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危难之际,乐毅却未伸援手,是无能为力还是另有原因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赵国危难之际,乐毅却未伸援手,是无能为力还是另有原因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乐毅为什么不灭齐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乐毅到底能不能灭齐
  2. 战国转折——五国伐齐,对于乐毅你怎么评价
  3. 赵国危难之际,乐毅却未伸援手,是无能为力还是另有原因
  4. 乐毅灭齐理由

乐毅到底能不能灭齐

乐毅或者说燕国,绝无可能任何吞并齐国,燕昭王和乐毅不论怎么苦心筹谋,拥有如何超卓能力,甚至是上帝视角,都全无用处。这是战国时代数百年来的通行法则,对任何一个强国大国,你可以重创它,努力削弱它,不停侵吞其国土,但不用妄想吞并它,否则铁定会招致诸国联军干预,成为天下公敌,进而遭受惨烈损失,令国家由盛转衰。

乐毅

此前,齐国在桂陵、马陵之战大败魏国,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又借楚怀王被囚于秦之事发难,统率关东各国联军杀入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请和,一时成为天下至强之霸主。

然而当接下来,齐国吞并次等强国宋国后,其他诸国人人自危,立刻组成反齐联盟。纵横家乐毅作为燕国使节,积极策动燕赵联盟,身佩两国相印。而齐相孟尝君田文,更因为和齐湣王的矛盾窝里反,逃亡魏国,成为联军内应。

孟尝君:田文

同时,秦昭襄王赢稷和秦相魏冉为一举击垮和秦国争霸的最大敌手,也积极配合出兵。另一著名纵横家苏秦,深得齐湣王信任,真实身份却是燕国的死间。

苏秦【後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於秦、赵,与燕共伐破齐。】

也就是说,公元前285年开始的这场秦、赵、燕、韩、魏等五国联军攻齐战争,是以包括强秦在内的大半个天下之力,包含了燕昭王、秦昭襄王、赵惠文王、孟尝君、苏秦、魏冉等无数精英人才的贡献和心力,去围攻齐国一国,并非单只是联军主帅乐毅一人之力。唯一没参加联军的楚国,则以援齐为名趁火打劫,趁机掠取齐国南部边境的淮北地区。

五国会盟伐齐

公元前284年,双方在决定性的的济西之战,齐军主帅触子本身就对齐湣王心怀怨恨,齐军将士更因之前连年征战,不得修生养息而士气低落。齐湣王为迫使将士死战,以挖祖坟、行杀戮相威胁,更使将士离心,斗志消沉。所以齐军才会一战即溃。

济西之战:乐毅【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闵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资治通鉴》

此战后,诸国各自安排了利益分割,联军便在实质上解散了,赵国攻略河间地区,魏国攻略原宋国疆域,秦军则攻略天下膏腴之最的陶邑,作为秦相魏冉的私领。乐毅则率燕军长驱直入,一路顺风而下,连取齐地七十余城,欲将齐国本土,尽数鲸吞入燕国版图。

然而,最后所剩的莒、即墨并非简单两座城池,而是齐国的“五都”之二。齐国军事体制除了国都临淄之外,还分别在平陆、阿、即墨和莒四个战略要地,高筑城墙,选练常备军,作为国都失守时的备份。也就是说,齐国看似只剩下两座城池,其实尚有五分之二的军力还在坚决抵抗。而进攻方只剩下燕国一国军队了。

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并非不是后世如王世充窦建德、南唐吴越、张士诚陈友谅那种军阀政权,而是各自有几百年历史、有自己的统治精英集团,几乎形成了自己独立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真正“国家”,吞并与消化这样国家,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后来的秦灭六国,更历时数百年的攻伐反复。

绝大多数齐国人或许不在乎国君是吕尚(姜太公)的子孙,还是田完的后裔,甚至如果乐毅想要自立为齐王,和“田氏代齐”那样取代田氏,他们或许还不会抵触得如此激烈,但是燕国想要把齐国土地尽数纳入疆土,甚至因此在夺取齐都临淄后,焚毁齐国之宫室宗庙,他们就要保卫国家,抗击到底了。

【齐兵败,闵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莒、即墨。其馀皆属燕,六岁。】——《史记·燕世家》

如果燕国当真显露出了自己一家吃独食的企图和野心,那么前有两座坚城难克,后有其他各国虎视眈眈,可以说是危如悬卵。此前以齐国东帝之强,之前企图吞并燕国不成,引来燕人数十年仇怨,之后吞并宋国,招致五国联军围攻,濒临亡国,教训还不够惨重?

