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清朝历史冷知识100条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十个清朝冷知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清朝的历史
  2. 反映清朝屈辱历史的资料
  3. 清朝十大野史故事

说起清朝的历史,一般都喜欢用顺口溜来总结,努尔哈赤建后金,皇太极才立大清。

顺治出家或可信,康熙大帝有盛名。

雍正刻薄但辛勤,乾隆六次江南行。

嘉庆平安靠祖荫,道光无奈英国兵。

咸丰慈禧夫妻情,同治初期小中兴。

光绪变法难维新,宣统重为老百姓。

清朝末期堪称是一部屈辱史,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王朝先后遭到西方列强们的入侵,被迫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出卖国家权益,以求得苟延残喘。清朝屈辱的开端,源自一场耻辱的战争,这就是1840年至1842年间的中英鸦片战争。

对于这场战争,清朝一方可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而且是以逸待劳。一向以节俭著称的道光皇帝也在这场战争中下了血本,花费大量军饷,动用大量军队,想教训一下这个桀骜不驯的“蛮夷”。咱们先看看清朝方面的战争“投入”。

关于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军费开支,有很多种说法,清朝人魏源认为“夷寇之役,首尾二载,糜帑七千万”,《清史稿》则认为“英人之役,一千数百万两”。不过根据清史专家茅海建的分析,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投入军费大概在3000万两左右。

鸦片战争的主要作战区域,比如广东花费624万两、福建花费307万两、浙江花费748万两、江苏花费311万两,加上其他地区的军费,达到3000万两左右。而当时的国库存银只有1034万两,清朝已经陷入了严重财政危机,可见向来吝啬的道光皇帝确实下了血本。

说完军费,再说说军队。清朝的全国总兵力约为80万人,其中20万八旗兵、60万绿营兵。鸦片战争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各省,清朝并没有投入所有兵力,那么在这场战争中,清朝动用了多少军队呢?根据计算,清朝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声共有八旗、绿营兵22万人。

在战争期间,道光皇帝担心各省兵力不足,还从外地向四省调拨援军,被征调军队的省份有湖南、四川、贵州、江西、湖北、云南、广西、安徽、陕西、河南、甘肃、山东、山西。根据计算调往战区省份的军队达37400人,也就是说鸦片战争中,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动用25万大军。

咱们再来看看英军的情况,1840年战争爆发之初,英国派遣的远征军7000人左右,其中陆军4000人、海军3000人。战争进行期间,英国不断调遣援军,到战争结束后,英国陆海军总兵力达到20000多人。在整个战争期间,英国共花费的军费约为1263万两白银。

道光皇帝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军费、军队,但战争却呈现了一边倒的情况,清军甚至一胜难求!比如虎门之战,提督关天培战死,清军阵亡250人,受伤100余人,1000多人被俘,而英军无人阵亡,仅有五人受伤;定海之战,葛云飞等三位总兵阵亡,清军损失惨重,但英军只战死两人,受伤27人。

鸦片战争中英军损失最惨重的是镇江之战,此战中英军39人阵亡,130人负伤,两人失踪。战争的现实很残酷,整个鸦片战争过程中英军阵亡最多也就是几百人而已,甚至因疾病而死的要多于阵亡的。不切实际的盲目自大,终将付出惨重代价,落后就要挨打。

参考资料:1.《天朝的崩溃》;2.《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3.《鸦片战争史料》

10,清初恶政之首

我们都熟悉清初有个政策叫做“永不加赋”。但是其实清初恶政也很多。其中,“圈地令”被称为恶政之首。名义上,圈地令是将无主荒地赏给功臣权贵。实际上却是强取豪夺,强占民地。讽刺的是,每次发布圈地令,都会加上一句“以后无复再圈民地,满汉两便”,可没过多久又薅新一轮羊毛,完全忘了之前那茬。直到康熙年间,才发布一道“永不许圈”,才算圈完,是的,这时候,已经圈的差不多了…

9,段子手雍正的神回复

雍正是个段子手,经常有神回复。他回复一位官员的密奏时说,朕还不知道你什么德行?你以为朕瞎吗?(汝谓朕为盲耶?)这句话现在还流行

8,李鸿章和张之洞的谥号

古代皇帝或者大臣死后,会有专门的部门出个总结报告,是为谥号。古人都极为看中自己的谥号,清代时,文官最高谥号为“文正”,接着是“文忠”,在后面是“文成”,“文恭”,“文襄”等。有清一朝,共有八位大臣获谥“文正”,比如曾国藩。“裱糊匠”李鸿章“不太自信”,一直以为自己会谥“文襄”,而张之洞一直“乐观”的认为自己会谥“文忠”,结果最终李鸿章得了“文忠”,张之洞只谥了“文襄”。李鸿章一生充满争议,但其几十年殚精竭虑,勉力维系。谥文正亦不为过。

7,五阿哥永琪确有其人

乾隆第五子永琪,且给予的评价非常之高,说他自幼聪慧好学,能骑善射,精通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 天文、地理和演算法,并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颇有建树,因此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可惜不久就病逝了。

6,试婚格格

清朝公主出嫁前,要选一名“试婚格格”,试婚格格先与准驸马云雨一番,然后回来报告马的技巧如何、耐力如何…等等,没问题了,真正的格格再嫁过去…

5,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音译,意译是野猪皮。而皇太极,其实最初是黄台吉,“台吉”是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一种称呼。

4,老朱家的独苗

清军入关后,肃清朱氏后人,30多万朱姓宗室几乎全部被杀,到康熙年间,为了显示皇恩浩荡,想找个朱家人善待一下,于是派人全国各地找。一番功夫还真找到一个。乃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后人,名朱之琏。为什么他幸免?因为他祖上在崇祯年间在洪承畴仗下,一起降了大清,这才躲过一劫。到这会儿朱之琏金贵起来,被封为一等延恩侯。

3,一个女人,拯救了大清?

据《清史稿》,1583年,李成梁发兵攻女真阿台,努尔哈赤之父被抓,其父被杀。李成梁之妻“奇其貌,阴纵之归”。当然民间有说法是努尔哈赤与李成梁小妾有染。其实,李成梁不杀努尔哈赤,更可能是为了“养寇自重”,或者平衡其他女真势力。

2,慈禧的陪葬品

慈禧是历史上最“奢侈”的太后。在陪葬品上面,体现的尤为明显。据统计,慈禧的陪葬品价值至少一亿两白银。其中包括镶有大如鸡蛋珍珠的凤冠,当时就值1000多万两,光是棺中“填空”的珠宝就值200多万两。口含的夜明珠更是无价之宝。当时亚洲最大的军舰“镇远”,买价120万两,一个颐和园可以买25艘镇远,而慈禧的陪葬品可以买百艘“镇远”。所以,大清亡在哪里?慈禧是功是过?

1,同治、光绪、宣统的血光之夜

据清末老太监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所述,清朝最后三位皇帝同治、光绪、宣统,在大婚之夜,“皆当皇后月事来临”,大姨妈来了,宣统(溥仪)大婚时,已经是民国1922年了。连续三位皇帝大婚遭遇血光之夜,连信修明也感叹,“其为命乎”,再结合清朝最后三位皇帝都没有子嗣,似乎真的是天要亡大清?

其实不是。清朝皇室喜欢近亲结婚,越到后期,身体越是不行,从前期康熙到乾隆,动辄儿女半百,后期每况愈下,都是近亲联姻带来的恶果。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这六个清朝历史冷知识,你可能没听过,其中第五个有人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