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蜀国灭亡前姜维手中还有数万精锐之师,刘禅为何却要向邓艾投降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刘禅为什么要投降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刘禅投降的时候,汉献帝是否还活着,他俩有没有见面的机会
说来有趣,汉献帝刘协与诸葛亮生于同一年,去世也在同一年——当然,所谓诸葛亮其实就是汉献帝这个说法是网上开脑洞的说法,并没有任何证据——魏明帝青龙二年(234)三月庚寅(4月21日),禅让皇帝之位给曹丕的刘协在当了若干年山阳公之后寿终正寝。
景耀六年(263),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他本人移居曹魏都城洛阳,受封安乐县公。
我们不难发现,刘禅投降的时候,汉献帝已经过世将近30年,他们当然没有见面的机会。
对应上面刘协与诸葛亮年寿相仿的说法,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皇帝,换句话也就是,刘协去世后,刘禅在蜀汉做了29年皇帝,两人根本没有交集。
第二任山阳公刘康不是汉献帝刘协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也就是汉献帝长子刘冯的儿子,刘康卒于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康六年(285),从仪制的角度,刘禅倒是有可能在曹魏朝廷的官方活动中有与刘康见面的机会。
刘备和邓艾兵围成都时,为何刘璋和刘禅都选择了献城投降
真的等到刘备与邓艾兵临成都城下时,刘璋与刘禅不投降就只能城破人亡,当然了,刘璋的投降与刘禅的投降有着本质的区别。
刘璋的能力按理来说,与刘禅不相上下,刘璋是懦弱多疑,刘禅是暗弱无为,两人都作为曾经的益州之主,但在处理政务和管理地方上,有着天攘之别。
刘璋主政益州,虽然是被益州豪强赵韪推上去的,但好歹刘璋管理益州不是个傀儡,任何事还是刘璋说了算,并且刘璋管理下的益州国富民强,并且刘璋素有仁义之名,得到益州百姓的爱戴。
刘禅主政益州,大部分时间是作为傀儡存在的,诸葛亮时代是诸葛亮执政并独掌大权的,作为皇帝的刘禅除了祭拜祖先,其他任何事都不用操心,诸葛亮去世后,仍有蒋琬、费祎等人执政,刘禅仍然不怎么管理国事。
然而最重要的是,刘禅管理下的益州,以及蜀汉政权是一个逐步走向衰弱和灭亡的过程,从诸葛亮时代的路不拾遗,到刘禅时代的面有菜色,只能说明刘禅的管理水平太差。
刘璋主政下的益州,用诸葛亮的话说就是“沃野千里、千府之土”,刘璋在管理地方上颇有成绩,而且当时的益州在整个天下相对来说,确实财大气粗,赤壁之战后,刘璋为了结交刘备,一出手就让法正送给刘备三千士兵抵御曹操。
刘备入川后,刘璋又是送人,又是送钱、物资、粮食,让刘备帮助抵御张鲁,刘璋出手倒是非常大方,只因为益州有钱有粮有人,刘璋缺的只是能力和能人。
即使是刘璋与刘备反目,相互攻击之际,刘璋仍然抵御了刘备三年时间,即使是刘备兵围成都,刘璋在城中仍有三万精锐士兵,和一年的存粮,如果刘璋愿意继续抵抗下去,刘备想要攻破成都城,恐怕得负出巨大的代价。
刘璋的投降是主动投降,并不是四面楚歌、弹尽粮绝的状态,相反物资人员粮食都非常充足,反倒是刘备的物资人员粮食不如刘璋,刘璋的投降真的就是因为不愿意百姓受到了苦难,想消除战争,减轻百姓的负担。
这从刘璋与刘备战争之初的表现也能看出,刘备与刘璋的战争发生在益州,对于刘备来说,是客场作战,而且是根本没有根据地,而刘璋是主场作战,而且物资充足。
当时有人给刘璋建立以坚清壁野的战术来击败刘备,坚清壁野就是毁掉所有刘备控制区的房屋、粮食、物资,迁走人员,让刘备军找不到后勤补给,也得不到人员补充,但是刘璋没有听取这个建议,因为他认为这样会严重扰乱百姓,给百姓带来损失和苦难,
正是因为刘璋的仁义爱民,不愿意让百姓继续忍受战争之苦,才选择了投降,刘璋是在有能力抵抗的情况下,放下武器向刘备投降的。
从刘备占领成都后,分给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赏赐就有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而且是少数几个主要人物平均都是如此,这些钱财哪来的?不就是刘璋储存在成都的,可见刘璋时代益州的富庶,而且是在当时的乱世之下,尤其显得更加突出。
但是刘禅的投降就不一样,刘禅投降时,蜀汉政权已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健时刻,邓艾打进来的只是一支孤军,魏国的主力被姜维挡在剑门关外无法前进,而且蜀汉政权的主要兵力不是在远离成都的姜维手中,就是在绵竹之战随诸葛瞻战死。
邓艾兵临城下时,成都城中已无正规军队,而且那一帮益州本土的投降派甚至威逼力诱,无所不用其极,逼迫刘禅投降,这个时候的刘禅已经是四面楚歌了,就算是不投降,已无兵可用,而且在内部不面临益州本土豪强的威胁。
刘禅如果不投降的话,很可能他就会死在益州本土豪强的手中,里外都是死,刘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且刘禅还拒绝了远在南中的蜀军支援,刘禅就是奔着投降去的。
