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有人说“宋朝还很富,但是到明朝就穷了”,这是为什么和宋朝为什么不建议买房呢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有人说“宋朝还很富,但是到明朝就穷了”,这是为什么以及宋朝为什么不建议买房呢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相比买房难于上青天的今天,古人是否也要为住房而发愁呢
当然,而且古代可能买房更难。尤其是京城所在地。
因为在古代全国只有一个中心城市,就是京城,除此之外,都可以说是二三线城市,不像现在,中国还有好几个一线城市。
皇帝在哪,哪里就是中心,所有的官员都往这里冲,那当然非常拥挤,人多地少房少,自然房价水涨船高。
我们以唐朝为例,唐朝第一大城市当然是长安。当然,后面搞了一个副中心洛阳,但长期来看,长安还是一国之中心。
想在这里买房,那可不是容易的事。
比如白居易,因为写了离离原上草,被人称为容易在长安居住下来。但事实上,他买房也不容易的。
他28岁中举,到32岁官居校书郎,也算是中央级干部了,工资也不低,有一万六千钱,但是,买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只是租了间房。离工作单位近,上班方便。但面积就不太大了。到了母亲来投奔他,自然不能再住在这个廉租房了,买房就提上了议程。
要买房了,但依然买不起长安的房,只好跑到京郊去买了一个房,等于现在的北京人跑到天津武清买了一个房。上班自然不太方便。所以在交通上又要投入,白居易是买了一个马,买马就要养马,还要有专门的仆人,基本上交通就花了一小半的工资。
于是,白居易还在京城租了一个房子,这跟现在跑到天津买房的北漂一样,原本想天津居住北京上班,但最终是天津一个大房子,北京租个小房子。其实既没有享受到房价上涨的红利,赚的钱还都交房租了。
所以,亲们有实力,一定要买房买在核心区。
到了后面,白居易升了五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厅级干部,终于能够在长安买上房了。地段一般,上班也不算近,附近的配套也差,是省吏嫌坊远,豪家笑地偏。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北京五环外吧。但也算是京都有房了。
如果回到宋代东京汴梁,买房容易吗
宋朝买房的程序比现在都复杂,不仅房价高而且手续繁琐
一:遍问亲邻
在宋朝,房子不是你想卖就能卖。
按照宋朝法规,卖房前必须“遍问亲邻”。啥意思?就是说卖房前得找亲戚和邻居签字,只有他们全部签字认可同意,房主才能够卖房。
哪怕有一个人不签字,这个交易都不会被朝廷认可,无法立契。而且亲戚和邻居还有优先购买权,能在宋朝房地产市场挂牌出售的房子必须是亲邻同意,且亲邻都没有购买意愿的房子。
“凡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买,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宋刑统》
二:房价高昂
接下来正式进入买房环节,可别以为古代房价就真的便宜。宋朝的房价有多贵呢?“尺地寸土,与金同价”。
北宋的汴京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人多地少,房价自然不会低。宋朝高级官员工资高是历史上出了名的,但基层官员的工资真的是看不上眼。
(“方今制禄,大抵皆薄,自非朝廷侍从之列,食口稍众,未有不兼农商之利而能充其养者也。下州县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宋初房价在2000——5000贯左右,中期涨了一波,大概在8000——10000贯(“一第无虑数十万缗,稍增雄丽,非百万不可。”)
