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救火叫什么

佚名 冷知识 2023-08-24 17:57:48 -
从古代器具到现代设备,谈谈消防古今变化史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古代救火叫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和古代灭火冷知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古时候着火叫“走水”
  2. 古代救火叫什么
  3. 古代救火的溅桶怎么用
  4. 古代人报火警有多困难

为什么古时候着火叫“走水”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里在刻意避讳"火"这个字.因为古人对火是十分敬畏的,认为失火本来就是超自然力量(比如鬼神)造成的,以惩罚人的做法.在来就失火的情况下,还嘴里火啊火啊的叫个不挺,很不吉利.五行中水能克火,所以用水字来压制火,比较有口彩.还有,之所以说是走水,有说法是因为古代一旦失火,发现的人会大叫来提醒众人,周围的人就会拿着水龙之类的救火工具去救,走水就是使水"走"到失火的地方去.久而久之,一旦失火,发现者就直接说走水了...我个人还认为,走水是古代的一种地方性语言,表示运输水(去救火),由于这种语言有地方性,而且距离现在比较远,所以现代的人理解起来有难度.而在当时,是很容易被人理解的正常词句.参考资料:有些是书上的,有些是个人分析

古代救火叫什么

我国古代并无消防员之称,而称“火师”。而周称司煊、司耀,宋代称防隅、潜火军;元代、明代称救火兵丁;清代初年称防范火班;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消防”词从日本舶来,才有消防队之称。

古人在建筑物的两侧山墙和后檐墙上,不开门窗,不采用可燃材料,谓之风火檐,也称风火檐。这是防火墙的一种形式。古代宫殿外城内城一般都有护城河,即所谓“金城汤池,深沟高垒”,明清时期皇宫扑灭的几次大火,都得益于护城河的水。

古代救火的溅桶怎么用

古代压水的竹筒叫溅筒。

自唐朝开始,灭火时都使用皮袋、溅筒灭火。所谓的皮袋就是用动物皮做成的装水工具,溅筒就比较高级了。根据唐代《通典》一书的记载:“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锼去节,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置于袋内,急缚如溅筒”。简单来说就是在注水的皮带中插一根竹筒,然后封口。灭火时使劲挤压皮袋,水就会从竹筒里喷射出来。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它跟现代的高压水枪有点相似。

古代人报火警有多困难

古代没有火警。

火灾在古代是非常严重的一场灾害,因为古代不像现代一样使用的钢筋混泥土,大部分都是木头制的房屋,出了火灾,势必会蔓延到四周,而且会越烧越烈。为了遏制火灾的进一步蔓延,他们也曾经想过很多办法。

1、准备一些水缸

首先,在一些大户人家里,你也许会看到很多大型的水缸摆放在他们家,这些水缸有两个用处。一是为了在旱灾的时候能够有水喝,为了储存水源而放在这里的;二则是为了在突发火灾的时候,能够及时用这些水将火灾扑灭的。这些水缸的摆放也很有规则,他们一般会在院子里摆放好几个,然后在每个房间外面也摆放好几个,对于那些放着干燥物品的房间,更是一定会有水缸的存在。

2、建造封火墙

其次,古人还想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法,那就是建造封火墙。这和我们现代的防火林有异曲同工的作用,都是在发生火灾时阻断火势蔓延所建造的设施。但防火墙的成本显然比防火林要高得多,它的作用是一旦发生火灾,人们可以通过锯断防火墙对面的房梁,来达到灭火的效果。

3、提出预警

最后,古人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到了炎热的夏天,木质的房屋容易因为干燥的天气失火,这个时候就会有更夫每天晚上在人家门口敲打,说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口号,提醒人们尽早做出应对措施。古人虽然不像现代人一样一旦失火就立马能够得到有效救援,但是他们的这些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这几种方案,古人大大降低了失火的概率,同时也为我们现代化的防火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这就是古代的救火工具,真没想到,那时候就这么先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