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也就是遇到宋仁宗,换成其他皇帝,他或许早没命了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包拯死后宋仁宗的态度的一些知识点,和不建议有宋仁宗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宋仁宗无子的原因是什么
  2. 宋仁宗、明仁宗、清仁宗哪个值得这个仁字
  3. 包拯死后宋仁宗的态度
  4. 宋仁宗是不是真的名符其实

宋仁宗无子的原因是什么

宋仁宗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四十二年,但是却没有留下一个亲生儿子,最后只能收养宗室子弟来继承皇位,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皇帝长期在位却没有子嗣,要么就是个人失去了生育能力,要么就是受到了外在因素的干扰,比如或者皇帝长期宠信一人,或者后宫长期被一人把持,有身孕的宫嫔都遭到了伤害。但是,在宋仁宗的身上,这些情况都不存在。仁宗身边从来就不缺皇后妃嫔,也没冒出明宪宗万贵妃式的人物。所以导致他无子的原因很悲催——就是巧合而已。

仁宗总共有过十六个子女,但“运气不佳”,只有三个是儿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更不走运的是,三个儿子都夭折了,甚至没有一人活过三岁。

仁宗长子赵昉,生于景祐四年(1037),可惜出生当天就死了,后追封褒王。

仁宗二子赵昕,生于宝元二年(1039),也只活了半年就病死了,后追封豫王。

仁宗三子赵曦,生于庆历元年(1041),三子中算是活得最长,但也就两年多,后追封鄂王。

当三子赵曦病逝的时候,仁宗也才34岁,仁宗自己和朝臣都觉得皇帝再生育儿子应该没问题,只可惜,后宫众妃就是没人再生出皇子。到了皇祐二年(1050),京师甚至闹出了假皇子事件。说明到皇祐年间,朝野上下已经开始关注仁宗无子的问题。到了皇祐五年,终于有大臣忍不住,站出来建议仁宗收养宗室子弟,以备不患。

到了嘉祐年间,仁宗已经五十岁左右,但忽然又迎来了一波生育潮,御侍董氏和周氏又接连为仁宗生下五个孩子。只可惜,仁宗和朝臣每次都满怀期待,最终却迎来了五个公主。

嘉祐七年(1062),仁宗宣布立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为皇子,改名赵曙。

宋仁宗、明仁宗、清仁宗哪个值得这个仁字

宋仁宗,明仁宗,清仁宗这些称呼都是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厉、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在以“仁”为本的中国古代,以“仁”为谥号无非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褒奖。宋仁宗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仁”为谥号的皇帝。

“赵宋之世”,主要是指宋仁宗统治时期。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仁宗时代。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可见宋仁宗,当值的这个仁字。

至于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1424年八月登基,1425年五月暴死,在位仅十月,当皇帝时间太短,看不出政绩。这个仁字,有些说不过去。

清仁宗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五位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嘉庆皇帝”,其在位期间,社会矛盾尖锐,发生天理教、白莲教大起义,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个仁字,可谓名不副实。

包拯死后宋仁宗的态度

包拯先于宋仁宗逝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病逝。宋仁宗赵祯于嘉祐八年(1063年)崩逝。

宋仁宗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下属宽厚以待,谏臣包拯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都飞溅到赵祯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

赵祯在位期间让百姓休养生息,因此受到后世的称赞。

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仁宗是不是真的名符其实

答:我认为是!客观地评价宋仁宗,说他是位仁慈的君主一点也不过分。赵祯(原名赵受益,公元1010年-1063年),即宋仁宗,出生于宋皇都东京开封府,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宋朝第四位皇帝(公元1022年-1063年在位),是北南两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野史有狸猫换太子一说,清末小说家石玉琨《三侠五义》也有这件事的演义介绍,我们不去管它。赵受益不是由自己亲娘李宸妃养大的,而是由宋真宗第二个皇后(章献皇后)刘娥抚养长大的。宋真宗(赵恒)天禧二年(1018年),他被立为皇太子,才赐名赵祯的。乾兴元年(1022年)即位。庆历三年(1043年)开展“庆历新政”。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称“仁宗盛治”。嘉祐八年(1063年)崩逝,享年五十四岁。

