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 邓艾 钟会 诸葛诞 诸葛恪,谁人是三国中死的最冤的大将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魏延、邓艾、钟会、诸葛诞、诸葛恪,谁是三国中死的最冤的大将,以及诸葛诞为什么失败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诸葛诞发动叛乱,被司马昭灭族,他的后裔为何却成晋朝高官
  2. 魏延、邓艾、钟会、诸葛诞、诸葛恪,谁是三国中死的最冤的大将
  3. 诸葛恪号称比诸葛亮还聪明,为何最后却落得满门被诛的下场
  4. 三国末年钟会谋反为什么没有成功

诸葛诞发动叛乱,被司马昭灭族,他的后裔为何却成晋朝高官

诸葛诞发动的不是叛乱,而是曹魏反对司马昭篡权的最后抵抗,虽然在军事上失败,却赢得了道义的支持。司马昭曾派贾充去见诸葛诞,贾充说:“洛中的诸位贤达之人,都希望实行禅让,您认为如何?”这话当然是在试探诸葛诞的反应,结果诸葛诞的回答掷地有声,他说:“你不是贾豫州的儿子吗?你家世代受到魏朝的恩惠,怎能想把国家转送他人?如果洛中发生危难,我愿为国家而死。”

诸葛诞这样的立场,在任何时候都是合乎中国士大夫的铮铮铁骨之道的,后世的岳飞、文天祥,其实就是遵循了他的立场,所以贾充没办法反对,只能默默无语。

而诸葛诞尤其令人可敬的是,他不但自己能这样做,还能以独特的个人魅力,赢得麾下数百人的衷心爱戴。当寿春被攻破,这数百人被俘之际,一个个全部坚决不降,说:“为诸葛公死,不恨。”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这种大义无畏,在整部中国史上都是很少见的。

正因为这个缘故,诸葛诞虽然死了,仍得到司马家族的尊敬。证据就是司马昭的弟弟琅琊王司马伷,娶了诸葛诞的女儿做王妃,诸葛诞与司马昭作对,他的女儿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依旧好好地做着琅琊王妃。

与堂哥诸葛亮的故事不同的是,诸葛亮爷孙三人死后,便再无传奇。诸葛诞却留下了一个儿子叫做诸葛靓,他逃往了东吴。

东吴灭亡之际,诸葛靓逃奔到自己的姐姐,也就是前文所讲的琅琊王妃处,司马炎明明知道,却不怪罪。甚至还去请他出来做官,诸葛靓藏在厕所里拒绝与他相见,司马炎也依旧没有怪罪。另一种说法则见于《世说新语》,司马炎见到了诸葛靓,还回忆了当年他们俩的竹马之交(这个成语的出处就在这里),但是诸葛靓依旧不为所动,拒绝出来做官。

不过,诸葛靓不出来做官,不等于他的儿子也不为晋朝效力。晋简文帝司马昱为琅邪王时,诸葛靓的儿子诸葛颐就出来担任他的国相,最后做到礼仪部长(太常)。另一个儿子诸葛恢,则在东晋第一个皇帝司马睿还只是个王爷之际,就出来担任他的秘书(主簿),后来又出任江东最重要的会稽郡太守,在任三年,政绩为诸郡第一。慢慢往上升,做到东晋的国务院总理(尚书令),晋成帝驾崩之际,还颁下遗诏让他做顾命大臣,

所以这么讲,诸葛诞与司马家作对,他的子孙后代,反而在司马氏的晋朝发展得很好。这当然有姻亲关系照顾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当时对忠义世家的敬重和提倡——即,官员,一定要从忠臣的后代里去挑选。所以诸葛诞为曹魏而死,司马晋却依旧重用他的子孙后代。

这种价值观,从当初诸葛诞的绰号就可以看出来,诸葛亮为龙,诸葛瑾为虎,诸葛诞则为狗。但这里的狗,非但不是一种骂人的话,其实际意义,反而更重于龙虎,因为龙虎不可制服,而狗,却是忠义的象征。

魏延、邓艾、钟会、诸葛诞、诸葛恪,谁是三国中死的最冤的大将

要说三国时期,死得最冤枉的大将,非邓艾莫属。

三国时期,被冤杀的大将多不胜数,如果给在魏延、邓艾、钟会、诸葛诞、诸葛恪几人中来选择最为悲催的大将,邓艾是最悲剧的。

魏延被杀,源于诸葛亮死后,魏延战略思想与整个蜀汉政权的国策相悖,并且自居为诸葛亮的军事接班人,杨仪一直奉行诸葛亮的保守政策,重要的是魏延在朝中与同僚关系很一般,人缘关系不行。导致了魏延的被杀,魏延死得并不冤枉,由于自身性格所致。

