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为什么鲁智深说圆寂就圆寂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猴子为什么要出卖谢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妖怪抓到唐僧不吃,还要等着抓孙悟空
阳明新学来回答这个问题,欢迎指导、讨论。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回答,有后台的火安排的妖怪是不能吃唐僧的,真正路上遇到没有后台的妖怪想吃但不敢吃。
一、《西游记》中的被安排的妖怪《西游记》中唐僧四师徒在西去路上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妖怪,其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天庭和灵山出身的妖怪,这些妖怪要么是各路大佬的坐骑、童子、宠物等等,被安排前来阻拦或考验唐僧四人的。天庭派出的基本上是阻拦四人去取经的;佛教派出的基本是考验唐僧四人的真心的。这两路妖精是不会吃了唐僧的,当然也得考验孙悟空是不是真心保护唐僧,所以说要抓了孙悟空再吃,实际上这都不会吃,因为他们接受任务的时候就有交待的。
这种妖怪一般都有非常厉害的武器,都是主人赐予的,孙悟空在对付这类妖怪的时候往往都很吃亏,最后还得请主人前来收服回家,也不会被打死。
二、自然修炼成妖怪的这类妖怪也分两种,一种是法术本领跟孙悟空差不多或者比孙悟空还要厉害的,如黑熊精、牛魔王、红孩儿、白骨精等等,这类妖怪不知道听谁说了唐僧肉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这个一定有人故意散布),而且他们的法术本领都很厉害,修炼再前进一步就会成仙。这种妖怪是佛教千方百计想要收服的,就此让他们犯个错,再由法力高深的前来帮助孙悟空,随便收服吸纳进入佛教。
还有一种是本领不是很强的,那这类妖怪只要有了想吃唐僧肉的想法,但也惧怕孙悟空等人的本领,吃了也不安心。认为只有打退了孙悟空,才能安心吃唐僧肉,这类妖怪很幼稚,没有强大的后台也敢放肆,结果往往比较惨,就是被打死,辛辛苦苦的修炼一朝化为灰灰。
其实在《西游记》中唐僧四人有一次是比较险的,就是四人都被上了蒸笼,这三个妖怪是有心吃了唐僧的。
所以说,在《西游记》中真正想吃唐僧肉的妖怪没有几个,这些妖怪都比较忌惮孙悟空的本领,幼稚地认为只有把孙悟空也一起干掉,才能放心地吃唐僧肉。
倚天里张无忌拿到的九阳神功是谁发明的为什么在猿猴肚子里
张无忌学会九阳神功是个神奇的故事。他从小中了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被张三丰用纯阳无极功吸取身上的阴寒毒气疗伤。张三丰虽到百岁仍是童男之体,八十余载修为的纯阳无极功练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单靠别人输入内力还不行,还得自己修炼高深内功,于是张三丰又将九阳神功的练法和口诀传了张无忌。张三丰所授的心法以威力而论可算得上天下第一。张无忌依法修练了两年有余,体内寒毒还是没有除去,张三丰于是带着张无忌上少林寺求助,希望少林寺把九阳神功心法拿出来互相交换,但是少林寺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张三丰还给灭绝师太写信要求互换内功,但是灭绝师太也拒绝了。
然后张三丰带着张无忌遇到了常遇春,常遇春带着张无忌找到了胡青牛,胡青牛和老婆难姑教会了张无忌最高明的医术。接着张无忌带着杨不悔去昆仑山找爹,回来路上遇到了朱九龄,识破朱九龄的阴谋后掉下了悬崖,然后钻进一个山洞里,山洞有一只一百多岁的猿猴,肚子里起了一个大脓包,张无忌给白猿做了个外科手术,从白猿肚子里掏出三本经书,正是当年被潇湘子和尹克西偷走的少林藏经阁由达摩老祖撰写的楞伽经和无名老僧夹批的九阳真经。张无忌在洞中学了五年,把三本书都练会之后出来当了明教ceo迎娶峨眉白美富登上了人生巅峰。