按照基层公务员工资标准一个月9000文算,一两白银=一贯钱=1000文,得全家不吃不喝20年。
这还是官员,不是开封本地的普通老百姓想买房就只能在梦里了。
面对这个高昂的房价,宋朝政府当然也出台了一系列限购、公租房等调控措施,但具体效果请参照现代。
三:定契入住
如果你真的能在宋代赚到这么多钱,恭喜你进入买房最后一步:立契——输钱——定契。就是签合同,缴纳房产税,请有关部门认可。
有些人听到这些和衙门打交道的事情就头大,所以宋朝还有专门解决这些问题的人,叫做“房牙”(房地产中介+房产证代办)。只要出一点费用,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麻烦。
但是你若不觉得麻烦,也可以自己操作,分一下三步走。
一、首先卖家去衙门买张“定贴”,起草好合同提交衙门。
二、衙门审核草拟合同通过后,再买四份“正契”(官署统一印制的典买文契)。
三、填完“正契”再报给衙门,交上契税(房产税),有关部门会在“正契”上盖章,买卖双方、衙门和都商税院各留一份,房屋交易就算正式完成了。
有人说“宋朝还很富,但是到明朝就穷了”,这是为什么
说这句话的,显然只是单纯拿当时朝廷国库的钱来对比了。宋朝是中国最富裕的封建王朝,其财富值甚至超过鼎盛时期的大唐,然而明朝的国库却是出了名的穷,明末因为国家发不出军响而闹起来的军队哗变更是家常便饭,所以如果单纯只是从国库的财富值来说,这句话并没有错。但是,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国家越富有,百姓过的就越好么?很现实,在特殊情况下,这不是个等号,甚至我们用财富二八定律来推导,反而是国家越富,百姓反而过的越差,也就是所谓的80%全集中在20%人身上,而这说的就是宋朝。
宋朝由于推行商品经济模式,使之成为了中国历代王朝商人地位最高,财富积累最快的王朝。然而这个后果就是宋朝的贫富差距极不平等,有钱的可以富的流油,而普通百姓却穷的揭不开锅,并且宋朝物价相对于其他王朝非常高。打个比方,宋朝的房子不是普通人可以买的起的,想要在东京,临安这种一线城市买房,普通人一辈子都不用想。哪怕是大文豪,还是省级官的苏轼,都只能四十多岁在三线城市常州买房,甚至还要问他弟弟借款买。而我们知道,宋朝官员的工资是非常恐怖的,是明朝官员的数十倍。可面对房价依旧只能如此。那明朝呢?明朝国库有多穷就不说了,官员工资也低,只能领领大米。但是平民百姓呢?武大郎是一个是卖炊饼的(说是宋,实则社会背景为明),但是他在市中心拥有两层叠排别墅,还带院子。根据记载,明朝最普通的老百姓努力干活,一年赚10两不成问题,然而当时北京城四开间的独栋房屋也不过30两。
唉,明朝真是穷啊,比不过你大宋!太穷了,大宋就东京的房价价值估计就能买下半个穷明了。
古代人会为买房发愁吗古代哪个朝代的房价很低
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确实高得离谱,十几万一平,甚至几十万一平,让人望而生畏。那么在我国古代,房价也是那么高吗?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中国古代房价。
1东汉
东汉时期,汉中最为繁华,应当算是东汉时期的一线城市。史书上记载,东汉后期,汉中的房子是按处卖的(就是按幢卖,不按平方),便宜的只要一万钱一处,而地段好的地方要卖2万钱和7万钱,当然我觉得这7万一处的地方应该是超级豪宅了。我这样说或许太过抽象,那么我们来看看东汉后期人们的年收入到底有多少?
《后汉书·百官志》中记载,等级最低的基层公务员,一年工资是96斛米,当时1斛米相当于100钱,折合成货币是9600钱。太守(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市长)的一年工资是1000石米,1斛其实相当于1石,1000石米折算成货币10万钱。
按这样的薪酬计算,基层公务员除去吃喝,安心攒两年,就可以买一幢房子,而且是一次性付清,不用按揭。羡慕吗?
