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士为什么只认兵符不认人

互联网 为什么 2023-08-24 08:00:32 -
古代将士只认虎符不认人,怎么没人造假 专家 成本太高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古代将士为什么只认兵符不认人,为什么认兵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兵符能调动兵马,为何没人敢仿制
  2. 古代将士为什么只认兵符不认人
  3. 为什么刘邦夺韩信的兵时要先去拿他的印信和兵符
  4. 古代为什么只认虎符不认人任何人拿着虎符都可以调兵吗

兵符能调动兵马,为何没人敢仿制

兵符又叫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侯国的国君发给的铜制调兵凭证通常铸造成一只奔跑的猛虎,寓意威猛以及进军神速。

我们印象中,虎符应该是极为稀少的,只有最高层的将领才能拥有虎符,实则不然!

1973年在西安郊区北沉村出土了战国时期的杜虎符,杜虎符上镌刻有这段铭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国杜县)。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殹。”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当时郡县一级的官员就拥有专属的虎符,一半在自己那里,一半在国君那里。并且要调遣士兵超过50人的话,就要向国君申请并得到国君那块虎符方可调兵。但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不必要拿到另一块虎符也能用兵。

虎符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被别人另作他用,比如说战国之时魏无忌窃符救赵的故事!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秦军乘胜追击大军围困赵国首都邯郸,赵国连忙差使者向魏国、楚国等国家求助。

魏国国君惧怕秦国报复,不敢出兵救援赵国。而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却执意要援赵,于是他就通过魏王的宠妃如姬的帮助盗走了魏王掌管的半块隶属晋鄙的虎符。随后魏无忌找到了晋鄙,取走了晋鄙的十万大军,抽取8万精兵良将前去救援赵国。

历史上像窃符救赵这样的事情发生过非常多次,所以为了防止虎符盗用或者伪造,历代的虎符上都做了很多的“防伪措施”。

窃符救赵

措施一:切面不平整

一分为二的两块虎符合符的切面通常都是设计成凹凸不平的样式。此外还需要做到两个虎符合在一起之后又能严丝合缝,宛若一块未被分割的整体。

这样的设计使得就算伪造者得到虎符的原件,也很难完美复制。

措施二:错金

错金是指一种金属丝镶嵌的工艺,用金银丝在器物的表面上镶嵌成花纹或文字。错金在古代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

就如下面这张图一样,古代的虎符的铭文篆刻一般都是用错金技术。使用这种稀少且复杂的工艺,能极为有效地防止他人伪造。

上述这两种措施,基本上就断绝了大部分人伪造虎符的念头了!

最后再来说说虎符的使用历史吧!

虎符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两汉、三国以及魏晋南北朝都延续了这一制度。

到了唐朝之时,为了去胡化气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开始“追封其先祖”。李渊追封老子李耳为圣祖,汉代飞将军李广为先祖,李渊的册封直到晋末凉武昭王李皓为止。

在李渊追封的一大堆“先人”之中,有个人叫做李虎(西魏左仆射)。为了避讳,李渊废除了中国古代使用千年的虎符,改为使用鱼符。武则天时期,鱼符又被改为龟符,不过龟符仅是昙花一现,这一时期过后就又改了回去。

无论是龟符还是鱼符,唐朝时期的兵符除了调遣兵马的职能外,还象征着地位。三品以上的官员的鱼符被称作“金鱼”,以下的称作“银鱼”。可以说,在这一时期,鱼符就是身份的象征。

到了宋朝之时,鱼符被废除,自此之后调兵遣将使用的是金牌。当年,宋高宗调回岳飞用的就是金牌,金牌于宋时已经替代兵符行使调兵之权。

(秦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古代将士为什么只认兵符不认人

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有一个“秦杜虎符”,曾在央视《国家宝藏》的情景剧演绎中表现形式就是“认符不认人”的调兵制度。从根本上讲古代的士兵都是效命于国家、听命于皇帝的,皇帝既要用其保卫国家,也要防止其兵变内乱,所以要保持军队驻防的安全性,任何人不得随意调动一兵一卒。古代交通极不发达,守军分布又广,所有的军队只能靠兵符调遣。兵符作为一种皇帝传达军令的信物,将士一直都被灌输要听命于兵符的思想,每只军队的必修课就是要先认识兵符。加之守护兵符和发放兵符的人,也是由皇帝亲自挑选的,不仅是皇帝最信任的人,而且他们的家人都被皇上安排人照看着,放心吧,他们不会带着兵符跑路的。

为什么刘邦夺韩信的兵时要先去拿他的印信和兵符

中国古代有个神圣的东西,除了玉玺它最重要,那就是兵符,又叫虎符。作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皇帝金符节者行兵令,除皇帝亲临现场调兵。刘邦登坛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市井最低层的人,曾受胯下之辱,突然间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执掌汉军的军队帅印和兵符,成了一人讠下万人讠上的人物,夺帅和兵符也有令韩难堪之意,不听我的调度就将你打回原形。因为成为大将军后的韩信打了几场打胜仗。逐渐骄傲养兵自重了,荥阳之战,刘邦被困,居然见死不救,刘邦能不怒吗??

