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寺院晚上几点关门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寺院晚上几点关门以及天黑不建议去寺庙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晚上不要去神庙的小故事
今天讲一个晚上不要去神庙的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吃过了晚饭,天黑以后,他一个人去了神庙。神庙当时在村庄的后山里,他走出村庄,走进了树林,来到了山里,看见了神庙,她一个人走了进去。
神庙里面黑漆漆一片,惨白的月光映射在庙顶,月光洒在斑驳的地上,风摇晃着树枝,叶子发出沙沙的声音,忽然她听见庙里一声巨响,他趁着月光看了一下,竟然神庙里的神像倒了下来,他正纳闷,一只黑猫,从她身前跑过,他吓得赶紧跑回了家。
为何寺庙的钟声是早钟晚鼓
汉传佛教寺院中,把早晚鸣钟和击鼓合在一起。清晨先鸣钟后击鼓,傍晚先击鼓后鸣钟,是为“暮鼓晨钟”。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破除烦恼和祈福。
在唐末五代以前,寺院中是没有专门的鼓楼的,和钟楼相对应的是经楼,那是存放佛经的地方。宋代以后的寺院中,殿堂的布局才逐渐定型为:在山门和天王殿之间有一个小院,院中左边是钟楼,右边是鼓楼。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寺院里的钟鼓并非只有在清晨和傍晚的时候时候才使用,而且钟和鼓都是佛教经常使用的重要法器。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说一下钟和鼓在寺院里的用途。
先说说鼓。早在释迦世尊亲身说法的时代,鼓就已经开始使用了,主要是用来集合僧众,相当于现在的上课铃。宋代以后,寺院里开始有了专门的鼓楼,内悬有一个“大鼓”,配合钟楼的钟敲击,这就是所谓的“暮鼓晨钟”。
除此之外,使用最频繁的除呗器外应该就是法鼓和茶鼓了。此二鼓设于禅宗寺院法堂内,东北角设法鼓,西北角设茶鼓。近现代汉化佛教寺院多沿用此种设置法,但在没有设法堂的寺院内,则将此二鼓安置在大殿。
法鼓的作用主要也是集合僧众听经闻法。而茶鼓则是汉化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创造,是召集僧人用茶的,乃寺院专用。
另外还有一些呗器类的鼓,主要是颂念经文的时候配合使用,就不逐一介绍了。
接下来说说钟。汉化佛教寺院中的钟,基本上分为大钟和小钟两种。
大钟一般悬于钟楼之内。个体比较大,大致来说,起码也得有一米五左右高,直径约为高度的一半,多为铜,铁铸造而成。寺院里早晚鸣钟便是撞击此钟。
小钟是指,不悬挂在钟楼内的所有钟的统称。它们大概只有大钟的一半大,故称为“半钟”。
小钟的主要作用是通报和传唤。例如它常用来通报法会等佛事将要开始的信息,所以也称“行事钟”。另外还有招呼僧人用饭的“饭钟”。方丈用来传唤学人单独入内的“唤钟”等等。
最后还要特别说一下,在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里有这样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里的“夜半钟声”指的是一种在后半夜鸣击大钟的做法,称作“幽冥钟”。是为了救拔地狱亡灵而作。这是根据《增一阿含经》中所说,若打钟时,愿一切恶道诸苦并皆停止;若闻钟声,兼说佛咒,得除500亿劫生死重罪。
《续高僧传》有一则著名的“释智兴夜半鸣钟感应缘”故事,说的是:隋朝大业年间,禅定寺僧人智兴自愿按照上述经典的教导,坚持寒天露手夜半鸣钟,发声响彻地狱,许多受苦者同时解脱。可见,夜半鸣钟,是和救拔地狱中的苦难相联系的。
寺院晚上几点关门
寺庙的关门时间因地区和具体寺庙而异,一般来说,傍晚时分(大约是下午5点至晚上7点)是寺庙关门的常规时间。
如果是像禅寺这样为修行的修道者提供住宿的场所,大门可能会晚些关闭或常开,但进门可能需要特别的设置,比如禅寺当中的知音楼常年24小时开门并提供住宿服务。
关于寺院晚上几点关门,天黑不建议去寺庙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