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规场合,为什么斯大林同志总是穿军装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在正规场合,为什么斯大林同志总是穿军装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在正规场合,为什么斯大林同志总是穿军装以及斯大林为什么要大清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现在斯大林在莫斯科的地位如何莫斯科还有斯大林雕像吗
  2. 如何评价斯大林在二战期间的功过是非
  3. 在正规场合,为什么斯大林同志总是穿军装
  4. 苏德战争爆发后, 斯大林为什么要罢免苏联总参谋长朱可夫

现在斯大林在莫斯科的地位如何莫斯科还有斯大林雕像吗

莫斯科基本上没有斯大林的雕像了,除了他的墓前。曾经有机构,在一些前苏联城市的中心广场,树立了一尊斯大林的雕像,但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差点酿成冲突,致使最后,不得不将其移到私人花园。

斯大林去世不久,新登台的赫鲁晓夫,即开始了一系列去斯大林化运动,力图改变斯大林的政治体系,消除斯大林的影响。不光苏联,还包括东欧国家的城市,如柏林、莱比锡、华沙、布达佩斯、布拉格,斯大林的雕像或纪念碑,被摧毁或者被新的塑像取代。

去斯大化的高潮或标志性事件,一是斯大林格勒,改回原来的名字伏尔加格勒。二是1961年10月,斯大林的遗体被从列宁陵墓中移了出来,葬进了克里姆林宫墙外的红场墓地,没有仪式,没有新闻报道,墓碑上也只简单地刻了斯大林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直到1970年,斯大林的墓碑上,才又加了一尊半身雕像。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两起事件,也是当代苏联历史的转折点。1953年斯大林逝世,尸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后,被放在一具水晶棺中,与列宁的遗体并排放在一起,供人参观瞻仰的。

接替赫鲁晓夫的勃涅日列夫,终止了去斯大林化,试图重新讲述斯大林的传奇,部分恢复斯大林时期的体制,但在国际和国内都遭遇猛烈的批评。随后的苏联及俄罗斯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虽然不像赫鲁晓夫那样坚决地支斯大林化,却也持批判态度。

苏联解体后的混乱期,许多人开始怀念斯大林统治下的社会稳定和秩序。一些民族主义者,重提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如何获得二战胜利,带给国家民族自豪感和国际影响力。普京上台后,强调绝不能让俄罗斯,重新回到那样的黑暗、绝望境地。

但是近些年,在俄罗斯普通老百姓心有,斯大林的形象有所提升。在一次全国性的民意调查中,斯大林排在俄罗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前3名。2017年,46%的受调查者,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给予斯大林十分正面的评价。

如何评价斯大林在二战期间的功过是非

1941年的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德国撕毁同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以550万大军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火炮的支援下对苏联不宣而战。

在战争的初期阶段,整个的苏联西方面军兵败如山倒一触即溃,截止到7月10日,德军中路集团军群几乎完全占领了白俄罗斯的部领土,苏联西方方面军共阵亡人员34万,近8万人受伤,平均每天伤亡就达3到4万余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惨败,苏联最高统帅部大为震惊,他们把西方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送上军事法庭,以叛国罪被执行枪决,企图以此来阻止继续发生的溃败。

苏德战争爆发之后,有这么一种传言。

当时的斯大林十分的懊丧,他认为列宁建立起来的一切都完了。

他站在最高统帅部的办公室里,对手下众人破口大骂,他用俄罗斯那特有的粗暴口气骂他们是“无能的废物”,指责红军指战员是“叛徒和胆小鬼!”

