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鞋王"百丽为什么会退市

匿名 为什么 2023-08-24 08:40:20 -
鞋王 百丽退市 希望借着私有化尝试新模式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一代鞋王"百丽为什么会退市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一代鞋王"百丽为什么会退市的知识,包括为什么百丽退市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百丽在浙江有代工厂吗
  2. "一代鞋王"百丽为什么会退市
  3. 一代鞋王“百丽”退市,是电商惹的祸吗
  4. cat是百丽旗下吗

百丽在浙江有代工厂吗

百丽在浙江没有代工厂。

百丽(BeLLE)是百丽国际旗下的时尚鞋履品牌[1],BeLLE取义于法语“美丽的女人”,以“时尚、优雅、美丽、百变”为品牌精神,倡导每个人不断追求内在外在的美丽。

2017年7月27日下午16点,百丽国际退市。退市引发了外界众多猜测。但从长远来看,这未必是一件坏事。2018年双11,百丽集团鞋、体、服三大业务线上销售仅1小时53分超越2017年全天成交,同比增长71%,同期线下销售增长超过18%,创下单日销售额新纪录。其中,在天猫时尚鞋靴行业前10名中,百丽集团旗下品牌占据5席,鞋类业务牢牢占据鞋靴行业第一;集团整体运动业务线上销售同比增加110%。

"一代鞋王"百丽为什么会退市

7月17日,百丽国际发布公告称,私有化方案获股东特别大会通过,超过98%的公司股权支持私有化方案,7月18日为最后一个交易日,7月27日百丽国际将正式退市。一代鞋王退出了资本市场。成于扩张,败于扩张

俗话说“得渠道者得天下”。百丽的兴在于开店,衰也在于开店。百丽国际大举扩张店铺数量,也为日后单店产出的凋落埋下了伏笔。

2009年其新增鞋类自营零售网点681家;2010年到2012年,百丽每年净增门店数目都在1500至2000家;2011年,百丽最为巅峰,最为疯狂!这一年,百丽公司平均不到两天便会开设一家新店,开店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

2014年,百丽公司开始首次出现店铺负增长,疯狂的扩张,最终带来了骤减。2015年,百丽国际净利润首次出现大幅下滑,这是上市九年以来首次利润下滑。这一年,以数量扩张见长、以规模为赢利手段的百丽,在大陆鞋类零售网点减少了366家。直到2016年,曾经2天开一家的百丽,迎来了关店潮。6—8月关店276家,相当于一天关闭3家。

自此开始,百丽虽努力转型,但未能改变关店、业绩下滑的颓势,2014年、2015年、201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港币504.74亿元、484.52亿元、470.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1亿元、34.85亿元、27.13亿元,两年时间净利润暴跌了55%。

真是电商的冲击吗?

对于百丽退市的新闻,媒体更多地用电商冲击来解释。

固然,电商的冲击肯定是百丽落败的重要原因。比如,百丽首席执行官盛百椒坦承,自己不会上网,甚至没有微信。

在百丽达到巅峰的时候,电商这种新型的商业业态开始崛起。2013年,电子商务爆发。新型的商业渠道给传统的商业业态带来颠覆式创新,改变了传统商业业态的线下单渠道模式。

面对电子商务的冲击,百丽转型不理想,没有改变以线下渠道为王的模式,让百丽公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实际上,百丽不是否定电商,而是比较早地接触电商,至少在大陆百丽是较早介入电商的零售品牌。2011年7月百丽便成立了优购网,一度被认为是垂直B2C典范。同时它在天猫等电商平台上也有布局。面对电商的巨大冲击,百丽也想转型,问题是它的电商转型不成功。面对庞大的线下终端,百丽在电商业务上一直犹犹豫豫,它的电商平台只是用来清理过季款。百丽CEO盛百椒曾表示,集团考虑未来从传统百货的销售模式转型的可能,但他强调尚未确定转型的方向,对于电商业务一直“没想明白”。他说,对市场的变化没有做出很好的预判,欠缺目前应对市场更加复杂情况的能力,进而导致了如此局面,“没有找到转型路径,主要责任在我”。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除了电商的冲击,百丽落败还有其它可能更为重要的原因。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企业不能及时做出反映。这是百丽的硬伤。百丽太“贪”,贪大求全,攻城掠地,什么产品都想做,什么市场都不放过,最后难免自己驾驭不了。也有人认为,百丽产品近年来过于太大众化,高端客户觉得觉得档次低,低端客户认为价格高,高不成低不就,最终找不到合适的目标市场定位了。

近年来,女鞋市场饱和,供给过剩。2015年后,市场的急剧供应导致单店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下滑,女鞋市场基本上就进入了量价齐跌的状态,一些撑不住的店铺就开始关闭了。

消费者品位转变,企业供给没有及时跟进。鞋类市场供给没有适应需求变化,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质量、信誉保障的要求。鞋类市场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品牌、服务没有跟上。在百丽2015-2016年度业绩会上,盛百椒表示,很明显,消费者对正装鞋的需求在不断降低。现在市场中的选择更多了,而且诉求也已经改变了,但是百丽并没有跟上这个节奏,至少百丽并没有抓住年轻女性的心。