刘禅主政的蜀汉政权,随着刘禅的逐步掌权而越来越弱,越来越乱,而且居然还在三国之中产生了唯一的宦官干政,东汉末年灭亡于宦官的经验教训,显然在刘禅这里失去了警惕,蜀汉之亡实亡于刘禅之手。
刘禅有贤臣辅佐,还算是个正常的皇帝,如果没有贤臣辅佐,刘禅就是个昏君,当魏国大军准备南下攻打蜀汉时,把持朝政的宦官黄皓居然以巫术占卜的方式来决定是否属实,一个国家政权到了这个地步,岂有不灭亡的道理。
真的等到邓艾打到成都城下时,作为皇帝的刘禅基本上没起任何有效的作用,只是在投降派代表的谯周的蛊惑下,在各地蜀军都在战斗未降之际,皇帝先投降了,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投降。
如果说刘璋之降,是为了顾全百姓安危而降的话,那么刘禅之降,就纯粹是贪生怕死而投降,这就是两人的本质区别所在。
蜀国灭亡前姜维手中还有数万精锐之师,刘禅为何却要向邓艾投降
263年8月,魏国经过充分的准备,发动魏灭蜀之战。司马昭认为蜀国力量虚弱,“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郡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蜀国“主昏臣暗”,唯一对魏国有威胁的姜维却在沓中屯田避祸,不会对魏军的动作作出及时的反应。于是征兵18万,积极备战。
姜维发现魏军的动向后,他赶紧上表后主
“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然而,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黄皓对后主说自己占卜发现魏军绝对不会南下。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
因为魏军的两路大军就是从这两路来的,蜀国没有派军守这俩个关口,其战略防线直接退到了剑阁。特别是阴平桥头,从后面的结果来看邓艾能够直取成都,正是因为其突袭了阴平。
司马昭原有的战略安排,十八万征蜀大军主要分成三路,以邓艾为首的西路军会同王颀、牵弘、杨颀攻击沓中,使姜维无暇东顾汉中,中路由诸葛绪到武街断姜维归路,东路由钟会率领李辅、胡烈出骆谷袭取汉中。当钟会进入汉中,围王含于乐城,攻蒋斌于汉城,并攻破阳安关城,姜维立刻退往剑阁,在疆川口与追击而来的杨颀大战,蜀军以赵广战死的代价,摆脱了杨颀追击,并用声东击西的方法迅速摆脱诸葛绪的堵截,与此时才赶来的张翼、廖化合军坚守剑阁。
邓艾主动提出“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的方略,获得钟会支持,邓艾自率所简选的精兵万人“偷渡阴平”,出其不意攻击江油,蜀江油太守马邈战败投降。邓艾直接从阴平南下是谁也想不到的,对于成都政权来说,邓艾有一种神兵天降的感觉,我们看一下阴平附近的蜀道(即现在文县附近)
接着邓艾攻下涪城,诸葛瞻集中了成都附近的军事力量与邓艾在绵阳附近一决胜负,蜀军忠勇一搏,魏军背水一战,一战而定蜀国存亡。诸葛瞻的战死表明成都附近已经再也无法抵抗邓艾的军队了,姜维的军队在剑阁与钟会对峙,成都的战局对于蜀国而言姜维已经不重要了。姜维退一步,钟会就进一步,而姜维军始终处于钟会、邓艾夹击的态势下。刘禅降了,姜维也只能降了。
刘禅投降后,妃子下落如何
刘禅投降后,他的妃子极大可能被魏国赏赐给了魏军将领。
在邓艾偷越阴平小路攻到成都城下时,刘禅选择了投降,后来被封为安乐县公。在《三国志》里关于刘禅妃子的下落记载不多,仅写了张皇后(张飞的次女,敬哀皇后之妹)跟随刘禅去了洛阳,之后应该一直跟随在他身边。但是在《汉晋春秋》记载了刘禅后宫李昭仪的一段故事:
魏以蜀宫人赐诸将之无妻者,李昭仪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乃自杀。根据这段记载,魏国将蜀汉宫中女子赏赐给没有妻子的将领,李昭仪不堪受辱自杀。
昭仪是汉元帝是所设立的嫔妃,仅次于皇后,在婕妤之上。像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也受宠信,就就被封为昭仪。魏国建立以后,皇后之下增设夫人,之后才是昭仪,爵位同县侯。到晋朝时因为避讳司马昭之名,取消昭仪这一封号。但是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昭仪应该和汉代后宫制度相当,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
按照这么来看,李昭仪在蜀汉后宫之中是仅次于张皇后的存在,连她都不能避免被魏军瓜分的命运,可想而知其他嫔妃除了年老色衰之外的,都不能幸免。
《汉晋春秋》没有记载瓜分嫔妃之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不过一般这种事情肯定不可能军中自己执行,所以应该是在刘禅等人被送到洛阳以后司马昭做的决定。此时除了自杀之外,刘禅和宫中诸人也确实没什么反抗能力了。李昭仪不愿意受辱自杀,被《汉晋春秋》记载了下来,其他人应该是接受了这个命运。至于刘禅,则是照样过着他“乐不思蜀”的日子。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蜀国灭亡前姜维手中还有数万精锐之师,刘禅为何却要向邓艾投降和刘禅为什么要投降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