故事很完美,但是不值得推敲。虽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但不是成人的神话。即使神话小说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自带主角光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打的玉皇大帝钻桌子,但是一身武功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跟菩提祖师走后门吃小灶偷学的,虽然也吃了仙丹蟠桃御酒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但是一切都相对合理,张无忌的遭遇却让人匪夷所思。我们把张无忌的成长之路捋捋:从小在冰火岛死记硬背了谢逊不知道从那个犄角旮旯偷来的一些武学理论,跟着张翠山和殷素素学了一些三脚猫功夫,回了武当山被张三丰输入八十年修为的纯阳无极功,还练了九阳神功,下山后去蝴蝶谷找胡青牛治了病,然后掉下悬崖在洞里呆了五年,出来后成了绝世高手。
一切都很合理,除了掉在洞里。其实他既没有掉进过洞里也没有从白猿肚子里掏出过九阳真经原本。试想一只猿猴的寿命最多六十岁,这只猿猴却活了一百多岁,跟张三丰岁数差不多,退一步讲即使这只猿猴生活环境好寿命长,可是不要忘了他的肚子里还有那么大一个油布包,在没有正确防疫手段下按照常理应该早就感染死掉了,怎么会等到张无忌从天上掉下来他的肚子才恰当其时的感染了。所以张无忌的九阳神功只能是跟张三丰学的。张三丰从六岁开始跟着觉远和尚学习九阳神功,整整练了十年,可以说他练会了百分之九十的九阳神功,所以十六岁就能打败昆仑三圣何足道,然后又去武当山中练了二十年,自创出一套武学体系出来。但是他的七个徒弟都没有学过九阳神功,学的都是他的自创武术。张无忌受伤后,他不仅把毕生修为输入张无忌体内,就如逍遥子把毕生功力输给虚竹一样,还把九阳神功都教给了张无忌,让他潜心苦练。
那么张三丰为啥要降尊屈纡向灭绝师太求助,又甘冒奇耻大辱向少林派求助,就是为了向天下人表明,我没有偷学少林派武功,我只是从我师父觉远大师那里听了一晚上,当时听了九阳真经的还有郭襄和无色,我知道的并不比他们二位多。那他为啥要带着张无忌下武当山,这跟菩提祖师要把孙悟空赶下灵台山是一样的,因为张无忌和孙悟空都学了本门的不传之秘,再呆下去就会有杀身之祸。而且张三丰也交代不了几个徒弟和宋青书,你为啥不教我们偏要教张无忌。有这么吃偏饭的么,老子撂挑子不干了。所以张三丰必须把张无忌送下山,因为张无忌的九阳神功已经全部学会了,剩下的只是反复练习而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无忌的寒毒不仅需要九阳神功驱逼,还需要药物治疗,因此张无忌又去了胡青牛那里学会了高超医术。两项技能齐备之后,张无忌就如当年躲在武当山潜修的张三丰一样躲在昆仑山整整练了五年,直到觉着自己神功大成能够行走江湖了方才从山里走出来。就是说张无忌学习九阳神功的过程就是张三丰的翻版。
至于张无忌从山里出来后宣称自己的九阳真经是从猿猴肚子里掏出来的,那个山洞只有他一个人能进去,其实都是些掩人耳目的说辞罢了。再说了潇湘子跟昆仑三圣何足道说的是经书藏在油中,并不是猴中。当年张三丰也听到了这句话,于是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张无忌,张无忌于是编出了一套经在猴中的鬼话。张无忌从张三丰这里学到九阳神功的最有力证据就是,张无忌当了明教教主再上武当山正赶上赵敏带人大闹武当派,张三丰现场给张无忌表演太极拳,张无忌立马就看懂学会了。要知道当时在场的都是全天下最厉害的武功好手,博学多知如杨逍范遥,内力高深如殷天正玄冥二老都看不出名堂,为啥张无忌能一下领悟。只有一个解释,张三丰曾经教过他。
杨过与张君宝分开后各自发生了什么事情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第八期:《倚天屠龙记》前传之武当张三丰。