宋仁宗仁慈宽厚、厉行节约。据说,有一次用餐,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身边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说我吃到了沙子,这可是死罪啊”。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不适与难受,而是考虑到下人因此而可能带来的罪责,甚至杀头。宋仁宗虽然贵为天子,但是他并不因此就过着奢华的生活,反而认为自己更应该懂得节制和自我约束。所以他穿的衣服和吃的东西,都是极为朴素的,据说一件龙袍穿了好几年。吃的也就是普通的几个菜。有年秋天,宋仁宗很长时间没有食欲,侍卫人员非常着急。有人给他送来了蛤蜊。宋仁宗看到蛤蜊,便问这是从哪里弄来的。那人老实回答说,是从外地运来的。宋仁宗问要多少钱,那人回答说每枚一千钱,共28个。宋仁宗非常生气,拒绝食用:“我常常告诉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28000钱,我吃不了!你自己处理吧”!那时,国家当时发展得相当好,非常有钱。但在这样一位君王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下,百姓们自然也就崇尚节约,愿意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大事情上来。宋朝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强国,跟国家的风气纯正、正确倡导和皇帝的榜样作用有很大关系的。

宋仁宗善于纳谏,虚心接受正确意见。有一次包拯上述请求免掉三司使张佐尧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无能,不能尽到职责。典故“错把冯京当马凉”就是说这个张佐尧的。但是。张佐尧是宋仁宗宠妃张贵妃的伯父,此时,想当宣徽使。因此,宋仁宗就得有点为难,于是便想了办法,让张佐尧去当节度使。包拯还是不愿意,认为这样也不妥,并且言辞更加激烈,宋仁宗生气地说:“你就是抓住张佐尧不放了?节度使是个粗官,你又何必如此计较呢”?包拯不客气地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吧”!包拯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收回成命。张佐尧原想当宣徽使,结果连节度使最终没能当成。仁宗回到宫中,张贵妃还想替其伯父美言,宋仁宗说:“宣徽使!宣徽使!今天上朝,包拯都把唾沫溅到我的脸上了。你只知道要你的伯父做宣徽使,你可知道包拯是御史吗”?还有一次,谏官王素劝谏宋仁宗不要过于亲近女色,应该用心于朝政。宋仁宗回答说:“近日,王德用的确将一些美女进献给我,现在就在宫中,我很中意,你就让我留下她们罢”。王素正言道:“臣今日进谏,正是恐怕陛下为女色所惑”。宋仁宗听了,虽然面有难色,心里不情愿。但还是命令太监说:“把王德用送来的女子,每人各赠钱三百贯,马上送她们离宫,办好后回来报告”。我们知道大宋有个清官包青天,你想,包拯之所以能够那么铁面无私,即使面对是有权有势的罪人也能一视同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宋仁宗这个明君在呀!只有君主能够给足臣子的决断力,臣子才能够刚直不阿,百姓们的权益才能真正得到维护,正义才能得到伸张。否则,哪里还有什么包青天呢?所以,宋仁宗在位期间,国家发展得非常好,犯罪率非常低。官员各行其是,老百姓安居乐业。

宋仁宗不仅仁慈,而且十分爱才。宋代的兴学之风,就是从宋仁宗开始的。当时重才、选才、育才,是国家大事。在宋仁宗执政的第35年时,遇见了苏轼、苏辙兄弟俩。他殿前策试回来,高兴的对曹皇后说:“我为子孙得了两个相才”。狄青是仁宗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狄青出身贫寒,最初只是兵营中一名普通的士兵。后因对西夏作战时勇猛顽强,屡败敌军,而连升四级。之后又因1052年平定叛乱而被仁宗破格提拔为枢密使,成为当时北宋朝廷中掌握军权的最高长官。包拯最初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知县,后因铁面无私而被仁宗赏识,庆历三年(1043年)被仁宗调到开封任命为监察御史。晏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宋真宗时,晏殊14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宋仁宗即位后,将晏殊一路擢升,由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等职衔。其他还有: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宋庠、宋祁、欧阳修、王安石等。这些能臣干吏如果没有当朝皇帝宋仁宗的支持,几乎是不可干成什么事情的。因此,宋仁宗时期,也被称为宋代人才最多的时期。

宋仁宗注重科技。他在任期间,鼓励大家发明创造,有了创新,就给予一定的奖励。中国“四大发明”,三项发明就出现在宋代。其中,两项发明就出现在宋仁宗时期:活字印刷和指南针(罗盘)。北宋时期,文化发达,人们对书籍需求大增,毕昇活字印刷应运而生。北宋对外贸易增多,造船、航海技术进一步发展,沈括发明的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此外,燕肃还创制了新的“莲花漏”(一种计时器)。这大家都知道,就不在赘述。