所以,作为一名有杰出战略洞察力的当世奇才,乐毅才没有选择急于求成,而是放下这两城围而不攻,一直不断安抚齐地民心,同时积极应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

公元前283年,秦相魏冉亲率大军攻魏,围困魏都大梁,孟尝君田文北上燕赵请求援军。身佩燕赵两国相印的乐毅,指挥燕军8万和赵军10万组成的联军,阻击并围困秦军于林下,是为“林下之围”,迫使秦国退兵,并承认赵国吞并原齐国济西之地、燕国吞并原齐国胶东之地。战后魏冉一度被罢相,承担失利责任。

秦相:魏冉【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秦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委于赵。】——《战国策·燕策二》

公元前282年,乐毅又率领赵国军队攻占魏国的伯阳,迫使魏国也默认了由他来主导对齐国的战后分配权,当然秦国亦趁机报复,夺取赵国两座城池。

【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史记·赵世家》

在那以后,乐毅终于集中可以集中精力,完成他的灭齐大业,然而从出身而论,他就是一个接受了燕国礼聘的赵国人,一直同时兼职赵相和燕相两份工作,燕国对他的信任,完全建立在燕昭王姬职个人对他的信任之上。除此之外的燕国其他朝臣,对他无不心存顾虑。甚至除了乐毅自己,世人只怕根本不知道乐毅究竟是为燕,为赵,还是欲在齐地自立为王。

燕昭王:姬职

所以当乐毅遭遇到田单这个顽强劲敌,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时,公元前279年,对他信任有加的燕昭王去世,继任的燕惠王才会轻易中了田单的反间计,将他罢免,改以骑劫代之。乐毅闻讯后单骑出逃回赵,被赵国封藩于观津,用以震慑燕齐。而骑劫被田单大败,造就了“火牛阵破敌复国”的传奇。

【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於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燕、齐。】

燕国这场意图以蛇吞象、以弱灭强的战争,终以损失惨重、徒劳无功告终。而齐国虽然复国,同样元气大伤。这对世仇算得上两败俱伤。

也就在这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楚襄王仓皇东逃至陈县。楚国发源兴起的湖北地区,就此落入秦国版图。秦国从此成为天下唯一至强,是这一系列战争的最大赢家。

白起

从乐毅统帅五国联军出征的算起,短短五年就改变了整个战国史局势,前台的燕国和乐毅,看似何等风光,终究白忙一场,给背后闷声发大财的秦国白白做了嫁衣。

公元前273年,魏冉与秦将胡阳起兵攻三晋,华阳之战大获全胜,三晋联军被斩首十万,夺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乐毅是否参与此战,但他的封地也被秦国夺取了,从此只能长居赵都邯郸,做一闲散客卿,一代无双国士,自此遗憾退出历史舞台。

【明年,穰侯(魏冉)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

因此,历朝历代评价乐毅,更多是将他与苏秦张仪等纵横家同列,更多强调的是他以弱小燕国连横纵合,借力打力,差一点就实现以小国弱国吞并大国强国的奇迹;而不是他带兵才能如何神奇,完成了“东下齐城七十二”的伟绩,堪比白起韩信这等军神。

否则的话,刘邦乘着秦军主力四十万大军被项羽消灭于巨鹿、坑杀于新安,只带两万偏师,几个月时间就扫荡了关中,迫使秦王投降,岂不更如同和神话一般?

战国转折——五国伐齐,对于乐毅你怎么评价

乐毅是什么人?

