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作为春秋第一战神,中国兵法的祖师为什么感觉鲜有人知和子玉为什么离开co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作为春秋第一战神,中国兵法的祖师为什么感觉鲜有人知以及子玉为什么离开co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吴佩孚是什么系的军阀
吴佩孚属于“直系军阀”。
吴佩孚,字“子玉”,晚清秀才,曾担任直系军阀的首领,官至直鲁豫巡阅使。直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中曾经实力最为雄厚的军阀之一。直系军阀领袖大多出身直隶省,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故称为“直系”。袁世凯死后从北洋军阀中分裂出以直隶(今河北)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政治上亲英美,代表旧地主。
《亮剑》里的386旅到底有多少兵力为什么战斗力非常强悍
386旅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因为有李云龙,丁伟,孔捷这样的将军,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这样狼性的将军战斗力不强才有问题!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下面我会为大家解答,386旅为什么兵力那么多?还记得张大彪,当时说了一句算上当地武装有上万人马,你们就可以想想,386旅有多少兵力了。
当然,这些都是影视剧《亮剑》里的人物,其实这部剧是近些年难得的良心作品,他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抗战环境,也将386旅强悍的战斗力展示给了全国人民。但很多人会像题主一样,有疑问为何区区一个旅有这么强的战斗力,他们的兵力到底有多少?下面我们来说说原因。
一、386旅的来历386旅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的第31军,后将31军底下的91师改编成了771团,93师改编成了772团。前文提到将熊熊一窝,而386旅历任军事长官当中刚好没有一个熊将,都是威名赫赫的将领。
31军第一任军长是王树声,1955年授衔时,王树声被授予大将军衔,第二任军事军长为孙玉清,第三任军长为余天云,这两位军长都在很早之前就牺牲了,而第四任军长是萧克将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从这四任军长就能看出386旅的底子有多强,是真正从雪山草地中拼出来的队伍。
1937年31军正式改编成386旅之后,而陈赓被任命为386旅第一任旅长,对于陈赓的大名相信不用我再多讲,新中国十大将军之一,这也是386旅的由来。十大将军中有两位大将跟386旅有直接关系,找便八路军所有序列好像也没有这样的。
二、386旅的指战员成就在《亮剑》中,李云龙最后讲了一个亮剑精神,其实通俗来讲就是不能怂,刚好386旅就没有一个熊的军事主官。我们细数从386旅中走出的将军,大家就能明白这支队伍的可怕之处。
旅级主官:
李聚奎上将,1958年时被补授上将军衔,李聚奎是386旅首任参谋长,1955年的时候并不在部队任职,所以这个军衔到58年才补上。
1938年3月,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八路军和日军的神头岭一战,正是陈赓,李聚奎共同制定了“以石击卵”战术,并同意了李聚奎提议的设伏地点。用三个团的兵力将日军108师团、16师团各一部共1500人全部被歼,而双方的伤亡比例罕见地出现了1:6的比例,这在对日战争中是非常少见的。
王新亭上将,他是抗战期间386旅首任政训处主任,高度近视,人称王瞎子。参加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秦岭战役、成都战役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
陈再道上将,他是386旅的第一任副旅长。参加过黄麻起义,1928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五次围剿时期便展现出不俗的指挥才能,在386旅担任副旅长期间参与指挥了七亘村伏击战、黄崖底战役和长生口战役等,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参加了邯郸战役,巨野战役,鲁西南战役,战功卓绝。
许世友上将,他以和尚的身份投身革命,曾任386旅副旅长。他也是大名鼎鼎的和尚将军。英勇善战的许世友将军在1933年反围剿斗争中曾七次参加敢死队,四次负伤。抗日战争时期,更是和陈赓将军配合指挥了香城固战斗,消灭日军200多人。解放战争事情更是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尤其是孟良崮战役,消灭的是当时国民党军队的王牌师之称的74师。更是指挥部队解放了山东,华东,华北等地。