可见,百丽的失败是没有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章。作为一个企业,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产品的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产品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与其说百丽是被电商打败的,不如说是被自己打败的。

一代鞋王“百丽”退市,是电商惹的祸吗

2007年百丽在香港上市,上市当日市值高达670亿元,之后股价一路飙涨,最高时冲到1500亿港元,邓耀也因此成为香港第九大富豪。

那一年,邓耀也遭遇了一件糟心事,当年4月他中风入院,只好把公司全权委托给CEO盛百椒。

|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盛百椒是上海人,比邓耀小18岁,从1991年深圳鞋厂成立加入百丽,一直辅佐邓耀打天下。盛百椒思维活跃,不苟言笑,崇尚华为式的加班文化,很受邓耀赏识和重用,他在加盟伊始就是总经理。

盛百椒的经营才能非常出色,即便是在业绩持续下滑的2016年,他领导下的百丽也实现了24亿元净利润,而同期另一女鞋名企达芙妮巨亏近8亿元。

可以说,百丽的内地业绩是盛百椒和邓耀共同创造的,而盛百椒也凭借这份业绩成为公司的大股东之一,在上市前拥有集团8.4%的股权。2006年,他还与邓耀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实现了对百丽过半数的绝对控制。

接掌百丽后,盛百椒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来自电商。彼时,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天猫和京东开始向中高端市场挺进,涉足鞋类市场,而比天猫和京东更具威胁的是垂直电商,乐淘和好乐买都瞄准鞋类市场,一个以“我的鞋柜”自居,一个宣称“只做名品正牌”,都搞得风生水起。

实际上,百丽在电商方面也不落后,早在2008年,邓耀和盛百椒就决定做电商,成立了自营电商平台——淘秀网。但他们对于这个平台并不重视,没有大规模投入,更没有打广告,淘秀网2010年的销售额只有1000万元,而乐淘同期的销售额是1个亿。

1个亿在盛百椒看来不算什么,可以忽略不计,但乐淘的迅猛势头却让他开始重视电商渠道。

2011年,在全权接掌决策权后不久,盛百椒决定成立新的电商平台——优购网,把淘秀网并入优购网,以全新的品牌拓展线上销售。

一开始,盛百椒对优购网给予了战略级重视,他投资20亿元成立了一家独立的电商公司,另聘请前京东商城副总裁徐雷和凡客诚品副总裁张小军,分别担任新公司的CMO和COO,此外,他还切断了向其他电商平台的供货,以推升平台业绩。

强势的政策让外界对优购网产生了信心,认为它将成为电商行业的又一匹黑马。优购网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其2013年的销售额达到11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鞋类电商平台,但其后平台就陷入了衰退,之前高调加盟的两位“外来和尚”,又高调地离开了。

优购网没有做起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点:

一是,它与百丽线下的门店构成竞争关系,而线下门店是集团业绩的主要贡献者,所以,为了顾全大局,决策层很自然地把线上平台变成了处理门店卖不掉产品的次等渠道,业内人士都讥笑优购网是“尾货平台”。

二是,垂直电商整体出了问题。2014年,“我的鞋柜”乐淘走到了被收购的境地,化妆品平台聚美优品则在上市后迅速陷入暴跌模式,其市值已从最高时的56.5亿美元,跌倒如今的3.4亿美元,市值蒸发九成以上。乐淘网创始人毕胜甚至公开宣称:“垂直电商是骗局。”

不管垂直电商是不是“骗局”,电商渠道都没有对百丽构成真正的威胁,要知道,百丽一年的销售额高达400多个亿,而且是中高端价位的鞋,这种鞋不是电商的主流产品。许多消费者也表示,中高档鞋还是去店里买更放心。

可以说,盛百椒在一个错误的地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真正的战场在线下。

百丽是靠线下渠道发展起来的,百货商场构成了这个鞋业王国的地基,但近年来,这块地基不断受到购物中心的蚕食。

与主要卖货的百货商场不同,购物中心的主题是休闲,餐饮、影院、超市是其必备,百货门店可以有,但要能吸引客流,而鞋类门店由于不具备这个特征,所以很难获得大面积展区,这一点对百丽构成了巨大威胁。

百丽之所以选择百货商场渠道,是因为商场的鞋类通常位于一层,它可以通过垄断大面积展区的方式,让消费者避不开自己。而在购物中心里,这套打法无法施展。

或许正因为如此,盛百椒对于进军购物中心始终缺乏热情,这给百丽带来了结构性困境。

百货商场的衰落已成大势。这两年,不少到百丽门店采访过的媒体都表示,客流稀稀拉拉,以投资京东而闻名的“风投女王”徐新更是直言,“跟着百货公司走一定是下跌的。”