在骂完之后,他躬着身子进了自己的私人办公室,整整的一个星期不见任何人,大有一副撂挑子的感觉。

而这时的整个苏共中央政治局的人员,谁也不敢去敲他的门,生怕一不小心惹恼了斯大林。

而在此时,有两个人不顾一切冒着惹恼斯大林的风险敲开他的房门,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他们一个是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另一个是军方代表朱可夫。

他们极力说服斯大林,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来领导全苏联人民抗击德国的入侵。

就这样,在沉默了整整的一个星期之后,斯大林发表了那个著名的号召全苏联公民团结起来进行卫国战争的广播报告。

在苏德战争进行到9月份时,一个德军在未来要围歼基辅西南方面军的报告,由当时的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报告给斯大林。

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苏联西南方面军要尽快撤退到第聂伯河以东地区,以免被德军合围。

朱可夫根据总参谋部的研究如实的向斯大林作了汇报,而得到的答复是:“简直是胡说八道,哪里还有什么反突击,把基辅交给敌人,亏你想得出来!”

朱可夫忍耐不住,当面顶撞了斯大林,随后便被撤掉总参谋长之职,由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接替朱可夫。

随后不久,朱可夫一直担心的事就发生了。

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八九十万部队被德军合围,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阵亡。

对于这些,斯大林是应该负主要责任的。

基辅战役失利之后,斯大林在指挥作战方面不再过度干涉具体的战争事宜,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一般都是放开大部分指挥权,由方面军的司令自行决定。

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鉴于德国战争机器的强大,一个需要多方联合的共同对德作战的军事同盟关系摆在英美苏三国领导人面前。

1943年的11月28日,也就是在苏军取得了库尔斯克大会战胜利之后,一个由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组成的三国领导人会议在伊朗的德黑兰举行。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东西方互相配合对德共同作战。

会议还讨论了欧洲等国的边界问题,并发表了著名的《德黑兰宣言》。

德黑兰会议的意义是巨大的,如果当时没有这样一个由三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的联合,纳粹德国是不容易战胜的。

三国中的任意一个国家,如果单方面同德国打仗几乎没有取胜的任何可能。

而其它的那些被纳粹蹂躏的欧洲小国,则更无从纳粹铁蹄之下解放出来的希望。

在三国达成一致以后,苏联从东方在陆地上不断的消耗着德国陆军的精锐,而英美从西方不断地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

1945年的春天,纳粹德国的战败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之下,三国领导人又在苏联黑海地区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有关战后国际秩序和惩罚战犯的会议。

在整个的战争期间,斯大林犯了许多指挥上的错误,特别是苏联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合围一战,他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但斯大林一个卓越的军事组织者和铁血领导人,在当时德军兵临莫斯科这种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下,他举行的红场阅兵对于鼓舞当时不断溃败的苏军确实起着一个稳定军心的重要作用。

单从这一点看,他是伟大的。

此外在战争爆发之后,他发布了全体苏联人民的战争总动员令,但凡在18岁以上至40岁的每一个苏联公民都要走上前线,保卫自己的国家。

在这一点上,他的两个儿子也和大多数苏联青壮年一样被应征入伍。

他们没有被安排在特殊的工作岗位上,长子雅科夫是一名炮兵连长,在斯摩棱斯克战斗中被俘,后惨死于德军集中营。

次子瓦西里是一名空军前线歼击机飞行员,并因作战勇敢击落敌机两架,荣获苏联战斗奖章。

他是一个合格的苏联领导人,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不徇私情,一直严格的要求着自己的子女。

他是为自己的国家而生,在治理国家方面和战胜德国方面,他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正规场合,为什么斯大林同志总是穿军装

这个问题挺八卦,但是信息量却很大!在二战时期的几个主要国家中,罗斯福、丘吉尔和希特勒都属于通过竞选上台的国家元首,从而是以文职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自己给自己授了军衔的有斯大林(苏联大元帅)、裕仁(陆海军大元帅)和蒋中正(民国特级上将),这其中最喜欢穿军装出镜的反而是斯大林、希特勒和蒋中正,但是许多人其实忽略了斯大林的军衔变化,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呐!