其他的几位几乎都是因为权高镇主,甚至有谋反之心,比如钟会,受蜀汉降将姜维的挑唆,不但打算回师北上,征伐司马昭,更是打算在蜀地自立为王,偏安一隅,后被部将胡烈所杀。

诸葛诞(魏国)与诸葛恪(东吴)为族兄弟,他们被杀其实也说不上冤枉,诸葛诞在魏国还是立有大功,平定了毌丘俭、文钦叛乱,但是由于与夏侯玄、邓飏等被司马家族杀了的曹魏重臣交往密切,更是担忧司马家族收拾他,于是举兵造反,最后背司马师所诛。

诸葛恪本是孙权死后,东吴政权的支柱大臣,如果诸葛恪没有被吴主孙亮联合大臣孙峻骗杀,东吴政权绝对不会出现后来的混乱局面,但是诸葛恪的被杀也是被自己性格所致,骄横而果决,吴主孙亮既依赖又担忧,诸葛恪的能力和性格,如果遇到刘禅这种君主,那将是非常完美的组合,可惜遇到的却是孙亮这种昏庸之主。

邓艾的被杀,才是真的死得冤!

邓艾和钟会是曹魏后期,司马家掌权前期最为重要的将领,甚至可以称为国士无双,邓艾常年与姜维在陇西、汉中一带交战,从未有过败绩。

曹魏对蜀汉进行灭国之战,钟会和邓艾两人同时出兵,一个正面攻击在剑阁的姜维守军,一个绕过剑阁,走阴平小道,偷袭成都。

邓艾带领的就是偷袭之师,邓艾大军经过非常艰难的行军,绕过了剑阁,直抵绵竹,攻克后,又挥师成都,蜀汉后主刘禅不战而降。刘备创建的蜀汉政权被灭亡。

他被冤杀,有两个原因:

1、他与同为征蜀将领钟会不合,邓艾建立了灭国之功让钟会嫉妒和不平,钟会在前线死磕姜维,邓艾偷袭成功,这种便宜让邓艾捡了;姜维投降后,挑唆钟会反魏自立。

2、邓艾在征服蜀汉后的做法立曹魏掌权的司马兄弟很忌惮和恼怒,邓艾到了成都,采用了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的方略,立刻以天子名义封蜀汉降官,设立官衙,任命官员,甚至连后主刘禅和他的太子都被封为骠骑将军和奉车都尉。钟会立刻汇报司马昭,司马昭制定了除掉邓艾的策略。

钟会得到了司马昭的旨意后,立刻赶到了成都,把邓艾父子关押,并解送回洛阳,后来又派出快骑去追解压队伍,要对邓艾父子灭口。邓艾父子还没有回到魏国,钟会由于密谋反魏被部将所杀,胡烈赶紧派人去追回杀邓艾的骑兵,但是为时已晚,邓艾父子被杀。

为什么说邓艾很冤枉呢,除掉钟会对他的嫉妒之心不说,他在占领成都的做法其实是相当正确的,邓艾用分封官职的做法,迅速的稳定了蜀汉降官的心,蜀汉的各地官署,人员能够立刻转换角色,平稳的过度,但是的蜀汉人心不稳,而且各地的抵抗依然存在。如果邓艾以曹魏驻军的形式镇压,非常不明智,邓艾的军队人数并不多,只有区区两万人,他来不及向朝廷汇报并委派官员前来接收蜀汉。

邓艾为三国大才,著名的军事家,他考虑的是立刻稳定蜀汉,并以此为基地,顺江而下,直接攻吴,这样的战略非常的高明,不但解决了大军的后勤问题,而且还可以联合曹魏北方军队,两方面夹击东吴,东吴被灭指日可待。

但是邓艾没有考虑司马昭的想法,邓艾的各种战略设想非常的完美,可以在司马昭看来,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为司马昭自己就是权臣坐大,统揽军权,可以把曹魏皇帝当个摆设,而邓艾的做法与司马家族的崛起如出一辙。

如果邓艾占领西川,灭掉东吴,他的权力和势力以及比曹魏更强大,司马昭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于是就利用了邓艾与钟会的不合,钟会快速入川,拿下了邓艾,后来被冤杀。