许世友上将是继抗美援朝之后为数不多的领兵作战的将军。1974年,许世友当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参与指挥了西沙自卫反击战。1978年,73岁高龄的许世友任总指挥,参与了越自卫反击战中,率领解放军以最快的时间结束了这场战争,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战役。
周希汉中将,因为长得比较瘦,人称周瘦子,抗战后期任386旅参谋长,对于他的英雄事迹相信很多人都从影视剧当中看到过。
以上是386旅历任主官所获得的成就,而在386旅两个主力团-771团和772团的主官中,在1955年授衔时也出了非常多的将军,从上将到中奖,少将都有:
徐深吉中将,吴富善中将,韩东山少将,黄新友少将,谢富治上将,王近山中将,也是《亮剑》这部影视剧中李云龙的原型,而丁伟和孔捷的原型却并非是386旅中的将军。
孙继先中将,张祖谅中将,刘忠中将,廖冠贤少将。
一个386旅,大将出了两位,上将六位,中将七位,少将三位,一共十八位将军,可见386旅的军事主官能力有多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必须要有的名将386旅可以说都有富余。
三、386旅究竟有多少兵力三八六旅是由31军的91师和93师改编而来,经历了国民党军的几次围剿,其实这两个师早已损失过半,成立时只有第771和第772两个团,加上旅直属兵力不过5700人,但这并不代表386旅后期的兵力就着一些,但这5700人的部队却是奠定386旅战力强悍的关键部分,因为这些老兵都是经历过无数战争存活下来的,是当时八路军当中正真的勇士。
在《亮剑》中有好几个战役,比如“神头岭伏击战”“七亘村伏击战”,其实还有一个“城崮伏击战”都是386旅打的,仅在神头岭伏击战中就消灭日军1500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所以经过几次伏击之后,386旅的装备在八路军的队伍中可以算的上佼佼者。
在《亮剑》中一个情节,李云龙为了妻子报仇准备攻打县城,召集了自己的旧部,在编部队就有近5,6千人,而当时张大彪说了一句话:算上正规部队,县大队,区小队,当地武装有上万人,可见当时的386旅的兵力早已暴涨了。而在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带动了周边的部队同时对日军发动攻击,阻拦,当时总部的计算是近百个团参战,其实就是百团大战的缩影,而在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的时候,据统计,总共投入兵力近40万。
在这个情节里,国民党军队都感到震撼,共产党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发展到如此多的部队。其实这点就恰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386旅在后期将771团划拨到了其他部队,名义上,386旅只有一个772团,而《亮剑》当中的独立团是虚构出来的,但是随着共产党的不断宣传以及人民对于日军的痛恨,越来越多人参加到了抗战的队伍当中,386旅后来新组建了新1团、补充团和补充大队,而这些部队在当时其实不在编的,所以即使共产党总部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部队。
那么历史上,386旅到底有多少兵力呢?其实这个数据也许谁也给不了,但大家可以通过一些数据大概的判断出386旅当时大概有多少兵力。我们以百团大战为例,八路军共投入兵力40万,而当时的八路军也就六个主力旅,386旅就是其中之一,除去一些后勤人员,长官的直属军队,按30万人计算,平均计算,386旅也能分到近5万人。
这个数据其实还有可能更大,当时的陈赓将军已经是太岳军区的司令员,作为晋冀鲁豫四大军区之一,386旅的发展绝对是佼佼者。
四、群众基础到抗战后期,陈赓担任了晋冀鲁豫四大战区中太岳军区的司令,负责在这一代跟日军对抗,同时发展自己的部队,保护这一带的百姓。
以当时八路军的宣传以及日军的残暴,386旅在太岳军区很快就有了群众基础,家家户户都拥戴八路军,而这些百姓其实就是八路军的眼线,日军进了太岳军区就是瞎子,而386旅在太岳军区就仿佛如履平地,两者一对比,优势就很明显了。
从上述几个方面去分析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386旅的战力非常强悍,甚至连日本军队都害怕他们。
其一,整个旅名将遍地,都是非常好的指挥者。
其二,武器装备正不断更新,缩小了和日军在装备上的差距
其三,战士都是经历过铁和血的洗礼,是真正的革命勇士,不畏牺牲,不怕流血,很好地诠释了两军相逢勇者胜的精神。
其四,我们的革命军人是真正为人民百姓的军队,得到了百姓的真心拥戴和支持,这是日军绝对没有的优势,即使是后来面对国民党的解放战争,共产党在百姓的信任度上也是拿捏得死死的,一点余地都没有留给他们。