第一,卫国战争爆发时斯大林并没有军衔。

斯大林当然不是民选的政府首脑,而是在列宁逝世后通过高层斗争取得了最高领导人地位,但是他的军队工作经历却很深厚,早在1918年苏俄内战刚刚爆发时,身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的斯大林,就被派往察里津地区担任军政一把手,并在这里得到了第1骑兵军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老将的支持,最终取得了察里津等战役的胜利,而察里津也因此后来被更名为“斯大林格勒”。

1919年斯大林已经是苏军西南方面军政委,货真价实的军职,但是在苏波战争中表现差极,回国后遭到朝野一致批评,不得已辞去了军职,这也算是“伤心过往”吧。尽管从1924年起他逐步成为苏联最高领人人,但在1935年苏军第一次正式授衔时,斯大林作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也没好意思给自己授衔,当时授予的苏联元帅共有五名(肃反被杀了三个),1940年第二批封帅名单里,也没有他的名字,因为毕竟是和平时期。

第二,斯大林第一次给自己授衔是1943年。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时任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不久成为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最高统帅”,但他仍然属于文职。作为最高统帅,斯大林当然要行使作战指挥权,每天要跟元帅和将军们打交道,所以这一时期他经常穿军便装,因为他还不是现役身份也没有军衔可挂,多穿军装主要是工作需要和彰显自己的军人出身,这一点跟希特勒情况非常类似。

到苏德战争进入深水区的1943年,随着部队规模的扩大和大批将官的晋升,尤其是三巨头初次见面德黑兰会议即将召开,斯大林的授衔被提到日程上来:是年1月朱可夫晋升苏联元帅,2月份华西列夫斯基封帅,而3月份终于授斯大林为苏联元帅军衔。所以要注意,在这一时期斯大林还不是身份特殊的“大元帅”,仅就军衔而言,他跟布琼尼、伏罗希洛夫(第一批剩下的)、沙波什尼科夫、铁木辛哥、库利克(1940年获授)以及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是平级的。

第三,斯大林直到1945年才真正是“苏联大元帅”。

苏军分别于1944年和1945年,又晋升了一批战功卓著的将军为苏联元帅衔,比如科涅夫和罗科索夫斯基等等,此时现役的元帅已经有十几位了,而卫国战争也即将取得胜利,后面涉及一系列庆典和会议,作为苏军赢得战争的最高统帅,再让斯大林跟这些元帅们平级就不合适了。经某某同志提议,苏联于1945年6月26日决定设立“苏联大元帅”的最高军衔,然后第二天就授给了斯大林。

所以要弄清楚,斯大林在战争期间虽然一直身着军装,其实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战争爆发时到1943年,穿军便装但是没有军衔;1943年到1945年,穿得是“苏联元帅”军装或者礼服;直到1945年6月以后,包括参加波茨坦会议时,才正式穿上了“苏联大元帅”的礼服。这跟希特勒和蒋中正是不一样的,希特勒因为没有军衔始终是军便服,而蒋中正则是一天到晚挂着上将衔,从1935年铨叙特级上将了嘛。

第四,斯大林有掩饰身高不足的现实需要。

在国内斯大林是老大,没人敢评头论足,但是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期间,斯大林跟美英等盟国首脑同时出席会议或者留影时,千篇一律是身着元帅或者大元帅服,这不仅仅是体现军队的统率权和彰显军人出身,其实斯大林还有在意形象的潜意识。罗斯福、丘吉尔乃至于后来的杜鲁门都没有军衔,在他们面前一身戎装固然是保持心理优势所需,毕竟同盟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

因为斯大林可不是什么俄罗斯族,而是高加索中西部地区的格鲁吉亚人,所以远不如俄罗斯人那般普遍身高马大,其身高只有1.62米,这在中国都算不上“中等身材”吧?别看罗斯福总统坐了轮椅,其实这位美国总统的身高达到了1.88米,在雅尔塔三巨头中丘吉尔最矮,只有1.60米。那么为了在盟国首脑面前显得伟岸,斯大林穿军装戴大盖帽的用意是非常明显的,严重怀疑皮靴里也有一定的“内增高”,这是你懂我懂大家懂的事情。

