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唐宋元明清,为什么元朝的历史我们了解最少很多人几乎不了解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唐宋元明清的冷知识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唐宋元明清,为什么元朝的历史我们了解最少很多人几乎不了解
中国历史悠久,传承中经历了许多王朝,其中不乏有代表性的几个大一统政权,唐宋元明清是我们说的最多,也最顺的一句。那么,关于在唐宋元明清中,元朝的历史我们了解最少,而且很多人几乎不了解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元朝当时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融合度不够现在蒙古族当然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而在蒙古兴起之初,蒙古和中原宋王朝、辽王朝、金王朝同时存在。对中原的宋来说,北部的蒙古不论弱小还是强大,定性都是威胁农耕文明的游牧民族,是继唐朝北方的突厥后兴起的又一股力量。那时的蒙古习俗、语言都和中原有较大差异,即使在蒙古建立元朝,甚至快要退回到漠北的元顺帝时期,还存在王朝高层极度仇视汉人的情况,权臣伯颜曾想杀尽五姓汉人,以减轻人口众多的汉人对元政权的威胁。所以在元朝这个中原大一统王朝时期,民族融合度不够,许多人还是互不认同,相互认为对方是异族,自然当时就不愿意多管对方的历史。
相比唐朝,皇室李家出自北魏鲜卑边关六镇中的武川镇,血统中到底是汉多,还是鲜卑多真不好说。但在多年的融合中,鲜卑和汉早就不可能清楚的区分了,所以唐王朝统治时期从没出现过人民认为皇帝是异族的事。
说到这有人要问了,清朝的情况不是一样吗?为什么清朝的历史我们知道的很清楚,而元朝历史少?
首先,清的民族融合度比元要高许多;
其次,清的年代离我们最近;
然后,就要说另一个方面原因了——疆域的认同感。
二、疆域的认同感清朝入主中原前居于东北,而从周朝的封分来看,东北从来就在中国版图上,即使后来金朝南侵、清朝入关,都没有超出中国人固有的领土概念。当然那片领土的一部分在清末被沙俄通过几个条约强占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但在事实和中国人的感情上,那部分都是我们丢了的领土,而非本来就是别人的。
元朝不一样,就整个蒙古大帝国而言,疆域几乎包括了整个欧亚大陆,其中真正的中原正统王朝元朝的统治疆域大部分还是在中国固有领土认知内,在此之外的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尔汗国等等,虽然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在统治,但主体文化已经不同了,相互之间还常闹摩擦。例如伊尔汗国由西征统帅旭烈兀建立,处于伊朗、伊拉克地界,宗教上偏基督教,传说旭烈兀去世,基督教方面是很伤心的,由此可见,虽是蒙古人,旭烈兀及其子孙已经基督教化了。
不论是在中国人心里还是史学家的看法,元王朝之外的蒙古大帝国的土地不属于中国。但这种想法也有比较偏激的延伸,有些人会认为连元王朝也不算中原正统王朝,算是外族入侵。既然有人抱这种想法,自然对蒙古的一切都排斥,包括历史,所以相对而言,元朝的历史就为人少知了。
三、《元史》相对简略《元史》由明初大学者宋濂主编,编撰期间因为缺乏顺帝时代的资料,没有一次性完成。朱元璋派人全国各地调集顺帝一朝资料,之后重新开始编修,宋濂以下共15人继续工作143天成书。两次纂修,历时总共仅331天。这几乎是史书中编撰时间最短的了,难免有缺失,而且元末农民起义纷乱,短短调查时间也不可能得到非常详实的资料。因此,元代的资料本来就少,人们知道的就也少了。元朝的史料主要的还有《元朝秘史》、《史集》,仅仅拖雷怎么死的,这三本史料就各有各的说辞,真伪不好判断,也就少被人拿来讨论,自然人们知道的就更少了。