乐毅是战国时代的魏国人,他熟稔各种军事战略和战术。

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最热门的话题,是齐国和燕国的战事。燕国因为内乱,让齐国趁虚而入,损失惨重。新继任的燕昭王苦于燕国又弱小又偏远,无法对抗齐国。乐毅得知消息,自愿担任魏国的使者,前往燕国。燕昭王与乐毅很谈得来,两人一拍即合,乐毅不回魏国了,就留在燕国发展。

当时的齐湣王威风八面,不可一势,他先打败南方的楚国,又和赵、魏、韩联合攻打秦国,还帮助赵国消灭中山国、击破宋国。齐湣王自立为帝,各地诸侯都臣服在齐国底下。

表面上看上去,齐国如此强盛,锐不可挡,实际上连年用兵,百姓叫苦连天,不堪其扰。燕昭王见有机可乘,便听从了乐毅联合伐齐的意见。乐毅去游说赵国,再劝赵国游说秦国,再另外派人联络楚、魏两国。当时各国对齐国的实力既敬畏又看不顺眼,纷纷同意了燕国的提议,共同组成强大的五国联军。

联军组成后,乐毅为联军统帅,燕国封他为上将军,赵国将相国大印给他,举兵攻齐,大破齐国主力于济水西岸。各国见齐国已败,纷份撤军回去,只剩下乐毅率领燕国大军继续追杀。燕军一路杀到齐国首都临淄,齐湣王逃之夭夭,乐毅破城后,将临淄所有财宝和物资通通运回燕国。燕昭王大喜,亲自上前线劳军,封乐毅为昌国君。乐毅留在了齐国,花了五年时间,攻下齐国七十多城,只剩下莒城和墨城久攻不下。这时,燕昭王过世,新继任的燕惠王在当太子时和乐毅就有矛盾。齐国将领田单得知此事,派人到燕王面前说闲话,说乐毅迟迟不攻下齐国仅存的两城,是想在齐国自立为王等等,愚蠢的燕惠王听信谗言,派人取代了乐毅的位置,而将乐毅召回。乐毅担心燕惠王找他的麻烦,不敢回去,便投奔了赵国。失去乐毅的燕国果然一败涂地,大军被田单赶走,齐国顺利复国。燕惠王深感懊悔,又怕赵国重用乐毅来攻打燕国,于是派人去找乐毅。乐毅写了一封不卑不亢的回信给燕王,取得谅解后,顺利游走燕、赵之间,一直到去世。

乐毅在前面打仗,忽略了后方的经营,这是后来他功败垂成的关键。

赵国危难之际,乐毅却未伸援手,是无能为力还是另有原因

乐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魏国人,他的祖先乐羊曾经是魏文侯手下的将领,帮助魏文侯灭了中山国,因为军功被封在了中山国的灵寿。

可是后来中山国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给灭了,因此乐毅出生的时候,也就成了赵国人。这件事还是比较关键的,你说他是赵国人吗?并不是,他属于被赵国侵略的中山国人。你说他是中山国人吧?也不是,因为中山国被他的祖先所灭。

因此乐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魏国人,至少他的祖先是帮助魏国征战天下的。不能说你在二战德国征服的法国领土上出生,你就是德国人了,是不?

乐毅和赵国没有太多交集,在燕国一战成名。

乐毅的确出生在赵国统治中山的时候,可是他对赵国的确没有什么感情。当赵武灵王出事以后,乐毅就离开了赵国,回到了魏国。

不过他跟赵国、魏国都没有过多的交集,真正让他闻名天下的,还是在燕国。当时燕国大乱,遭到了齐国的欺负。

齐国是东方大国,哪里敢跟齐国叫板,所以一直隐忍不发。但是背地里燕昭王也在偷偷寻求贤士来相助。乐毅到了燕国的时候,恰好遇到燕昭王求士,于是成为了他的亚卿。

诸葛亮天天自比管仲乐毅,这个乐毅到底有什么能耐?他的能耐是靠打击齐国建立起来的。齐湣王是个有宏图大志的君主,四方征战,先后击败了魏国、楚国、赵国。

此后又联合韩国、赵国以及魏国三晋的兵马共同攻打秦国,齐湣王在位期间还灭了宋国,扩张了自己的领地。

在大秦帝国电视剧里,大家都被秦昭襄王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其实同时期的齐湣王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君主,曾经与秦昭襄王一同称帝,两人自封为东西二帝。

正是因为齐湣王太牛了,所以遭到了其余诸国的围攻。在燕昭王的联络下,楚国、魏国、赵国、韩国等都加入了灭齐之战。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史记》

