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有冲突吗

投稿 不建议 2023-08-20 17:04:46 -
儒家思想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有冲突吗,以及不建议学习西方的思想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西方哲学思想及其意义为何
  2. 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有冲突吗
  3.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弊端有哪些
  4. 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有哪些差异

西方哲学思想及其意义为何

笛卡尔(1596—1650),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被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是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理性主义和二元论的奠基人,与培根并称为近代哲学之父,在西方影响深远。

在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命题就是“我思故我在”,也是近代哲学开启的标志,所以对这个命题含义的把握不仅对于笛卡尔思想的理解而且对于近代西方哲学的理解都有重要的意义。

1、“我思故我在”的简单含义

笛卡尔认为世界上一切知识都是不确定、令人怀疑的。笛卡尔提出普遍怀疑的原则,要求接受一项事实前必须达到清晰、明确的理解程度。他的方法是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因此简言之就是“我思故我在”即“我思想因而我存在”。其中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包含两部分内容:“我思”和“我在”。“我思”中的“我”不是指我的肉体,而是思维包括怀疑、意愿、情感、想象以及人能直接意识到的任何精神活力,是指一个思想的主体。他解释说:“严格地说,我只是一个思想的东西,也就是说,我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当我的身体不完全时,我依然可以思考,因而我的精神、灵魂是和肉体是完全不同、完全分离开来的。“我思”中的我是超越形体的我,因为我完全可以在没有形体时做一些活动,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没有思想。思想是“我”的一种本质属性,“我”只要一旦停止思想,自身也就不存在了。

而“我思故我在”哲学真意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他认为理性本身含有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含义,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必须时时受到自我明证性的批判审视。

2、经验哲学家对它的错误理解

早在笛卡尔时期就有许多经验哲学家就对这个命题表示了否定的态度,正如英国的霍布斯说:“因为我认为:说我是在思维的,因而我是一个思维,或者说,我是有理智的,因而我是一个理智,这样的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也可以用同样的推理说:我是在散步,因而我是一个散步。”笛卡尔极力反对这种这种经验论意义上的理解模式并明确地指出它的错误之处:“‘从这里似乎应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一个在思维的东西是某种物体性的东西’,这就毫无道理,不合逻辑,甚至跟通常说话的方式相反的了。因为一切行为[用]的主体[体]当然是指实体说的(或者,如果你愿意的话,是指物质,即形而上的物质说的);不过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物体。”经验论错误之处在于:一是将“我思”等同于经验之中“我能够思考”,是一种生理上的特征和功能。二是将“我在”等同于经验之中的客观存在。而在笛卡尔看来,“我思故我在”的合法性并非在经验中的验证,而是理性之中的直观,而“怀疑一切”是天先地存在于人脑中的思维规定,而这种思维的先天存在是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证明的,因为它是在理性中直观得到的具有普遍性的真理。

3、“我思故我在”的本意

实际上“我思故我在”的本意是“我思故我是”。其中“我思”即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思维规定性”,“我思”是“我在”的前提。因此,只有真正把握了“我思”的内涵,才能真正地解开“我在”之谜。笛卡尔认为的“我思”指称人具有思维的先天认识能力,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思维规定性。他将这些认识归结为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数量、位置、时间等等。笛卡尔要证明的是:人只能依靠这些先天就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思维规定才决定了“人之为人”。

“我在”就是指“人的本质存在”。“Ithing,thereforeIam”中的am指是本体论意义上“是”或“本质”,而“Iam”则是指人的“是”或人的“本质”,而不是经验哲学家眼中的客观存在。

“故”说明了“我思”的第一性原则,而且也奠定了“我思”决定“我的本质存在”的逻辑顺序。所以从唯理论的解释原则出发,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要真实表达的是“我思故我是”。因此“我思故我在”要表达的内涵就是:人本质或本性就是人的头脑之中先天地存在着某些思维规定,“我存在着先天的认识形式,才决定了我的本质存在”。