宋仁宗注重经济。经济是衡量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人口、户数是衡量国家经济富强的一个重要方面。宋真宗赵恒末年(1021年),户数是867万户,1993万口(丁男)。宋仁宗赵祯末年(1063),增加到1246万户,2642万口(丁男)。宋仁宗时期国家人口增长了379万户,649万口男丁。北宋末理学家叶水心在《应诏条奏财总论》说:“祖宗盛时,收入之财,比于汉唐之盛时一再倍。”一再倍就是四倍。盛唐时,唐玄宗最高的货币岁入只有200万缗。而宋仁宗庆历年间,最高时的货币收入达到4400万缗。“仁宗盛治”只是的商业货币税收一项,就是“开元盛世”的全部货币收入的10倍以上。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纸币“官交子”就是在宋仁宗时期发行的。

宋仁宗注重文化。重视文化人才的发掘、培养和选拔。他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一度贤相诸多,君子满堂。寇准、王曾、晏殊、鲁宗道,以及范仲淹、包拯、富弼、狄青、欧阳修、王安石。还有被仁宗朝简拔或科举入仕的“三苏”、沈括、米芾等,他们都是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和读书人的楷模和代表。散文“唐宋八大家”中除去唐的韩、柳两人,其他六个都活跃在仁宗时期。和唐诗并称宋词,就是在晏殊、柳永、范仲淹、苏轼等一大批词人的推动下发扬光大的,说书、小说、杂剧等文学形式也在这个时期萌芽和发展的。

宋仁宗注重医疗。他非常关心医疗事业和大众身体健康,对中医学传承和发展具有强烈意识。天圣四年(1026年),他认为针艾之法讲求精准,而前代古籍对穴位之描述纷繁错杂,易误导医者和救护。便诏令王惟一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为范。王惟一又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与之配合,由宋朝政府刻于石碑而颁行全国,为针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嘉祐二年(1057年),他在京城设立校正医书局,由当时权威医学工作者有组织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药典进行搜集考证整理、校勘推广,让许多北宋以前医书得以保存流传,对中国医学史和祖国医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宋仁宗注重改革。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启用富弼,征询天下大事。范仲淹认为事有先后,朝廷陈弊积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作《答手诏条陈十事》,上疏仁宗“明黜陟、抑侥幸”等十件事。宋仁宗全部采纳,诏书统一颁布,以示天下,只有府兵法一条,因众多大臣反对而作罢。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再此上疏宋仁宗“再议兵屯、修京师外城、密定讨伐之谋”等七事。并奏请扩大相权,由辅臣兼管军事、官吏升迁等事宜,改革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加。新政实施后,恩荫减少、考核绩效增多,希图侥幸的人深感“滥竽充数”不便。于是。他们大肆毁谤新政,指责范仲淹的“朋党”论再度沉渣泛起。随着范仲淹、富弼等大臣的离京,历时仅一年多的新政便被废止,改革以失败告终。尽管范仲淹等改革失败,但改革已根植宋仁宗之心,在他后来执政中,还是慢慢得到了部分实现。

一个国家,如果能够确保老百姓安稳幸福的生活,那么,老百姓所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在宋仁宗执政的42年里,开创了“嘉佑之治(也就是‘仁宗盛治’)”。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可以说,处在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在整个宋朝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我们相信,如果没有宋仁宗仁慈、好性格的皇帝的话,北宋的发展肯定没有那么快。所以,清乾隆皇帝是非常欣赏宋仁宗的。尽管宋仁宗在军事、外交上出现重大失误(被西夏割去了不少土地)。但总的来说,功还是大于过的。

宋仁宗在位时,大臣们曾联合上书,要求将“大仁至治”送给他,宋仁宗没有同意。不过,他驾崩后,人们还是给了他一个“仁宗”的谥(庙)号。作为一个性情文弱温厚的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并知人善任,有解决社会旧弊之心,因而,在他执政时期,名臣辈出,有太平治世之称。因此,有人说,“为人君,止于仁”。这个“仁”字,就是对他的最高评价。1063年,宋仁宗皇帝辞世。当死讯传到辽国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都握着宋使的手痛哭失声:“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宋仁宗(赵祯)的死,宋朝百姓悲恸不难理解,因为他是一位仁慈爱民、心系百姓的好君主。但是,敌对国家居然也举国哀伤,这却有些出乎意料了。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不论在哪里,都会赢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的。所以,我认为宋仁宗是名副其实的!

包拯死后宋仁宗的态度和不建议有宋仁宗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北宋这对令人熟知的君臣,一代明君宋仁宗与包拯又有哪些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