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不给孩子 贴标签 父母都应该好好看看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是真的懂孩子的行为吗,不建议贴标签给孩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有的家长喜欢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
  2. 一年级孩子没有提前学过数学,在学校被老师贴上反应慢的标签,我没有提前给孩子上课,是我做错了吗
  3. 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是真的懂孩子的行为吗
  4. 老师在班级群里上传孩子犯错的照片,合适吗

为什么有的家长喜欢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

好友姗姗跑来诉苦,说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变化特别大,一说他点什么,他就马上顶嘴反驳家长光看到他缺点,以前孩子从来不会这样。

我问,你都说孩子什么了啊?姗姗说没说啥啊,就是看到他有时写作业磨蹭感到着急训斥几句,大人们现在都觉得时间紧迫,拼命学习时间管理,孩子那么小,更应该知道珍惜时间啊。

我问,你说了几次啊?朋友说,看到了就说一下啊,这在家里不是很正常的吗?

我说,那你就是说多了,给孩子贴上了标签了,孩子有他自己的心理保护本能反应,你一说,他就会拿那句话来顶你,寻求自我心理保护。

啊,什么叫贴标签啊?

贴标签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标签效应。就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还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会使他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乱贴标签有时对孩子的心理伤害非常大,一不小心就会改变孩子的成长轨道。

丽对孩子从小照顾得无微不至,不能说百依百顺,也是很多事情大包大揽,早上起床都得天天叫,可见,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所欠缺,后来,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学校管理非常严格。

开学后不久,有一天,丽因为感冒起晚了,导致孩子也起晚了,就迟到了一次。丽被班主任叫去训斥了一通,说他们班从来都没有迟到的现象,孩子迟到拖了班级的后腿。

被班主任训斥了,丽觉得心情不好,回家就训斥了孩子。她本意是觉得班主任老师提出问题了,应该协助老师帮着孩子纠正。

可是没想到,孩子在班里开班务会时已经被点名批评并做检讨了,回来以后,又被丽这样训斥,孩子表面上不动声色,随后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不愿意和同学交往,讨厌班级,讨厌学习,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成绩一落千丈。

丽开始一直以为是学习压力造成的,总是到处诉苦,天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孩子怎么就不理解家长的心啊,怎么遇到困难就不能迎难而上啊。

后来,我们坐下来仔细分析原因,发现孩子的变化就是从那次迟到后的班会开始的。因为能考进重点高中的都是优中选优的尖子生,大家在初中时都被老师同学吹捧惯了,一到高中,竞争更加激烈,结果因为迟到这件小事,不到一个月,就被老师和家长打上了不能自律很松散的标签,加上高中学习压力更大,心理上很难寻找到优越感,顿时就很颓废,破罐子破摔,粗心的丽总以为是孩子不能吃苦的问题,其实是孩子被打上标签后,心理严重受挫,家长也不细心,没有及时地疏导造成的。

无论是姗姗还是丽,作为家长,我们日常对待孩子的管教经常会出现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将来能立足于社会。于是,看到孩子磨蹭就说两句,看到孩子调皮就训两句,看到孩子懒惰就骂两句,就在日常这不经意的两句两句积累中,无意识就给孩子打上了标签,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因为青少年的心理发育、认知能力都不完善,对于外界评价好与坏的辩识能力较弱,外界的影响,不管是好还是坏,都对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一个孩子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会下意识地产生一种认同感,并进而以此塑造自己的行为。而且,这种评价出现的次数越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塑造固化作用越强。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时孩子自尊心和心理受挫,不能正确调整,会觉得你说我不好,可能我真的不好,那我就和不好的玩吧。

我们平时做家长,一些有意无意的语言行为会给孩子贴上不正确的标签,使他们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不断地得到强化,造成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此不良心理行为左右终生。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长点心,不要乱贴标签害了孩子。

正确使用标签效应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未来。成功学之父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孩子。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将继母娶进家门。他父亲向继母介绍卡耐基时说“希望你注意这个全县最坏的孩子,他可让人头疼死了,说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理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句话,他和继母建立友谊。

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他继母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被贴负面标签呢?一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站在一起,让孩子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

接到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出现不良表现的反馈时,面对孩子,先冷静下来,不要一上来就劈头盖脸地训斥一番,和孩子坐到一起耐心分析一下原因,今后应该如何改正,并制定出由简至难的进步方案。

二是帮助孩子做好家校沟通。

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培育。现在学校的老师,往往一个人要管理班级很多个学生,不能要求老师面面俱到,什么问题都想在前面,老师是人不是神,自己孩子的问题想得到解决,家长就需要自己多努力,用巧妙的方式和老师沟通,请老师协助一起为孩子改变树立信心。

三是家长要不断加强学习。

孩子是家长一生丢不掉的责任,孩子的成长过程也需要家长不断的学习,学会用正确的教育理念陪伴孩子成长。不要轻易就给孩子做出非好即坏的简单定论。与孩子沟通时多表扬少指责,表扬要针对具体事具体化,不要总是笼统表扬:你真是个好孩子。遇到问题不要使用简单粗暴的训斥来解决。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要不断给孩子加强心理暗示:你肯定可以的,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活出自我。

养育孩子的过程有什么快乐?最快乐的就是看着他一点点茁壮成长。为了孩子能够茁壮成长,用正确的方式去爱他,千万不要乱贴标签害了孩子。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龙应台

