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蛛网飞跃怎么弄好看的问题,以及和飞越丛林游玩攻略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蜘蛛天生会织网吗
生而知之者,上也。
对于自然界中的很多蜘蛛来讲,生而就知之,确实是其物种能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之一。
因此,孔子的“生而知之者上也”的哲言,确实包含着朴素的真理。
例如,某些蜘蛛能够吐丝、织网,就是先天生而知之的一种本领,而非后天学而知之的技能。
那么,蜘蛛又是怎样一生下来就掌握了吐丝、织网这项生存本领的呢?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毋庸置疑,老子所说的“天下万物”,自然也包括蜘蛛织网的本能。
从表面上看,蜘蛛织网是其本身固有的一种能力,是天生的。
但对于蜘蛛来讲,织网可以称得上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脑力加体力劳动,从织网的设计,地点的选择,再到现场施工作业,等闲之辈决难胜任。
因此,有许多种蜘蛛比如狼蛛、跳蛛、蟹蛛等至今都不会结网,它们通常是采取游猎捕食。
但如果追溯到蜘蛛起源的远古时代就不难发现,那些会结网的蜘蛛如园蛛等的祖先也应该是不会结网的,蜘蛛织网的本能应该是其先祖们通过漫长岁月的生存实践创造产生的,即蜘蛛的本能只能是从为适应自然而进行的生存竞争、物种竞争和生殖后代这三项生存实践中来。
假设远古时代的某种始祖蜘蛛也象狼蛛、跳蛛、蟹蛛等那样,是一种不会织网的蜘蛛,它们仅仅掌握了吐丝的本领,并知道将其包裹在自己产的卵上,以便保护自己的后代。
不难想象,始祖蜘蛛在产卵前后活动的过程中,会无意之间在草丛中或地面上留下一些杂乱无章的蛛丝,这样一来,始祖蜘蛛无意中就在草丛中编织了一个杂乱而简单的蜘蛛网。
由于始祖蜘蛛的活动范围通常不是很大,当有小昆虫撞到始祖蜘蛛无意中编织的蜘蛛网上并被粘住时,就会被在附近活动的始祖蜘蛛发现,并成为始祖蜘蛛的一顿美餐。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变成了蜘蛛头脑中的经验认识。
蜘蛛头脑中的经验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感性到经验的阶段。
当始祖蜘蛛察觉到蜘蛛网能够帮助自己获得食物后,又有了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经验到感性的阶段,也就是把第一个认识阶段得到的经验放到生存实践中去,看这些经验是否具有实用性。
于是,某些始祖蜘蛛会趋于守在自己编织的蜘蛛网附近,开始借助于自己留在草丛中或地面上的杂乱无章的蜘蛛网帮助自己获得食物,并将其作为一种具有实用性的生存知识加以利用。
在已有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某些掌握了借助于蜘蛛网获得食物知识的始祖蜘蛛又逐渐地开始编织出一些较复杂的蜘蛛网,以便获得更多的食物,并通过漫长岁月的生存实践对其编织蜘蛛网的经验不断加以完善。
这些经验经过漫长岁月的无数次生存实践的考验,会产生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后来,经过漫长岁月的生存实践磨炼与自然选择,始祖蜘蛛的部分后代终于通过顺应自然的生存实践而将粗细不均的蛛丝改进的粗细均匀、非常纤细的蛛丝,将毫无头绪的蜘蛛网改进成为具有精美的几何图案的蜘蛛网,还掌握了长时间守在网上捕获猎物的生存本领,并通过生存实践而具有了更加先进的吐丝器官和织网工具,以及在高处落向低处时,掌握了先在高处设一根丝线,然后才一边放线一边下落的生存本领,并一代代的将吐丝、织网这项生存本领传承了下来。