四、当时蒙古对待文化的态度众所周知,对西夏历史的研究,我们是通过近些年的发掘和外国博物馆馆存进行的,其原因是成吉思汗死于最后一次征西夏的军中,蒙古人对西夏的仇恨程度惊人,不但杀已经开城投降的西夏末帝李睍,并且屠城,还刻意不修西夏史。鉴于当时蒙古人能这么对待西夏,元王朝传承中多有篡位、弑君,估计在史料上有隐匿的可能性比较大,史料不确实,也就很难进行研究,人们知道的也就相对少了。
以上几条是我对“唐宋元明清,为什么元朝的历史我们了解最少?很多人几乎不了解?”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
我是卷舒风云润天地,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关于元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聊一下元朝一个对中国人观念的影响吧。
大家知道,中国以前是有处女情结的,但是这个处女情结还不真是中国历史的传家宝。中国人以前是没有处女情结的。
比如春秋时期,那是乱得一塌糊涂,《诗经》里有很多描写嘿嘿嘿的故事。春秋还有一位用床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女人夏姬,她就嫁给了很多人。为了争夺她,引发了晋国楚国吴国多年的战争。
战国依然如此,秦国的秦宣太后公然养了一个外国小情人。秦始皇的妈赵姬当年也是吕不韦的小老婆,后面嫁给子异。当然不是什么处女了,可是一点也不耽误她成为秦国的国君夫人甚至太后。
到了汉朝,同样如此。刘邦就抢人家的老婆啊,也压根不在乎是不是处女什么的。汉文帝的妈妈薄姬原本是项羽部将魏豹的老婆,被刘邦抢去当老婆。跟吕后叫板的戚姬以前是娱乐行业的,说是处女谁相信啊。所以汉朝根本就不关心这个。就是刘邦本人,据推测也是来路不明,史书说[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谁知道太公看到的这个蛟龙是什么鬼,说不定是一个外号叫阿龙的古惑仔,不然,像刘太公这么老实的人怎么会有那么皮的一个儿子。
而据考证,秦汉时期乃至以前,可是很流行野合的。野合不是罪,车震也不是什么大事。看到避开就是,拿出手机拍,还传到网上就不对了。
汉武帝的妈,以前已经嫁过了,还生了娃。因为听说自己命中有福贵。所以跟老公离婚,进了太子宫。照样当皇后。
到了汉末,同样是无所谓的,曹操就是人妻控啊,专门勾搭熟女,还给儿子安排寡妇。
到了唐朝,得,不但不在乎是不是处女,连是不是小妈都不在乎了。武则天女士就是唐高宗的小妈。唐高宗不但把她从寺里找回来,还要封为皇后,搞得褚遂良大喊:那是先帝战斗过的地方!
但依然没拦住武则天成为皇后。
唐高宗娶了小妈,而唐玄宗基哥娶了儿媳妇杨玉环。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第一节课,就是论证杨玉环是不是处女。陈大师靠谱结论,绝对不是!但我们基哥绝对不在乎!
到了唐末五代十国,同样是不在乎的,后周的两位皇帝,一位郭威,连娶几任老婆全是寡妇,不是寡妇还不要。郭威给他的儿子柴荣娶的也是寡妇。这些不是处女的姑娘同样当皇后当太后。
好了,到了宋朝。很多人认为宋朝是处女情结的发源期,毕竟宋朝理学的兴起,讲的就是男女授受不亲嘛。
这是不太准确的。宋朝其实也很开放的,有一个说法叫脏唐乱宋,就是讲宋朝的风气之开放。就像小说里的武大郎娶金莲,宋江娶阎婆惜,杨雄娶的潘巧云都不是处女。鲁智深救的金翠莲,被郑屠夫霸占,后面不也嫁了员外,生了孩子?
