锭、币五万匹、绵五千斤”,宫廷费用非常惊人。而且元廷经常举行奢华的宴会,如顺帝时期,哪怕是“天灾方作,民食未充”,统治者依然熟视无睹,照例大宴,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滋溪文稿·卷二十六》:盖天灾方作,民食未充,在位者于此时何忍相与饮食燕乐而不恤民乎!近年以来,朝廷无事,待遇勋臣固为优厚,然而宴享太频,财用不能无费。有元一代对豪强地主特别宽容放纵,甚至超越了前代,尤其是在南方江南,许多跨州、跨县的大地主和原本的租佃关系被毫发无伤的保留了下来,所以汉族地主阶级的经济权益是极其强大的,“更田多富户每,一年有收二三十万石租子的,占着三二千户佃户”,可谓是普遍现象。就如松江富民瞿霆就有田2700顷,并租佃官田,两者相加高达10000顷,唐时刑部尚书卢从愿占田不过数百顷,已然有“多田翁”之号,其人更甚卢从愿数倍也。
经济权益的强大就带来了在政治方面的强势。如果诸位穿越到元朝对那些地主大吼一声:“有钱了不起啊!”地主们会大声回答你:“对!有钱真的了不起!”比如说用钱买个官,那真是分分钟钟搞定的事,松江富民上户曹梦炎愿意每年向朝廷缴纳10000石粮食以求官职,被朝廷授予浙东道宣慰副使。
《元史·卷十五》:淞江民曹梦炎愿岁以米万石输官,乞免他徭,且求官职。桑哥以为请,遥授浙东道宣慰副使。难道能量就只有这么一点吗?当然不是,只要钱多还能打破朝廷条例的限制,娶黄金家族的血脉做老婆。在正常情况下,元廷规定“非勋臣世族及封国之君,则莫得尚主”,但是实际上,有地主就靠自己的经济权益交通皇室,联姻诸王,娶诸王女为妻。
《元史·卷一百八十一》:南昌富民有伍真父者,资产甲一方,娶诸王女为妻,充本位下郡总管。所以,经济权益带来了政治利益,富户地主更常规的操作,以钱开道,与官府勾结起来一起压迫广大的平民佃户。
《通制条格·卷二十八》:豪霸之家,内有曾充官吏者,亦有曾充军役杂职者,亦有泼皮凶顽者,皆非良善,以强凌弱,以众害寡,妄兴横事,罗织平民,骗其家私,夺占妻女,甚则害伤性命,不可胜言。交结官府,视同一家,小民既受其欺,有司亦为所侮。而广大的佃户自然是过着非人的生活,地主可以对佃户任意进行科派,对佃户进行非人奴役,进行典卖,“与买卖驱口无异”。所谓“主家科派,其害甚于官司差发。若地客生男,便供奴役;若有女子,便为婢使,或为妻妾”。
当然,奴役是不分民族的,不要只以为普通汉族百姓有这样悲惨的待遇,在一些人眼中所谓的一等蒙古人还在给汉族大地主做奴隶。
《元典章·卷五十七·禁典卖蒙古子女》:回回、汉人、南人典卖蒙古子女为驱者,诏书到日,分付所在官司应付口粮,收养听候,具书开申中书省定夺。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和臣下们讨论元朝灭亡的原因,在元朝政府入职过的马翼说道:“元有天下,以宽得之,亦以宽失之。”,被朱元璋直接否定,被元末战乱折磨过的朱元璋总结道元朝不是宽,是纵弛,“其失在于纵弛”,简而言之,就是元朝政府不作为,任吏治败坏,忽视调节社会矛盾,导致埋的雷越来越大,一触即发,所谓“近睹有元之末,生居深宫,臣操威福,官以贿求,罪以情免,台宪举亲而劾仇,有司差贫而优富,庙堂以为虑”,对元朝的弊政可谓是一针见血。
至于元朝有没有国防?这当然是有的,怎么可能没有,不然元廷平定海都之乱、昔里吉之乱、乃颜之乱靠的是佛经不成,肯定是军队嘛!提问者有此问无非就是受了明朝诗人李开先作品的影响,其《西野春游词序》文曰:“元不戍边,赋税轻而衣食足”。
很多人就拿着这句话认为打仗是蒙古人的事,不关我们汉人啥事!这个就不对了,要知道诗人不是史学家,文章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但是当做现实就不对了,事实上打仗、戍边这样的事,蒙古军、汉军、新附军一视同仁都得上,没有谁得了便宜的事。就比如说在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就征发过蒙古军、汉军、新附军去四川甘孜一带镇戍的调令。
