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你对辛亥革命的了解有多少

其实辛亥革命时,革命党使用的炸弹,威力如何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中国革命战争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辛亥革命时,革命党使用的炸弹,威力如何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1917年十月革命对中国人一个根本启示
  2. 辛亥革命时,革命党使用的炸弹,威力如何
  3. 战争中阵地前的尸体去哪了都怎么处理呢
  4. 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和启示是什么

1917年十月革命对中国人一个根本启示

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十月革命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帮助知识分子提高思想觉悟,注重结合工人和广大农村群众进行斗争和反抗

辛亥革命时,革命党使用的炸弹,威力如何

革命党人最喜欢的武器,是炸弹。这种炸弹,多半是手掷的,类似于后来的手雷或者手榴弹。广州革命党人炸广州将军凤山,炸水师提督李准,北京革命党人炸禁卫军统领良弼,都用的是炸弹。暗杀如此,革命暴动也如此。辛亥年黄花岗起义,革命党先锋个个手持炸弹冲锋,“炸弹大王”喻培伦脖子上挂着一篮子炸弹,边冲边扔,所向披靡。辛亥革命中,各地革命党起义,几乎都离不开炸弹,以至于革命军中有一种特别的兵种——炸弹队,一干敢死队员,手中没有别的家伙,只有炸弹。

清朝的军火工业,很早就会制造火药,从黑火药到栗色火药到无烟火药,都会造。在19世纪80年代,就会制造水雷和地雷,但却没有制造过手雷或者手榴弹。在世界范围内,20世纪初,手掷炸弹这种武器就已经出现了,但广泛地应用到战场上,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的事。可能是因为当时手掷炸弹的稳定性还不够好,不便于军人随身携带,万一出事,对于集团生存的军人,是非常致命的打击。正因为如此,在20世纪初的中国军事改革中,新军包括巡防营,就没有也不可能配

备手掷炸弹,当然,也就不会教授相关的使用知识。而革命党人恰恰相反,他们获得枪支不易,好容易筹到钱,从日本等地买了枪,运到国内,千辛万苦不说,还有很大的风险,弄不好,连人带枪都被查获。所以,试制炸弹,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无论哪种炸弹,试制起来都不易。造出来,携带和使用也有很大的风险。革命党人自造的炸弹,有威力比较小的黑火药炸弹,也有威力很大的硝酸银炸药甚至硝酸甘油炸弹。试制炸弹,是留学生们的杰作,他们从国外学来了化工知识,惟一的应用,就是造炸弹。在日本试验,回国也试验。后来日本人管得比较紧了之后,革命党人多数的炸弹,都是在国内造出来的。由于香港九龙一带,清朝和港英当局两不管,所以,革命党人在那里设置了造炸弹的据点。无怪乎广州的革命党人,无论暗杀还是暴动,都喜欢用炸弹,供应充分。但在其他地方,这样的试验往往失败的比较多。好些人因试制炸弹而负伤,甚至丢了性命。辛亥武昌起义前夕,就是因为革命党人在汉口英租界试验炸弹失败,炸伤了自己人不说,还累及机关被发现,连党人的花名册都落到了清政府手里,差点坏了大事。辛亥革命重庆起义的革命军中,炸弹队20余人,才有6颗炸弹。还没等革命军进城,性急

的城里学生做了假炸弹,在会场上吓唬重庆知府和巴县知县,让他们交出政权,还真的奏效,两人乖乖地把大印奉上。可是,广东阳江的革命党人就没这么幸运。他们也做了假炸弹,去吓唬当地的巡防营,要他们投降。巡防营还真的害怕了,正在犹豫,一个冒失鬼把假炸弹丢了出来,只冒了股烟。这下人家知道是假的了,一阵枪就把革命党人给打跑了。

由于清军没有配备炸弹,官方也没人乐意冒险试制,因而对炸弹往往感到相当陌生。陌生产生恐惧,所以,清朝的军队和官员,尤其是满人,对于炸弹,往往怀有一种特别的恐惧。在传说中,人们往往把炸弹传得很神,说革命党人的炸弹,不仅可以把人炸飞,而且可以炸开城墙。甚至在那个时候,就有人传说革命党人有种“人体炸弹”,不是现在极端恐怖主义者把炸药捆在身上的那种,而是说人把炸弹吞到肚子里,找到目标之后,一按按钮,人弹齐炸,威力无比。加上革命党人的炸弹战

战争中阵地前的尸体去哪了都怎么处理呢

衡阳保卫战打到1944年7月16日的时候,第十军已是死伤惨重:预备第10师伤亡90%、第3师伤亡70%、第190师只余400人,而配属给方先觉指挥的暂编第54师只剩下一个营的兵力。在正南和西南方向的山地上,日军虽然夺取了第一道阵地,却也付出了惨重代价,用“尸横遍野”这个词毫不为过,而紧急撤至二线阵地的第十军各部,也无时间无可能带走战友们的遗体。