第三次华山论剑,杨过排位新五绝,获得“西狂”称号,却在此时偶遇了跟随师傅觉远大师追讨经书的张君宝(后世张三丰),在对觉远的内功修为倍感惊讶的同时,更引出了后世无敌的内功“九阳神功”之来源,接着又指点张君宝四招武功御敌,启蒙了少年张君宝对武理的认识。杨过应该怎么也想不到,他曾亲手指导的这个小和尚,之往后的百年之中,会成为一代武学宗师,享誉江湖。华山一别,神雕侠侣归隐江湖,终南山里,活死人墓中,双宿双栖。此后一年中,郭襄曾寻迹至此,但当年墓口大门的断龙石已经阻断了墓里墓外两世界的纷纷扰扰,杨过此时已经断了尘世杂念,纵是郭襄至此,也不想再添情丝。古墓常闭,郭襄始终不得而入,流连多日,空喊大哥哥,也奈何不了落花有意流水无心的事实,只能安慰自己,杨过不在墓中,调往驴头,下山奔赴万花坳、风陵渡口而去。然而万花坳里花落无声,绝情谷中空山寂寂,风陵渡口凝月冥冥,终是冷冷清清,不见杨过身影,瞬间也是三年时光,荏苒而逝,只有当年生辰大哥哥所送的一对铁罗汉时刻陪在自己身旁。看着铁罗汉,郭襄灵光一闪,当下骑上毛驴,往嵩山少林寺而去,这一去就引出了张君宝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脱离少林。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看我之前的一篇《张三丰为何出家》,里面有详述张君宝的这次大事。
开宗立派少林当年因“火工头陀事件”定下门规,寺中服事僧人不得偷习武学。郭襄把那对铁罗汉赠予张君宝,张君宝在这铁罗汉中学得“少林罗汉拳”,为保师傅觉远,力退昆仑三圣何足道,却被少林高僧误认为偷学武功,当下传令捉拿张君宝。觉远救下张君宝逃离少林,一番折难之后却耗尽真气,圆寂而终。圆寂前背出《九阳真经》,一经缘分三脉,张君宝、郭襄与少林无色禅师各得领悟,各自别离而去。张君宝自是对郭襄依依不舍,但此时郭襄心念杨过,寻他未踪,于是摘下手上一对金镯子交给张君宝,让无所依靠的张君宝到襄阳投靠她的父亲郭靖,交代一番转身而去。张君宝看着郭襄远去身影,无限惆怅,低头看到师傅留下的那对大铁桶,作为师傅唯一的遗物,当下挑起铁桶,下山转赴襄阳。
此后张君宝在无色禅师的帮助下逃脱少林追捕,襄阳路上途经武当山让他做出了一个后来影响武林百年格局的决定。这一天,张君宝来到武当山下,看眼前这座大山郁郁苍苍,林木茂密,山势甚是雄伟,不由流连忘去前路。忽听得一对夫妻互语而过,那女的唠叨他的丈夫,说他男子汉大丈夫,不能依靠自己能力自立门户,依靠他人,受人眼色,也是枉生于人世间。这句话对张君宝如醍醐灌顶,当下断去投靠襄阳郭靖的念头,萌生自立门户的想法。心意已决,挑桶上山,隐居于武当山,潜心修习觉远所授的《九阳真经》。他得觉远传授甚久,于这部《九阳真经》已记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间竟内力大进,其后多读道藏,转佛入道,于道家练气之术更深有心得,领会了武学中阴阳互济的至理,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相生相克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一派武功。只因专心于道家之学,便在武当山真武观中做了道士,自此开宗立派,创下武当派。后之北游宝鸣时,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因此,人称武当张三丰。
武当张真人张三丰在武当山潜心修习的十多年间,时值天下动乱之秋。当他功成之时,蒙古军队已经攻破了郭靖他们坚守了六年之久的襄阳城,然后顺势灭了南宋朝廷,此时的大宋河山已经是蒙元的天下。张三丰自小在少林隐世,又在武当山修行十余年,山下尘世之中的纷扰对他倒影响不大,反倒是对汉室江山落入胡人之手愤慨不已,又抱念郭襄安危,于是曾有下山报国,寻迹郭襄,但此时天下已定,纵是他武功高强,也难改结果。郭襄此时在襄阳城破之后,家破人亡,自己身受重伤,为了躲避元兵追捕,只得隐身于山林养伤潜修,以图后计,后闻得天下已定,心灰意冷在峨嵋山出家,开创下峨嵋派。张三丰报国无门,只能行悬壶济世之举,救死扶伤,江湖武当张真人之名也随之日盛,后闻得郭襄开创峨嵋,欣慰无比,自己也返回武当,一边继续悬壶,一边收徒授道。