(图为汉朝的房子)
3唐朝
唐朝是中国古代比较强盛的一个王朝,但是房价也是高不可攀,是很多人的痛。我们中学读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有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是杜甫大人对当时房价的感叹啊!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工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父亲做过兖州的副市长,家庭经济环境比较优越,不是寻常人家可以比的。杜甫自己还做了“左拾遗”,拿着七品的俸禄,相当于县长的待遇。
就是这样一个经济环境优越的处级干部,还是感叹房价太高,买不起,最终只能在成都郊外(非一线城市郊外)盖了个草堂——“杜甫草堂”。据说盖这个茅草房,还在朋友(成都市市长严武)关心和帮助下才建成的。
唐朝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已经高得让人难以接受,那么一线城市呢?
唐宋八大家的韩愈,24岁开始在最高检察院当官,最后做到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组织部的副部长。临到退休时,才买了一套自己满意的商品房。为此,韩愈还特意写了一首诗《示儿》,告诫儿子,要好好读书,入朝为官,才能过上好日子。这首诗开头便写,“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其实韩愈的合法收入不单单是工资,他是个大文豪,稿酬远远高过俸禄,就是这样一个大文豪加高官都要临终前才能在一线城市买一套自己满意的房子,可想而知,普通百姓要想买一线的商品房,估计比登天还难。
(图为唐朝的房子)
4宋朝
宋朝的房价也是高得离谱,令人望而生叹的。文人王禹偁写过一篇《李氏园亭记》,“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意思是说当时首都开封的房价是寸土寸金。文人说话固然有些夸张,但是宋朝的高房价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随便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吧。
苏东坡的弟弟叫做苏辙,年轻时考了进士,入朝为官,直到七十岁才买上房子,而且也不是一线城市首都开封,而是开封南边的许昌(至少是二三线吧)。所以苏辙写诗感叹道,“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意思是说自己活了大半辈子,头发都花白了,还没弄上一套房子。他还感叹道,“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意思是说自己没有房子,搞得儿子们老在自己面前抱怨。
还有一个大文学家欧阳修,考中进士,进中央工作,最后还当上了参知政事(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可是一直也买不起房子。有一次,他给朋友写信,信中说:“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意思是说可叹我在京城工作那么长时间,一直买不起商品房,只能租住在这个简陋的小胡同里,确实很惨啊。
有人研究过,宋徽宗时朝廷雇人抄写书籍,每人每月3500文,相当于3贯多一点。而当时一线城市开封郊区的房子一处大约1万贯左右,市中心更是天价。也就是说,一个书记员在开封郊区买一所普通住宅,不吃不喝也要攒钱270年!怪不得苏辙和欧阳修都感叹房价太高,买不动啊。
(图为宋朝的房子)
5明朝
按《明崇祯十三年大兴县傅尚志卖房官契》中的记载,崇祯十三年,北京市正阳门大街有个叫傅尚志百姓卖房,一座小型四合院,两间朝南,两间朝北,一间厢房,卖价只有33两。那么明朝百姓的年收入到底有多少呢?
《大明会典》中记载着有各级官员实得禄额:“正一品,米12石,银子215.512两,钞7128贯;从一品,米12石,银子183.844两,钞6036贯;……正七品,米12石,银子27.94两,钞360贯;”就是说一个正七品县官工作两年便能买一四合院。
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载,万历年间,北京劳务市场上,普通民工做工一天,能挣纹银5分,也就是0.05两,如果一年除去双休和节假日,工作260天,那么能挣13两银子。换句话说,就是普通百姓,如果不吃不喝的话,安心工作三年也能在天子脚下买一套四合院。这是不是让您很羡慕呢?
(图为明朝的房子)
6清朝
史书上记载,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85两;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长安街南,新华门与和平门之间),四间瓦房70两。
乾隆时期,各级官员的俸禄:“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薪酬体系中还有奖金,大约和工资相当,也就是说一个七品的公务员一年的合法收入大约90两。也就是说在清朝当公务员的话,工作一年就可以在北京内城买一处房子。清朝公务员的幸福指数真的是太高了!
(图为清朝的房子)
好了,关于有人说“宋朝还很富,但是到明朝就穷了”,这是为什么和宋朝为什么不建议买房呢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