《元史·卷九十九》:六月,碉门、鱼通及黎、雅诸处民户,不奉国法,议以兵戍其地。发新附军五百人、蒙古军一百人、汉军四百人往镇戍之。在平定乃颜之乱的时候,忽必烈命令汉军诸卫军和蒙古五投下军队一起做为主力参战,“宗王乃颜叛,(李庭)驿诏至上都,统诸卫汉军,从帝亲征”,在乃颜老巢失剌斡耳朵,汉军表现的极其给力,先击退了攻击乘舆、威胁忽必烈生命安全的乃颜叛军,还与蒙古军一起发动总攻,击溃乃颜军,“乃颜之党金家奴、塔不歹进逼乘舆,汉军力战,乃皆溃,卒擒乃颜”。
《新元史·卷一零五》:王师三十营,间以汉军步队,皆执长矛、大刀进退,时与骑卒叠乘一马,及敌,则下马先进。有元一代实行的是诸色户计,从民户之中的中户中签取军户来做为作战力量,李开先文中所谓的“元不戍边”之语可能是指除了军户之外,其他的户计就不用承担军事任务了,而不是指汉人不用接受军事征发。
至于商业,元朝那当然是相当重视的,毕竟商业所带来的利润也是国库收入的一大块,可以为“军国之用”,当然要重视。元朝政府在国内贸易这块其商业主要是控制在政府、贵族、官僚、色目商人手里,实行专利垄断政策,金、银、铜、铁、盐等都是由政府专卖。或由政府独家经营;或卖与商人,商人再运往市场出售;或由商人、手工业者经营,政府抽分其利润。尤其盐利是元政府重点运营项目,所得收入非常高,天历年间所得盐课钞为7661000余锭,远远高于其他税课。
元朝的海外贸易也非常发达,专门归市舶司进行管辖,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参与其中,当时的民间商人有不少因为海外贸易而致富,如嘉定州沈氏“因下番买卖致巨富”,而且于元朝有海外贸易的地区和国家很多,据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就有97个之多。所以,元朝的商业确实是非常发达的。
至于元廷对国家的管理确实比较粗疏,这可能是由于元朝蒙汉杂糅的体制造成的,元统治者将蒙古游牧官制度和汉地职官制度嫁接起来,蒙、汉各设一套,管理机构可谓是叠床架屋。
比如说在地方上有行省、宣慰司、路、府、州、县五六级,地方官府和官署数量急剧增加,冗官、冗员远远高于南宋,要命的是这帮人还掌握实权,这就造成了“十羊九牧”的后果,这就使得元朝行政效率比较缓慢、停滞,自然对基层的控制也就一片馄饨,以致于造成管理松散的印象。归根到底还是汉法改革不彻底所导致的。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引用文献:《元史》、《新元史》、《元典章》、《通制条格》、《明太祖实录》、《滋溪文稿》、《弇山堂别集》、《南村辍耕录》、《陔余丛考》、《山居新语》
近代历史有多少冷知识
毁三观的索姆河战役——危险的厕所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的堪称惨绝人寰,大抵相当于几百万人用现代武器打古典战争,最后抗不住伤亡的对手只能挖堑壕对峙。号称绞肉机的索姆河战役就是这时候上演的,两边从1916年7月1日死磕到11月18日,足足伤亡130万人。
战役的漫长和惨烈并没有阻止欧洲逗逼们开脑洞,连一直死板的德国佬都开始走下三路。比如他们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英国佬有个习惯,每天7点起床后第一件事儿是组团去厕所蹲坑,还聊天增进友谊。
英军阵地一般都修建的很有章法,堑壕的厕所虽然分散,但大多集中在右侧。于是德国佬就开始了每天日常的炸屎大作战,清晨必然炮轰英军厕所一小时,炸的英国佬苦不堪言,即使不去厕所的人也得领略漫天飞翔的恐怖......
毁三观的索姆河战役——新发的靴子被巨量便便折磨到神经衰弱的英国佬只好学习印度人,随便找个地方就放飞自我,时间长了以后,整个阵地都弥漫着恐怖气味,仿佛回到1858年的伦敦。这并不是英军无法忍耐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伤亡还是太惨重了。
士兵死掉太多自然就得有新兵补充,新兵来了自然就要发新装备,可是他们硬如钢铁的新靴子简直让人欲仙欲死。这时候老兵就会给他们指引,往靴子上尿尿就行,几泡尿后靴子就软了,可是气味就实在感人......
另外在堑壕里尿液是具有多种用途的,比如给过热的枪管降温,在比如在毒气攻击时尿湿手帕捂住口鼻。那帮刚刚走出校门的小英国佬就这样从格调奇高的绅士变成了一群专走下三路的逗逼......
