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时期的事情

其实湖广填四川什么意思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湖广填四川历史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湖广填四川什么意思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历史上湖广填四川怎么回事
  2. 湖广填四川的形成原因
  3. 历史上所说的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意思
  4. 为什么湖广填川

历史上湖广填四川怎么回事

就是在清朝的时候,清政府因为打仗。四川人口减少了很多,所以说把样湖湖北广东的人迁移到四川去。所以就叫。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的形成原因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元末明初和清朝初期的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在移民行列之中。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客家移民是仅次于湖广人的第二大移民团体,湖广移民和客家移民分别占当时四川总人口的40%和33%。

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第一次移民

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由于刚经历了战乱,国家处于千疮百孔、百业凋零、人丁凋敝的凄凉景象。为了巩固统治,恢复经济,明朝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政策,让湖广地区的民众到荒芜的地方去进行农业生产,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达到人口平衡,国家繁荣昌盛的目的。

元朝末年,全国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当时,徐寿辉领导了湖北地区的红巾军起义,明玉珍率领红巾军从巫峡进入四川,在重庆建立了大夏农民政权,而明玉珍所带领的士兵有20多万人,随行的还有他们都家属,总共加起来大约有40万人。

这些红巾军士兵及其家属在明朝灭掉大夏政权后,都留在了四川,成为四川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一次移民活动前后一共持续了22年,到1393年,四川的总人口恢复到了180万,而其中的移民人数超过了总人口的50%。

第二次移民

清代的移民从顺治、乾隆时期开始,由于持续不断地移民,到1600年时,四川人口已经增加到500万,但此后却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饥荒频发导致人口锐减。

另一方面,战乱频发也是导致四川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1644年,张献忠率领军队进入四川,大开杀戒,肆意屠杀四川人民。在张献忠与明朝的战争中许多无辜民众也被伤及。紧接着清朝军队进入四川后,与当地政权进行一段时间的武装割据斗争,百姓依然是最大的受害者。

清朝政权建立后,吴三桂分封四川,导致叛乱不断,战争再次殃及四川百姓,人民生活处于水火之中,这一系列的战乱屠戮使得四川人口大量削减,到1668年,四川全省仅剩不足50万人,人口损失高达90%。

明末,户部关于四川的人口记载有400多万。但是到了康熙24年(1685年),再次进行人口统计时,发现四川竟然只剩下9万余人。

自顺治帝起,清朝就颁布了大量政策,鼓励民众迁徙。康熙7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说明四川当时所处困境,表露出作为地方官员的忧患意识。他认为要重振四川天府之国美名,只有通过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方能达到目的,除此外别无它策。

张德地在奏折中提出了一些移民建议及实施方法,与此同时,康熙皇帝也接到了其他四川地方官员的类似奏折。在此情况下,康熙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汇报,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二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但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使得民众迁徙的意愿并不高,移民人数并不多。看到四川人口越来越少,雍正意识到只有通过移民才能解决问题,于是颁布了更为积极的移民政策,此后才有更多的湖广地区的民众迁往四川,就此形成了历史上延续100多年的移民潮。

实际上,“湖广”是指今湖北、湖南两地。元朝设置湖广行中书省,包括今湖南全境及湖北、广东、广西的部分地方。明清两朝虽已分省,但因相沿成习,所以仍称湖北、湖南两省为“湖广”。

清朝时期这段长达100多年的移民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1659-1682年、2、1683-1795年、3、1796年以后。

第一阶段,

清政府推行垦荒令,但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极大阻碍,原因是原先无业主的土地经过开垦者耕种为熟田后,许多地主就说这块地是他的,对垦荒农民进行巧取豪夺,而对于无业主的土地并不减免各类税赋,这就极大地打击了垦荒农民的积极性。

1671年,清政府规定:“贡监生员民人垦地20顷以上,试其文义通者,以县丞用;不能通晓者,以百总用,100顷以上,文义顺者,以知县用;不能通晓者,以守备用。”

此外还将垦荒收税年限放宽到5年,5年以内不收税。但是这两项政策治标不治本,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移民规模仍然不大。

于是清政府又颁布以下4条政策力图进一步推动垦荒:

1、经济上限制地方官吏对移民进行勒索;

2、外省移民在垦荒中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3、在政策上对于移居四川的外地人给予优待;

4、加强户籍管理,巩固移民成果。防止人员过多流动,需要查明移民者的年龄、姓名、籍贯,造册移交给四川当地政府查核。

第二阶段,

移民政策逐渐显现出效果,1796年后,每年移民人数达到数万人,四川人口迅速回升,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开始有稻米向外输出,并且成为全国最大的稻米产地。

第三阶段,

此时移民潮已经进入尾声,移民数量逐渐减少,只有陆续零星的移民进入四川。

“湖广填四川”对于四川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上,经过两次大规模移民的“湖广填四川”,使得大量外来民众在四川定居,对于恢复经济,促进农业生产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进作用。

这些新移民为四川带来了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充分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因此,他们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四川经济的发展。

同时,湖广填四川还推动了商贸繁荣,各地区人员物资的流动,频繁交往,促进了国内经济相互交融,也加快了当地语言与外地语言的融合。

明显特点就是湖广移民的主体语言以多数的优势,使得湖广话成为四川官话,在双方交互影响下,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戏曲文化。例如川剧就是在吸收了江苏昆曲、安徽和湖广的皮黄戏、陕西秦腔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川剧文化。

历史上所说的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意思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据说,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都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

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为什么湖广填川

湖广填川是指在清朝时期,由于川渝地区屡遭天灾人祸,导致当地民众大量流离失所,而湖南、湖北等地区人口过剩,政府为了解决人口过剩和人口流失的问题,实行了一种政策,鼓励湖南、湖北等地区的人民前往川渝地区开垦土地、发展农业。

这个政策得到了当时川渝地区的欢迎,也使得湖南、湖北等地区的人口得到了疏解和分流,缓解了当时的人口压力。

湖广填四川什么意思和湖广填四川历史冷知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元末明初 湖广填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