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于丹论语交友三益三损,以及三种人不建议念佛经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于丹论语交友三益三损
《论语季氏篇》中。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在这章经文中,孔子按人的品质,把人分为六种类型,其中三种类型对人的道德修养是有帮助的,称为益友要多交往。他们是:正直的人、诚实的人、见多识广的人。而另外三种人对人的道德修养是有损害的,称为损友。他们是:逢迎谄媚的人、表面友好内心奸诈的人、花而不实的人。这样的人一定要远离。
佛经一般都是什么人撰写的
这个问题在宗教层面和历史层面的答案是完全不同的。
先看宗教层面。佛教目前有三个主要的流派,分别是在中国汉族地区以及韩国,朝鲜,日本和越南大部分地区通行的汉传佛教,中国藏族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外蒙古,尼泊尔等地通行的藏传佛教,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和斯里兰卡通行的南传佛教。三大宗派所信奉的佛经也就是大藏经内容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南传佛教的佛经现在认为是释迦摩尼生前口授,死后由弟子阿难背诵出来的。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经,则不仅包括这一部分内容,还包括后来佛教当中发展的一位关键人物,龙树从龙宫当中所取出来的大乘经。两者的说法都带有较为浓厚的传说成分,尤其是后者还有很强的神话色彩,可信度都不是很高。当然作为宗教本身而言,并不寻求逻辑上的自洽或者合理性,只要信徒乐意相信怎么说都是可以的。
从真实历史层面来考察,目前三大佛教流派的佛经,大体上可以把佛经的来源分为以下几类。
第1类也就是历史,最久远的佛经应该就是汉传佛教大藏经当中的杂阿含,还有南传佛教大藏经经部中的相应部。两者内容有关联,相似性比较高。应该是同一起源后世流传过程当中出现了内容上的差异。从整体来看杂阿含应该更淳朴原始一些。除了杂阿含以外,还有三部阿含经。和南传佛教大藏经当中分别对应为长阿含和长部,中阿含和中部,增一阿含和增支部。现在认为这些是在杂阿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对照。这些经典应该是佛教最早期的文献。一开始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以背诵的形式传播。后来逐渐采用书面形式传承。从这些经书的最初来源来看,确实应该理解为释迦摩尼身前的教诲,由后世的信徒整理而来。
第二,后世的印度信徒自行编著。这个里边就包括了汉传大藏经当中的大部分内容以及南传大藏经的小部。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大量佛经其实都是这一类。比较典型的比如金刚经,法华经,维摩诘经等等。此类经典是后世的信徒在原有佛经的基础上自行理解阐发而形成的。当然并没有以作者自己的名义发表,依然采用了佛经的名义。这种情况下作者究竟是谁是没有办法考证的。之所以下这种判断,主要是因为这些佛经的传承都是从佛教兴起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如果是早期佛经的话,不可能有这么长的空档期。南传佛教的小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佛经的地位,只是到了很晚的时候才被归入经的部分。而恰恰是这一部分内容,现在反而成为了南传大藏经的主体。
第三,中国本土的信徒自行编写的佛经。在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代时候禅宗六祖慧能口传,弟子笔录的六祖法宝坛经。实际上除了这部经书以外,现在收入汉传佛教大藏经的不少佛经其实也是中国信徒编写的。比如佛说父母恩重经。古印度文化当中没有孝的概念。所以这种推崇孝道的佛经不可能是从古印度传来的,只能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编造这种佛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和儒家和佛教之间的关系。作者当然是中国人。至于究竟是谁,由于没有留下相关的完整信息,自然就不可考了。
当然还必须指出的是广义当中的佛经,除了包括经以外,还包括论。论实际上就是非常明确的指由后世僧侣所写的对于佛教思想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这一部分内容本文没有讨论,主要是因为其界定已经非常明确了。
可见,现存的佛经没有一本是严格意义上有释迦摩尼写成的。只能说有极少部分和他的关系非常密切,比较能体现他当时的思想。其余大部分佛经都是后世僧侣所写,反映了他们的思想。至于宗教层面上的解释,作为信徒可以采纳,非信徒就另当别论了。
