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中国怎么处理的印度问题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中国怎么处理的印度问题以及中国印度争端的解决办法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中印边境冲突,将会如何处理
基本上会维持现状,这是因为中印边境问题解决的时机已经过去了。但是边境摩擦会不断,这是因为中印都是大国,发生战争后就无法收场。
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最佳时机在上个世纪,当时我国经历过战争的那些人还在,他们都是枪林弹雨里过来的,对于战争没有那么多顾虑。当时的国际社会和形势也比现在好,当时美苏冷战大背景下,是解决边境问题的绝佳时机。由于阴差阳错,中印边境问题被拖到了现在。
对于领土纠纷,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战争。中国和印度都是大国,绝不会在领土问题上退步,如果不发生战争,领土问题是不会得到妥善解决的。可是一旦发生战争,两国之间必定会大打出手,哪一方也不会轻易认输。而且发生战争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巴不得的,有的国家还会介入,导致事态扩大,有的国家还希望发战争财,卖武器装备。
这种情况是两国都不想看到的,就因为一点边境摩擦而发起战争也是不值得的。这是中印双方的共识,要不然战争早就开始了。
而两国现在最要紧的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而不是解决边境问题。为了一些领土争端而发生战争是划不来的,也是两国不希望看到的。而且两国也没有做好准备,在边境进行战争。所以现在搁置争议,发展经济是两国的需求。但是对于印度来说,边境问题是个好牌,经济发展不好,国内矛盾加大,民众满意度降低,印度就在边境搞事,从而吸引民众注意力。
而且现在印度疫情非常严重,确诊人数超过五百万,按照现在的势头,恐怕印度会勇夺新冠疫情排名榜第一。所以疫情对印度的冲击恐怕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这样的话,莫迪经济学这几年取得的效果就会付之东流了。
所以印度的情况不妙,国内经济压力大,各种矛盾都会爆发,这种情况不利于莫迪政府。所以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吸引民众注意力。
近期印度在边境问题上屡屡触碰底线,也是国际形势导致的。当下美国对我国展开围堵和施压,对于我国而言,当前的主要矛盾是解决美国的紧张关系,缓和中美关系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所以印度以为遇到了机会,甚至鸣枪挑衅。
中国与印度接壤么
中国和印度不仅接壤,而且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余公里(因未实际勘测,此数据只是大概数据,也有资料说近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其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
印度和我国西藏自治区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其中接壤的边境地区绝大部分在西藏,一小部分在新疆。
中国怎么处理的印度问题
未来几十年是中国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目标,中国不会被一些小事所干扰,中印争端中,中国一直抱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态度息事宁人,一是给印度讲明利害关系;二是增加军事对峙力量进行强度威慑;三如前两步无效,就采取冷处理,先放下不理,静观印方动态。
会有以下两种可能,一是印度本来就是无理取闹,在对峙得不到任何利益时就会找台阶自己撤离;另一种就是判断失误,认为中国好欺负而扩大占领中国领土,挑起更大争端,这样我国政府就不会再忍让而被迫进行反击。印度在巴以冲突中的立场是怎样的
我把这个问题回答的大一些吧,主要谈谈印度对巴以的政策及其变化,算是提供一下这一问题的大背景。印度对巴以的政策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1992年之前,印度一直是坚定地支持巴勒斯坦的。
自20世纪20年代起,印度的独立运动就同巴勒斯坦人的建国运动彼此心神相通的,但是印度却对以色列依据宗教来建国的原则并不认可。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尼赫鲁并没有急着承认,直到1950年9月,印度才正式承认以色列的联合国成员国身份,当时主要的考虑是不想伤害阿拉伯国家的感情。此后,一直到1992年1月29日,印度和以色列才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1)尼赫鲁及其国大党将犹太复国主义看作是西方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殖民行为,而且以色列是以宗教立国,这与尼赫鲁时期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以及世俗主义的政策理念都不符合。另外,尼赫鲁本人同埃及总统纳赛尔之间也有非常良好的私人关系;(2)印度国内的穆斯林占了人口的11%,且穆斯林当时在政治上支持的是国大党,因此国大党不想激怒本国的穆斯林和阿拉伯国家。之后,印度也一直采取的是亲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国家的政策。一方面,印度是为了诱使阿拉伯国家能在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中保持同情立场,同时印度对海湾国家的石油依赖达到将近70%(尤其是1973年石油危机时更是需要依赖阿拉伯国家),同时加上大量印度人也在海湾国家挣外汇。这就决定了印度在冷战期间的巴以政策。
1992年1月,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拉奥会面,拉奥告诉阿拉法特,印度要像中国和俄罗斯一样,同以色列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这是印度对巴以政策的重要变化。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印度需要同以色列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以减弱印美关系之间的紧张。同时,印度也着手调整军事产业政策,改变完全依赖俄罗斯的倾向,要开始逐步转向西方。另一方面,美国也支持以色列同印度发展更加紧密的安全防务合作。
此后,印度一直以来在巴以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直到莫迪上台后,印度对巴以的政策又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朝着更加偏向以色列的方向发展。2017年5月14-17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访问印度。在双方会面后的记者会上,印度总理莫迪称,“我们期待看到一个主权、独立、团结和有活力的巴勒斯坦,能够与以色列和平共处。在今天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会面中,我重申了我们的这一立场”。这一表述与过去印度的立场差别甚大,更重要的是,随后的7月莫迪史无前例地对以色列进行了三天的访问,是首位到访以色列的印度总理。
其实,莫迪对巴以政策的变化,之前早就有迹象显示出来了。在2015年7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中,针对以色列在2014年战争中所犯的“战争罪”印度投了弃权票,一改2014年时相同问题上的政策立场。同样,2016年3月,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投票中,印度同样选择了弃权票。最重大的变化是,在2017年5月阿巴斯的访问中,莫迪根本不提耶路撒冷属于巴勒斯坦,而且还主张巴以双方基于相互尊重谈判解决,而过去,印度一直还称东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首都。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的态度是衡量莫迪政策是否变化的基础,因为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和谈中最关键、最棘手的问题。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将耶路撒冷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东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区,被约旦占领。西耶路撒冷则主要是犹太人的居住区,被以色列占领。1950年以色列宣布其占领的西耶路撒冷为首都。1967年以色列夺取东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7月通过法案,宣布统一的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恒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始终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1995年12月4日,联合国通过决议,将以定都耶路撒冷视为非法。尽管多次会谈,但是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最终地位等问题上分歧巨大。巴方坚持认为,以色列必须撤出在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东耶路撒冷。与以色列共同拥有耶路撒冷或收回东耶路撒冷是巴方不容改变的谈判底线,没有东耶路撒冷,就绝不同以色列签署结束战争状态的永久和平协议。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中国怎么处理的印度问题和中国印度争端的解决办法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