这说明,宋朝其实也是不在乎是不是处女的。
而且宋朝理学讲的那一套男女大防,春秋也在讲啊,为什么春秋时没人听,汉唐没人听,到了宋朝,全民就听了呢?而且思想这种东西都是上层读书人的事,光靠讲是很难普及到老百姓当中去的。
一种观点的铺开,绝对是有什么大事件。
这个大事件就是元朝的入主中原。
元朝入主中原之后,为了统治中原,开始实行更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要求百姓把自己家的人口数、姓名都贴在门上。元朝还会派蒙古士兵入驻村子,充当一个村的监管。菜刀都被收到这个监管家里。更让人气愤的是,有一种初夜权,就是娶了老婆要先送到这个监管家里过一夜。
这样一来,就等于夺走了新娘的贞操。
这种事情大大刺激了百姓的神经,他们把这种夺走贞操的事情视为奇耻大辱,久而久之,对贞操就更看重了。
所以,到了元时,处女情结才被推到了高处,而且在民间生根发芽,到后面明清,处女情结、贞操观念更被提到顶点,以前结婚时没人关注的那个东西被视为婚姻关系最重要的一点了。
这是元朝对中国人观念的改变,再讲一下元朝对中国区域的影响。
了解中国历史的亲们可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宋朝之前,军阀割据是很厉害的,战国争雄是一出,五胡乱华是一出,到了唐末,五代十国乱了七八十年。可谓达到了军阀割据的顶点。
到了宋朝,依然是有割据的,西夏就一直存在了西北边,你打或不打,他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但为什么到了元朝之后,割据的局面基本就不存在了呢?
其原因,大概在地图上。
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区域的划分。
一开始,中国的格局呈现部落聚居的形式,是完全依旧地理存在的。这里有一片平原,适合居住,这里就形成了一个部落,这里有一个盆地合适居住,这里就会形成一个部落。
后面随着国家的出现,开始出现一种政治因素的划分,比如周朝的分封制,把家里的叔伯兄弟分到一块地方,但基本还是依靠地理的。像黄河,长江还有山脉这些地理切割物会自然的区分两个地方。比如春秋时期的,秦国跟晋国基本就是依照黄河来分地盘的。
后面的河南河北也是以黄河为界的。山东山西以是太行山分界的,湖南湖北是以洞庭湖和长江来划分的。
这种人文自然的划分,有它的优势,就是大家交流起来很方便,语言习俗什么的都是相通的,但有坏处,就是很容易造成割据。我在这一块地方,利用地理上的优势,很容易培育自己的势力,别的地方也不容易插手过来,像是国中国,小王国一样。
比如中国历史上最容易出现割据的地方就是四川,因为地理的原因,剑门关一关,四川就是一个独立小王国。所以人称,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那么,到了元朝时候,为什么这种局面不存在了呢,地方割据基本没戏了,就是清初,三藩之乱没折腾起来?
这就要说到元朝开始的行政区划了,元朝时,正式确定了行省制定。把一些地方划为一个省,另一些地方划为另一个省等等。
它的划分就不是像以前一样,以自然的地理、人文为依据,而是犬牙交错,大家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就没办法关起门来过小日子搞割据了。
看地图,大家知道,元朝的特点是大,它把原本不属于一个地理区域的地方划到一块,让你顾此失彼。比如江浙,就包括了浙江跟福建。湖广却把岭南外的广西地区也划到了湖南湖北。
到了明清时期就是细,主要目标是杂,把原本一块的地方拆成两块,或者把原本不是一块的地区凑到一块。
比如浙江跟福建的划分就很怪,像浙南的一些地区,比如温州丽水论地理上属于武夷山地区,应该更多偏向于福建的那一块,在以前温州这些地方,比如秦朝时,就属于闽这个地方。但它偏偏划到了浙江。而原本跟浙江杭州同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苏州却另起炉灶,建立了江苏省。
其原因很简单,武夷山脉没有尽入福建,而有一部分划归浙江,等于北边门户控制在浙江手里。福建要想形成割据就难多了。
同样的例子,四川的门户汉中在明代划到了陕西,这也是让四川却没办法割据的策略。
这可以说是自元朝留下的政治哲学,对维持中国的统一其实是有帮助的。另外,也利于打破地域隔绝,增加交流。
另外说一下,元明清唯一没有彻底摆平的区域大概就是蜀地了。
到了明末,张献忠还往四川跑,太平天国的石达开最后也想往四川跑。这大概是因为当时的四川是中国唯一可以形成割据的地方。但是,因为上面我们说的,汉中已经在陕西了,所以他们最后也没有成功。
清朝在甲午战前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事实:甲午海战对于大清朝是极其至关重要的一战。战败以前大清朝好歹还算是亚洲第一强国、可是战败以后彻底沦为了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了。很多人肯定会不同意我的说法,大家会说:甲午战败以前,大清朝不也是照样的被打败、被迫割地赔款吗?我想说,被打败很正常,关键要看对手是谁了。历史上不可一世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曾经都被无情的打败过。话说回来,当时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输给当时的英国人其实也不丢人。说起大清朝的国际地位大概前后分为三个档次:一是,作为世界强国的存在;二是,作为亚洲乃至远东第一大国的存在,最后当然就是作为列强的“盘中餐、筷中肉”的任人宰割的存在了。
大清朝作为我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研究大清朝的历史遭遇以及状态,可以提供一个很好、很强烈的借鉴和警示作用的。大清朝一开始是盲目自信,后来就是被彻底的打趴下了,但是趴下之后又不思悔改、不思改变,最后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彻底的倒下。
我们闲话少说、废话不说,一起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甲午海战以前大清朝的国际地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二是,甲午海战以后对清朝产生了哪些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呢?