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读懂《易经》
天盘八卦--周易平面宇宙模型的推演及其意义
周易宇宙模型失传之后,经过邵雍们的胡搅蛮缠,二千多年以来,?周易?真的无人能读懂了。但其实?周易?的脉络是很清晰的,还是能够读懂的。本文就开个头,以推演周易平面宇宙模型(天盘八卦)为例,为各位理出一个头绪出来。
太愚在前面的文章中,曾介绍过天盘八卦的推演,但较简要。现作详细介绍。
1.推演八卦卦位
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如图一。
图一
在上述这个圆形之中画一根贯通圆形的水平直径,如图二。
图二
图二之中,上半圆表象阳,即天;下半图表象阴,即地,故?系辞?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就是说,图中的一横表象道。
八卦图最早是伏羲推演出来的,故人们把上述由图一变为图二的过程称为“伏羲一画开天地”。
再在图二之中画一根中垂线,如图三。
图三
再把图三之中的四个分块平分,如图四。
图四
?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这是排定八卦卦位的依据。
初涉易道的朋友,需牢记以下关系:
天地=乾坤=父母,
雷风=震巽=长男长女,
水火=坎离=中男中女,
山泽=艮兑=少男少女。
这四对卦,又称为夫妇正配,即每一双卦,都是一对夫妻。
在排卦位时,还必须明确:第一,阳为天,阴为地,故阳卦表象天,阴卦表象地;第二,排卦须符合古代礼法秩序,因为?周易?成书的时代是最讲礼制的年代。其基本秩序是:父母-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第三,排卦时,须以夫妇正配成双成对演进。
天地定位:把表象天的乾卦排于图四之中水平线(道)之上的左侧第一个卦位上,把表象地的坤卦排于道之下的左侧第一个卦位上,如图五。
图五
当乾坤两卦确定之后,其他卦的卦位也跟着可以确定下来,这就是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把艮卦和兑卦填入乾、坤二卦的对称卦位上,如图六。
图六
气,空也,空气也。图六之中的艮、兑两卦与乾、坤两卦之间隔着两对空缺的卦位,象这两对卦之间以气流相通,是谓通气。
所以,“山泽通气”的意思是说,把艮、兑二卦排好之后,这两卦与乾、坤两卦之间的关系,是气流相通的关系。
把艮兑两卦排出来之后,就明白古人为什么在说完“天地定位”之后没有接着说“雷风相薄”,而先说“山泽通气”,原来,这是出于对称性演绎卦位的需要,才作出这种有违古代伦理秩序的表述的,否则,就是拿着枪指着他的背,古人也是不敢忘记礼法秩序的。
雷风相薄:薄,“林薄也”,即林木之间长得密密麻麻,距离贴得很近叫做薄。“薄”字从艹,是以草叶很薄以表薄的概念。相薄,引申为贴近。
所以,雷风相薄的意思是说,在贴近乾、坤两卦的卦位上填上震、巽两卦之后,震、巽两卦与乾、坤两卦呈贴近相邻,如图七。
图七
水火不相射:射,即射线。沿着两点画一根延长线,就叫做射线。两个对宫之卦的关系,就叫做相射。例如,邵雍的所谓“先天八卦”,其坎、离相对,就叫做水火相射。大师们对邵雍之图中如此直白的“水火相射”的关系居然连质疑一下的勇气都没有,真的是匪夷所思!
所以,在图七中所空缺的两个卦位上分别填上坎、离两卦,这两个卦之间的卦位关系不是相对相射的关系,且这两个卦与乾坤两卦之间也不是相对相射的关系,如图八。
图8
2.配置象数
?系辞上?第九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这段话论述到周易有10个象数。
1)配置象数10。?系辞上?第十一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古人在绘制八卦图时受到启发而归纳出来的宇宙生万物的概念,具体解释详下“太极原理”。
为完成象数配置,在此先要明确,太极包括初极和终极,其中,以0表象初极(古时没有0的概念,是为混沌),以10表象极大即终极。由图一变为图二的过程,就是“太极生两仪”。据此,在图二的水平线的一端写上数字10,以表象终极(极大);在另一端写上数字0,以表象初极即极小(过去没有0的概念,是为混沌)。成象如图九。
图九
2)配置象数5。“天数五,地数五”,意思是说,5数既是天数,也是地数。故在图三的中垂线上端写上一个5数,以象天数五;在中垂线的下端写上一个5数以象地数五,如图十。
图十
3)配置其他象数。?系辞下?第四章:“阳卦奇,阴卦偶。”故阳卦配置奇数,阴卦配置偶数。
上述已明确了5数、10数之位,只余下1、3、7、9四个奇数,和2、4、6、8五个偶数。前面又已明确,“道”以上为阳为天,以下为阴为地,即乾、震、坎、艮为阳卦表象天,配置天数即奇数;坤、巽、离、兑为阳表象地,配置地数即偶数。
按顺配和逆配,得到两个方案,如图十一(方案一),如图十二(方案二)。
图十一方案一
图十二方案二
上述两个方案,选用哪一个?
