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永乐大典深度解析

佚名 冷知识 2023-08-24 12:43:49 -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朱棣永乐大典深度解析,以及朱棣十大冷知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古代冷知识
  2. 朱棣永乐大典深度解析
  3. 朱棣的爷爷

古代冷知识

一、古人选择在晚上结婚的

二、古代官府被称为衙门的原因。

其实,“衙门”这个词一开始并非是用来指代古代的官府,它最开始作“牙门”二字,主要被用来称谓军旅营门。因为那个时候的军旅营门外,常常会被放上各种猛兽的牙齿来充当装饰,目的是为了让军旅营门显得更加威武庄严。后来时间久了以后,一些官府也开始用猛兽们的牙齿来装饰府门,于是人们便开始将官府称为“牙门”。只是不知道后来是怎么传的?竟然将“牙门”给传成了“衙门”,实在让后世之人感到不可思议。

三、古代锦衣卫的工作内容。

在很多现代看来,古代的锦衣卫是不干好事的存在。他们一天到晚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仗势欺人。看谁不顺眼了,就给其安上个罪名处置了。殊不知实际上的锦衣卫不仅管理严格,而且工作内容也相当之多。比如说,锦衣卫要负责确保皇帝出巡时的安全,要负责替皇帝抓人和审人,要负责对皇帝看不顺眼的人实施酷刑等。总之一句话,锦衣卫看起来好像手握大权且工作轻松,实际上却拿着不算高的工资干着很累很多的工作,并不值得被人羡慕。

朱棣永乐大典深度解析

我们知道,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分类,概括知识全貌、进行知识管理。古代没有计算机,不能做关键词搜索,如果想寻找某些内容怎么办?读“类书”。它将书籍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词文章、俪词骈语等有选择摘录,并根据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结合,以便寻检和征引。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下诏编修的《永乐大典》就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类书,也是世上罕有的皇家编纂的百科全书,共22877卷,分装为11095册,3.7亿字。

《永乐大典》以韵为纲,以字隶事,根据文献中的语词来确定词条,典籍中凡出现过这个条目的记载,甚至整部书都被抄录进来,而且对所收文献甚少修改,堪称“典籍渊薮”。比如在“人”字册中,就有韩愈的散文《原人》。

可叹的是,当明万历年间重修《文渊阁书目》时,大典所收之书已十不存一。难怪清早期徐乾学、全祖望等人阅读大典后惊叹,其中很多是“世所未见之书”“或可补人间之缺本,或可以正后世之伪书……不可谓非宇宙之鸿宝也”。

编纂《永乐大典》时从全国征召了2000多位饱学之士,将收集来的书整本拆散,按韵编排。清代学者发现,反向操作可以将已遗失的古籍恢复原貌。清四库馆臣进行了大规模的辑佚,共辑出经部66种,史部41种、子部103种、集部175种,许多名著靠这次辑佚才流传下来。欧阳修撰写《新五代史》后,拥有更多史料的《旧五代史》不传。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出来,得十之八九,又旁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数十种书籍补齐,成为正史“二十四史”之一。

《永乐大典》自永乐六年(1408年)完成后,史料中只有弘治、嘉靖两位皇帝真正翻阅过此书。隆庆元年副本录毕,文献中再难找到关于正本的记述,也未发现正本实物存世。正本到哪里去了?而《永乐大典》副本历经兵火之灾,星散域外,如今仅余400余册、800余卷。

600年前没有复印机,如何编纂是个谜。

《永乐大典》开本极大,每册高半米,宽0.3米。数百年过去,纸张依然完好,而民国图书才100多年已不堪翻阅。大典所用台阁体书法挺拔秀美,有欧阳询之风……

《永乐大典》的故事说不尽,想了解更多,可到展览现场一探究竟。除了60余种70余册大典(其中“人”字册、“陈”字册等9册嘉靖副本近年来首次展出)。观众可通过“名家带你临大典”触屏游戏和永乐版式透明屏互动游戏体会当年书手们一笔一画写下文字的专注,学习古籍版式知识;笔墨纸砚互动游戏和《永乐大典》知识互动游戏,让观众感受《永乐大典》所用纸墨之精良,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医养生、书法、动植物等知识。

朱棣的爷爷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爷爷也就是朱元璋的爹。朱棣的爷爷名叫朱世珍,生于1281年,死于1344年。享年63岁,本名朱五四。朱世珍,这个名字是朱元璋称帝以后给他爹起的,生有四子二女,分别为南昌王朱兴龙,鱼台王朱兴盛,临淮王朱兴祖,明太祖朱元璋,太原公主和曹国长公主。

好了,关于朱棣永乐大典深度解析和朱棣十大冷知识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