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开始,苏军军团级平均年龄比德军轻12岁,年纪大的去哪儿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二战期间农业与农村的主要特征是这个问题,二战建议考农业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近100年前的大萧条导致二战爆发当时哪个行业基本不失业
  2. 二战中国工业为什么很落后
  3. 二战期间农业与农村的主要特征是
  4. 为什么美国能赢得二战

近100年前的大萧条导致二战爆发当时哪个行业基本不失业

以1929-1933年大萧条的美国为例。

1941年12月8日,美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此展开广泛的征兵工作,征兵过程中由于身体原因被淘汰的参与征兵的人员达到了4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一批人都是经过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时代成长起来的,很多人严重的营养不良,体检不合格,被称为“萧条的一代”。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经济大萧条是多么的可怕。

美国1929-1933年的国家GDP分别是:314亿美元、285亿美元、263亿美元、226亿美元、222亿美元,1933年和1929年美国GDP的比值是70.7%,下滑了将近30%;1929年-1933年美国的股市下跌85%;失业率在1933年达到33%;投资严重不足。(1930年代美国的失业大军等待就业,自己降低薪水)

这是10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可谓是百业凋零。创造“柯立芝繁荣”的美国前总统柯立芝在1933年临终之际哀叹:“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1933年3月,美国工人失业人数1700万,半失业人数不计其数;农民破产人数几乎达到102万人,很多人沦为佃农、雇农等。(1930年代美国的街头的救济站,分发食物)

1929年-1933年美国那些行业的人基本不失业?

美国是一个独立国家,尽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蔓延,总有支撑整个国家运行的一些行业存在,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基本不失业的。从两个层面进行不同的分析如下:

一、维持国家基本运行部门人员基本不失业。

美国带有国家名义的政府人员、军队官兵、预备役官兵以及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的人员一般都不会失业。

政府工作人员维持国家政权运行;军队、预备役维护国家安全;国有企业维护正常社会稳定和生活秩序。

美国也有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的企业。

1、美国联邦政府管理的企业。

主要包括部分电力行业的企业;美国全国的邮政系统;国土管理企业,主要有森林保护和公园管理;部分运输业,包括铁路、航天、军用航空、航空管制等;部分保险业,包括受理房屋保险、航运保险、股票市场保险、老年人退休金保险等业务部门;国有医疗卫生行业部门;部分工业,包括国有印刷企业和军工企业;国有环境保护企业。(美国邮政,UnitedStatesPostalService,USPS,又称美国邮政署,属于独立的美国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管理的规模比较大,在行业中占比也相对较大。

2、各州政府管理的企业。

美国各州的企业一般都以某某管理局的形式存在,主要集中在八个行业,如下:

州内部分保险业、州内部分电力供应、州内部分的公路、港口业、医疗保险、公共交通、彩票发行、烈性酒类等。

如有公共交通管理局、污水管理局、桥梁隧道管理局等。

3、市镇管理的9个行业。

市镇内的公共汽车和地铁,自来水的供给和污水处理,垃圾的收集和销毁,部分电力供应,市镇内的港口,飞机场,小学和图书馆等文化教育事业,公园和体育场等公用设施,医院诊所。

这些国家管理的企业在全行业中占据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1929-1933年,以上的美国国有企业有的早就存在,如美国邮政;有的在大萧条时期建立,如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负责电力和农田灌溉管理;有的在大萧条之后建立。

二、从单纯的行业分析那些行业失业较低?

1929-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各行各业都遭受重大的打击,但是也有部分行业的失业率很低,主要包括:

1、国家机构行业;2、社会保障行业;3、卫生行业;4、教育行业;4、水利管理行业;5、公共设施管理行业;6、生态保护和治理行业;7、科技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8、专业技术服务业;9、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10、保险行业(国有部分);11、邮政行业;12、铁路运输业;13、航空运输业;、14、公路道路运输业;15、电力、热力供应业;16、水生产和供应行业;17、军工业;18、军人行业。

这些行业是维持国家政权运转、国家安全以及人民正常生活所必须的一些行业,其中很大一部分国家参与其中,因此失业率比较低。

在1929-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世界各国为了对抗危机所做的工作都很多,美国是做的比较成功的。德国希特勒上台之后,积极推行国有化策略以应对危机,最终走上了法西斯之路,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其实美国的公务事业人员非常多。2017年2月,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公务人员2232万人,其中联邦政府公务员282万,州政府公务员509万,地方政府公务员1441万人;

