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德芳叫八贤王

互联网 为什么 2023-08-24 06:07:54 -
八贤王赵德芳的金涧谁赐的,明明排行老四,为何叫八贤王

其实为什么赵德芳叫八贤王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赵德芳为什么称八贤王,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为什么赵德芳叫八贤王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赵德芳叫八贤王
  2. 八贤王的原型到底是谁
  3. 《清平乐》中的“八大王”是八贤王吗分析一下可以吗
  4. 赵德芳为什么叫八王爷

为什么赵德芳叫八贤王

赵德芳被称八贤王是因在戏曲演义中,赵德芳被虚构为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正气凛然的“八贤王”形象。

而这个称号也是从南宋开始的,在古代皇帝被称为“万岁”,王爷一般被称为“千岁”,但是也有例外,明朝的太监刘瑾自称为九千岁,而八贤王这个称呼也是为了当时的戏曲创作出来的,为了体现身份高贵。

八贤王的原型到底是谁

谢楼主邀请!

历史演义的小说、电视剧中,经常性会有一个角色,这个角色通常会有至高的权力,对皇帝还要忠心耿耿,对忠诚极力的支持与保护,对奸臣坚决的抵抗和消灭。这样的角色往往是老百姓心目中惩恶扬善,消除奸佞的美好愿望的幻化。比如在《薛刚反唐》中的程咬金,而在关于宋朝的演义《包公案》《三侠五义》《杨家将》当中,有一个人物也是起到这样一个作用,这个人就是八贤王。

历史演义中的八贤王名叫赵德芳,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佞臣。仗义执言,往往力挽狂澜于将倾,拯救忠良与为难,与庞太师、潘仁美等奸臣机智争斗,配合包拯、杨家将等极力辅佐皇上。演义中的八贤王的身世一直没有细细交代,只在一些篇幅中说明他是皇帝的弟弟。在《狸猫换太子》故事中对八贤王的身世多少做了下介绍。

公元960年宋太祖黄袍加身,在陈桥驿称帝建立宋朝,到了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赵光义进了万岁殿后,摒退左右,其余人等不可以听他们兄弟讲话,所有侍者、卫士只能在屋外候旨。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之后就没有了动静,赵光义宣布皇帝驾崩,并且临死之前传位给他,于是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史书上描述的这段兄终弟及的故事因为存在太多值得揣测的内容,所以各家野史纷纷演绎,著名的有一段是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因为叔叔继位的事情上殿与其理论,被赵光义批驳,羞愤难耐,撞柱而亡。赵匡胤的正妻贺氏带着刚出生不久的次子赵德芳上殿辱骂赵光义,赵光义自知理亏,于是许下承诺,赐赵德芳为八大王,一个人享用八个王的俸禄,另外赐给他金锏一副,许其可以上殿不参君,下殿不辞主,这才了解了这件事。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就是后来的八贤王。

但是小说演义终究是人们想象出的美好,历史上真实的八贤王是什么样的呢。其实赵匡胤次子赵德芳确有其人,在赵光义当上皇帝后,先灭北汉,然后想要乘胜收复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结果在高梁河之战大败,朝中一度失去太宗生死的消息,在这时有人便提拥立赵匡胤长子赵德昭为帝,后来太宗平安归来,知道后心中非常不悦,然后未赏赐一同征伐北汉与辽国的大臣,赵德昭进言劝太宗赏赐,但太宗生气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封赏他们也不迟”。结果赵德昭因为这句话被吓得自杀。

他的弟弟赵德芳,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981年(太平兴国六年),病逝,时年23岁,因为年少暴毙,被野史皆记载成被宋太宗害死,更不可能活到真宗、仁宗朝去手拿金锏,维护忠良。

而在赵德芳死后四年后以后,宋太宗赵光义的第八个儿子赵元俨诞生,这个赵元俨史书记载“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既有政治才能,又爱好藏书、书法富有才华,口碑相当的好,在朝廷上下,以及百姓当中都非常的出名,人称“八大王”。

民间对于赵光义“谋夺”哥哥赵匡胤的江山多有不满,所以不可能把太宗的儿子描绘成“八贤王”,只好用死去的赵德芳“借尸还魂”这样才能充分满足百姓对赵匡胤一家的同情,以及对奸臣当道的痛恨。

赵德芳虽然23岁就去世了,但是还是留下了三个儿子。其中第二子赵惟宪的五世孙赵昚,在南宋高宗赵构无嗣后被收尾养子,最终继承了皇位,大宋皇位最终又传回了太祖一脉,也算是很有戏剧性了。