第十军最有效果的战场发明就是“方先觉壕”,它的加强版是在阵地前的外壕中,自一半高的位置布下铁丝网并挂上铁刺猬,所以冲锋的日军一跳下去就被暗器所伤,又被铁丝网缠住无法隐蔽,而此时中国守军则摸近投弹,壕内日军大半被炸死。不过也有后遗症,就是日军的尸体会逐渐填满壕沟,成为后续部队逾越的通道,因此在激战时分,没有哪一方会考虑尸体的存在。

日军冲上高地后会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垒建战斗工事,以防被第十军的机枪扫射和进行对射,而遗弃的守军尸体就成为最后的材料,第十军工兵营老兵梁岳昆在战后曾经回忆张家山的战斗:“子弹打在人身上的声音肯定是跟砖石不一样的,被打成蜂窝的尸体有战友的,也有鬼子的,但是还是战友的多”。

抗日老兵梁岳昆说:“后来一想,就觉得对不起战友,人都死了,还要被打好多枪,一想到这事,眼泪就忍不住,但当时阵地上都是尸体,也找不到别的东西了,那年夏天的张家山,不敢想”。由于是鬼子进攻我军防守,阵地一点点被攻克和蚕食,第十军部队被迫一步步后撤,所以在这方面第十军确实比较吃亏。

衡阳保卫战虽然历时47天,但并非天天都在打仗,由于需要补充弹药、物资和人员,期间日军实际上共发动了三次总攻击,前两次攻击失败后,都会停下来进行整补。比如第一次总攻是6月28日开始的,打到7月2日深夜只占领了少数外围阵地,伤亡却高达5000余人,平均每天损失1000人以上,并且炮弹也快打光了,于是第11军司令横山勇叫停了进攻。

在停战间隙,日军就会派人去阵地前搬运尸体,以便弄回来集中火化,这些“搬运工”是不带武器的,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第十军自然也不会射击。同样,我方也会抓紧时间清理阵地上的战士遗体,鬼子也不会开枪开炮,毕竟他们的搬运工们仍然在我方的火力范围之内,这也是战场上的约定俗成,但是新的战斗一打响,所有这些事情又重新归零。

主攻张家山阵地的是日军第116师团黑濑平一大佐的第133联队,这个甲级师团的三个步兵联队都被加强到4000人以上,黑濑联队在炮火的掩护下以中队级为单位轮番发起百人级冲锋,在“方先觉壕”之前弃尸累累。该联队先后有五任大队长、十一个中队长毙命阵前,打到最后衡阳城破时,第133联队残余官兵不足300人,基本就是被泰山军剔成一副猪骨架。

每次阵地丢失,负责张家山防守的预备第10师都会出动部队在夜里反击,打到后来预10师已无兵可派,于是前文所述的军直属工兵营两个连奉命驰援,7月17日组织夜袭以恢复阵地。暗夜里山上伸手不见无指,双方士兵经常被脚下的尸体绊倒,工兵们只能靠摸军装来辨认敌我:棉布军装是自己人,卡其布就是鬼子,如此杀到天亮时分“伏尸没胫,阵地上已无可插足之处”。

然而天亮也就意味着日军的空地火力继续来袭,所以是没有条件清理尸体的,工兵们必须隐蔽起来躲避火力杀伤,7月的衡阳酷热难耐,一些不及清理的尸体很快腐烂,对两军士兵的意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纷纷称之为“灼热的地狱”。毫无人性的日军,因为久攻不克还曾经多次使用毒气,使战场上的情况更加惨不忍睹。

其实城外鬼子的日子也不好过,当时中美联合航空团大致掌握了制空权,每天均以战机支援衡阳战场,所以在不发动进攻的时间里,日军士兵都得猫在交通壕或者洞穴里,黑濑大佐的隐蔽部下面,就有第十军来不及带走的战士尸体,日本人也仅仅是在上面铺了一层土。战争的残酷,远超我们今天的想像,日军在衡阳伤亡数万,第十军牺牲7000,战场上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第十军是虎头蛇尾,而最漂亮的防御作战其实是1941年底的长沙守城,当时的方先觉还是预10师师长,两天两夜硬顶日寇精锐第3师团,终于让敌人掉头而逃,尸体也来不及仔细处理。第十军转入追击后,薛岳和参谋长赵子立从岳麓山下来,乘车视察战场,在八角亭看见大批日军尸体,赵子立慨然:“不是万不得已,日军不会扔下尸体,都会聚在一地焚烧,可见逃得狼狈”!

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和启示是什么

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是开始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启示是向俄国学习,走革命的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十月革命告诉了贫穷落后的国人,无产阶级革命也是可以取得成功的,无产阶级也可以当家做主。

十月革命给无措于救国的知识分子以希望,也让为民主革命备受封建军阀斗争,疲惫不堪的国民党人,如孙中山廖仲恺等人看到了曙光。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极大的鼓舞,看到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十月革命的胜利,帮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提高了对工农群众伟大力量和组织群众进行直接斗争的认识,从而推动了知识分子同现实政治斗争结合、同工农群众结合的进程。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00年前,孙中山要修建的的铁路有多长 为何现在还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