此时蒙元大统,为保江山巩固,朝廷对武林也是干涉甚多,排除异己,拉拢人心,大力扶持为朝廷所用的帮派,很多唯利是图的江湖帮派纷纷倒戈,甘心充当蒙元朝廷的爪牙,中原武林名门正派将这些反骨蔑称为“朝廷鹰犬”。朝廷见张三丰武当崛起,也有意拉拢,十年之间,竟曾三次派遣使者至武当山,许诺赐封张三丰为当朝国师,统领天下道门,企图归化武当,借张三丰影响力,进而一统中原武林。不料张三丰根本就不在乎个人名利,而是奉民族大义为至上,拒绝为蒙元效力,三次拒见来使。朝廷因之将张三丰视为心头大患,想方设法欲除之而后快,但此时人心不稳,又惧于张三丰神功盖世,不敢动兵,于是转而笼络收买武林高手,不断派遣高手上武当山挑战张三丰,想打败张三丰,取代他的武林地位。此后二三十年之间,张三丰打败了无数上山挑战者,张三丰一代宗师之名也盛誉于江湖。在他七十岁这年,又来了一位道人,张三丰经历了这些朝廷鹰犬中最艰辛的一战,这个道人就是后来玄冥二老的师傅百损道人。
泰山北斗百损道人的成名绝技是自己所创的“玄冥神掌”,玄冥神掌是一种阴毒无比的掌法、掌力犹如排山倒海相似,一股极阴寒的内力冲将过来,对手霎时间全身寒冷透骨,受者身现绿色五指掌印,寒毒入体,触手冰冷,宛似摸到一块寒冰一般、背心上一处宛似炭炙火烧,四周却是寒冷彻骨,寒毒入体,发作时痛苦难当,九死一生。百损道人凭此掌法震慑武林,江湖之中难逢敌手,可惜却为朝廷所用,助纣为虐,残杀武林正义人士。张三丰早闻“玄冥神掌”骇人之名,也想为武林除恶,于是决定迎战百损道人。
这一战打得是日月无光,地动山摇,这百损道人,在几百招对决之后发现自己的外家功夫不是张三丰对手,竟然想跟他强拼内力,企图用寒毒通过内功比拼注入张三丰体内,一举解决了他。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玄冥神掌”虽然阴毒无比,但张三丰的“武当九阳功”却能克制他的寒毒,而且张三丰的内力在百损之上,强行比拼内力,百损反遭自己玄冥神掌的阴毒反噬,败下阵来,身负重伤逃下山去,不久就重伤不治一命呜呼了。他的弟子鹿杖客和鹤笔翁修得“玄冥神掌”,自称“玄冥二老”,投靠朝廷,誓报师仇,三十年后打伤张无忌,张三丰才发现百损已有传人。张三丰这一战为武林除害,奠定了他在武林泰山北斗的宗师地位。
两人见到无忌背上奇怪的掌印,都吃了一惊。张三丰皱眉道:“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损道人一死,这阴毒无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传,岂知世上居然还有人会这门功夫。又经十年,张三丰八十岁之时,再一次迎来一场大战。此时的明教在教主阳顶天的统帅下蒸蒸日上,而且拒绝了波斯总教投靠蒙元的命令,反而以抗元为己任。但成昆因为阳顶天强娶自己的师妹为妻,怀恨在心,誓以消灭明教,于是他拜入少林,化名圆真,不断挑拨六大门派与明教的关系,致使明教成为中原正派之敌,更挑唆少林渡厄、渡劫、渡难三位高僧挑战阳顶天,不料却败在阳顶天的手下,渡厄更是被他打瞎一眼,三渡退回少林,此后坐枯禅三十年,练就“金刚伏魔圈”欲报此仇,当然这是后话了。此时的少林新败,峨嵋派孤鸿子也是败在少年杨逍手下,六大派间就只有武当派没与明教交手。阳顶天趁着打败三渡的余威,亦想挑战张三丰,为明教奠定声威,期盼日后能够带领群雄,驱除蒙元,恢复汉室江山。张三丰有意借此平息武林争端,也答应了阳顶天一战。
这一战旷古烁今,当时的阳顶天“乾坤大挪移”已练至第四层,除了张三丰没人能接的得下他一招半式,而张三丰的“纯阳无极功”也是大成,修为已渐入“无招胜有招”之境。两人一战天昏地暗,外家内家各自尽数展出,此时阳顶天的内力不足以支配“乾坤大挪移”的第五层修炼,阳顶天强行修炼,经脉渐乱,已有走火入魔之势,虽然跟张三丰打了一个平手,但回光明顶之后就内伤突现,吐血不止。明教众人觉得张三丰以八十之龄迎战他们教主五十之年,还手下留情,从此对张三丰甚是敬佩。而阳顶天却在不久之后,练功之时,在光明顶密道撞破妻子跟成昆奸情,以致走火入魔而死,明教从此群龙无首,四分五裂,一蹶不振。这个有机会我们以后再扯。
在张三丰与阳顶天的这一战之后,他的武当派之武林中的地位更加首屈一指,成为武林中第一大名门正派。张三丰此后陆续收有七个入门弟子,这七人资质人品无可挑剔,江湖救急,匡扶正义,在江湖上威望甚高,人称武当七侠。往后,七子中的张翠山因缘际遇又牵引出另一段江湖故事,那就是《倚天屠龙记》中所述的故事了。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