毁三观的索姆河战役——惨烈的空战索姆河战役那会儿双方其实已经有空军了,只不过很多时候那些螺旋桨飞机只是用来侦查对方阵地,要么就是往里面扔点毒气弹之类的。时间长了两边的飞机经常会遇到,在缺乏日本鬼子的神风精神下,他们想尽了办法干掉对方。
最初他们在飞机上架起来机枪,可很快就发现打中对方之前经常会先打中自己硕大的螺旋桨。之后他们又觉得手枪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单手开飞机总归是个难题,而且很难瞄准对方。
最后两边不约而同的找到了杀手锏,他们每次空战的时候都朝对面扔板砖,空中流氓的战斗就是这么市井!对了,据说有些真正的高手是用飞刀的,只是下面陆军的危险系数就呈几何倍数上升了......
毁三观的索姆河战役——成分复杂的英军事实上如果你在索姆河战役中的英军阵地找一个纯粹的英格兰是很困难的,那会大英帝国还不像现在这么逗逼,他们还能自称日不落来着。所以一战中的英军可谓来自五湖四海,可惜也不是为了什么高尚的目的汇聚在一起。
这群人里包括还在说法语的加拿大人(魁北克地区大量法裔移民)、和英国关系险恶的南非人、被冻成死狗的澳大利亚人、被甘地老头忽悠来的印度人,另外还有新西兰人,以及来自尼泊尔的廓尔喀雇佣兵。
这么大群乱七八糟的士兵混在一起的日子可想而知,他们非但没有培养出什么战斗友谊,反而成天闹内讧。比如某澳大利亚士兵嘲笑穿女士连裤袜保暖的苏格兰士兵被群殴后找来南非大哥报仇事情.....嗯.....天佑吾王......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冷知识,大家说说看
《三国演义》中的神话描写我们暂时不说:比如左慈的神通广大。今天只说几个从三国演义中的几个不起眼的地方,都是细思极恐的。今天说四个故事:
1.刘备吃了刘安老婆后的反应。当刘备逃难,逃到刘安处,刘安家贫,无以招待。便杀了自己的妻子,割肉给刘备吃。还说是狼肉。
当刘备得知真相后,只是垂泪。
而一个正常人如果得知自己所吃的肉竟是人肉的时候,第一反应应该是会呕吐。刘备只是垂泪,这说明:并不是刘备的心智非常强大,而是他以前曾经吃过人。
这个满口仁义的家伙,是否真的曾经吃过?
2.曹操:经历了三国中代价最大的一次寻欢之旅。张绣向曹操投降,曹操来到宛城受降,酒足饭饱之后,心情舒畅,便想体察一下民情。便问:此间有妓女乎?
最后他的大侄子给引荐了张秀的婶子——邹夫人。最后引的张秀复叛。曹操失去了自己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
这是三国中代价最高的一次寻欢之旅。
3.司马懿:可不单单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在我们印象里,司马懿一直是以志谋见长。所以我们下意识的认为他诸葛亮一样是一个文臣。
但在三国演义103回的上方谷战斗中,司马懿和魏延打了一场:
魏延大喝:司马懿修走,舞刀相迎,司马懿挺枪接战。不到三个回合,魏延拨马便走,司马懿随后赶来。
这里面的两个细节:
(1)魏延是蜀国一等级的武将,是有真才实学的。但他和司马懿打了三个回合便跑了。
(2)司马懿把魏延打跑后,又随后再赶来追魏延。
所以司马懿这位西晋史上的开国皇帝武力值也不可小看!
4.王朗:被诸葛亮活活骂死应该,因为他选错了对阵方式。如果选择武斗的话,他就会赢。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中:王朗曾经和太史慈打了一仗,王朗用大刀,与太史慈打的有声有色。
如果最后不是周瑜和程普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胜负还真未可分。这太史慈可是三国中的一等一武将
我们想想当时王朗被诸葛亮在阵前骂死了这个事,再对比一下,王朗与太史慈都能打得平分秋色。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如果当时王朗跟诸葛亮选择选择武斗而不是文斗。那历史说不定还真可能会被改写。
中国民族冷知识
元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到百年,却留下深刻的映像,这主要得益于成吉思汗的威名。但当我们说元朝的时候,已经与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没有太大关系,甚至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初,漠北蒙古人尚且不认可元朝的合法性,他们更多的人是支持阿里不哥承袭下来的帝国,忽必烈后来的北伐也直接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故而我们所说的元朝,仅仅是由成吉思汗的子孙于中华大地上建立起的新兴大一统国家。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