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知识的历史冷知识

投稿 冷知识 2023-08-26 05:09:33 -
有哪些中国历史冷知识

很多朋友对于长知识的历史冷知识和历史冷知识明代农民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明末藩王占了多少良田
  2. 明朝是亡于农民起义,还是亡于清,还是另有它因
  3. 明清时期农物种植的特点和原因
  4.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农民起义

明末藩王占了多少良田

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0%,就是76万顷。

藩王又称蕃王:是在地方官吏与天子之间的统治者,有自己的藩王国。相当于古代欧洲的贵族阶级。他们可能是宗室成员、军功功臣或已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未宣布独立的地方势力首领,或者由天子册封统治某地区的统治者(这统治者将土地献上,然后天子再将土地册封给他)。

明朝是亡于农民起义,还是亡于清,还是另有它因

分析王朝灭亡的原因要从其自身入手,根本原因在于明朝晚期统治的腐朽、政治的黑暗,人民生活困苦、无法生存下去当然要奋起反抗,这必然会给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以致命地打击,加速或直接导致其灭亡,同时统治危机带来的国力衰弱也使得封建王朝无力阻击外来的侵略,这也使得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侵袭明朝屡屡得手,加重了明朝的内部矛盾,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至于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到底归于谁,那是明朝灭亡以后的事情。

应当看到农民的某些阶级局限性,以此入手才能分析李自成起义失败以及清朝政权能够打败农民起义军入主中原的主要原因。

个人认为吴三桂只是起到了一个加速清军入关进程的作用,以当时的形势及满清政权的发展来看,清军入关已经成为了历史必然的趋势,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进行持久战的准备显然不足。

明清时期农物种植的特点和原因

一、农业中新因素的出现

明清时期。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重农政策、同时对与农业关系密切的赋税和徭役制度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如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这种区域性分工更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明清农业的另一重大成就是新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如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烟草和甜菜等。因这些作物大多具有高产、耐瘠、适应性强的特点。

二、传统农业的纵深发展

明清是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国人口为5987万。相当于西汉时的人口峰值。到了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人口猛增至4.01亿,400年中人口增长了近6倍。人口过速的增长使原已紧张的人地矛盾加剧,因而明清时期的山区开发与边疆垦殖的力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在广大平原地区。因可供耕垦的荒地已经告罄。

而围湖造田又加剧水患之害人们不得不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充分利用土地和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因而农业经营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措施之一是大力推行多熟种植,努力提高复种指数。这一时期、北方黄河流域普遍形成了二年三熟或三年四熟制,多种形式的一年二熟在长江流域渐居主导地位,双季稻栽培由华南扩展至华中。珠江和闽江流域部分地区发展了三季稻栽培。

耕作制度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促使田间作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与配合更为紧密,也促进了栽培、灌溉、施肥和病虫防治等技术的发展。套犁深耕、浅耕灭茬、沙田栽培、亲田法、看苗施肥、小麦移栽等技术多形成或完善于这一时期。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农民起义

大型农民起义一共十二起,分别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西汉赤眉军起义,东汉黄巾起义,东晋孙恩卢宣起义,隋唐瓦岗起义,唐末黄巢王仙芝起义,北宋王小波起义,南宋钟相杨幺起义,元初李蒙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清末太平天国起义。

这里面意义最为深远的是秦末陈吴起义,口号为万世传承:王侯将相宁有种!最悲壮的是孙恩卢宣起义,参与起义者几无幸存,被屠完了。造反最彻底的是太平天国起义。破坏力最强的是明末农民起义。

OK,关于长知识的历史冷知识和历史冷知识明代农民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冷知识 铝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