所以综合以上四点就可以看出386旅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悍。它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英雄队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发挥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虽然他的战斗力非常强悍,但十几年的战火还得让无数的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在歌颂他们伟大的同时也要牢记那些为了新中国牺牲的无名英雄们。希望我们每一次敬礼都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敬意,对于他们,我们不曾忘怀!作为春秋第一战神,中国兵法的祖师为什么感觉鲜有人知
也许先轸这个名字,在很多人听来都很陌生,但是如果稍涉春秋史,就很难不熟悉先轸。晋国是春秋第一大国,而先轸对于晋国能晋升为春秋大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为。
城濮之战一,前奏
公元前634年,宋成公背楚投晋,这年冬天,楚伐宋国。前633年,宋国派公孙固向晋国求救。
由于楚成王曾有恩于晋文公,晋文公有点犹豫。先轸主张救宋,在诸侯中树立威信。晋文公另一位重臣狐偃也赞成与楚开战,还说出一个好点子。狐偃说楚国刚得曹国归附,又新与卫国联姻,如果攻打曹、卫,楚国必来救,这样宋国和齐国的压力便自行缓解。(此前楚国的军队包围着宋国,并占据着齐国的谷地,将齐桓公的儿子公子雍置于此,窥伺齐国君位。鲁国此刻属楚国势力,鲁僖公派公子买率军在谷助楚。)
确立方针之后,晋文公在前633年冬,举行被庐之蓃,建立三军。在赵衰的举荐下,先轸任下军将,是晋国军政的第五号人物。
前632年,晋国的第一任中军将郤穀死了,先轸被破格提拔为中军将,一跃而为晋国军政第一号人物。
晋国接下来,与齐昭公结盟。此时卫国亲晋势力要求背楚联晋,卫成公只好向晋文公请求参加结盟,为晋文公所拒,卫国人将卫成公驱逐出境。
鲁僖公见势不对,杀了公子买,向晋楚两边讨好。晋国又很快击溃了曹国。楚国的联盟风雨飘摇。
楚成王见晋国势猛,命令军队回国,又解除了对齐国谷地的包围。齐昭公见危险已解,便不想为晋国出力,而秦穆公见晋国的势力越来越大,也不想帮助晋国。秦、齐两个大国表面上与晋联盟,实则中立。
成得臣不听君命,不但不撤军,反而猛打宋国。楚成王自己带着军队撤回,留下成得臣带着自己的军队继续作战。这时,先轸的谋略就派上战场了。
二,先轸之谋
先轸让宋国先向齐国和秦国许诺报酬,请齐、秦二国向楚国斡旋,与宋和谈。又将曹共公抓起来,把曹、卫之地割给宋国。如此一来,楚国因为要护着曹国和卫国,一定会拒绝齐、秦之请,绝不放过宋国。齐国和秦国因此恨楚,就会倒向晋国这边。
成得臣派宛春至晋,提出恢复卫成公的君位,返还曹国的土地,自己便从宋国撤军。
狐偃说,这样一来,楚国得了曹、卫二利,我们才得宋国一利,太吃亏了,不能答应。
先轸说,不答应不行。若果按楚国的方案,宋、卫、曹三国都得利,如果我们拒绝了,非但得罪了曹、卫,连宋国也一并得罪了。
先轸建议先答应楚国之请。我们另外与曹、卫谈,若他们肯背叛楚国,我们就恢复卫成公之位,归还曹国的土地。同时,扣下楚使,激怒成得臣,令其不得不战。
一切都按先轸的预设进行,成得臣果然怒不可遏,解除对宋国的包围,直扑晋国。
三,沙场争锋
前632年四月的一天,晋楚在城濮开战。楚国成得臣帅若敖氏六卒为中军,与先轸、郤溱率领的晋国中军相对;楚国子西率领申、息之师,列于左阵,与晋国的狐毛、狐偃兄弟率领的上军对峙;楚国子上率领陈、蔡军队,陈于右阵,与晋国栾枝、胥臣率领的下军对峙。
晋国胥臣几乎没费多少力气便冲垮了楚国子上率领的右军。狐毛、狐偃与子西开战,先佯装败逃,诱子西率军追击。先轸、郤溱突出奇兵,半道杀出,拦腰截杀。这时狐毛、狐偃也掉转方向杀回来,子西大败。成得臣见势不对,为保存若敖六卒的实力,未与晋军正式交锋便下令撤军。晋国取胜。
先轸在战前先大打政治牌,令楚军孤立,接着又在战场上出其不意,从中拦截,大胜楚军,将晋国推向超级大国的高峰。第一战神的称谓,当之无愧。
先轸之死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晋文公薨。秦国在晋国举丧之时欲率军袭击郑国,路遇郑国商人弦高,知军情已泄,于是秦国的三个将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改攻滑国。灭了滑国之后,经晋国之境返回秦国。
晋国在先轸的主张之下截击秦国军队,俘虏秦国孟明视等三将,大获全胜。晋文公夫人文嬴是秦穆公之女,见秦军失利,秦将被俘,便站出来说话了。文嬴向晋国新君晋襄公请求,释放孟明视三将回国,交由秦国国君处置。晋襄公接受文嬴的请求,释放孟明视等人。先轸知道秦将已释,大发雷霆,当廷吐口水,以泄不忿。晋襄公此时也悔,派阳处父带人去追。阳处父追到孟明视等人时,孟明视等已经上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去。
先轸因一时之忿,冲国君吐了口水,事后他一直很内疚。公元前627年,晋国与狄人爆发箕之战,先轸率军出战。为惩罚自己先前对晋襄公不敬,他脱下头盔冲进敌军阵营,几乎以自杀的方式战死。晋国在箕之战又大获全胜,且脱颖出郤缺这样优秀的人才,可先轸却再也无法站起来了。
先轸对于晋国或整个春秋甚至是整部先秦史而言,都是一颗耀眼的明星。目前先轸只为少数人所熟知,只能说国人对先秦史的重视不够。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为什么自刎于乌江也不肯渡江
项羽22岁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八年后,年仅30岁自刎乌江!
