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糖尿病足严重的话是否需要截肢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糖尿病不建议截肢吗女性,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糖尿病足严重的话是否需要截肢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糖尿病足什么情况下要截肢
那年,我在医院护理家人的时候,看到一个因糖尿病而截肢的老人,他竟然被截了四肢。双手双脚全部被截肢了!我看得毛骨悚然,我认为所有的文字跟语言都已经无法表达他的痛苦,他的嘴里会时常地发出凄厉的“啊,啊”声。
那是一家小医院,他不知道是在哪家医院做的手术?家人是把他转移到这家医院来调养他的身体的,还给他雇了一个护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除非护工跟家里人把他抱起,他就只有一个姿势,那就是,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没有了四肢,没有了手脚,我不知道对他的打击有多大?他不跟任何人说话,除了尖叫。我也无法知道,更不敢问,他的四肢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截的?他本人会同意把自己的手脚全部卸掉吗?
他的儿子年纪并不大,还没有结婚,领了一个对象在医院里看着他。看起来还算孝顺。只是,他俩常常会呵斥那个护工,觉得他的工作干得不到位。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知道了糖尿病的厉害。以前从来就没有想到,病严重了会把手脚全部截了去?我听说过有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导致看不见的人,截肢的也听说过,但截肢这么彻底的真的是第一次看到。我认为,这种慢性并发症还不如直接把人带走得了。唉,手和脚都没有了,还活着做甚?所以糖尿病人平时一定要好好地控制血糖,千万不能吃那些含糖量大的食物。也一定要遵医嘱,合理膳食,适度锻炼。
后来离开医院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个患者了,无法知道他没有了四肢以后又活了多久?但是他那空洞的眼神跟绝望的呼声,我这辈子也无法忘记。在这里,我借这个平台祝所有糖尿病人的身体都会慢慢地好起来,愿天下不再有因为糖尿病截肢的人,失明的人。。
糖尿病足严重的话是否需要截肢
2010年我在内分泌科实习的时候见过很多糖尿病足,有的都生蛆了,像清创包扎这种粗活一般都是我们实习生干,那味道终身难忘,整个楼道都是臭的,带口罩又在里面滴点风油精才勉强能坚持操作,到后期不截肢就引起菌血症了感染发热就把命要了,所以说,血糖高难控制的一定要保护好,尤其是脚和小腿这些血供不好的地方,尽量不要有破损,如果有破损千万要做好无菌包扎清理,买个不锈钢的泡脚盆,用95酒精到进去点燃消毒脚盆,在到入沸水等温度差不多,用这个泡脚,最后用碘伏消毒,能帮助初期破损防止感染!在加上中药调理了血糖控制,调整心态。还是可以保护好的,以前有个大爷糖尿病脚被砸破了,就用这个方法延缓感染,长了一年多长好了!
如何避免糖尿病足截肢
糖尿足严重会截肢吗?糖尿病怎么预防糖尿足?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身体器官和神经损伤,特别是那些延伸到眼睛、手和足部的小神经。糖尿病可能会造成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很容易引起“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导致患者截趾、截肢。糖尿病足是一种可怕的糖尿病并发症。但是,它完全是可防可控的。
那么,糖尿病足究竟有什么症状呢?
1.足部麻木
糖尿病足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足部麻木,因为高血糖水平会造成足部周围神经的损伤,患者的足部就会变得麻木,失去感觉。这种麻木可以是双侧,也可以单侧,可对称,也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
当足部出现麻木感觉时,双脚对温度和痛觉的感知能力就会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被热水烫伤或是在寒冷的冬天里被冻伤。
足部的麻木还会影响到患者对自己足部是否受伤的感知,进而导致足部感染。
一般来说,这种足部的麻木症状会在晚上的时候加剧。
2.足部出现刺痛或是灼热感
糖尿病足的另一个常见症状就是足部会出现不适感,如刺痛、发麻或者是灼痛感。这主要是因为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过高,对足部神经纤维造成了损伤。这种灼痛感一开始会从足部开始,慢慢发展到腿部。有的时候跟脚气或者是蚊虫叮咬的感觉差不多,不过糖尿病足一般不会发痒。
3.足部变得敏感
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糖尿病足会伴有足部麻木的症状。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足部异常敏感,轻轻触碰一下,就会有疼痛的感觉。这种症状与痛风或者是严重的炎症性关节炎的症状很相似,触摸之后会出现像是触电一般的感觉。
4.足部剧烈疼痛
糖尿病足还有一个症状就是容易脚抽筋或者是足部剧烈疼痛。尤其是脚底部位。这种抽筋或是剧烈疼痛会严重影响到糖尿病人的正常行走。而且这种病症很容易被误诊为应力性骨折或是不安腿综合征。
5.足部肌肉无力
高葡萄糖的血液影响到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就会跟着“肿胀”起来,进而造成肌肉的萎缩。因此,你经常会发现,那些有严重糖尿病的人一般腿脚都不是很灵便,常常需要拐杖或是轮椅来代步。
6.脚趾畸形
长期肌肉萎缩,必然会影响到走路的步态,进而会给脚趾带来额外的压力,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足部畸形,如锤状趾。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注意穿着宽松舒适的鞋子,如果鞋子太挤,会加剧足部畸形。这里特别提醒那些爱美的女性朋友,如果你被确诊患有糖尿病,那么最好少穿高跟鞋了!