大清朝甲午海战被打败以前,其实还算是远东第一大国的大清朝的国际地位说来那就话长了,一开始的时候这地位绝对还是不错的。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大清朝从巅峰状态直线下滑了。
大清朝由盛转衰的故事中有一个人一定是绕不开、转不过去的——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著名的乾隆皇帝了。这位在位时间长达60多年的皇帝,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将大清朝带入了万丈深渊之中。
乾隆自己号称是”十全老人“,自己最大的两个爱好就是:写诗和给文物盖戳。不过这还不是最致命的爱好,最致命的是乾陵搞了一个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这个政策是导致大清朝最后没落的关键之举。
1792年,这一年对于乾隆来说好像无所谓,但是对于整个大清朝的命运那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的。就在这一年里面,一个叫做马嘎尔尼的英国人来出访大清朝了。
马嘎尔尼当时访问大清朝的目的很简单:其目的是想通过与大清朝最高当局谈判,取消其在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和禁令,打开大清门户,开拓大清市场。除了这些以外,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刺探一下大清朝的综合实力到底如何。
马嘎尔尼这次访问那是极其不成功的,乾隆为了到底要不要下跪以及如何下跪的问题搞得双方不欢而散。当时在乾隆的眼里和心里觉得:英国算个什么东东,居然跑来搞事情,完全没有必要甩他的。
后来马嘎尔尼以及英国人仍然不死心又来了几次,可是得到的结果都差不多:大清朝和乾隆理都不想理人家。
不过马嘎尔尼虽然没有达成英国上层派给他的任务:要求大清朝平等的通商以及设立一些“经济特区”等等。可是马嘎尔尼却刺探到了一个无比重要的讯息那就是:大清朝已经严重的落后了、没落了,完全与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脱离了。
马嘎尔尼访问大清朝的四十多年以后,这一次英国人不是来谈判的、不是来协商的,也不是带着工艺品来的。他们这次带来的是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船坚炮利。说白了就是:好好说你不听,非要来硬的才行。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大清朝的江湖地位也就直线下滑了。后来由于大清朝的不靠谱又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算是让大清朝彻底知道了外国列强的厉害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直接杀进了晚清的首都还火烧了著名的圆明园。当时咸丰帝也不得不跑路了,最后郁郁而终地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之中。
通过这两次战争之后,大清朝对于欧美列强来说算是彻底的门户洞开、实力算是完全的暴露了。可是当时大清朝国际地位上还没有出现甲午海战以后的那种断崖式下滑,因为此时晚清的核心实力尚层。
我来简单说一下:甲午海战以前晚清的国际地位为什么还算是远东第一大国呢?
