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为什么汉字不应该废除,以及专家建议废汉字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国内专家对废除汉字态度暧昧
废除汉字这种想法和提议从我内心来讲,这是一部分对中华文华没有足够了解和对中华文化没有自信的一些人甚至是崇洋媚外的一伙人的专利!中华文华传承了5千年,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是最具生命力的,最璀璨的一颗星!汉字做为文化传承的基础,没有了汉字,何来中华文化?何来汉族?何来中华历史?何来开拓未来?何来民族国家强盛?!中华民族就更没有希望!欲先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欲先灭其族必先灭其字!提议废除汉字的人绝对是一群受过西方蛊惑,对中华文化了解不够,对国家失去信心,对民族失去信心,很可能是居心叵测的一群人!废除汉字无异于自宫和自毁长城!
为什么中国近代有许多人主张废除汉字
谢谢你的邀请;
提倡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是胡适。文学革命的领袖是鲁迅。胡适最先提出了文字和文言文的改革。他写出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诗(后人认为是郭沫若这是误解)而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白话文小说的开篇之作。鲁迅认为当下的中国文字和文言文的繁琐,约束了中国人的思想,文字应该走向字母的世界,在这一点上,他与胡适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然而,中国文化的强大向心力,不是轻易可以撼动的。
张延
为什么汉字不应该废除
汉字具有其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第一,汉语中单音节的词很多,其中有许多同音词。单音节的表意汉字,最适合具有这种特点的汉语,而拼音文字不便于区分同音词,因此对于汉语,汉字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
第二,废除汉字不利于继承传统文化。
第三,千百年来人们对汉字怀有深厚的情感,这情感难以割舍,人们不可能接受废除汉字。
第四,汉字的组词能力极强,可以用现有的常用字,组成合成词,表达新的概念,一般不需要创造新的字。
反对废除汉字的文章
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间,为了向西方社会靠拢,一部分文人主张废除汉字,在这些主张废除汉字的学者中,不乏鲁迅这样留学归来的大文豪。
有了大批文人的支持,废除汉字的浪潮愈演愈烈,但还是有学者选择站出来反对废除汉字,为了反驳废除汉字的论调,他写出了两篇奇文来反驳主张废除汉字的行为。
这两篇奇文就是《施氏食狮史》《季姬击鸡记》,现在读来觉得非常有趣的两篇文章,在百年前,却是作者赵元任在非常气愤的心情中写下的,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废除文字运动,走进赵元任,走进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01
赵元任生平
和那些接受过外国教育的文人一样,赵元任也是最早出国留学的学生,但是同样接受过外国教育,为什么其他留学归来的学者大力主张废除汉字,而赵元任却拒接废除汉字?
这其实也和赵元任的家庭教育有关。作为最早一批出国留学且周游过很多国家的学生,赵元任有一个文化氛围极佳的家庭。
赵元任的祖父是清末颇具盛名的文学家赵翼,他的双亲也是精通艺术与文学的好手,幼年的他在父母的琴瑟和鸣下学会了欣赏音乐之美,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生精通理学、文学还擅长音乐的原因了,赵元任在在清华和美国夏威夷大学任教时,都开设过中国音乐课程。
从进入学堂起,赵元任就是让老师们赞不绝口的好学生,说起来,赵元任真的很幸运,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智力超群的他不仅没有被埋没,还遇到了中美合作的留学机会。
18岁时,赵元任参加了清廷游美学务处在北京招考,毫无疑问赵元任通过了选拔,开明的父母非常支持他出国长见识,就这样,18岁的赵元任第一次离开了国门,他来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数学专业。
虽然他在美国的知名大学系统的学习了理学,但他最热衷的还是语言和哲学,广泛的爱好再加上肯学肯专研的态度,赵元任再次回国时,已经成了清华园里能同时讲学物理、数学、心理学和音乐的全能型教授了。
成才之后,赵元任一步步确定了自己想要奋斗终生的事业,没错,他选择将研究语言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赵元任在语言学上的成就不计其数且著作等身,他是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是美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他在语言与音乐方面的著作更是包罗万象,美国学术界曾这样评价他,“赵先生永远不会错。”
作为知名的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的一生都在逃避当官,为此他不惜逃到了美国。但即便身在美国当起了美国知名大学的教授,他也不忘关注国内学术界的动向,《施氏食狮史》《季姬击鸡记》就是他为反击“废除汉字”运动而做的。
02
废除汉字运动
其实废除汉字的初衷不难理解,在那个刚刚解除封建压迫的年代,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极低,学者一方面这是封建社会愚民政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认为这是由汉字太难学造成的。
汉字虽美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实在太难,每种发音都有数以千计的不同写法,想要记住发音容易,而想要学会这上万个汉字的书写,却实在不是容易事。
彼时的文人大都崇尚外文的简单易学,希望国民普遍受教育的想法大过了他们对汉字的认知,于是,大批的文人将汉字批判成了阻止国民进步的妖魔鬼怪。
为了反击中国学术界将汉字贬低的一文不值的现状,也为了展现文字之美,1950年,赵元任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写下了《施氏食狮史》和《季姬击鸡记》。
《施氏食狮史》全文都是用si或shi发音的汉字,而《季姬击鸡记》则全是由ji发音的汉字组成的。虽然发音相似,但是这两首诗却完整的讲述了两个故事。最绝的是,这两首诗里面出现的汉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字,而将这些字收录在一起,居然能组成小故事,不得不说,赵元任真的非常精通中国汉字。
这样的文学形式大概也只有汉字能创作的出了,老祖宗的神奇之处,是需要我们终生来学习的,不难想象,如果去掉汉字只留下拼音,中文的精彩之处肯定要损失大半了。
03
汉语拼音的发明
不过废除汉字演变到最后并没有完全得以实现,毕竟废除一国文字这种过激的行为,冷静下来之后就能发现这并不是个好想法,如果汉字真的被废除的话,我们如今也无法通过拉丁文来领略诗词之美了。
“废除汉字”运动是以汉字拉丁化为结局的,汉字不但没有被废除,还因为汉语拼音的出现,被更多的人了解并认识了,作为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
汉语拼音的发明不仅没有喧宾夺主还将学习汉语推上了更高的山峰,如今我们能利用26个字母将汉语与世界相连接,离不开汉语拼音的功劳,但如果丢掉汉字只留下拼音的话,实在是本末倒置了。
遥想当初,那些流离失所,却依旧坚信诗词歌赋能给国人带来无限希望的学者们,不正是靠着文字的精妙与意境才获得求生的欲望的吗?如果现在的中国只剩下汉语拼音的话,我们将失去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好节目。
04
结语
在西方炮火打开中国国门后,来自西方的或先进或激进的思想,迅速席卷了中国文化界。对于现代人来说,正确认识两种文化之间的优劣是常识,但是对于那个饱受战火摧残的旧时代来说,西方的新思想是足以改变时代命运的救命稻草。
民族衰败之际,就是民主文化蒙尘之时,经济的落后不免让人怀疑民族文化的正确性,只有在国运昌盛时,人民才能高举起文化自信的旗帜,所以一切的一切都依赖于经济的发展。
好了,关于为什么汉字不应该废除和专家建议废汉字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