当年反秦起义军遭到秦军残酷镇压,陈胜吴广失败被杀,项梁战死,秦军围困复辟的赵国,各路诸侯领军作壁上观。年轻的项羽不顾安危,帅军破釜沉舟,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此后一路征战,挺近咸阳,被各路诸侯,尊为“西楚霸王”。
鸿门宴项羽放走了刘邦,之后爆发楚汉战争,并相持四年,连年征战,社会疲弊。经过交涉,楚汉两军达成了以鸿沟为界分而治之的盟约。
谁知项羽刚刚撤兵,刘邦就在张良的谋划下,猝不及防地从后掩杀过来,以封侯裂土为利诱,吸引韩信、彭越等加入,六十万大军,将十万楚军包围在垓下。
正面掩杀,两翼夹击,三番车轮战下来,楚军大败。夜晚,楚军军营四周响起楚地的《鸡鸣歌》唤起了许多楚人的思乡之情。
的确,战打得太久了,生灵涂炭,战士们死的死,伤的伤,听到家乡的歌曲,登时军心涣散,好多人都逃了。
韩信十面埋伏,却网开一面,将近两万士兵逃亡,项羽的五虎上将之一钟离昧就是其中一个项羽以为楚地已经沦丧,孤军被包围,颓废和死亡气息在弥漫。为不拖累项羽,虞姬自杀了。项羽带着随从垓下突围。千里奔袭,一路冲杀,辗转到乌江古渡。
乌江亭长要开船度项羽过河,希望项羽回江东,东山再起。项羽长叹,追随自己起兵反秦的八千江东子弟都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殉情了,他哪有脸面再回江东。
于是,拔剑自刎!
千百年来多少人慨叹,项羽为什么不过江东!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失败而已你看,刘邦一生,打过什么胜战,就靠着那股死磕劲,打败了跑,跑过去缓过劲又来撕咬。可项羽为什么不能?
千百年来许多人在惋惜,有人说,只要过江东,卷土重来未可知?也有人说,大势已去,即便回到江东,再不会有江东子弟追随了。
千年之后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那首诗,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有人会觉得项羽很蠢,没有政治远见,就是一个蛮夫。他活埋二十万秦军,火烧咸阳城,屠杀秦始皇的宗族。作为一个政治家,项羽的这些举措的确愚蠢。
但是,作为一个楚人,一个楚国贵族,这些举动却情有可原。为什么?
因为楚国与秦国仇深似海。当年白起攻下楚国郢都,烧了楚国的宫殿,挖了楚国王室的祖坟。试想,楚国立国近八百年,历代先君的亡灵,被掘墓抛尸,这是国恨;还有家仇,项羽的爷爷项燕,与王翦六十万大军激战,兵败自杀;叔父项梁,在反秦中被杀。
国恨家仇,背负在身。作为楚国的贵族,当时不过二十几岁的项羽,正是血气方刚,快意恩仇的时候,经过九死一生,攻下咸阳,怎么能平心静气地对待。
刘邦与项羽之争,在现在看来,项羽太嫩了。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一个老成持重的老者,比拼气力,刘邦自然不如。
但是比拼城府,项羽确实差远了,何况身边又缺少可以倚重的智者出谋划策。
我相信,项羽在乌江自刎的那一刻。他一定会是想:大势已去,与其狼狈地苟且活着,不如痛快的死去,也不枉一世豪杰。
楚国历来有败军之将,自杀谢罪的传统。公元前699年,屈瑕举全国之兵伐罗国兵败,自缢山谷,其他将领自囚冶父,听后国君治罪。
公元前632年,楚成王的令尹子玉在城濮之战中战败,子玉自杀。
公元前575年,楚共王时期,楚晋鄢陵之战,楚国战败,大将子反自杀谢国;
公元前519年,吴楚战争,令尹子暇抱病携司马蒍越出征,子暇死在军中,楚军士气不振,惨遭失败,司马蒍越引咎自杀。……
公元前223年,项燕自杀。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自刎乌江。古楚王国也是一个充满血性的民族,这是为什么秦末会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
当然如果项羽肯过江东,愿意经受挫折的磨练,养成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胸怀与韬略,东山再起,不是没有机会。
项羽死后,当时鲁地还表示誓死效忠项王,刘邦令人拿去项羽的人头,他们才投降的。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关于作为春秋第一战神,中国兵法的祖师为什么感觉鲜有人知,子玉为什么离开co视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