实际上希特勒的身高也有点抱歉,不过1.65米,为此他在早期出席集会和庆典时,也喜欢穿冲锋队的制服然后扣上大盖帽,至少在外人看来,整体形象一下子就“高大”起来了,1941年直接兼任陆军总司令以后,干脆就是国防军的军便装不离身了。所以他的出发点跟斯大林差不许多:一曰彰显军人出身和军队统率权,二曰掩饰身高的不足。比较例外的是二战元凶之一的裕仁,一般只在出席仪式和检阅部队时才身着大元帅服,这也是日本人的狡猾之处,那就是尽量躲在幕后。

蒋中正的军装在抗战结束之前一直挂着三颗星的领章,直到美式军装开始普及以后,才弄成了五颗星的专属标识,但是称谓仍然是“特级上将”,别跟美国人的五星上将混为一谈。

(波茨坦会议换杜鲁门了)

苏德战争爆发后, 斯大林为什么要罢免苏联总参谋长朱可夫

朱可夫,军事上善于以多打少,政治上善于被人玩耍。很多人说他是军神,纯属撅屁眼看天,有眼无珠。人家军神是以少胜多,损失量小于,甚至远小于歼灭量,而朱可夫总是在以多打少的情况下,接连取得一系列的惨胜,损失量大于,甚至远大于歼灭量,这种战绩要称为“军神”,匪夷所思。李幼斌版《亮剑》里李云龙对朱可夫指挥的库尔斯克会战,有过一段精彩的点评。库尔斯克战役教材上都写了,当时,德军90万人,苏联军队有133万人,技术装备也略高于德军。这就是个问题了,多出来40万人,那还叫大致相等!咱们大家都明白,通常一个军要打赢一个师,那没什么可吹的,那要打不赢,还打什么仗啊!回家哄孩子去吧,所以咱们还是换个题目吧!

不得不说,《亮剑》里,李云龙还是给朱可夫留着面子呢。什么苏军133万,明明是190万人,至于技术装备,那可不是略高于德军,那是明显的高于德军。

那么,朱可夫在政治上呢,可有一比:大学校长和没有取得毕业文凭学生的对比。先不说斯大林,就连赫鲁晓夫那种没脑子的国际大嘴巴,都能把朱可夫玩弄于股掌之中。

政治上的事一会再说,先说说他军事上取得的成就,也就是以多打少,接连惨胜。

朱可夫逃过了苏联的“大清洗”后,迎接他的成名之战,就是发生在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苏日之间的诺门坎战役。那场现代军队和古代军队之间的较量,最显而易见的是,日本人的滑稽、苏联人的惨胜和朱可夫的成名。

诺门坎战役是苏联完成五年计划后,用了举国之力和日本一方面的一小撮人之间展开的一场条件不对等的战争。

日本一方面的一小撮人,主要是四个。第一个,参谋辻政信。这个以“下克上”闻名的搅屎棍一手导演了诺门坎的所有过程。第二个,日军第6集团军司令官狄州立冰。这个曾担任过日本驻苏联武官的极其没文化的“北进派”,自信地告诉部下:“此时的苏联红军跟日俄战争时的俄军没什么区别。第三个,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他比辻政信还激进,他的心里根本没有那个混蛋的日本,只有他自己,为了他自己他情愿盲目地进行战争。

第四个,时任陆军大臣的板垣征次郎。他对是否进行诺门坎战役有一句名言:只是一个师团的话,就不要那么烦了,让关东军去吧。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话,因为这句话说出了那些参谋的本质,不顾人命、不顾国运,一心战争。

面对日本人的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这个贫苦家庭出身的骑兵团团长,有一个很痛苦的童年,他说,她们家的生活环境是:“挤死总比冻死强”。

朱可夫的成长过程,最重要的一段是1924年到1930年间,进入了著名的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在那里,他深刻地领悟了有“红军拿破仑”之称号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大纵深作战理论在诺门坎的实施就是:步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的协调作战并大胆实施迂回包围。

诺门坎战役,苏联和日本的坦克比例为7:1,炮兵比例为6:1,飞机比例为3:1,兵力比例为2:1。苏军装备的是重达30多吨的重型坦克,而日军则是13吨的轻型坦克,薄皮大馅。