前期回顾:第七期《西域少林衰落之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个人观点,为你解惑,不正之处,敬请指出,洗耳恭听,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为什么鲁智深说圆寂就圆寂呢
天孤星鲁智深的圆寂非常神奇,他当天还欢天喜地和武松一起看杭州风景,睡到半夜听到响动还生龙活虎跳起来,提着禅杖准备出来大战一场。
但是,当听六和寺的僧人说钱塘江上的潮信来了,猛地顿悟前尘,大彻大悟师父智真长老给他的人生偈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拍掌大笑了一场,沐浴更衣,左脚搭在右脚,寿尽善终,修成正果。
鲁智深真的说圆寂就圆寂了,只留下一首颂子: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更神奇的是,作者前文中明确写过鲁智深他是不识字的,那么这首颂子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下面我们详细来分析一下鲁智深的生与死。
鲁智深是水浒的灵魂人物,他的一生仁义刚直,潇洒不羁明朝的李贽是鲁智深的钢铁真爱粉,他点评鲁智深这个人物用了十五个字:
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
这个评价高的有点过分了,他把儒释道三家的终极正果都加在了鲁智深一人身上,但我认为鲁大师他担当得起,因为他真的太可爱了。
天孤星鲁智深是水浒的灵魂人物,他是真正的英雄好汉,他的一生仁义刚直,潇洒不羁,轰轰烈烈。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鲁智深的人生:
出场是下层军官鲁提辖,喝酒吃肉,结交兄弟朋友(史进)→→路见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救了金翠莲父女俩→→踏上逃亡之旅→→金翠莲丈夫赵员外送他去五台山出家→→两次大闹五台山,转投大相国寺→→戏耍周通,怒离桃花山→→再次仗义出手,与史进联手击杀崔道成邱小乙→→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结交众泼皮→→结识林冲,护送林冲丢了铁饭碗→→浪迹江湖,结识杨志智取二龙山→→三山聚义,破青州,上梁山→→接受招安,南征北战→→回五台山看师父→→生擒方腊→→临潮圆寂。
前期的鲁智深是个简单纯粹的人。他一开始的人生追求特别简单,就是结交好汉做兄弟,一起喝酒吃肉。遇见史进,意气相投,咱们就是兄弟了,一起喝酒去,看见李忠磨磨唧唧就不喜欢“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焦躁的挥一挥拳头赶走了围观卖膏药的人群。大相国寺收服众泼皮,人家天天来孝敬他酒肉他还不好意思,想着回请大家。
遇见林冲赞他好武艺,交换姓名,备细往事,就结拜了兄弟;遇见杨志厮杀一顿,互相钦佩,道一声师兄,结伴去攻占了二龙山做大王逍遥快活。
前期的鲁智深是真正行侠仗义的人。他遇见不平的事情就出手帮忙,不计对方出身,不计报酬,甚至不计后果,屡次三番出手帮助好去关系的路人和刚认识不久的朋友,搞砸了自己的铁饭碗,落得亡命天涯的后果。
从金翠莲父女、桃花庄、瓦罐寺到后来的林冲,他都毫不迟疑的出手,而且每次都是秉承这救人救到底的精神。他出钱出力帮助金翠莲父女逃走,他让周通当面和刘家解除婚约,他在赤松林吃饱了再回瓦罐寺接着打,护送林冲直到沧州大道,要不是林冲拦着他肯定能弄死高衙内没商量“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总之,鲁智深做好事一定要给对方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交代。所以,鲁智深虽然杀人放火,但正如宋江所说,“他杀的都是该杀的人”,那么他修的正是他自己的善果。
前期的鲁智深是一个率真不羁的人。他当了和尚仍旧自称“洒家”,要剃度的长老给他留些毛发。每天也不参禅打坐,想睡便睡,想起就起,大小便都很随地;别的和尚劝他坐禅,念一声“善哉”,他说:“团鱼洒家也吃,甚么‘鳝哉’?”和尚听说吃荤说声“苦也!”智深说:“团鱼大腹,又肥甜了,好吃,那得‘苦也’。”