一年级孩子没有提前学过数学,在学校被老师贴上反应慢的标签,我没有提前给孩子上课,是我做错了吗

老师给帖标签那是不对的,一年级的老师一定要照顾好没有上早期教育的孩子,把进度放慢一点。那么家长也要辛苦一点,因为孩子连标题都不认识,没有上早期教育的孩子,有一个好处是能很快接受老师的作提方法。一年级也是树立学习的信心和习惯的阶段,所以家长这时候要辛苦一点。你没有错,我们家的孩子也没上过任何早期教育班。

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是真的懂孩子的行为吗

关于父母给孩子贴标签的情形,大致分为以下3种:

01、正向标签。

如果父母给孩子贴的是“勤奋”、“努力”、“有爱心”、“乐于助人”等正向标签,则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格,并不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这一类标签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父母大可不必担心。

02、负面标签。

如果父母给孩子贴的是“胆小”、“害羞”、“懒惰”等负面标签,就会对孩子形成不好的影响。孩子可能会真的这样看待自己,并且表现出与之相应的行为,也会导致周围人以同样的眼光看待孩子,如果这种行为不断地得到强化,就会成为孩子的牢固印记。所以,这一类标签一定不要随意给孩子贴。

如果孩子确实很害羞,我们不应该对别人说:“我的孩子很害羞。”而应该说:“我的孩子现在觉得有点害羞。”这样说给孩子传递的信息就会变成某一刻的行为或感受,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标签或者会发展成孩子的一种特质,如此,孩子就有了更多的行为自由,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

03、僵固标签。

如果父母给孩子贴的标签是“聪明”、“有天赋”等与生俱来的标签,这一类标签虽然表面来看是正向的,但是却会让孩子因为害怕失去这种评价,而变得不愿意探索与冒险,形成一种僵固的认知思维模式,最终会导致孩子因为不求上进,而逐渐失去积极的标签。所以,这一类的标签也要慎用。

我是@百合妈妈读心理,育儿达人,多平台签约作者,我只写有温度的育儿文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赞赏!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师在班级群里上传孩子犯错的照片,合适吗

昨天是各大小学开学的日子,孩子们都穿着新校服开开心心地上学去了。一天结束后,小学二年级张瑞的妈妈却表现地非常不开心。细问之下才知道,孩子今天忘了带一本暑假作业,而老师却毫不客气地让孩子罚站,并拍照后发送到了班级微信群里。张瑞的妈妈看到微信群时脑子一懵,因为老师不仅没给孩子打马赛克,还着重提到了孩子的名字,并声称这是给孩子的一个警告。而当天被老师以此方式作出警告的还有其他几个孩子,理由有的是作业完成情况不好;校服没穿;迟到等等。

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老师毫不客气地拍照,并发送在微信群里,张瑞妈妈心里非常难过,她一方面认为老师的这种做法并不能起到正确教导孩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则认为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而当她就自己的这种心理和其他家长交涉时,有的家长却认为老师这样做是恨铁不成钢,是负责任的表现,劝诫张瑞妈妈不要小题大做,习惯就好。

那么,老师在班级群里上传孩子犯错的照片是否合适呢?如果不合适,又错在哪里?作为家长,该如何劝诫老师的这种行为,又该如何挽回孩子自尊心呢?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

1.老师的做法是否合适?错在哪里?

老师在班级群晒孩子犯错的照片,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合适的。虽然我们认为作为老师,对孩子严格要求是一件好事,但要求严格并不等于可以进行变相惩罚。孩子有些事没做好,身为老师可以对孩子进行惩罚,让孩子记住这次的教训。而这种违反孩子肖像权、伤害孩子名誉权和自尊心式的惩罚显然非但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2.作为家长,该如何劝诫老师的行为

我们常说“教不严,师之惰”,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我想家长的心理也是不好受的,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希望能遇到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可有些老师虽然负责,但同时也有一些做法是不当的,我们家长可以心平气和去进行规劝。建议家长首先肯定老师的负责行为,并对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接着就可以提出自己希望改进的地方,比如同意老师适当对孩子进行惩罚,但不同意老师将惩罚照片发在班级群里,最后表明态度,告诉老师自己会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并希望杜绝以后类似事件的发生。

我知道有些家长很护孩子,看到孩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恨不得赶紧向老师讨一个说法,甚至联合其他家长一起抵制老师,这种行为也是不妥的,这样会让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束手束脚,难以开展。

3.作为家长,该如何安慰并引导孩子改正

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是一样,谁都喜欢被赞美,不喜欢被批评,更何况是公开的批评。在孩子自尊心受伤后,父母应及时宽慰孩子,告诉他老师这样做只是希望你更努力、更完美,是没有恶意的。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所犯的错,并想想以后要如何改正,告诉孩子只要你不再犯类似的错误,那老师也不会再这样对你。

4.建议家长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这件事情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接受惩罚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拍照片无非是想让家长配合监督执行,但这件事在家长看来就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整件事的中心都是围绕着孩子。我们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让老师和家长都放下心结,必须由孩子去完成。孩子可以独自去向老师认错,指明自己错在哪里,今后将如何改正,同时对老师说出自己所受的伤,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以后犯错了自己可以接受惩罚,但不能接受老师拍照以及发在班级群的行为,希望老师能多体谅一下自己。

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

OK,关于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是真的懂孩子的行为吗和不建议贴标签给孩子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生气,也千万别对孩子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