自古人人都喜欢忠臣,而讨厌奸臣,但往往历史演义中都有奸臣当道,而忠臣总是被欺压,“手拿金锏”的人在一定程度代表了皇权的代言人,皇上为了保证自己的至高无上,往往喜欢用忠臣与奸臣相互制衡,而这样的皇权代言人正是皇帝用来加秤用的砝码,扶持忠臣也好,打击奸臣也罢,最终还是维护的他自己的江山社稷。

《清平乐》中的“八大王”是八贤王吗分析一下可以吗

八贤王是八贤王,八大王是八大王,这俩不是同一个人。

过去听刘兰芳评书《杨家将》,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八贤王,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经常为杨家将主持正义。

评书里的这个人物可不是虚构的,而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他名叫赵德芳,是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

赵德芳生于公元959年,于公元981年病逝,只活了23岁,可谓英年早逝,十分可惜。

公元976年,赵德芳的父亲、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他的叔叔,也就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即位成为皇帝,这一年赵德芳还是个十七岁的少年。

赵光义即位后,封侄子赵德芳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大家一定很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官呢?

原来,唐朝时期,唐德宗李适为躲避叛乱曾率嫔妃群臣逃到汉中,在这里受到百姓欢迎,唐德宗对汉中印象非常好,当时为了振兴朝廷,将年号改为“兴元”,叛乱被平定后,唐德宗返回长安,就下诏将汉中升格为兴元府。

这是一份很高的殊荣,地名与皇帝的年号同名,此后,这里也成为很多达官显贵的分封之地。至于节度使和同平章事,前者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后者则相当于宰相,这三个职位加在赵德芳身上,足见宋太宗赵光义对这个侄子的重视。

公元981年,赵德芳因病去世,宋太宗亲自到侄子的灵堂哭祭,并下令停止朝会五天,追赠他为中书令、岐王,后又加赠太师,改封为楚王。

从上面可以看出,八贤王赵德芳一直活在自己的父亲和叔叔那个年代,后来的大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和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当政期间,他已经不在人世,也就是说,他同这两位皇帝的朝政根本就没有交集。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电视剧《清平乐》中的八大王。

八大王名叫赵元俨,生于公元985年,请注意,这时候八贤王赵德芳已经去世四年了。

赵元俨是宋太宗的第八个儿子,同八贤王赵德芳是同辈兄弟,但他俩生在不同的年代,根本就无从谋面。

八大王之所以称为八大王,一是因为他排行老八,二是因为他在父亲宋太宗还活着的时候就被封为周王,这位王爷一身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被天下人所忌惮,名声远播,民间百姓、老幼妇孺都知道他的大名,所以被世人尊称为“八大王”。

(历史上的八大王赵元俨画像)

上面这段评语在《宋史》中有明确记载:"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当时八大王有多么令人害怕呢?民间传说,那时候燕冀一带的小孩夜里哭闹,大人就吓唬说,“八大王来了”,小孩马上就被吓得不敢哭了。

那么,《清平乐》中说他有阳狂病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宋真宗赵恒去世后,他的儿子赵祯即位,这就是宋仁宗,由于赵祯年纪尚小,一切都由刘太后临朝听政。八大王位高权重,很怕自己的这位皇嫂猜忌,于是便在家装作有阳狂病,也就是神经病,从而闭门谢客不去参与朝政。

从这一点上就可看出,八大王是个非常聪明之人。

公元1044年,八大王赵元俨在王府里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岁。

八贤王、八大王,这两人其实是从未有过交集的兄弟关系,后人经常把他们混为一谈,把很多八大王的故事安在八贤王身上,殊不知,八贤王只活了23岁,即使手拿金锏,又怎能上朝堂去打他的叔叔赵光义,而平辈的赵恒即位时他已经去世,就更不存在什么上打昏君、下打谗臣这一说了。

而赵德芳明明排行老四,为什么会被称为八贤王呢,其实这正是后人张冠李戴,将赵元俨的老八帽子扣在了赵德芳头上。

有趣的是,赵光义虽然篡了哥哥赵匡胤的皇位,但兜来转去,到宋孝宗时,皇位却又重新回到了赵匡胤这一支,而宋孝宗赵眘,正是八贤王赵德芳的六世孙。

赵德芳为什么叫八王爷

小说《北宋志传》中称赵德芳为八王,后来更是形成了【八贤王】这个称呼,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八】不是排行,而是一个合称,即(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晋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这是戏剧的加工和演变,最终才将流传至今的【八贤王赵德芳】定型,赵德芳与杨家将抗辽事业联系起来,留传民间,成为当时民族感情的一种寄托。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为什么赵德芳叫八贤王和赵德芳为什么称八贤王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北宋八贤王为什么不做皇帝 八贤王最后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