其中在一些国有企业占比非常大,具体如下表:

这些人也是美国公务员的一部分,类似于中国的事业编制和国有企业人员,占比达到了57%。

二战中国工业为什么很落后

我们现在说民国工业不行,指的是重工业。

不是说民国一点工业基础都没有。

轻工业方面,民国还是有一定建设成就的。

也正是因此,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内才会产生到底是优先发展轻工业,还是优先重工业的讨论。

如果优先发展重工业,基础几乎没有,发展难度大,出成绩也慢,费力不讨好。

相比较而言,轻工业已经有一定基础了,优先发展,出成绩较快,能立竿见影。

后来讨论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老一辈人不畏艰难,优先搞重工业。尽管困难重重,但仍然做出了傲人的成绩。

那么,为什么新中国刚成立,就敢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只用十年就初步实现工业化。

而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了三十多年,却不行呢?

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这里只说一个关键原因,那就是对于民国统治者而言,搞重工业建设,不划算。缺乏做这事的动力。

重工业不比轻工业,这个星期建厂房,下周买机器、原材料回来。牵根电线进厂,招呼工人启动机器,产品做出来,马上拿去卖钱,就能收回投资。

发展重工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短期还肯定看不到效益。费力不讨好。

就拿造枪炮来说。

想要造枪炮,先得学会发电。没有自己的电厂和电力传输网,没有大量的电能,机器压根都无法运转。

有了电,只是第一步。后面的钢铁冶炼,材料加工和检测,一个比一个难。

如果所有生产设备都要自己制造,那难度就海上天了。

当然,搞工业化也不是什么都非得自己造。

当年清政府搞洋务运动,设备就都是买的。

那个年代,没有现在的技术壁垒。只要银子给的足够多,什么都可以在国际上买到。

机器设备可以买,技术可以买,甚至工厂和工人都可以打包买回来。并不一定要自己制造设备,培养人才。

实际上,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之所以能“少走弯路”,十年就立竿见影,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苏联买买买,直接从西方获取了现成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既然苏联可以,民国当然也可以。

只要舍得投钱,把设备买回来,人才高价聘过来,基建搞好,一样可以自己生产。

然而,民国的稀烂是渗透到骨子里的。

对于民国军阀而言,再怎么“少走弯路”,也需要自己“走路”。

而自己“走路”这个事,恰恰是民国统治者不能接受的。

为什么不能接受呢?

因为民国统治者,深受“买办”阶级影响。

买办的利益,很多时候与统治者挂钩。

所谓“买办”,就是现在的“代购”。

这些“代购”者,赚了钱,就存外国银行。他们只对钱效忠,对祖国是没有感情的。

如果为了搞工业化,政府把大量的钱都投入到了发展工业上,导致进口商品减少,买办无法再从代购过程中,赚取高额差价。这对买办阶级而言,是接受不了的。

所以自己搞制造,买办群体肯定会反对。继而影响决策者。

看到这里,有人会感到疑惑:自己造,打好基础,不是一样能赚钱吗?若能出口,可能还赚的更多。为什么当时的统治者就不能逼迫买办阶级妥协,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也很简单。

因为民国时期乱呀。

袁世凯做总统,仅四年就被气死了。

之后的黎元洪、冯国璋、段祺瑞、徐世昌、曹琨、张作霖等,都没有熬过四年。

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基本就是没有。

今天我兵强马壮,我就是总统、总理。

明天我被打败,我就是下野闲人一个。

连总统、总理的任期都没有保障,没功夫搞建设。更何况是各衙门的负责人。

其实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北洋时期,敢搞重工业的,都是统治时间比较长的地方军阀。

比如东北的张作霖,山西的阎锡山等。

反倒是入主北京的直系、皖系军阀,在建设上没什么建树。

相比于北洋,后来的国民政府时期,统治基础算是比较稳固的。比如蒋介石集团,对东南地区的控制就比较牢固。

蒋介石可能管不了全国,但在江浙沪那一亩三分地搞重工业建设,他还是可以的。

而也正是因此,在“黄金十年”期间,蒋介石还真的让下面的人,制定了一份关于发展工业化的规划方案。

只是很可惜,由于阻力太大,这份工业发展规模最终没能落实。

来自哪里的阻力呢?

