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中医辅助降低血糖是真是假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中医辅助降低血糖是真是假以及中医为什么不建议用降糖药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长期服用降血糖药会有什么副作用
首先了解一下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都有哪些,分别有什么副作用呢?
按照药理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促胰岛素分泌药物
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二、双胍类药物
临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二甲双胍。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国内上市的该类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四、胰岛素增敏剂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胰岛素增敏剂有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五、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国内上市的有利拉鲁肽、艾塞那肽。
六、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等。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各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1、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口腔金属味、食欲减退或增强;血液系统常见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2、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轻微咳嗽、呼吸道感染等。
3、双胍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腹痛、食欲减退、乏力、口苦、腹部不适等。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腹胀、腹痛、排气增加、肠鸣响等。
5、胰岛素增敏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贫血、血红蛋白降低、血容量增加等;骨关节系统常见悲痛、肌痛等。
6、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胃肠道不适、腹泻、消化不良、呕吐、体重减轻等。
7、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典型不良反应有咽炎、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可以单一应用,也可联合应用。应咨询相关医生,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不良反应。
糖尿病常见的用药误区有哪些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到目前为止全球没有治愈糖尿病的特效药,完全需要糖友自我管理、约束自己的行为来控制血糖,单纯用药是无法达到理想状态的。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及病情严重的程度来综合调控目标。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控制血糖只是一部分,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用药不当。很多糖友觉得血糖很难控制,且时常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其实这都是用药不当引起的。且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因这样那样的用药误区,导致病情加重的,这样情况更要特别注意。
为了避免糖友进入用药误区,药娃为各位糖友整理了八大错误,是糖友们经常出现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看见别人吃什么药自己就吃什么药
糖尿病与其它普通疾病不一样的,是需要根据糖尿病类型、患者体型、高血糖类型、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患者的年龄等来选药。如,根据糖尿病类型选药,1型糖尿病可以用胰岛素、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2型糖尿病可用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等;妊娠糖尿病应用胰岛素;而其他类型的糖尿病要先治疗原发病再加上口服降糖药或用胰岛素。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在吃药时还要看自身的体型,如果是肥胖型患者,可用二甲双胍;瘦型患者可用磺脲类降糖药。
还有,我们知道每个患者的血糖高出现的时间不一样,如果餐前不高、餐后高,可用糖苷酶抑制剂加其他口服降糖药;如果餐前高、餐后更高,则要用磺脲类、非磺脲类、二甲双胍、a-糖苷酶抑制剂。
另外,还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进行选药。儿童糖尿病患者多为1型,可用胰岛素、二甲双胍;老年人由于自我管理能力等下降,常出现重复用药、遗漏用药和低血糖等问题,可用一日一次的缓控释制剂。
为了防低血糖,老人还要慎用作用太强的降糖药。
2、迷信进口药、贵药、新药
市场上层出不穷的糖降新药,总是会受到很多糖友的追捧,觉得新出的药物就会对症,就是好药。其实,评价药物的好坏,要看其有效性(疗效如何)、安全性(副作用的大小)、经济性(价格是否合理)、适用性(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方便),而不能以是否为新药、进口药、贵药为标准,更不能盲目排斥国产药、便宜药、老药。
