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兵力比曹操强,为何他不在进攻曹操大本营的同时支援乌巢

很多朋友对于袁绍为什么不能同时派出两支大军救援乌巢、攻击曹操大本营和谁建议不救援乌巢了呢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袁绍为什么不能同时派出两支大军救援乌巢、攻击曹操大本营
  2. 是不是火烧乌巢、火烧赤壁、火烧夷陵这三把火奠定了天下三分
  3. 名将三国火烧乌巢

袁绍为什么不能同时派出两支大军救援乌巢、攻击曹操大本营

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偏向曹操一方的描写给了你袁绍没有这么做的错觉。

事实上,袁绍就是这么干的。

乌巢现在危在旦夕,大军行动肯定比轻骑兵速度缓慢,所以袁绍选择以轻骑兵救援乌巢,解燃眉之急。

曹操本部少了五千骑兵,本就兵力不多的官渡防区此时更加空虚,袁绍以战斗力更强张郃高览主力去进攻曹营。

这一手安排,我是在看不出哪里有问题,派速度最快的去救援,派战斗力强的去刚正面,我既要救人,我也要打你,我全都要。

但是曹军指挥官们出色的战术素养,曹军士兵精锐的战斗力把袁绍的计划无情碾压。

乌巢方面,曹操得知援军已经上路,丝毫不顾,直接强攻乌巢,最后速度最快的轻骑兵尚未赶到,乌巢就已经失陷,而曹操再从容回头,把援军击溃。

试想,连速度最快的轻骑兵都没能赶上,难道大军就赶得上了?袁绍这一手没有任何问题,败在曹操战斗力太高。

官渡方面,强攻曹军大营的张郃高览遭到曹洪荀攸的奋力阻击,双方在战场上僵持。

袁绍趁虚而入的计划又败在了曹军出色的战斗力上。

而后就是郭图谗言,张高畏罪,当场反水投曹,这是袁绍势力长期内斗所带来的积弊,和袁绍此时的指挥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接下来我们扯一点题外的。

其实整个官渡之战,从二月打到十月,袁绍都基本上都没犯什么错误。

你说应该趁着曹操东征刘备南下进攻,袁绍确实做了:

曹操正月出征刘备,袁绍二月就到了黎阳,并且进攻白马延津,但是被于禁,乐进等人以数千兵马守住,甚至反攻了一波,然后紧接着曹操就回来了。

不是袁绍反应慢,是曹操速度快。

你说应该轻兵袭扰后方,破坏曹军粮道,袁绍也确实做了:

任峻传中就写到,袁绍骑兵时刻骚扰粮道,最后被任峻用大车阵+重兵破解。

但也并没有完全破解,如果按照任峻传及魏书中描述枣祗的说法,曹操在行屯田之后,兖州粮草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官渡之战打了半年之后,曹军还是出现了严重的粮草问题,所以袁绍的轻骑骚扰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而且袁绍攻下白马之后,立刻派人去联络曹军内部官员,然后鲁国,汝南等地爆发叛乱,张辽被紧急派往鲁国平乱,李通、赵俨则坚守淮南一带。

通过制造骚乱让曹操分兵,这一手也打的很漂亮。

你说袁绍应该突袭许都,袁绍也确实做了:

汝南叛乱之后,刘辟、龚都也趁势起兵,袁绍派遣刘备去联络汝南,进攻曹军后方——汝南往北可就是许都了。

然后,刘备斩蔡杨,合兵北上,被驻守在许都附近的曹仁击溃。

袁绍:谁告诉我许都空虚的?

当然,曹仁击溃刘备之后,认为后方无忧,立刻和史涣合兵北上与曹操汇合,此时的许都确实空虚,但袁绍真的能知道吗?

袁绍:我派刘备从后方去进攻许都了,结果他一直没回来,前面也没传来曹操许都失陷的消息,所以刘备应该是失败了,这说明曹操是派了人防守许都的,所以我们不能再去送人头了。

而且,官渡对峙到后期,袁绍已经呈现明显的优势,是在没必要再去弄险了,飞龙骑脸你告诉我怎么输?