4.“我思故我在”的意义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理论中的“我在”是本质的存在。从西方哲学史上看,柏拉图将这个“存在”归结为“理念”,亚里士多德则视为事物的“形式”,因此,笛卡尔正是继承了西方哲学史本体论的思想,将这一精神内核加入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之后开启了近代哲学唯理论的先河。

笛卡尔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外部世界、身体和其他事物,对事物的思考并不能证明我身体的存在性,即是人可以不依赖于肉体而对事物进行思考,即使肉体不存在了“我”依然可以思考。这种把思维和肉体分开来考虑的思想是他的身心二元论体系建立的基础,正是他对这种身心关系的思想最终确立了他的二元论的思想体系。而且他对身心分开思考的思想第一次在近代哲学意义划分了的思维与存在。

“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使他在怀疑中确立自我,用“自我”的理性主义怀疑心外的一切,从而把认识提到了哲学研究的首位。对以后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同时奠定了他在哲学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笛卡尔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他作为唯理论的开创者用“我思故我在”确立了思维对于存在的决定性原则,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促进理性的解放。笛卡尔第一个将人的理性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他看来,理性既是获得真理的知识的出发点,也是检验知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法国思想家进一步将理性主义发扬光大,开启了“理性独立”的文化发展时代。

在笛卡尔看来,我们唯一能够信赖的就是理性的证明,所以要只依理性去怀疑一切可怀疑的东西,笛卡尔所开启的近代西方哲学的知识化与理性化时代。一方面开拓了新的知识领域,扩大了人类生活的境界,甚至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世界;但是另一方面将理性和人类理性精神推到了极致,甚至达到了“理性崇拜”的地步。

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有冲突吗

沙沙小观园,我来试试答。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当然存在着冲突。

中国文化以孔夫子的儒家为代表,强调君臣礼节和道德至上,要求祟拜圣人,而且把圣人神化,圣人之言往往是真理的代表,不可质疑只可解释发扬传承。无论朝代如何更替,儒家思想均在统治地位,甚至在元朝和清朝这样的少数民族统治中国时期也如此。重权重圣人之言讲情理文化几千年来没什么大的变化。

西方文化讲的是信仰,比如说信天主教或基督教,但除了上帝或耶稣之外,不去崇拜任何人间的所谓圣人,也没有把任何西方的大思想家神化而不可侵犯,更重要的是不重皇权而重人性,不讲过多的传统道德标准,而多讲法制的约束。

由此可见东西方文化当然有很大的不同,冲突在所难免。大到国家之争,中国常以天国真理化身名义出现,西方则强调为了生存和更富有而争斗,这种冲突到了晚清撞击达到最大化,无论两次鸦片战争,还是义和团运动,可见中国是用天国和道德名义出战,而英国纯以国家利益和自己的商人利益开战,更有慈禧代表大清天国对外列强所有国家开战,义和团替天行道灭杀一切洋人,而八国联军就是因利益相同一起攻打中国。

从普通平民来说,中国人讲礼仪传统道德讲情面,言必称儒,做要求礼,权力为重,不要求太多变化。西方人讲利益,法制约束,平等不重权力,要求不断的变化。举小例说明,当一个人做了某件事,中国人往往从道德礼仪去看,甚至是看谁说的,西方人往往是从这件事有什么不好与己有何相关来看,不管是谁说的,只要不违法。

世界在走向共存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东西方文化当然也要同存,也要相互取长补短。现在西方文化在中国影响极大,不可否认,但中国文化也走向世界,更是现实,现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对孔子学说很重视加以学习和研究。

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弊端有哪些

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

夸大了宗教的国际性,

会影响到我国的安全!

西方所谓人权,民主,

非常虚伪具有迷惑性,

利于西方的颠覆渗透!

西方对侵略扩张美化,

对暴力恐怖色情崇尚,

会危害我国法治建设!