古代为什么只认虎符不认人任何人拿着虎符都可以调兵吗

大家进入一个误区,古代调动兵马未必都是需要虎符的,除非是大型战争,因为虎符是分为两半,一半是将军保管,一半是皇帝保管,毕竟很多地方的士兵更本没见过皇帝,所以基本都是一级管一级,如果换人或者越级调兵,这时候就需要虎符。

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只认虎符不认人,当然为了防止有的士兵不服从,所以大多将军还是会用虎符调动。虎符分两半,主要就是为了避免一个人持有,导致独断专行,势力过大影响中央集权统治,虽说虎符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但是那时候的诸侯都有自己的兵马,而且可以随意调动,天子的权力并没有太大。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虎符调兵这一制度彻底贯彻,就是为了将权力集中,所以当时凡是需要调兵都需要用虎符,将军将自己的虎符和皇帝的虎符一起使用,同时还需要加盖玉玺印的诏书,诏书里明确规定谁统领兵马?调兵多少?做什么?期限多少?基本上都写的非常详细,战争完毕之后另一半虎符还得上交。

君主专制实行之后,虎符调兵登上历史巅峰,历朝历代都效仿,所以这时候士兵们就形成了“只认虎符不认人”的观念。

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由原因的,上面提到过,有的士兵跟随将军多年,甚至只对将军忠心,功高震主的将军在历史上太多,皇帝为了防止这些人万一发动叛变,军权在握,到时候很有可能面临亡国的危机。

所以只要是出现不用虎符就调兵的事情,皇帝便会猜忌,同时还有监督的官员,以至于很多将军其实不用虎符也能调动兵马,但是依然会走这波流程。

如果换成其他将军或者比将军官职更大的人来调动兵马,这个时候没有虎符的确是调不动的,这是这几本的士兵素质,即使他们知道这个人官职很大。

任何人拿着虎符就可以调动兵马,其实条件不明确。

在一定程度上,无论是谁,只要能拿到两个虎符外加皇帝的诏书,调动兵马其实是不成问题的,甚至有的不需要诏书也能调动兵马。

为什么能带动?如果有一个人,无论是谁,他能从将军的手里拿到虎符,这只是一半就已经很不错,就算他是偷来的,他还得拿到另一半虎符,另一半在皇宫,他要有本事拿到,那本事已经非常大了,要么就是这个将军和皇帝都是形同虚设。

这样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的确可以调兵,但是未必能成功,毕竟你是个“陌生人”,所以会严格检验虎符,确认虎符是真之后,则需要出示诏书或者手札,毕竟每一次大规模调兵都是有记载的,如果不能出示诏书,最后就不能调兵,要么再等到皇帝的知道,等皇帝知道一切都太晚了。

看看信陵君,威望非常高,即使拿到了虎符因为没有调兵手札,最后还是斩了将军通过自己的威望调动了军队,试想如果是普通的一个人能调动吗?

有人说为什么不能仿制一个虎符?《国家宝藏》提及:“虎符引申出来的是我们今天的密码学。杜虎符的背面是有不规则凸起的”。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虎符的背面全都是凹凸不平的符文,每个符文大小不一、凸起的高低不同,怎么仿制?就算你见过也未必仿制的出来,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过有人仿制了虎符,一是难度程度太高;二是危险程度太大。

以上说的所有一切都是建立在皇帝权力至高无上的基础上,要是强主,如果是非常平庸的皇帝,中央集权并不统一,有没有虎符其实关系并不大。

还有一种情况就比如刘邦,他也有虎符,但是汉朝建立的初期,很多异性诸侯都有自己的兵马,无需得到刘邦的虎符便可以调动,而且这种情况还不能和平解决,刘邦为了稳定只能一个个除掉。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古代将士为什么只认兵符不认人和为什么认兵符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为什么古代军队只认虎符不认人 古代军队只认兵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