他忍不了寺庙里粗茶淡饭,下山来坑蒙拐骗抢也要吃肉喝酒,喝醉了撒泼耍酒疯,连五台山门口的金刚也打得粉碎,然后兀自哈哈大笑;去打禅杖戒刀开口就要100斤重,提起关羽就说“俺便不及关王!他也只是个人。”
上了二龙山之后,水浒的男一号宋江线索开启,鲁智深暂时隐身了。水浒中期,鲁智深出场次数不多,只有不计前嫌救应桃花山和毫不迟疑救史进的两个细节再次彰显了鲁智深行侠仗义的性格。
其它多是上阵杀敌的故事了,基本上是打个酱油,冒个泡就再次隐身。唯有在宋江主张招安的时候,鲁智深再次登场,一语道破了招安必然会失败的真相,不愧是智深:
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了,洗杀怎得乾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但是梁山除了招安也的确没有其它更好的路可走了,鲁智深虽然反对,但是为了兄弟义气,他也没有坚持捣乱,而是默默的参与到招安队伍中,南征北战,视死如归。
鲁智深的一生奇遇仙缘不断,他的结局是108个英雄中最圆满的梁山108英雄上应天罡地煞108魔君,但唯有鲁智深他和所有人都不一样,他不像魔,更像佛,他也是水浒中际遇最神奇的人,一生奇遇仙缘多次。
从他上五台山开始,他已经遇见了引导他人生的真人罗汉——师父智真长老。
话说五台山这个智真长老,原来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数载之前,已知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只是俗缘未尽,要还杀生之债,因此教他来尘世中走这一遭。
智真长老是鲁智深的贵人,当年智真长老收留鲁智深剃度出家时,曾焚香入定,然后堪破了鲁智深的未来:
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智真长老很看重鲁智深,对他极好。不但给他取名和自己一个辈分,还在两次大闹禅院之后,都包容他,教化他,后来迫于僧众压力不得不指引智深转投东京大相国寺,依然是亲自修书一封给师弟智清禅师,依然承认鲁智深是他的徒弟。
临别时,智真长老就送了鲁智深四句偈言,指点他前半生的命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林是指野猪林或林冲,山是指二龙山,水是指水泊梁山,江是指宋江。
鲁智深是个情深义重、早有慧根的人,他也非常感念师父智真长老。所以在征辽之后,被朝廷晾着的迷茫空窗期里,鲁智深再次回到五台山拜见本师,请求指点迷津。
智真长老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鲁智深默然无言。
智真长老此处是在打机锋点化鲁智深,已经开始时思考人生的鲁智深,早已不是曾经那个吵吵嚷嚷的莽和尚,他开始思考人生了,所以听了师父的反话默然无语。
智真长老这一次又给了智深四句偈言,指点他前程正果,偈曰:“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相比鲁智深迷茫求前程,宋江比他更积极,先求了二仙山的罗真人,又来败五台山的智真长老,拿着偈言四处招人给他解释,然而他执着痴迷,终究无果。
鲁智深则比宋江有智慧的多,他只是默默的记诵收起,等着以后偈言应验的时候。离开的时候,智真长老只收了鲁智深的金银财帛,要为他“置经一藏,消灭罪恶,早登善果”,而坚决不收宋江所献,也预示了宋江不会和鲁智深一样有善终。
除了智真长老,鲁智深还有多次遇仙的经历,尤其是临近结尾的时候,鲁智深动不动就失踪了,宋江派人去找也找不着,然后他莫名其妙就回来了,顺手就能立个大功。
第九十九回“花和尚解脱缘缠井”中写到在打田虎的时候,鲁智深又奇异堕井,来到了一个世外仙源“桃李只有恁般大叶,却无半朵花蕊”,草庵里偶遇一个和尚指引他参禅,为他指点出路,还对他说:“从此分手,日后再会’”,此处也已经在暗示鲁智深日后圆寂得正果的结局。
我认为鲁智深遇见的和尚就是未来的自己,他跟戴宗描述的时候也是“与洒家一般的一个和尚”,细品起来充满了哲学思辨的意味。
第一百一十九回,鲁智深追夏侯成,生擒方腊时又是一次奇遇。