1、晚清虽然被列强给侵略了,但是侵略晚清的列强基本都是欧美国家的。这样一来,晚清和亚洲其他国家基本没啥区别,起码在心理上还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毕竟当时欧美人发展早、起步快、实力强。说句不该说的话,当时败给欧美那也是正常的,反正大家都打不过。
2、当时晚清整个主要实力尚且存在的,例如:当时的赔款并不是很多,最大的两笔也就是赔给了英国和法国;土地也基本没有割让多少,只是两次鸦片战争割让了部分土地而已。
3、当时大清朝的主权还是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的,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没有后来的那么多。
4、当时欧美列强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内心深处还是认为:晚清是一个大国,起码是亚洲第一强国,例如:日本当时也是处于被列强砸开大门的时期,实力也是严重的不咋地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晚清当时还没有遭到所有人的抛弃,大清朝从上到下还是充满信心的。
我们可以举三个最直接的例子:
一是,大清朝当时的实力还是不错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左宗棠在1878年的时候率领清军在新疆打败了沙俄,从而一举收复了新疆的广大地区。
二是,大清朝还几乎凭着一己之力搞定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平息太平天国还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好处:由于晚清开始重用汉臣,所以后来大部分的汉臣开始走向了历史的前台。我认为这也是为大清朝继续续命的关键一招。
三是,晚清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以后,开始做出积极地改变了——洋务运动开始搞起来了。当时晚清大办工厂、组建新军、打造南北洋水师、发展经济等等。一下子晚清颇有发奋图强、厚积薄发的“中兴之状”了。
总之一句话,晚清在甲午战败以前还是稳稳地远东第一大国、亚洲最强国。虽然不断地输给欧美列强们,但是还远远没有到坠入万丈深渊的地步。
为什么说甲午战败以后大清朝算是彻底的坠入了万丈深渊了呢?在甲午海战以前大清朝在亚洲那还是混得不错的,洋务运动在开展着、北洋水师也基本成型了。当时北洋水师号称是:世界第八、亚洲第一舰队。不得不说,当时的大清朝在亚洲那还是首屈一指的强国,在远东也算是大国。
可是在1894年开始的甲午海战之中,大清朝是一败涂地、北洋水师被日军舰队打的是全军覆没了。从此以后大清朝就彻底的玩完了,再也没有站起来的可能性了。
在分析甲午战败的深远影响以前,我们先来看看:大清朝对于甲午战败的反应。当甲午战败的消息传来以后,慈禧、光绪以及整个大清朝的上层都是不敢、也不能相信的。
当时慈禧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绝不能把甲午战败的消息给传播出去了,否则将会对大清朝的统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此时慈禧想到了一个办法:严密封锁战败的消息,并且对内宣称甲午海战是大清朝把日本给彻底打败了。
在慈禧这波神操作之下,当时的大清朝百姓还有好多人误认为:我们胜利、日本失败了。好多百姓甚至开始放鞭炮庆祝胜利了,不过最终当割地赔款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们才终于知道:自己被慈禧们给骗了。
那么为什么慈禧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要暂时隐瞒甲午战败的消息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1、当时我们正在进行洋务运动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大清朝的百姓们还沉浸在图强、崛起的感觉之中。甲午战败这盆冷水实在是过于冰冷刺骨了,这让整个大清朝情何以堪。
2、前面说过了,败给欧美列强也属于正常,毕竟人家发展早、起步快、科技和武器先进等等。可是败给日本那是万万理解不了的。
日本在历史上是我们的徒弟;当时在整个大清朝和慈禧的眼中日本只是个小国而已等等。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日本也是受到列强欺负的国家,为什么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就能打败我们呢?
这样一来,整个清朝自上而下都判断出了原因:制度不行而已。这对于慈禧们无疑是个暴击,改变制度和模式意味着慈禧们将失去权力了。
3、甲午战败对于整个大清来说现实的打击也是巨大的,投入无数财力、人力、物力搞的洋务运动和北洋水师彻底宣布失败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会发现:甲午战败对于大清朝来说无疑是一道无情的“催命符”了。现实也是如此,最后推翻大清朝的那些人、那些事以及那些思想。前前后后都和日本有着密切的关联。
说完了大清朝不愿意接受甲午战败的原因以后,我们再来看看甲午战败以后大清朝的国际地位是啥样的呢?