这一战的主帅,正是乐毅,这哥们带着五国联军,气冲冲地朝着齐国而来。一路势不可挡,攻占70多座城池,直接兵临临淄城下。要不是有人扯后腿,乐毅非灭了齐国不可。

燕昭王一死,乐毅只能逃回赵国。

正当乐毅在前方哈皮的时候,燕昭王突然就死了,继位的燕惠王对乐毅非常不爽。齐国这边的田单意识到了这一点,当然要好好利用。

于是田单就派人去燕国造谣,表示乐毅这哥们打算在齐国称王了,所以长期逗留在齐国本土。燕惠王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所以就派人去把乐毅给替换了下来。乐毅也不是傻子,回到燕国肯定要被燕惠王谋害,所以他索性就逃到了赵国。早年伐齐的时候,赵惠文王对乐毅是很不错的,曾经将相印交给乐毅,希望他归国效力。等到乐毅回来赵国以后,依旧得到了赵国的重用,被任命为望诸君。伐齐的结果当然是失败的,田单不但击败了燕军,而且收复了齐国的所有城池,乐毅算是白忙活了。

燕惠王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后悔不已。但是乐毅已经逃到了赵国,他也无法弥补了。为此他就派人去请乐毅回国。

乐毅对燕国也是心灰意冷了,本来大好的战机,都被燕惠王这个瘪犊子给耽误了。为了缓和关系,乐毅同时游走于赵国、燕国之间。

於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於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於燕、齐。---《史记》

虽然同时是这两国的客卿,但是这么做其实对乐毅个人的发展来说没有任何好处。看似到哪儿都有面子,可是到哪儿都没有嫡系人马,而且哪家国王都不愿意重用乐毅,因为他三心二意的,同时吃两家聘礼,这怎么行呢?所以此后也是变得籍籍无名了。

长平之战时,赵国遭难,乐毅干嘛去了?

乐毅在后期基本上就是个象征性的摆设,大家都知道乐毅有攻占齐国70多座城池的战绩,所以乐毅在哪个国家,那么其他国家就不敢小瞧这个国家。

为此不管是在燕国还是赵国,乐毅都是一个保命符一般的存在。那么长平之战的时候,乐毅到底在干些什么呢?

乐毅伐齐的时候,大概是在公元前284年左右,在齐国逗留了5年时间。而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

这两者相差了22年的时间,如果乐毅伐齐的时候是40岁,等到长平之战的时候,乐毅也已经是60多岁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廉颇、黄忠那种老将。

显然在史书上的记载来看,乐毅应该是老死在了赵国,而且并没有活到长平之战。就算活到了这个年纪,也没有精力帮助赵国挽回危局了。

於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燕、赵以为客卿。乐毅卒於赵。乐间居燕三十馀年,燕王喜用其相栗腹之计,欲攻赵,而问昌国君乐间。乐间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燕王不听,遂伐赵。---《史记》

在长平之战过后,燕惠王还想着趁着赵国虚弱,来攻打赵国。乐毅的儿子乐间奉劝燕惠王不要这么做,结果不听。无奈之下乐间只好先逃到了赵国。

如果当时乐毅还活着的话,那么乐间可就不是这么说话了,至少得提一下自己的父亲。而且有乐毅在赵国,燕国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说当时乐毅应该已经去世了。

总结:吃两家聘礼,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乐毅逃到了赵国,可是他的家小都在燕国,燕惠王为了召回乐毅,将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了昌国君。乐毅因此游走于赵国和燕国。

可惜这以后乐毅基本就没有什么实权了,两国都不怎么信任他,担心他是彼此派来的奸细。而后来乐间的行为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乐间似乎认为自己也能够游走于两国之间,所以也效法自己的父亲,逃到了赵国。

其实这很不利于他的事业发展,同时在两家公司任职,除非你是董事长或者投资人,否则你一个打工的,能力再强,谁敢用你?

参考资料:《史记》

乐毅灭齐理由

五国合纵攻秦,结果齐国把宋国灭了,结果齐国成了公敌。

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胜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

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

OK,关于赵国危难之际,乐毅却未伸援手,是无能为力还是另有原因和乐毅为什么不灭齐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平之战时,赵国为什么不派乐毅 田单 蔺相如 李牧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