7.注意足部损伤或感染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留意足部的任何一点小损伤或感染。这对普通人来说,或许没什么特别的影响,但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从一个小伤口,发展成为大的溃疡。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做好足部自我检查和护理很重要。
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坐在床上,自己检查足部,包括皮肤、足趾间、足底、足变形部位,观察皮肤温度、颜色是否有变化,是否有干燥、损伤、水泡、皲裂、鸡眼、足癣等,观察趾甲是否有异常、脚趾是否有变形等。如果患者没有办法自行检查,可以请家人帮助。
糖尿病患者每天最好能够用温水洗脚,水温要控制在37度以下,不可过热。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擦拭双脚,特别是脚趾间一定要擦拭干净,保持趾间干爽。可以使用护肤产品涂抹足部,但是不要涂抹在脚趾间或是伤口上。
另外,要从根本上缓解糖尿足,降糖才是关键。
介绍一个食疗降糖的方子:薏米金钱柳茶
做法:青钱柳5g(晒干)、薏仁5g。提前将薏仁用清水浸泡1小时,捞出后和青钱柳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清水熬煮,水开后继续煮5分钟,再改小火熬煮30分钟即可。取水饮用即可,可反复熬煮直至无味色浅。
功效:青钱柳被称为医学界第三棵树(第一是柳树,第二是红豆杉),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中医临床将青钱柳用于治疗糖尿病,因其含有皂苷、黄酮、多糖等有机营养成分,能够有效平衡人体糖代谢,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
薏仁含有薏苡仁酯和薏米醇,可降糖、降压、利尿、解热。;两种药材搭配,具有很强的辅助降血糖功效。
不仅可以降糖降压、清理血管垃圾,青钱柳薏仁茶也适合肝肾两虚型导致的肥胖。
糖尿病足会导致截肢吗
我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达3000多万,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目前在上海等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人口的8%。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人需要高度警惕的的并发症。每年冬季都是糖尿病足病的高发季节。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的发生率约5%。
国际糖尿病联盟资料表明,70%的截肢手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全球每30秒便会有人因糖尿病而失去一条腿。50%-70%的糖尿病患者截肢时都有坏疽,合并感染者占20%-50%。
85%的因糖尿病而导致的截肢手术,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要避免糖尿病足病的发生,首先要对糖尿病足病做个了解。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人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坏死。每种类型的糖尿病足治疗方案不同,如果混淆,极易导致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糖尿病足,而是分为三种类型:神经病变型;动脉缺血型;混合型。
神经病变型这类足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足部麻木,感觉缺失等。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感觉神经病变多呈袜套样分布的感觉异常甚至感觉缺失,使患者对温度、疼痛、压力等的保护觉减弱或者丧失,在有烫伤、异物、创伤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缺失感觉反馈的足就容易发生足部溃疡。此类溃疡的特点:分布在足部受压部位,疼痛不明显。
动脉缺血型这类糖尿病足极易被误诊,导致的后果也最严重。在临床上,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而“足”离心脏最远,缺血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脱疽。溃烂的特点:多发生在趾端,足跟,伴严重疼痛。
混合型即神经病变和动脉缺血同时存在。
如何预防?
需要在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控制血糖,同时针对神经病变型的特点,采用以下预防措施防止溃疡形成和感染。常规检查双脚足底。修整趾甲并把边缘磨光滑。避免热水泡脚,温度应低于37度。千万不要自己处理鸡眼,找医生处理。选择棉布袜,袜边不要太紧,避免勒口。避免用热水袋或热水瓶暖脚。避免穿小鞋,硬底鞋、高跟鞋。保持鞋内干燥,积极预防足癣。皮肤干燥使用润滑剂或护肤软膏
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查有无缺血?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搭脉搏”。在足背的上方,脚腕下方两指的地方,两个趾间沟的延长线上交叉位置。
足背脉搏检查如果又出现了走路不远,存在“间歇性跛行”的情况,就要搭搭自己脚上的脉搏。如果脉搏消失了,就要警惕,千万别耽误了自己的病情。
很多病人会在早期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酸疼而不得不停步休息,休息几分钟又可以行走同样距离后症状复发,临床上称为“间歇性跛行”。超声可以了解下肢动脉的闭塞情况。一旦明确有动脉闭塞,使用CTA(CT动脉造影)了解包括主动脉、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全貌。
重要提醒!!!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足的病人来讲,所有的治疗药物,口服或是静脉用药,最终都是通过动脉血输送到病变部位而发生作用的。如果存在血管闭塞或狭窄,药物则不能到达病变部分而发挥作用,治疗就会无效或差。
因此,糖尿病足的治疗关键是:(1)判断有无缺血存在。(2)利用血管外科手段(介入、转流)恢复血供。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