综上来看,邓艾的死真的很冤枉,他自己临死前就说,我是国家忠臣,如今落到这个地步,秦国白起的悲剧又重现了。

诸葛恪号称比诸葛亮还聪明,为何最后却落得满门被诛的下场

空有其名罢了,实际上没有什么能力。太中大夫陈韪评价孔融“小时了了。实际上,这句话形容诸葛恪最贴切不过,小时候的诸葛子瑜之驴和让张昭饮酒实在说明不了什么,不过是小聪明而已知子莫若父,诸葛瑾对儿子的评价:“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可谓一语中的,成也是他,败也是他。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东吴权臣,诸葛亮之侄,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诸葛恪体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喜爱,在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危时命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孙亮登基受封太傅。击败曹魏国取得东兴大捷,天下震动。从此之后,居功自傲独断专权。公元253年十月,宗室孙峻瑜吴主孙亮,将诸葛恪诱入宫中诛杀,时年五十一岁。后诸葛恪平反。

诸葛恪死于何处?死于自己死做,诸葛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孙权曾经问诸葛恪,你爹跟你叔,谁本事大?是人都知道诸葛亮要比诸葛瑾强,但诸葛恪却说:当然是我爹。因为他知道跟谁干,孙权大笑。这事只能说诸葛恪马屁拍的好之外,实在说明不了什么。而且这都是诸葛恪小时候的事情,成年以后,诸葛恪做丹阳太守。政绩出色,而此时已经进入三国尾声,在诸葛恪五十岁的时候。正式执掌东吴朝政。成为第一权臣。吕岱曾对诸葛恪有一番劝诫,遇事多思。诸葛恪道“当年季文子三思而行,孔子听了后评论说,思两次就可以了。如今您劝我“十思”,是知道在下的不足啊”显然,此时的诸葛恪已经膨胀。诸葛恪最大缺点是:浮躁和自傲。凡是不愿多想,目无余子,瞧不起任何人。诸葛亮在给陆逊的信里说诸葛恪“性疏”就在于此。

而由于少年成名,诸葛恪太傲,既看不起不如他的人,也看不起比他强的人(他也不认为有人比他强)。而且会把这种瞧不起明显的带出来。这就是自恋了,自恋的人,基本上都没有谦卑之心,听不得忠言谏言。这样的人肯定成不了大事。少年成熟过早但情商几乎没有增长。政治上幼稚导致他的失败,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偶然得胜便以知兵了,就此反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引发内外不满,也让自己户灭九族。

诸葛恪政治生长环境太优越了,自小就被孙权培养,未受挫折,一旦有挫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凡事太自信,性格刚愎自用,新城一战,完全是侥幸得胜。但他自己却认为他高于司马懿,诸葛亮。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三国末年钟会谋反为什么没有成功

这个很简单,这和魏国当时实行的兵役制度有很大关系,而这个兵役制度就是曹操制定的,曹操的眼光很超前,很有前瞻性。

三国时期发生过很多的将领带领士兵叛变的情况,这种情况层出不穷,但是这种情况大多都发生在蜀国和吴国,发生在魏国的却很少。主要是曹操时期制定了一项制度,就是服役的士兵不能在原籍服役,打个比方来说,就是青州籍的士兵要到凉州服役,幽州籍的士兵要到徐州服役等等。曹操制定的这一项制度就大大减少了士兵跟随将领叛乱的情况,即使是将领反叛他们也不会跟着反叛,甚至为了立功会联合起来主动平叛。三国时期的夏侯霸、姜维等都是独自反叛来到了蜀国。为何会如此呢?主要是士兵跟随反叛后,他们的家属无法跟随,甚至会因为他们的反叛而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士兵不会为了将军而放弃自己的亲属。如此看来曹操的想法是很超前的。

而钟会反叛就是如此,钟会只是有这支部队的指挥权,他平日里不怎么接触这支部队。首先来说就是和这支部队没有感情,钟会只是代管,他们名义上听钟会的,钟会一旦反叛他们就不听钟会调遣了。毕竟跟着造反家人遭殃。其次就是他们感觉跟着钟会没有前途,毕竟蜀国都已经被魏灭掉了,灭掉吴国也是迟早的事。他们觉得跟着魏国混才有前途。最后就是他们常年打仗,真的已经打累了。他们不愿再打了!主要是诸葛亮死后姜维多次北伐,他们确实打累了。诸葛亮在世时就一个劲北伐,去世后他徒弟姜维也是一个劲北伐,魏国边军将士确实已经疲惫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魏延 邓艾 钟会 诸葛诞 诸葛恪,谁人是三国中死的最冤的大将
上一篇:鱼籽是鱼的孩子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