3、担心二甲双胍伤胃不敢吃
吃过二甲双胍的糖友都知道服用这个药初期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但如果餐中或餐后服用,会大大减轻不良反应,用一段时间可慢慢耐受。二甲双胍不经肝脏代谢,所以没有肝毒性,也不损伤肾脏。二甲双胍是临床首选的降糖药物,原因之一就是其安全性好。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糖作用之外,还可以持续控制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控制心血管风险。
4、不按时服降糖药
降糖药的服药时间很有讲究,如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药物要在餐前30分钟服,双胍药要在餐中或餐后服,糖苷酶抑制剂要在吃第一口钣时服,格列酮类在餐前、餐后均可服用。
5、忘记吃药后补服
忘记吃药是常有的事,虽说当时觉得没什么大事,但是漏服药可引起血糖波动,或让血糖居高不下,所以,漏服药该如何补、什么时间补,都很有讲究。如果漏服的是磺脲类药物,且已接近下一顿饭,就不用补了;如果是双胍类药,想起来就要及时补;如果是糖苷酶抑制剂,饭中、饭后可以补上,饭后过很长时间就不用补了;如果是一天一次的药,中午想起来可以补,晚上才想起来就不用补了,要出门或运动前不用补。为了防止漏服药物,老年人可以备一个特制的药盒,或者设计一个服药日历。
6、服用降糖药物时只遵医嘱不看说明书
现在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在就医时频繁问医生如何用药,吃几片,什么时间吃,其实药品说明书都有着很详细的信息,如不良反应、禁忌证的介绍,有与其他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药物如何保存等内容,这些信息在吃药前都应该了解。
7、将血糖降得比正常值低一些
一般,很多人都觉得血糖低要比血糖高要好一些。殊不知低血糖会给机体带来一系列危害,如记忆力减退、心理疾病、痴呆、血糖难以控制,甚至会因为血糖过低导致死亡。以下这些原因可以导致低血糖:在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分泌延迟,容易发生餐前低血糖;口服药或胰岛素用量不当;进餐不定时;运动量过大,进食量小;漏服药补药不正确等。
患者应该了解低血糖的症状。轻度低血糖可表现为虚弱、乏力、头晕、烦躁、出冷汗、有饥饿感、不爱说话等;中度低血糖有恶心、舌根发麻、心跳加快、视线模糊等症状;重度低血糖会出现抽搐、行为异常和反应迟钝等。为防万一,糖尿病人应随身携带糖果,还要随身携带联系卡。
8、只吃保健品不用药,觉得一样可以降血糖
市面上具有糖尿效是的保健品不在少数,很多糖友或多或少都会买一些,觉得保健品即能治病又不会伤身。殊不知,保健品是治不了糖尿病的,而且很多所谓的降糖保健品中都违规添加了降糖药。患者一定要警惕各种虚假广告,远离打着“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纯天然绝不加西药”、“绝无副作用”、“高科技产品”、“权威专家验证”等旗号的产品。
中医辅助降低血糖是真是假
临床医学所用的各类糖尿病药是添加人造胰岛素促进糖原合成而起到了控糖作用。而中药是调理肝肾脾胰,复苏胰岛及胰腺功能恢复正常的新陈代谢。所以中医药辅助降糖(是真是假)提问的恰恰相反,说明在用中医“辅助”治疗时降低了血糖也就是说中医治疗起到了治疗效果(当然糖尿病药和狗皮膏药一样粘的很紧…,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时间内慢慢减量逐渐退出!”(我也是临床医学主任医师不抨击任何医学体系)同时也建议65岁以上的糖尿病老患者不建议再完全采用中药治疗(因为你的新陈代谢功能已经淡化,采用西药控制为主中药调理为辅)有利于不再向糖尿病综合症的方向转化……。
中药能降血糖吗
为什么那么多人血糖高,服用西药或者打胰岛素血糖已经下降不明显,都不尝试一下中药呢?
今天又遇到一个老人家,血糖高,一直在吃二甲双胍,已经开始打胰岛素(具体不详),餐后2小时血糖18.9,这么高的血糖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脑梗、心梗,相当于扛着一个定时炸弹,其实很想帮他,但是他不信,那就算了,医不叩门嘛!
其实很多人还是因为不信中医,正所谓医不叩门,《黄帝内经》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近几年来中医药得到空前发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医药是我们的瑰宝,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验证,确实有效,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前,我们老祖宗们都是靠中医药治疗疾病,而有华夏几千年的辉煌。
西方医学与中医药都存在各自的长处。西医外科见长,外科手术是一流的,因为现代西医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仪器(PTCT、核磁共振、达芬奇等等),比如器官移植,微创手术,缝合血管这些都是中医望尘莫及的,虽然中医在古代也有手术,但存在断层,没有能很好的延续发展到现代。
中医药的长处就是内科,内科病中医见长,可以用中药、针灸等治疗,人跟宇宙一样都存在动态平衡,中医药就是把人体调回生态平衡,西药治疗内科疾病对于急症还是很有效的,但是也同时存在副作用,取利而有弊,《雪心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黄帝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本是什么——本于阴阳。利弊是同时存在的。
为什么中医通过调脾胃可以降血糖呢?会有那么大的作用呢?《黄帝内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揆度以为常也。就是调脾胃后人体代谢恢复到动态平衡,也就是道法自然。
用药比如补气的西洋参,温通的归尾、水蛭,辛开苦降的黄连等等,脾胃运化,气血调和,(胰腺功能恢复)则血糖自然正常,效果满意。
鄙人才疏学浅,班门弄斧,有疏漏、遗误之处在所难免,祈望读者斧正,在此一并致谢!
OK,关于中医辅助降低血糖是真是假和中医为什么不建议用降糖药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