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作业“古诗写三遍,文言文写四遍并翻译”中,古诗需要翻译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不建议翻译学古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作业“古诗写三遍,文言文写四遍并翻译”中,古诗需要翻译吗
如果你是老师,为了使学生更清楚、更深入理解诗词的含义,当然需要翻译啊。
文言文与当代的普通话之间,是有许多误差的。不翻译,就无法达其义。
如果是你自己读,你肯定也是要理解诗词的意思的,而要准确理解,翻译必不可少。但是在你完全理解之后,自然而然不必看翻译版了。
如果古汉语水平足够高,当然可以不翻译,直接就可以看懂了。但我还是要说,诗词古文接触得越多,就越会明白,要学的有很多。很多字词跟今天的意思完全不一样,有些词汇语句,背后有典故,有轶事,你不了解的话,你不翻译出来如何能看懂。
还有重点就是区别看待,有的诗近白话,就不必翻译了。
像唐诗重意境,大部分诗歌语言都很浅白,比如什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还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还有李白的那些七言古诗,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些诗,本来意思就很明了,你一看就明白了,翻译反而破坏了它语言的美感。
但有的诗词,你不翻译就完全理解不了,时间越古老越是如此,尤其是诗三百,别说理解,很多人读不了,因为很多字你不认识。
但即便诗三百,也有《桃夭》、《蒹葭》、《木瓜》、《关雎》等语言通俗的,但大部分诗,你不翻译,根本理解不了。我随便找一首:
《周南·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
不翻译能理解?
首句的“坟”,你以为是坟墓的意思吗?然而未必。毛传解释为:“大防也。”
《说文》解释为:“坟,墓也。”又:“坋,大防也。”
毛传和说文都提到了“大防”,大防是什么,也就是堤坝,也就是说诗里的“坟”可能指的是“堤”。
《说文》?:毛诗盖以“坟”为“坋”,防者犹今言堤防之防。防、坊通。
所以,不翻译,你是看不懂的,而当你去翻译的时候,自然会去查找资料,自然就对诗词有了更深入、清楚的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
有人说,查资料的话,诗词的美感和初读的感觉,就会消失,但这是了解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而有时,只有深入了解诗词,反而更能理解诗词美在何处,好在哪里。
而古文,因为蕴含的典故、历史事件、人文轶事更多,则更需要翻译来理解了。
举个例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王勃?《滕王阁序》
豫章是哪里?冀轸是什么?衡庐又是哪两座山?三江五湖都是指哪?棨戟是什么意思,孟学士又是指谁?
其中加粗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又隐藏着什么典故?不翻译你能搞明白?
比如“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照射而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把宝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用此典意在说明此处为宝地。
“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唯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说明其尊重和重视人才。王勃所用典故是为了说明“洪府”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处。
所以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翻译的目的应该是让读者或者自己更了解诗词古文的原意,而不是越俎代庖,把翻译文本置于原文之上。也就是说,我们阅读、朗诵、背诵诗词,应当以原文为主,而翻译的作用仅仅是了解,但了解必不可缺。
为什么外国名著中译本很难读
翻译太重要啦!再优秀的作品也需要优秀的翻译,要不然很容易曲解原著本身的意思。
历史环境,民俗文化肯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可以影响全世界人民的经典作品,它肯定有着全人类都相似的东西,读书就尽量阅读经典的而且读就从书中读去书的精华思想,没必要纠结书中难以理解的小细节,那样不仅失去阅读的乐趣,读了半天自己也没学到点啥!
阅读是为了开阔视野,为了长知识,为了寻找更美好的自己。阅读应该作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
有了人工智能“英语翻译软件”,还有必要学习英语吗
谢邀。
我个人觉得有了人工智能“英语翻译软件”并不代表可以不学英语。
人工智能软件只是一个机器,可以辅助人们理解英语,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类,它只是一个辅助工具。
人类学习英语,是为了和外界有更多的了解,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经济状况,国家状况等等很多方面的。
软件和人类所不同的是:人类是有思想有灵魂的,能够随机应变的,也能察言观色。这些都是软件所不能代替的。
我虽然不太懂,但我感觉光靠软件有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只有有思想的人类才是最强大的。所以,有了软件必须还得学好英语。
为什么很多古文古诗词翻译成白话文反而平平无奇
古诗词翻译成白话文为什么会变得平淡无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翻译古典诗词,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它既要达意,又要传神。
2:既忌曲解,更不能庸俗化。
3:既要保持原诗风格,又要显示译者的文采。
4:不但要对诗人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有所了解,更要对诗人的身世,思想,创作意图等等有全面的研究,才能将原诗正确的,顺畅地翻译出来。
5:有的翻译出来的古典诗词,或者简单草率,失去了原作的神韵。或者任意添油加醋,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6:兑多了水会失去酒的醇味,过份的涂脂抹粉反而丑化了自然的美好。
因此,有人认为诗不能翻译,甚至反对翻译。但是,有些人在初读古诗词时,却又常常苦于读不太懂,偶然看到有注释,也因注释的鸡零狗碎而兴味索然,何况有的注释只烦琐的引用古书,无助于对诗词的理解。有的把可以看懂的词语作了注释,而看不懂的词或典故反倒没有注释。这时,有的人又希望用口语直接了当地翻译古典诗词。所以就出现了如题主提出的问题。
那么,究竟能不能将古典诗词翻译成既要保持原诗风格,又要显示翻译者文采,还要让读者读起来郎郎上口,看起来一目了然的作品来,看来还得是任重道远,只有是靠诸君不懈之努力了。
但就我个人认为,古诗词就不必要翻译成白话文了,让喜欢它的人去努力的弄懂它,并将它传承下去,让它永远成为中华文化上的一颗明珠!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作业“古诗写三遍,文言文写四遍并翻译”中,古诗需要翻译吗和为什么不建议翻译学古诗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