主要有三点。

首先,最大的阻力就是蒋介石自己。

他为了扫清异己,和派系打,和红军打。打的财政严重赤字。

没钱了怎么办?只能借钱打。

钱全被蒋介石拿去打仗和还债了,哪有发展工业基础的资金?

为了钱这个事,蒋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还与他争执过。

争执的结果是蒋介石打了宋一巴掌,气的宋当场辞职走人。

宋撂挑子不干后,他另一个姐夫孔祥熙继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

孔祥熙这个人,半官半商,对敛财有极高的欲望。再加上蒋让他接宋的班,就是让他解决财政赤字问题的,他干不好就得滚蛋。所以他担任财政部长期间,专心敛财,供蒋介石打仗。

所谓的工业发展方案,就被他束之高阁了。

后来宋子文官复原职,却性情大变,不再提建设,专心敛财,垄断资源,沦为买办。很大一个原因就被姐夫一巴掌打飞了理想。

在宋看来,天下是姓蒋的,你老蒋自己都不关心国计民生,我凭什么还忧国忧民?

第二大阻力,来自地主。

发展重工业,除了领导层有魄力,财政要有钱外,土地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无论是办工厂,还是建矿场,都需要大量土地。

等工厂运转了,矿场开工了,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运输,又需要公路和铁路。

而修路,又需要占用更海量的土地。

干啥都要用土地,那土地从何而来?

民国的土地,在地主、富农、以及中小自耕农的手里。

主要的,还是在集中在前两者手里。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土改,国民政府得花多少钱把土地从地主、富农手里买过来?

而且,人家地主、富农愿意卖还好。

死活就不卖呢?就跟现在印度一样,政府要修高铁,地主、农民死活就是不卖地。

原定2022年通车的印度高铁,征地征了四年之久,结果征到现在都没完成。更别说是开通运行了。

这还搞个鬼的重工业?

搞工业化,本来就费钱。

蒋介石打仗,财政本来就赤字。

如果连征地也是一件巨麻烦的事,那国民政府的那些大员,谁还愿意为此而操心?

既然如此难搞,那干脆不搞了。把经营权卖给洋大人,让给洋人搞去。

额外一提。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大部分完成了工业化的大国,当年都搞过土改,或者类似于土改的运动。

比如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的西进运动,麦克阿瑟在日本的全方位改革。

只有通过改革,把原有的土地所有权打破,工业化才了大规模铺开的基础。

有些国家没有搞过土改,但也有土地强制征购法令,比如德国。

一个国家想搞好工业化建设,肯定是要伤害一部分利益的。这无法避免。

第三个阻力,就是前面说的买办。主要是当时的江浙财阀。

江浙财阀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金库。正是他们出资,用真金白银支持了蒋介石清党,蒋才获得国民党总裁的地位。

所以蒋介石对江浙财阀的利益,非常重视。

而江浙财阀获取利益的方式,主要就是垄断渠道,让自己成为中国人民和英美列强沟通的中间人,从贸易中获取暴利。

小到老百姓用的生活品,大到国内军阀需要的武器装备,只要国内不能生产的,需要从英美进口的,都得先找他们。因为只有他们才有采购权。

比如江浙财阀的代表人物虞洽卿,他资助蒋介石上台后,得到蒋的回报。抗战期间,利用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会长身份,垄断粮食等资源的进口,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

还有沦为买办后的宋子文。当年曾有人建议国民政府投资,建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抗生素生产线。结果宋子文却说:美国的盘尼西林都吃不完,还用自己生产?

言外之意,自己在中间有利益。要是抗生素国产化了,自己还赚个鬼?

像这种买办阶级,其实现在也有。

比如前些年,“美国良心”公司的CEO杨某某就曾说:外国的芯片多的是,买就行了,我们还用自己做?