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阵亡9703人,受伤15251人,病死701人,共25655人。日军阵亡7696人,负伤8647人,下落不明1021人,共计17364人。日军击毁苏军坦克280多辆,装甲车90辆,而日军仅损失30多辆坦克装甲车。另外,苏军有207架战机被击落,占苏军投入战机总数的一半。

所以朱可夫的成名之战,属于惨胜。虽然是惨胜,但是对于那时受大清洗严重影响的苏联红军来说,简直是一个救命稻草似的胜利。不知有多少人知道苏芬战争,苏联出动了120万人去进攻总人口只有370万的芬兰,结果被打得换了统帅才勉强结束了战争。

总之,朱可夫因为诺门坎进入了斯大林的视野。以至于他在1940年5月,提前晋升为大将,不久又被任命为苏联最大的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到了1941年1月11日,朱可夫担任了苏军总参谋长。随后,1941年7月下旬,德军距基辅仅15至20公里。斯大林下令死守基辅。总参谋长朱可夫力主放弃基辅,保存实力,再图反攻。斯大林拒不接受总参谋长朱可夫的建议。

在斯大林的拒不接受之下,朱可夫显示了他在政治方面的先天不足。他居然跟一言九鼎、善于肉体消灭的斯大林倔强地说:如果你不同意,那么我就辞去参谋长的职务,斯大林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他已经听见了。丢面子的斯大林让其他的人出去,只留朱可夫和他一个人在作战室里,不知道他们两个有什么对话,反正,没过一会儿,斯大林撤销了朱可夫总参谋长的职务,降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要不是因为德国人太过于凶悍,斯大林打不过德国人了。另外,最重要的一面,两个月后,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合围于基辅地区,斯大林亲手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围歼战。斯大林在失败面前,一是认识到了朱可夫的正确,二是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行,这突出了斯大林政治上的智慧,自己不行就得找个行的,面子不重要。基辅战役对斯大林的影响是,不懂就别掺和了。

但斯大林为什么会重新启用朱可夫?倒不是因为他那时已经佩服了朱可夫的军事才干,只是因为朱可夫敢于当面顶撞他,这种人,打起仗来应该很狠,毕竟那时候苏联需要一个狠人。

实践证明,接下来的列宁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都是朱可夫的这种狠劲儿,及时停止了苏军的颓势,外加冬天的帮忙,使德军的进攻狂潮,严重的降了温。而朱可夫的狠劲儿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表现得淋漓尽致。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约两百万人以上,该战役以无视双方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电影有很多,这些电影无一例外的都会表现到,一群一群的人,在德军的枪口下前仆后继,无可奈何的整片整片的倒下,苏联士兵在后面督战队的枪口下,只能是口里喊着乌拉,心里想着完了。这种以整群整群人性命换取时间和空间胜利的战役,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参战200万人,苏军参战300万人,德军伤亡150万,苏军伤亡200万。仍是以多打少的惨胜。

那么对于德军在苏德战场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的库尔斯克会战,为什么说李云龙嘴下留情了。

德军参战912460人,2928辆坦克,9966门火炮,2110架飞机。

苏军参战1910361人,5128辆坦克,25013门火炮,2792架飞机。

德军,360000人阵亡,受伤,失踪,被俘,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1030架飞机被击毁。

苏军,863303人阵亡、受伤或被俘,679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2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这种胜利真是没必要探讨,难怪李云龙不屑一顾,要求改成探讨淮海战役了。

至于,苏联攻入德国本土的一系列作战,那更是被德国人打得一塌糊涂,苏联人为什么能够强奸德国200万的妇女,很大原因就是让德国人打的痛彻心扉下,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报复。

苏联打败了德国,取得了在苏联人眼里非常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这时候的朱可夫,身上有比斯大林更为耀眼的光芒。对于朱可夫来讲,他最应该做的就是收敛锋芒。可他偏偏成为了胜利日红场阅兵的主人公。