事实上,一个有助于蜘蛛适应自然的经验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即由感性到经验,由经验到感性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并最终转化成蜘蛛织网的本能。
而代表适应自然的本能,一旦被蜘蛛掌握,就会变成蜘蛛适应自然的物质力量,并使得今天的某些种类的蜘蛛做到了一生下来就掌握了吐丝、织网的生存本领。
从狼蛛、跳蛛、蟹蛛等至今都不会织网可以看出,远古时代那些没有利用蜘蛛网获得食物的蜘蛛也没有因此而被淘汰掉。
事实上,一个物种基于其特有的生存方式,只要有部分器官的功能至于至善,令其综合生存力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该物种就有可能生存下去。
例如,狼蛛、跳蛛、蟹蛛是不会织网的,但由于其综合生存力能够满足自己基本的生存需要,其生存力依然在生存所需的阈值之上,所以它们同样也生存了下来
钢铁蜘蛛侠的所有技能
基本战斗
基本攻击:□键。
基本连击:□、□、□、□键。
蛛网重击:轻按△键。按下△键后利用蛛网迅速接近目标。
强拉敌人:按住△键。利用蛛网强拉敌人,让他们翻身,并露出背部破绽乘机攻击。
回避:○键。
长距离回避:○、×键。回避后跳起来,加长回避距离。
向下回避:□、○键。在普通攻击或蛛网重击后,朝敌人方向回避动。就可以穿过敌人胯下,并从背后发动攻击,适合对付持有盾牌武器等,会朝正前方防御的敌人。
跃墙攻击:○、□键。朝墙壁使用回避动作后就能让自己弹出去攻击敌人。
蛛网发射器:快速轻按R1键。对敌人快速释放蛛网,连续中多发蛛网的敌人会被缠住。适合用来对付那些体型庞大、普通连招不能对其造成硬直的敌人。
拉倒攻击:按住□键、按住△键。长按□键将敌人击飞后再砸回地面。
拉动丢击周边物品:按住L1键+R1键。周边可拉动的物品会有按键提示显示。拉动较大的物品时会有短暂的蓄力时间,遭到敌人攻击会被打断,所以被围攻时要谨慎使用。不过像敌人扔出的手雷等小型物品则可以立即被拉动并甩出去反击。
治疗:方向键↓。消耗现有的专注值进行治疗。
空中战斗
击飞:按住□键。空中连击的起手势。
击飞后连招击:击飞后接□键。
空中连击:击飞后接□、□、□、□键。
飞踢:□键、×键。出拳或使出蛛网重击后飞踢敌人。
空中抛甩:击飞后按住△。在空中抓住一名敌人并往地面抛甩。
穿梭
摆荡:按住R2键。
跳跃:×键。
蛛网弹跳:×键。在空中时,按下×进行蛛网弹跳。
弹跳到定点:L2+R2键。能弹跳的定点会有白色圆圈提示。
定点飞跃:L2+R2键、×键。在弹跳到定点时,着陆前按跳跃就能向前冲出去并增加额外速度。
跑墙:在墙壁上按R2键。
垂直跃墙:×键。在墙上跑动时,按×键加速移动。
飞越丛林游玩攻略
飞越丛林是一种刺激又充满挑战的户外活动,以下是一些飞越丛林游玩的攻略:
选择合适的地点:在选择飞越丛林的地点时,要考虑到安全性和挑战性。确保选择的地点有适合的树木和地形,以便进行飞越活动。
穿着适当的装备:在飞越丛林时,穿着适当的装备非常重要。建议穿着长袖长裤和坚固的鞋子,以保护身体免受树枝和植物的划伤。同时,戴上头盔和手套,以防止意外伤害。
学习正确的技巧:在飞越丛林之前,最好参加一些培训课程,学习正确的技巧和安全知识。这将帮助你更好地掌握飞越丛林的技巧,提高安全性。
注意安全:在飞越丛林时,安全是最重要的。确保使用合适的安全设备,如安全绳和安全带,以保护自己免受意外伤害。同时,要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避免碰到危险的植物或动物。
保持团队合作:如果你是与朋友或团队一起进行飞越丛林活动,要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相互帮助和沟通,确保每个人都能安全地完成活动。
尊重自然环境:在飞越丛林时,要尊重自然环境,不要破坏植物或动物的生态系统。遵守当地的规定和指示,保持环境的整洁和美丽。
拍摄纪念照片:飞越丛林是一种难得的体验,记得带上相机,拍摄一些美丽的照片留作纪念。但要确保安全,不要在飞越过程中分散注意力。
