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赠汪伦是讽刺汪伦这个问题,赠汪伦冷知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我一直感觉李白的《赠汪伦》是首很烂的诗
笔者认为,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并非名过其实,反而与李白的其他传世之作相比,尤显得别致可爱,因此才会流传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
首先,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赠汪伦》和李白大多数惊艳绝伦的作品对比,初读确实略显暗淡。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首人人传唱的经典之作。
纵观李白的大多数诗词,都极富艺术表现力,将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综合应用地出神入化,将浪漫主义体现地淋漓尽致。
而《赠汪伦》这首诗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虽然是一首赠好友的留别诗,但李白并未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这份感情,而是用就近深湛的桃花潭水比喻汪伦对李白真挚深情的友情。这种笔力的对比,才让人不经怀疑它的艺术价值。
但是如果我们跳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词框架,就会发现,这是诗的整体格调和表现手法也一首上乘之作。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没有悲切,没有感伤,这两句诗更像是不假思索,顺口而出的白话,恰好表现了李白那种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别了。寥寥几个从侧面体现了李白和汪伦这一对好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前面2句诗14个字,已经把人物、性格、事件、场景交代清楚,可见诗人的功底之深。
后面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本诗情感的升华。这种就近取喻、信手拈来的夸张手法,不正是李白诗词中的硬核手法之一么?用深湛的桃花潭水比喻汪伦真挚纯洁的友情,就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令人感到形象可感,亲切感倍增。
清沈德潜很欣赏最后两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喻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其次,情感态度上看,这首诗所描绘的友情也正是古今所倡导所向往的情感典范。这是一个关于偶像与素人的纯真的友情故事。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已经声名远播。农民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阳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便欣然前往,却并未见信中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桃花潭水酿出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段,因此李白离别时赠了这首诗感谢汪伦的盛情。古今中外,凡能超越阶层圈子的的友情,都能成就一段佳话。
再次,存在即合理,从本身实际的传唱度看,他的艺术价值已可见一斑。这首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语言富裕民歌色彩。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朗诵,同时,本诗所体现的友情干净纯粹,令人向往。所以,此诗能经过数千年长盛不衰,历久弥新,说明他不仅是作为文学作品存在,也是世人心中涵养友情之花的柔软净土。
因此,《赠汪伦》这首诗,深思才知情真,细品方知味深。不愧为一首传世佳作。
赠汪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赠汪伦》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朋友之间应该珍惜彼此,即使分别也要保持友谊。诗中作者送别好友汪伦时,表达了自己对汪伦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重视。
这告诉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友谊是非常宝贵的,应该用心去经营和维护。即使时光流转,人事变迁,但珍视友谊的心依然不会改变。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理解,也能从中汲取对待朋友的智慧和启示。
赠汪伦诗词解析
解析:
1.李白乘舟将欲行,意思是(我)李白乘船就要离开桃花潭了,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回的潇洒。
2.忽闻岸上踏歌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相和的声音,“忽闻”表现出汪伦不期而至,意外的惊喜。
3.桃花潭水深千尺,夸张的手法描写桃花潭水之深,为后面称托情之浓做铺垫。
4.不及汪伦送我情,借前句潭水之深都比不上汪伦与我的情谊。
赠汪伦李白的马哪里来的
赠汪伦中没有写李白的马。
《赠汪伦》原文为: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诗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赠汪伦是讽刺汪伦和赠汪伦冷知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