鲁智深道:“洒家自从在乌龙岭上万松林里厮杀,追赶夏侯成入深山里去,被洒家杀了贪战贼兵,直赶入乱山深处。却迷了路,遇着个老僧,引领洒家到这茅庵中,嘱咐道:‘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间等候。但见个长大汉从松林深处来,你便捉住。’
传说中的如有神助,说的应该就是鲁智深了吧。《水浒传》是有神话背景的小说,表面上看是108将聚义的故事,实际上背后还有道家、佛家的大佬在暗自发力。
水浒108将的命运其实都早已注定,鲁智深他是一员福将,拥有比其他人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生命中一直都充满了罗汉真人神仙的指引和护佑,他后来突然圆寂,也是早已经注定的大圆满结局。
鲁智深圆寂的方式充满禅意的哲学意味,提升了全书的艺术水准鲁智深是《水浒传》作者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他又完整清晰的人生成长轨迹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鲁智深结局坐化也充满了禅意的哲学意味,提升了《水浒传》的艺术水准。
鲁智深的圆寂看似突然,可能是因为他圆寂的比较早,要是看到所有人的大结局就会发现,其实一点也不突然,因为好多人都是莫名其妙就死了。
比如戴宗,已经在岳庙出家,突然“一夕无恙,大笑而终”,临终前还和大家道了个别,又比如柴进本来已经回乡生活,也是突然“忽然一日,无疾而终”,关胜本来做了军官,干的还挺好的,突然就醉酒从马上摔下来,一病死了……
这些英雄好像真的魔星降世,来人间搅闹一番,玩够了,一个一个各得其所,着急成仙的就都自己提前回去了,没玩够的有人被迫中止任务,但自己也知道以后的结果,并不悲伤害怕。比如宋江喝了毒酒还不忘记捎带上李逵,约定死后和他“蓼儿洼相聚”,还有用生命追随宋老大的吴用和花荣……
相比其他人的结局,鲁智深圆寂的结局才是最好的。他是清醒的自我选择,在他征方腊立下大功之后,对于封赏恩赐,他直接拒绝领受:
“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劝他当个名山大寺的住持,他一口回绝:“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征方腊堪称陨星之战,众兄弟死伤无数,鲁智深的好兄弟史进战死,武松残废,杨志、林冲,二龙山的兄弟们几乎全军覆没,鲁智深心如死灰,再也没有跟随宋江的理由,封妻荫子,效忠朝廷,从来都不是他的心之所愿。
鲁智深已经大彻大悟,选择圆寂,立地成佛,不仅是大圆满的结局,更是对宋江热衷执迷功名利禄的蔑视和嘲讽。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金是富,是金银财帛,玉是贵,是功名爵位,人间的所有名利欲望,鲁智深已经尽数看破,一念不生,色相皆空。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是鲁智深已经获得内心真正的解脱。
《顺治归山诗》曾写道:“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无异禅师广禄卷中又:“一口气不来,往何处安身立命”,都是佛家参禅悟道的不同境界。
相比之下,鲁智深显然境界更高,他已经悟到了“我是我”的境界,自然是“来从来处来,去从去处去。”‘对于和尚来说,圆寂就是大圆满的结果,只有得道高僧才能圆寂。
鲁智深圆寂之后的待遇也是宋江等辈远远不能比的:
众多头领都来看视鲁智深,焚香拜礼。城内张招讨并童枢密等众官,亦来拈香拜礼。五山十刹禅师,都来诵经。
后来皇帝也追封他为义烈照暨禅师,但是鲁智深也不怎么在乎这些了,因为他已经得到了他自己想要的结果。
所以说,施耐庵给鲁智深安排的结局实在很好,不必再要纠结鲁智深为什么突然圆寂,更不要说什么阴谋论等等破坏这个人物形象。
至于那一首颂子鲁智深是怎么写出来的,其实一点也不重要,他既然已经能预知自己的生死,那么已经不能等同凡俗中人,而且还有武松呢,鲁智深生死关头,好兄弟不可能不陪着,帮忙写个遗嘱不是很正常吗!
南山橘暖/文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