总之,飞越丛林是一项刺激又有趣的户外活动,但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遵循上述攻略,享受飞越丛林的乐趣,同时保持安全。
大连蛇岛是怎么来的
在面积仅730平方米的小岛上,竟生活着2万多条剧毒蛇,或挂在树上,或盘在岩石上,或蜷曲在草丛中……简直就是一个毒蛇的世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蛇岛。《大自然探索》特约两位长期在蛇岛上工作的专家讲述蛇岛的故事。
蛇岛,位于我国辽东半岛西南方的渤海湾,距离著名的旅顺港25海里。在面积仅730平方米的小岛上,生活着2万多条毒蛇——蛇岛蝮蛇。这也是岛上独有的一种剧毒蛇。如果你来到岛上就会发现,它们或挂在树上,或盘在岩石上,或蜷曲在草丛中……无论哪一座山坡都被毒蛇所占领。如此多的蛇集中在一个小小的孤岛上,这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蛇岛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蛇呢?蛇岛蝮蛇又具有什么样的习性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蛇岛的秘密。
一方霸主
关键词
很久以前,蛇岛曾与大陆连在一起。距今1000万~2000万年(中新世)期间,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下辽河发生断裂,导致渤海下陷。在漫长的岁月中,渤海逐渐扩大,海水淹没大片陆地,最终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隔开,蛇岛就是在这场造山运动中形成的。由于面积很小,又没有天然泉水,岛上的许多动物逐渐消亡了。而蛇岛蝮蛇也面临着残酷的选择:由于没有它们喜欢吃的蛙类,要么挨饿等死,要么改吃别的食物。就这样,一场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战争开始了。
最初,蛇岛蝮蛇吃蜈蚣、马陆、鼠妇(又称“潮虫”)等,可这些小动物实在太小,很难填饱肚子,于是它们改吃鸟类。蛇岛紧靠我国辽东半岛的南端,是世界上六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每年的春秋两季有数百万只候鸟在此路过停歇。渤海海峡宽阔,小型候鸟无力一次飞越,它们在岛礁之间跳跃着迁徙过海,于是候鸟就成了蛇的食物来源。
夏季气温升高,候鸟飞走了,为了节省体力以便捱到秋季候鸟飞来的时候,蛇岛蝮蛇慢慢地学会了夏眠。大多数蛇都把夏季作为最好的捕食季节,只有蛇岛蝮蛇才在夏季休眠。正是由于适应了岛上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蛇岛蝮蛇才得以在这里繁衍生存了上千万年,成为岛上的“霸主”。可以说,蛇岛蝮蛇是长期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蛇岛附近还有大大小小的数个岛屿,但上面都没有蛇。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岛屿的海拔最高不过112米,而科学家在蛇岛海拔160米的悬崖上找到了确凿无疑的海蚀现象,说明今天蛇岛的悬崖曾经是被波涛拍打的海岸,因此形成了只有蛇岛才有蛇的局面。
守株待“鸟”
关键词
蛇岛蝮蛇之所以能成为蛇岛“霸主”,除了它们进化出了各种适应性本领外,还因为拥有两种秘密武器:毒牙和颊窝。蝮蛇的两个颊窝位于鼻孔两侧的凹陷处,对温度异常敏感,能感受周围千分之一摄氏度的温度变化,测定周围物体的位置,因此也被称为“热测位器”。依靠这种装置,即使是在漆黑的夜晚,蛇岛蝮蛇也能准确地判断和捕食鸟类。
人们常用“守株待兔”比喻一些人愚蠢的猎物方式,而蛇岛蝮蛇的捕食策略之一就是守株待“鸟”。在等待捕食时,蛇岛蝮蛇常将身体的前部盘曲成压缩弹簧状,而将身体后部及尾巴缠在树枝上或固着在岩缝中。鸟的运动速度快,如果蛇主动出击,不但成功率低,而且还会消耗大量体能。因此,对于蛇岛蝮蛇来说,守株待“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捕食策略。