但西方重视科技发展,

及经营管理的科学性,

却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有哪些差异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与历史起源有关,也与宗教信仰有关。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困扰,影响,制约着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接触和融合。搞清楚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以及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它将直接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本文所指的西方人泛指所有信奉基督教,犹太教的欧美人,本文所指的东方人特指任何信仰的中国人。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要明白这种差异,首先必须理清东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本文拟以最简洁的方式,浅谈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维方式和其他方式的差异如下:

东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西方文化的三大基础:

1.希腊文化:积极勇敢和富于进取精神,政体多样化,平等观念,民主政治,重视哲学和科学,逻辑学的诞生。

2.罗马文化:典型的强式文化,多样开放,质朴务实,热爱祖国,崇尚意志,虔诚敬神,遵纪守法。其中,拜占庭文化的“四艺”是:算数,几何,音乐,天文。

3.基督教+圣经:不弃不离,爱人如己,生命至上,主仆永恒,博爱无疆。

结论: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自由,平等,进取,博爱。崇尚英雄,光明,喜悦,正义,伟大。蔑视和唾弃黑暗,邪恶,腐朽,虚伪,诽谤,沉沦和愚昧。西方文化的逻辑思维体现在:正确的永远是正确的,错误的永远是错误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它们的关系不会随着时间,空间,人或其它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既:逻辑思维。

注:希腊神话和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源泉。

中国文化的哲学基础:

1.易经:一物两体,分一为二,合二以一,天人合一,殊途一致,天下同归,亲和包容,变易变通

2.道教,儒教:孔孟之道,诸子百家:强调个人道德,推崇忠,孝,礼、义、仁、善,信,计,道。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四艺”是:琴,棋,书,画。

结论:中国文化的特点是:重人生,重直觉,重践行,重道德,重和谐。核心是辩证关系的二重性:排斥鹤立鸡群,独立特行;中庸至上,阴阳协调,以和为贵;主张万物万事都有因果,都是变化的,没有绝对的上与下,正与反,黑与白,甚至长于短,方与圆之分,既:辩证思维。这种辩证关系,辩证思维贯穿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从以上东西方文化的起源和哲学基础,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并由此得出结论:东西方文化的基础是逆向的,对立的差异。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差异严重阻碍了我国近代几百年以来的历史进步,科学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提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或中国人与西方或西方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法律,艺术,音乐,行为,生活,礼仪等诸多方面大相径庭,差异巨大的原因。如今,我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大业已经万马奔腾了40年了,各个领域已经并正在与西方悄无声息的接轨,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深刻认识东西方之间的这种文化差异,不仅无损于我中华文化的灿烂光辉,而且有利于我们与西方加深交流,消除分歧,扩大合作,尽快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文化,并最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巅峰。

在我国历史上,关于研究东西方文化差异且最有成就的先驱之一不得不提到钱钟书先生,钱钟书先生早年留学英国,他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管锥编》是钱锺书先生于1960至1970年代写作的古文笔记体著作。是迄今为止,我国东西方比较文化研究的最高峰。全书约一百三十万字,论述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用文言文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此书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书中引述了四千多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顾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在《管锥编》中,他常常把古代中国的诗歌散文小说与古代西方的文学作品并列比较研究,《管锥编》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引用西方文学的例子,来证明清代学者对自己国家的文学传统的误会。全书使用,引用的外语多达57种,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叹为观止!《管锥编》涉及东西方的艺术,文学,美学,历史,哲学等各类文化的诸多领域,计划从远古写到现代,是钱先生未完成的鸿篇巨作……!

注:本文列出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不是为了讨论,议论,争论东西方文化的优劣和利弊,因为,这是一个没完没了的话题,而是为了我的学生或其他英语爱好者学习英语并遇到文化困惑时,有一个梳理差异的主线或大纲,仅此而已!

关于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有冲突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儒家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