言外之意,我们“美国良心”公司与国外商政两届关系极好。我们不愁买不着。

看这套说辞就知道了,买办,永远是最不希望自己国家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一群人。

如果他们影响力弱,倒还好。

如果他们影响力强,那简直是灾难。

而很不幸的是,这些人在当年,偏偏就是有影响力的势力。

1930年代,曾有实业家瞅准商机,想入局钢铁产业。结果被南京国民政府一纸禁令驳回。

买办们自己不发展,也不准别人发展。

国民政府由这样一群人控制,想发展中国的重工业和制造业,无异于痴人说梦。

写到最后。

1944年,美国政治家威尔基访华(曾代表共和党参与1940年的总统大选),蒋介石在接待期间对威尔基表示:中国不需重工业,仅希冀能成一三民主义体制之工业即足。

这话被当时陪同的军令部长徐永昌记录在了自己的日记中。

可能,当时的蒋介石是真的丧失了在中国搞重工业的信心。

二战期间农业与农村的主要特征是

因为缺乏劳动力,大量田地荒废。

为什么美国能赢得二战

隔岸观火、以逸待劳、视机参战、坐收渔利!这就是美国能赢得二战的“秘籍”!美国在二战中贡献最大,同时也是二战中最大的赢家,美国因为赢得了二战,才由世界大国逐步变成了世界强国!

1、地缘优势:美国地处北美大陆,东临太平洋、西接大西洋、北依加拿大、南靠墨西哥,美国周边只有两个邻居,而且都是美国的小弟,东西两个大洋,更是美国的天然屏障,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世界无人可比。陆地接壤的没有敌对国家,两个大洋做屏障,使美国成功的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侵害。优厚的地缘环境,使美国得以闷声发展。

2、以逸待劳: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军队,在希特勒的指挥下以“闪电战”军事侵略波兰,并在半个月内占领这个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希特勒又以同样的闪电战方式迅速的占领了丹麦和挪威,然后在1940年的上半年,纳粹德国就占领了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侧翼攻入法国,就此大半个欧洲都收入希特勒的囊中,随后,英国对德国宣战,至此欧洲大部分国家被卷入二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为首的“同盟国”,在以希特勒为首的“轴心国”的对抗中苦苦支撑、节节败退!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数以亿计的欧洲人民在希特勒的铁蹄下惨遭蹂躏,而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却在大洋彼岸,隔岸观火、按兵不动,只是在物资和武器方面满足欧洲“盟友”的支持,在法国和英国等“铁杆盟友”的再三请求下,依然按兵不动,不肯出动一兵一卒帮助欧洲盟友,美国国会甚至十几次否决了罗斯福总统的“出兵欧洲”的总统令。从1894年,美国经济总量超过英国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真正的“世界老大”,而在一次世界大战到二次大战前期的1941年之前,美国利用老牌发达国家深陷战争泥潭之际,迅速发展经济,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迅速与老牌欧洲强国拉开距离,在二战开始后,美国的黄金储备已达1.5万吨,已经占全世界黄金储备的70%,而钢铁、炼油和武器研发制造等方面,都据世界前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就生产了10万辆坦克、29万架各式飞机、230万辆各式机动车、140艘航母和500余艘各式战舰。二战期间,美国提供给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武器和物资,占全世界的一半。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巨大生产力。而美国直接参战时间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二战已经进行了近3年。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没有丝毫殃及,可以说是美国以逸待劳超越老牌经济大国的重要所在。

3、视机参战: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被迫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时美国向“轴心国”宣战,并派兵增员欧洲,至此,美国全面加入二战。由于美国的加入,二战局势迅速扭转,胜利的天平向“同盟国”一边倾斜。其实,美国全面介入二战的时机恰到好处,在欧洲战线的前期,强大的纳粹德国军队所向披靡,几乎打败了所以欧洲国家,只是在侵略苏联后期,纳粹德国才在进攻中受挫,这时恰好美国进入“诺曼底登陆”成功,使德国陷入总退却,导致后来的德国战败。二战美国的介入看起来是必然,但是也或多或少的有“被迫参战”的机会所致。

4、坐收渔利: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美国的罗斯福、苏联的斯大林和英国的丘吉尔迅速的坐在了一起,三巨头开始“瓜分世界”了!在此次“瓜分”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然后是苏联,而由于国力比较弱小,前“世界老大”的英国,是最吃亏的。从亚洲的日本、韩国到菲律宾及马六甲,到处都是美国的利益,在欧洲,美国除赢得了大半个欧洲发达国家的支持外,也在德国的分裂中占有一半。

二战中美国人没有少付出,不过,美国也是二战中最大的赢家!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直击二战战场上真实的残酷画面 生命的终结,比电影中真实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