其实这就不用多分析了,连日本都打不过的大清朝还有啥国际地位呢?往后彻底变成了人家“砧板上的一块大肥肉”了而已。
1、甲午战败以后大清朝算是彻彻底底的暴露了自己腐朽、没落的本质了。不光打不过欧美列强,现在连日本也打不过了。这样一来,外国列强完全可以大胆放心地去侵略大清朝了。
2、甲午战败以后大清朝赔偿了日本白银2亿两,如果算上利息的话更多,这也意味着:大清朝的财政体系算是完全崩盘了。
3、甲午战败以后大清朝不光在列强眼里是软弱可欺的,就是在日本眼里那也变成了不堪一击的状态。此后日本大举的侵略我们其实也是从甲午海战开始的。
总之一句话,甲午战败以前大清朝在亚洲、在远东还是一个大国、强国;甲午战败以后,大清朝在所有人的眼里就变成了:一副任人宰割的状态了。最后我想说,大清朝发生的事情不光是给大家用来看的、愤怒的以及批斗的。我觉得我们更应该通过晚清的历史遭遇来进行反思、来进行借鉴和警醒、来作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反面教材。近代历史有多少冷知识
毁三观的索姆河战役——危险的厕所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的堪称惨绝人寰,大抵相当于几百万人用现代武器打古典战争,最后抗不住伤亡的对手只能挖堑壕对峙。号称绞肉机的索姆河战役就是这时候上演的,两边从1916年7月1日死磕到11月18日,足足伤亡130万人。
战役的漫长和惨烈并没有阻止欧洲逗逼们开脑洞,连一直死板的德国佬都开始走下三路。比如他们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英国佬有个习惯,每天7点起床后第一件事儿是组团去厕所蹲坑,还聊天增进友谊。
英军阵地一般都修建的很有章法,堑壕的厕所虽然分散,但大多集中在右侧。于是德国佬就开始了每天日常的炸屎大作战,清晨必然炮轰英军厕所一小时,炸的英国佬苦不堪言,即使不去厕所的人也得领略漫天飞翔的恐怖......
毁三观的索姆河战役——新发的靴子被巨量便便折磨到神经衰弱的英国佬只好学习印度人,随便找个地方就放飞自我,时间长了以后,整个阵地都弥漫着恐怖气味,仿佛回到1858年的伦敦。这并不是英军无法忍耐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伤亡还是太惨重了。
士兵死掉太多自然就得有新兵补充,新兵来了自然就要发新装备,可是他们硬如钢铁的新靴子简直让人欲仙欲死。这时候老兵就会给他们指引,往靴子上尿尿就行,几泡尿后靴子就软了,可是气味就实在感人......
另外在堑壕里尿液是具有多种用途的,比如给过热的枪管降温,在比如在毒气攻击时尿湿手帕捂住口鼻。那帮刚刚走出校门的小英国佬就这样从格调奇高的绅士变成了一群专走下三路的逗逼......
毁三观的索姆河战役——惨烈的空战索姆河战役那会儿双方其实已经有空军了,只不过很多时候那些螺旋桨飞机只是用来侦查对方阵地,要么就是往里面扔点毒气弹之类的。时间长了两边的飞机经常会遇到,在缺乏日本鬼子的神风精神下,他们想尽了办法干掉对方。
最初他们在飞机上架起来机枪,可很快就发现打中对方之前经常会先打中自己硕大的螺旋桨。之后他们又觉得手枪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单手开飞机总归是个难题,而且很难瞄准对方。
最后两边不约而同的找到了杀手锏,他们每次空战的时候都朝对面扔板砖,空中流氓的战斗就是这么市井!对了,据说有些真正的高手是用飞刀的,只是下面陆军的危险系数就呈几何倍数上升了......
毁三观的索姆河战役——成分复杂的英军事实上如果你在索姆河战役中的英军阵地找一个纯粹的英格兰是很困难的,那会大英帝国还不像现在这么逗逼,他们还能自称日不落来着。所以一战中的英军可谓来自五湖四海,可惜也不是为了什么高尚的目的汇聚在一起。
这群人里包括还在说法语的加拿大人(魁北克地区大量法裔移民)、和英国关系险恶的南非人、被冻成死狗的澳大利亚人、被甘地老头忽悠来的印度人,另外还有新西兰人,以及来自尼泊尔的廓尔喀雇佣兵。
这么大群乱七八糟的士兵混在一起的日子可想而知,他们非但没有培养出什么战斗友谊,反而成天闹内讧。比如某澳大利亚士兵嘲笑穿女士连裤袜保暖的苏格兰士兵被群殴后找来南非大哥报仇事情.....嗯.....天佑吾王......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唐宋元明清,为什么元朝的历史我们了解最少很多人几乎不了解和唐宋元明清的冷知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