?系辞上?第章:“天德不可为首也。”首,即首数。方案二(图十二)之中乾卦之数为一,是“天德为首”,与“天德不可为首”的论述不相符,故方案一(图十一)是最终选用方案。
这个平面图,有天有地有万物,能够演绎宇宙万物的生灭、循环往复和更新换代(详下),它无疑是一个平面宇宙模型。
3)验证象数配置的正确性。第一,?系辞上?第九章:“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由于?系辞?把5数列入天数,10数列入地数,故
天数=1+3+5+7+9=25;
地数=2+4+6+8+10=30。
凡天地之数=25+30=55。
第二,?系辞上?第九章又云,“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五位,即5数之位。图十一中两个5数居于中轴线的两端,故这根线就是五位。相得,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合,同也。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意思是说,以5-5线为对称线,对称位置上每两个数分别相加,其和均相等。
7+3=10,
9+1=10,
10+0=10,
6+4=10,
8+2=10,
中轴线上两个数相加,5+5=10。
是为五行相得而各有合。
前文已用“乾之策”“坤之策”“二篇之策”三个数作过验证,在此不再重复。
所以,象数的配置是正确的。
请死抱邵雍大腿不放的大师们用邵雍之图去算一算,看它能否得出“天数”“地数”“凡天地之数”。邵氏之图犯了如此简单的小学生级的错误,还有人说什么邵雍之图不是太愚这样的人可以否定得了的!在太愚的眼里,邵氏之图一文不值!
3.太极原理--原始反终原理
上引?系辞上?第十一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一段话讲了宇万物是如何生成的。
1)太极的概念。如上所述,图十一中的10表象极大,0表象极小,则图中的0-10线的两端表象两极(极小,极大),即初极和终极。所以,0-10线就是太极。
太极本来无形,把它抽象为“一”字形,故又称为太一。?庄子列御冦?:“欲兼济道物,太一形虚。”
2)宇宙万物的生成。
太极生两仪:
仪,即遵守一定规则的匹配关系。在图一之圆中画一根直线变为图二,图二之中的两个半圆完全对称,匹配也;且上半圆表象阳,下半圆表象阴,即阳在上,阴在下,规则也。所以,图中的两个半圆就是两仪。
由于是画了一根线(太极)之后,才得到两个半圆,故称为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象者像也,即一模一样。图三之中的四个分块,不就是一模一样的吗!所以这就是所谓四象。
由于四象是在“两仪”基础上产生的图形,故称为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把四象平分,再配置八卦,不就是四象生八卦吗!
八卦表象万物,所以,上述演绎过程就表象宇宙从虚无之中分化出阴阳,阴阳交媾生成万物。
敢问大师们,邵雍之图如何去生成万物!
3)太极原理--原始反终原理
第一,宇宙万物的一个生命过程。?系辞上?第四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这段话蕴含太极原理。
把图二和图十一综合在一起,成象如图十三。
图十三太极简图
把上面这段话翻译为:易图是天地的模型,因此能够用画在丝帛上的易图来演绎以模拟解释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通过这个图,向上看到的是表象天的阳卦及其象数,向下看到的是表象地的阴卦及其象数,由此可知,事物隐秘的一面会通过其表征反映出来。图中的数通过“道”实现原始反终,看了这个图,人们就懂得万事万物都有生有死的道理。
图中的原始反终是以卦与数结合,再通过道来实现的:
阳卦(0)→艮1→坎3→(5)→震7→乾9→(10);
阴卦(0)→兑2→离4→(5)→巽6→坤8→(10)。
两列数交汇到10之后,再沿着10-0线回到原点(0),是为原始反终。所以,0既是始,又是终。
两列数交汇到10,10是极限,再回归到0,就像一个生命走到极限之后,复归于虚无。
图十四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一个生命历程,故知死生之说。
第二,宇宙在“生成-消亡-生成-消亡”之中循环
由太极简图可知,当宇宙由极限归0恢复到原点之后,不知经过多久,0(混沌)又分化出阴阳,阴阳再交媾生成万物(八卦),然后又发生原始反终归0。所以说,宇宙是在“生成-消亡-生成-消亡”中循环。用框架图表示如图十四。
图十四
4)万物的更新换代和循环往复
?系辞上?第四章:“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这段话蕴含万物的更新换代和循环往复的原理。
插入太极级数扩展图--太极全图,如图十五(其由来详见前文,在此不再复述)。
图中,每一级数代表一代,级数扩展至无穷,表象万物生生不息。
第一代(0-10)按上述太极简图的方式演绎实现原始反终,表示第一代终结,然后进入第二代:
阳卦(10)→艮11→坎13→(15)→震17→乾19→(20);
阴卦(10)→兑12→离14→(15)→巽16→坤18→(20)。
两列数交汇到20之后,通过10-0线实现归0(原始反终),表象第二代消亡,;然后又进入第三代的演绎,以至无穷,是为太极。
再回头解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道本无形,故精(密)。道的概念源于天盘,故天者道也。天者气也,天盘配置八卦,八卦是万物,故说精气为物。
太极全图以级数之间的往返实现循环,好比游魂,故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5-5线表象鬼神,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周易模型在秦汉相交时期失传以后二千多年来,再没有人能够读懂?周易?了,但又想对其中的太极作出解释,于是,北宋的周敦颐提出了“无极生太极”说(源出老子),终究不通。到了明朝,由赵撝谦、来知德等人抛出一个所谓双鱼太极图冒充太极,明清以来,其图大行其是,真太极就无人继续探究了,终给太愚拣了一个大便宜!