你看,整个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指挥一直没有任何问题。

相对的,曹操的指挥也没有任何问题,甚至非常非常出色,逼到袁绍以绝对优势的体量,只能靠一点点消耗兵力才能占据上风。

二到七月,袁绍的损失是一定比曹操大,甚至大很多倍的,但袁绍还是凭借自己的体量逼得曹操放弃黄河,退守官渡,进入对自己最不利的对峙。

从这一点上说,袁绍已经打得很好了,任凭曹操各种秀操作,袁绍还是凭借体量占据了上风。

袁绍之败,败在许攸投敌,败在张郃高览投降,这并不是他指挥和决策上的错误,而是用人上的失误。

可以说,导致袁绍失败的最关键问题,是他麾下一直存在的人才派系斗争,而非任何指挥或决策上的失当。

是不是火烧乌巢、火烧赤壁、火烧夷陵这三把火奠定了天下三分

可以肯定的说,这是改变历史走向的三把火,如果在历史的进程中少了其中的任何一把火,中国的古代史都将会出现重大的改写。

曹操与袁绍的对峙,更多拼的是后勤保障。袁绍无论是在军队的人数对比上,还是后勤粮草等物资的供应上,都对曹操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如果不出现重大的颠覆性的变故的话,曹操最终取胜的希望将极其渺茫。

但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袁绍信心满满,准备一口吃掉曹操的时候,自家的后院却着了火。

由于袁绍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一些智者和良将失掉了对其的耐心,在心底里站到了曹操一边,而许攸的火烧乌巢的计谋,彻底将袁绍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如果沒有乌巢的一把大火,已经断了粮草供应的曹操将不战自败。

为了同袁绍打这一仗,曹操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家底,除了在许都等地留有少量驻军,绝大多数的军事力量都被他带到了官渡前线。

如果此战失败了的话,曹操的精锐部队将损失殆尽,剩余的残兵败将根本无力守卫根据地,包括许都在内的为曹操所占据的城池将悉数陷落敌手,曹操既使逃得了活命,也不可能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火烧赤壁的这一把大火直接把刘备和孙权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如果在江东的冬天里少了这样一场关键的大火,数量上占劣势,兵员的单兵能力对比也处于下风的孙、刘联军大概率要接受失败的结局。

此战如果孙、刘战败,曹操兵进江东,孙权和刘备都将遭受灭顶之灾,三分天下的设想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的幻想。

夷陵这把火是这三把火中最不应该燃起的一把火,首先是缺乏战略眼光的孙权,太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趁关羽倾巢而出,攻击曹仁的时候,愚蠢的派兵袭取了荆州,杀害了关羽,导致孙、刘联盟土崩瓦解。

而刘备也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处理这件事,从而使三国中的两个弱国之间发生了大规模战役。

夷陵的一把火不仅烧光了蜀汉的家底,也烧没了蜀吴两国间的互信,这也为日后两国被各个击破,埋下了伏笔。

如果没有夷陵这把火,面对兵精粮足,士气高涨的蜀、吴两国,曹魏并无取胜的把握。

如果刘备和孙权中的任何一个人能从抗魏的大局出发,重点着眼于加强本国的实力,减少蜀吴两国间的摩擦与对抗,共同应对曹魏的威胁,静观时局变化,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这前两把火烧出了魏蜀吴的三分天下,后一把火烧掉了蜀吴两国生存的希望。

历史就是这样,随便一个突发事件就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以史为鉴,能使人们更冷静的对待处理一些疑难问题,从而少走一些轻举妄动的弯路,心中多些游刃有余的从容。

名将三国火烧乌巢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的乌巢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两军相争其中一部分,是官渡之战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司空兼车骑将军曹操夜袭乌巢(今河南延津县僧固乡东史固村),焚毁袁绍军粮,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性作战。事件导致袁绍大军无粮食而溃败,曹操实力再为增强。

曹操采纳许攸计谋,留将军曹洪、谋士荀攸守营,自率5000步骑兵,携带柴草,人衔枚马缚口,打着袁军旗号,趁夜从小道疾驰,沿途诈称奉袁绍令前去加强守备,骗过袁军的盘问。

既抵乌巢,立即包围袁军营寨,从四面纵火围攻。袁军毫无戒备,一片混乱,至拂晓时,淳于琼见曹军兵少,集结部队,出营布阵,企图反扑。曹操率军迅猛冲击,淳于琼退回营中。袁绍在此危急关头,坚持要先攻下曹军官渡大营,以断其归处。

部将张郃认为,曹营坚固,难以攻克,应全力救援乌巢,若那里粮草被焚,大家都将成为俘虏。袁绍固执己见,置乌巢于不顾,只派少数兵力援助淳于琼,仍督率部众强攻曹营,不能攻克。

当增援的袁军迫近乌巢时,曹操坚持拒绝部下分兵阻击的建议,严令士兵拼死冲杀,全力攻破淳于琼营寨,斩杀淳于琼,将屯积的全部粮草和车辆焚毁。曹操令割掉干余被俘士兵鼻子及所获全部牛马的唇舌,向袁援兵示威,袁军将士甚为恐惧,旋即被击溃。

曹军乘胜还师。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至官渡前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张郃因受诬陷而与将军高览临阵反叛,烧毁军械,向曹操投降。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官渡之战时袁绍白白浪费掉这么多大好机会,被曹操打得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