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为您送上高考粽和祈福香包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为何在端午节会有赛龙舟包粽子煮红蛋挂菖蒲艾草喷雄黄的习俗的问题,以及和端午节日冷知识gif图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端午节最初的由来
  2. 为何在端午节会有赛龙舟包粽子煮红蛋挂菖蒲艾草喷雄黄的习俗
  3. 托育端午节活动方案
  4. 端午节登高寓意什么

端午节最初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也是流传比较多的一种说法: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这一天是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的日子。

人们为了不让鱼虾、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往水里投粽子、咸蛋,还有人向江中倒雄黄酒,希望能药晕蛟龙和鱼虾。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为纪念伍子胥,这比屈原的传说还早二百多年。

相传吴国大夫伍子胥洞察出越国卧薪尝胆的威胁,多次向吴王夫差劝谏,可惜夫差不为所动,后来吴王听信谗言,赐其一把宝剑,令伍子胥自杀。

死前,吴子胥让人将其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说要看着越国的军队入城来吴。夫差听后,大怒,让人在五月五日这天,将伍子胥的尸体投入河中。

九年后,吴国被越国偷袭所灭。百姓们才顿悟其贤明,在五月初五这天,争相祭奠。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其父以打鱼为生,每日都在舜江上捕鱼。一天因洪水暴涨,其父溺于江中,人们遍寻多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号寻父。

过了七天,曹娥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人们找到两人尸体,而此时曹娥还抱着其后父尸体。

为何在端午节会有赛龙舟包粽子煮红蛋挂菖蒲艾草喷雄黄的习俗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上古先民在端午进行祭龙,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龙的节日”。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的端午节为干支历年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也谓之重午。到了汉代时,南北统一,历法也完成了一致性变动,汉朝廷为了方便,规定每年的端午节特定为阴历五月五日。《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

仲夏端午“飞龙在天”,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阳气)旺盛。在传统文化中,方位和干支时间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先天八卦以乾坤定南北,天南地北为序,上为天为乾,下为地为坤;正南为先天八卦的乾位,即为“天”。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乾)方位,是龙升天的日子。仲夏端午苍龙运行至正南中天方位,对应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易经·乾卦》爻辞中所言的“龙”,实质是对苍龙七宿一年四时运行的阐发。阳爻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就是大吉之位。九五爻“飞龙在天”是《易经》乾卦中最吉利的爻。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故又称龙舟节。“龙”是上古先民的原始信仰,先民在每年“飞龙在天”的仲夏端午以扒龙舟形式举行盛大图腾祭,酬谢龙祖恩德,祈福纳祥、压邪攘灾。龙舟竞渡最早是古代南方吴越先民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南方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画上龙图形作为部族的图腾或保护神。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张认为划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这个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具有神奇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称浴兰节。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端午阳气旺,且艾、菖长势茂盛,每年端午人们有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阴邪的习俗,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艾节”。

“飞龙在天“,“五毒出焉“。五月是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每到端午节,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雄黄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端午饮雄黄酒或四处喷雄黄驱五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粽籺是端午节拜神的贡品。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其花样繁多。粽子,属“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是古老的传统习俗。西晋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其中“角黍“就是粽子。其实在古人吃粽籺是经常性的,是吃神食的传统而己。只是现代人才把端午节吃粽子固定化了,实在是少见多怪了。至于说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对于一个吃货来说,在吃完甜糯的粽子后来一口鸭蛋黄中和口感,让口腔中咸甜相间,味道饱满而富有层次感,所以粽后一口鸭蛋黄,也是绝妙的配搭。端午节吃粽子,有咸蛋的搭配才能算是真正的过端午!

历史文学是舞文弄墨者把自己爱和恨的记录留给后人的纪念品。尤其是重论理、爱憎分明的“汉魏文人”往往会假借一些节日来附会文人意愿,比如痛恨楚王中奸不分,把悲悯之心投向五月五日投汨罗江的屈原;痛恨忘恩负义又称雄一时的霸主越王勾践、晋文公,把悲悯之心投向直言敢谏的伍子胥与功不求报的介子推、东汉苍悟太守陈临。于是在汉魏后便有五月五日纪念屈原、伍子胥说法;也有纪念晋地介子推说法。经过战乱洗礼的文人虞预在《会稽典录》中,又附以了五月五日纪念曹娥。善良的庶民们又把同情之心献给孝女曹娥。所以端午节风俗中的内容,就其本源来看实际上与屈原等历史名人是无关的。

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端午节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有些人说“端午节“不能说快乐,只能讲“安康“!"安康"一词,在生活惯用上一般用于祝福的对象是老年人。其实“端午节安康”,在文献上无任何相关记载,只是近年在一些文人圈子里流传。很多古人诗文都讲到欢喜快乐过端午,所以祝“端午节快乐”才是传统。

托育端午节活动方案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3、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4、引导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大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6、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活动建议

教师将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

端午节登高寓意什么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登高有辟邪、保平安的寓意,可以祈求神灵保佑,避免灾祸和疾病。此外,登高还有祛病消灾、迎接好运的意思。

登高行动通常在清晨开始,人们会前往山峰、高地等高处,欣赏日出、云海等美景,寓意着迎接新的一天和新的希望。

文章分享结束,为何在端午节会有赛龙舟包粽子煮红蛋挂菖蒲艾草喷雄黄的习俗和端午节日冷知识gif图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端午节,把健康送给最 粽 要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