在1945年阅兵式的筹备会议上,没有讨论过由谁检阅部队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认为,检阅部队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责非斯大林莫属。

可到了阅兵前几天斯大林竟然把朱可夫叫了去,问他:有没有学会骑马。朱可夫这个曾经不坐火车,骑马返回部队,历时7昼夜,行程963公里的骑兵团团长谦虚的说:“骑得不好。”斯大林说:“你将在阅兵式上检阅部队。朱可夫说:“谢谢您给我这种荣誉。不过我觉得没有谁比您更适合检阅部队了。您是最高统帅,按情理和责任都应该是您来阅兵。斯大林说:“我已经太老了,您年轻一些。”

朱可夫居然同意了。这个事打死都不能同意,爱谁去谁去,斯大林肯定问过别人,没人敢去,朱可夫胆儿真肥!忘了刚说过什么了:“我觉得没有谁比您更适合检阅部队了”;“按情理和责任都应该是您来阅兵”。

就是应为这件事,使得朱可夫二战白玩了。斯大林大清洗杀了那么多人,找个理由是他的专长,对于朱可夫只需要一个非常简单的理由就能把他拿下,这个理由是:朱可夫家里有不少德国弄来的财物。于是,斯大林签署命令,指责朱可夫:“不谦虚,过于傲慢,把战争期间取得所有重大战役胜利的决定作用归功于己。因为,朱可夫脸大地在红场骑着高头大马阅了兵。

所以朱可夫被贬到乌拉尔军区任司令员。这个和基辅战役前是一个套路。也是良弓、走狗的待遇。

朱可夫在斯大林面前受了极大的委屈,这一点赫鲁晓夫看得非常明白,所以他认为,只要他向朱可夫抛来橄榄枝,那么朱可夫肯定会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任苏共中央书记、第一书记。那时,马林科夫担任新的部长会议主席,贝利亚则掌管秘密警察力量和国家核导弹计划。另外还有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这些跟随斯大林经常喝酒的大佬。这些人里贝利亚最为恐怖,这个著名的刽子手对谁都不会手软。

赫鲁晓夫为了拿下这些大佬,找到了朱可夫,朱可夫也是相当卖力。

1953年6月26日的克里姆林宫会议上,马林科夫等人突然展开了对贝利亚的围攻,并在莫斯卡连科、朱可夫等军人的协助下将他逮捕。又于同年12月18日以叛国罪、恐怖主义和反革命罪将贝利亚处决。

1955年2月的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赫鲁晓夫、朱可夫及其支持者指控马林科夫在列宁格勒案件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终马林科夫被解除了总理职务。

1957年6月18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部长委员会会议上,布尔加宁、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向赫鲁晓夫展开猛烈的批评和围攻,赫鲁晓夫陷入十分不利的境地。这时朱可夫勇敢地站了出来,在大会上朱可夫对马林科夫等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说他们要为30年代参与血腥清洗红军指挥人员承担罪责,朱可夫可是赫鲁晓夫批斯大林的坚定支持者。结果莫洛托夫被降职为苏联驻蒙古大使,其他反对派成员也被远调至莫斯科以外的地方任职。

朱可夫完成了任务,价值也没了,怪就怪他巨大的战功和威望,这点赫鲁晓夫比斯大林要更害怕。1957年10月19日,赫鲁晓夫撤销了他国防部长的职务,还取消了他党中央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的资格,朱可夫又下野了,只是这次摔得更惨,足以让他心灰意冷。

再次下野的朱可夫娶了个小媳妇,过着看似安享的晚年生活,只不过一直有窃听器伴随着他。另一面赫鲁晓夫被赶下台后也挺惨,连放个屁都会受到监听。

1974年6月18日,一代名将,善于以多打少,反复被人玩耍的朱可夫元帅病逝,享年78岁。只是对于他政治上的“错误”,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等历届苏联领导人都没有给他平反。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在正规场合,为什么斯大林同志总是穿军装和斯大林为什么要大清洗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为什么并不是军人出身的斯大林,在公开场合却总是喜欢穿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