但离开了百货商场,百丽只是一个新手,在购物中心这个新战场,盛百椒始终找不到一套新的打法。有人将盛百椒的处境比作一战时的法军,之前用重兵修筑了坚固无比的马奇诺防线,而德军却绕过防线开辟了新的战场。

实际上,盛百椒的处境要好过当年的法军,因为“马奇诺防线”瞬间完全无用,法军必须与德军在新的战场决战,而百货商场只是在衰落,它至今仍是百丽400多亿营收的主要来源。因此,只要产品还畅销,百丽完全可以巩固当下的格局,并利用在百货商场赚到的钱,去敲开购物中心的门。

但盛百椒并没有这样的打算,他对于摆脱当前困境毫无信心,因为他还面临另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百丽的鞋子越来越卖不动了。

国内服装业一直存在较严重的存货问题。一位业内人士称,国内品牌的产销率大约为65%,某些“困难时期”的品牌甚至低至35%,所以,即便全国的服装企业都停产,剩下的服装也够市场卖两年的。

不过百丽一直是一个例外,由于它近乎垄断了中高端市场的出货渠道,再加上其产销周期远快于国内同行,所以它没有什么存货。

这种情况近几年来发生了逆转,而且愈发严重。到2016年8月,百丽的存货已达77亿元,同比增长10%。

存货产生的原因有前期过度扩张带来的后遗症,但主要是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在有关百丽的消息中,你能看到大量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吐槽,吐槽集中于三点:一是设计过时,二是更新速度慢,三是定价过高。

百丽产品设计的过时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公认的事实,有网友称,在这个消费主力是80后、90后的年代,百丽成功维持了50后、60后的审美。连盛百椒都承认自己的观念老了,百丽至今以生产正装鞋为主,而他在一次搭电梯时发现,20个人中只有2个人穿正装鞋,其中一个还是他自己。

此外,百丽旗下的品牌也缺乏个性,目前它有自营鞋类品牌13个,代理品牌7个,但这20个品牌无论从年龄层、风格来看,都没有太大的分别,没有形成品牌区隔。有评论干脆讲,百丽更像是渠道品牌,而非消费者品牌。

其实,即便百丽开始打造各品牌的个性,在设计上转向休闲风格,跟上80后、90后的审美,它也没办法特别时尚,因为它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快时尚”产业链。

全球快时尚的龙头是西班牙服装巨头Zara。2016年,Zara母公司InidtexSA的营收超过230亿欧元,净利润超过30亿欧元,其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曾一度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让奥特加成为世界首富的,则是Zara的快时尚模式。

Zara每年上市1.2万个新品,平均20分钟设计出一件衣服,一件衣服从设计师创意到店铺上架只需要2周,而每周,Zara会更新两次产品,同时变更店内的陈列区域。在消费者眼中,Zara每次去都是新的。

这一点是百丽做不到的,百丽的产销周期是3个月,每年只有40%的鞋是大胆创新的,其余的都是小改。

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等的较量,好比对方拿着机枪大炮,而你拿着大刀长矛。

这样背景让国内服装企业陷入被动境地,许多吃不消的企业2014年以来纷纷关店,达芙妮、七匹狼、美特斯邦威等关店的规模都在成百上千家。

百丽也面临关店的问题,它在2015年关闭了366家店,平均一天关1家,到了2016年,情况更加严重,光是6月到8月,就关闭了276家店,平均一天关3家。

如果说有什么能让盛百椒稍感安慰,那就是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主攻方向不是鞋业。不过,那些小一点的国际潮牌却瞄上了正在“消费升级”的中国市场,正通过国内买手组团来犯,其推新品的速度要远超百丽,鞋子的样子更潮流,价格也更低。

百丽鞋子定价过高一直为人诟病,许多消费者都不理解,那么落伍的鞋为什么卖那么贵?

其实,百丽的鞋子并不是贵,而是标价高,百丽沿袭了百货商场时代的“高标价、低折扣”策略,该策略在当时是业内普遍的做法,但现在时代变了,电商平台已经让价格变得透明,再虚高报价,就等于“自绝于人民”。

种种问题让外界相信,百丽与这个时代已经脱节很久了,人们看不到扭转局面的希望。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头条号】,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就在华商韬略!

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cat是百丽旗下吗

是的。

百丽(BeLLE)是百丽国际旗下的时尚鞋履品牌,BeLLE取义于法语“美丽的女人”,以“时尚、优雅、美丽、百变”为品牌精神,倡导每个人不断追求内在外在的美丽。

2017年7月27日下午16点,百丽国际退市。退市引发了外界众多猜测。但从长远来看,这未必是一件坏事。2018年双11,百丽集团鞋、体、服三大业务线上销售仅1小时53分超越2017年全天成交,同比增长71%,同期线下销售增长超过18%,创下单日销售额新纪录。其中,在天猫时尚鞋靴行业前10名中,百丽集团旗下品牌占据5席,鞋类业务牢牢占据鞋靴行业第一;集团整体运动业务线上销售同比增加110%。

关于"一代鞋王"百丽为什么会退市,为什么百丽退市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代鞋王 百丽退市,一个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