4.太极原理的当代意义
现代宇宙理论对宇宙的起源说,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大爆炸起源”说。用两个图来表示,如图十六,如图十七。
图十六
图十七
这两个图都是基于俄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亚历山大.佛理德曼对宇宙所作的解释,由美国物理学家哈瓦.罗伯逊和英国数学家阿瑟.瓦尔克所建立的宇宙模型,称为弗利德曼宇宙模型。
如两个宇宙模型所示,在早先,宇宙以一个奇点存在(估计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突然间发生一次大爆炸,然后宇宙不断扩展。在达到极限时,宇宙开始坍塌,最终又收宿到大爆炸前的奇点。这与太极原理是多么相似!
各位大师,请看看吧,周易的理路真的是很清晰的,但在邵雍们的努力下,它成了一锅烂粥,而易学大师们一直都在津津乐道于阴阳五行而不能自拔,这就难怪有人说周易没有价值了。
但是,当太愚把太极的真相揭示出来之后,相信没有人敢漠视它了!
“人不能跟命争,人争不过命”这句话对吗
答: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不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命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命运。
一、先天的命运;
就是说,一个人生下来,福报多大,吃多少饭,用多少水,什么样的命运安排,都是先天注定的,所谓,好命天天好,一直活到老;坏命天天坏,越活越不自在;不好不坏命,这辈子也就那样了。
二、后天的命运;
这个变数就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先天的命运,是命中注定的,但是,后天的命运,是可以改变先天的命运的,
怎么改变?
一心向善,行善积德,只做善事儿,不做恶事儿,立志做一个大善之人;
正是因为这样可以改变命运,所以才有了,明朝的袁了凡给他的后代子孙,写了一篇家训,《了凡四训》,书中说到,袁了凡由一开始的信命,到后来的不信命,积极地改命,从他命里注定的没有孩子,到有了两个儿子,命里注定的五十三岁的寿路,变为七十四岁,吉祥而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只要处处行善积德,一心向善,做一个大善人,大好人,命运就可以改变,由不好的命运,改变为好的命运;
同样,命里注定的好的命运,也可以由于自己的胡作,而改变为不好的命运,比如,现在的被惩治的贪官们,他们的命哪个不好?就是因为他们不好好工作了,学坏了,不学好了,所以日积月累,最终东窗事发,落得了个身败名裂,遗憾终生的命运,所以,才有了所谓,作死作死,不作不死,这一格言;
上面说了,不好的命运,可以变为好命;好命可以变为不好的命运,
那么,就没有好命变为更好的命运了吗?
有的,大有人在。他们是怎么好上加好的呢?就是人家一生,行善积德,只做善事儿,不做恶事儿,坏人坏事儿不沾边,缺德冒烟的事儿从不干,这样的人太多了,不胜枚举,人人都能举出身边的个把例子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了做恶的人,学好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说法了嘛,
那么有没有,坏命变为更坏的命运了的呢?有的,大量的屡教不改的违法犯罪分子,不就是这样的命运了吗?
上面那些改变命运的人生,都是后天的命运是可以改变先天命运的事实,和论证;
正是因为先天不可改变,所以命运才有好有坏;正是因为,后天的命运可以改变先天的命运,所以才有了柳暗花明的新的人生;
条件是,你后天开始学好了,还是学坏了?处处行善积德了,还是缺德带冒烟的了?
所以,综上所述,人不能跟命争,人争不过命,只是说对了一半,另一半不对的道理和事实,就此论说完毕了,如有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我会接受的,谢谢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