当鸟从蛇头前飞过或即将降落时,蛇先利用“热测位器”在1/10秒内准确定位,然后发起闪电般的一击,将毒牙咬进鸟的身体,分泌出的毒液顺着毒牙注入鸟的体内,鸟儿挣扎几下便不行了。如果捕到的是柳莺或绣眼等一些小型鸟,而且又咬在头部,蛇就直接在树上将其吞食;如果捕到的鸟比蛇头大许多,或者没有直接咬住头部,蛇就随鸟一起掉在地上,等鸟中毒失去知觉或死后才会松开口,然后寻找到鸟头将鸟吞食。蛇岛蝮蛇的上下颚是不相连的,能张开130度,因此吞得下比蛇头大好几倍的食物。整个吞食过程所需的时间视蛇体与鸟体的相对大小而不同,一般在5~20分钟。刚刚取食完时,如果受到惊扰,蛇往往会吐出满裹黏液的鸟,随即逃走。
除了守株待“鸟”,蛇岛蝮蛇有时也会主动取食。科考工作者在蛇岛开展鸟类调查时,利用鸟网捕鸟,如果网粘到的鸟未及时取下,蛇岛蝮蛇就会爬到网上去吃鸟。有人见过这样的情景:一条蛇岛蝮蛇正在吞食一只鸟,鸟腿尚未完全咽下,又被另一条蛇一口咬住,于是两条蛇在地面展开争夺,最终第一条蛇把鸟吞进了肚里,而第二条蛇死不松口,也被吞进去一大截!好半天后,这条蛇才被一点点吐出来。
蛇岛蝮蛇捕食很有耐性,能静静地呆在一个地方一连十几个小时动也不动。蛇岛蝮蛇还有一个本事,就是善于伪装。清晨,它们从岩石洞穴或缝隙中爬出,爬到树枝上、草丛中、岩石上,皮肤的颜色跟树枝、草叶和岩石的颜色十分接近,有利于伪装。蛇岛蝮蛇的耐饥饿能力也极强,一年中只吃一次食物就可以存活下来,有时甚至可以一年不吃食物。当然,为了繁殖,它们得多进食。蛇岛蝮蛇捕食后需消化三五天,然后才能再进食,但也有个别的蛇可以连续吃两三只鸟。营养积累够了,一般两年繁殖一次,卵胎生,一次生下1~8只小蛇。小蛇一生下来就能上树捕鸟,而母蛇生下小蛇后理都不理就走开了。蛇岛蝮蛇没有亲情,没有同伴,只以个体存在。蛇岛蝮蛇的长度一般为600~700毫米,最长的也只有1米左右。
关键词
孤岛决斗
蛇岛蝮蛇在蛇岛上没有天敌,但是却有两个强硬的对手——鼠和鹰。当蛇岛蝮蛇与它们遭遇时,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斗就不可避免。
蛇岛上原本没有鼠,现存的鼠学名叫褐家鼠,可能是被渔船不经意带到蛇岛上的。误上岛的鼠无法回到陆地,岛上又没有五谷杂粮,为了生存,它们只能吃树籽、草籽、树根,也学会了到海边捕食海胆、小蟹、小海螺等。恶劣的生存环境使鼠变得性情凶猛。
深秋,气温下降,蛇进入洞穴开始冬眠。鼠是不冬眠的,它们四处寻找食物。一只鼠顺着岩石缝钻进一个岩洞,里面有一条冬眠的蛇。鼠上去就咬了蛇一口。蛇刚开始冬眠,身体还有一点知觉,被鼠咬后疼得全身一抖,它本能地想回头咬鼠,可它的身体已经开始僵硬,平时极其灵活的头部也不好使了。蛇动了一下,吓得鼠倒退几步,但为了填饱肚子,它再次铤而走险,冲上去咬蛇,咬住就不再松口。蛇开始用下半身回缠鼠……鼠狠狠地咬住蛇不放,蛇死死地缠住鼠不放,最后,蛇被咬死了,鼠也被缠死了。一场蛇鼠大战悲壮地结束了。
当蛇完全进入冬眠后,就再也无力与鼠抗争了,只好听天由命。这时,有的蛇便成为鼠的美味佳肴。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蛇结束冬眠从洞穴里爬出来,这时鼠又成了蛇的美味佳肴。因此俗话说:“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蛇与鹰的搏斗也非常精彩。每年秋季,鹰从北方飞来,在低空盘旋……突然鹰从空中俯冲而下,等再飞起时,鹰爪上已经多了一条蛇。蛇扭动着,渐渐缠住了鹰。鹰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盘旋几圈后便笔直地向下坠落。落到地面后,鹰全身抽搐着,一会儿就死了,而蛇则逃之夭夭。每年在岛上都会发现很多鹰的尸体。
蛇岛上还有一种战争,那就是发生在蛇岛蝮蛇与黑尾鸥之间的战争。每年“五一”前后,黑尾鸥就会来到蛇岛,在岛四周的悬崖上筑巢产卵。经过30天左右的精心孵化,小海鸥出壳了,之后海鸥父母每天都要到很远的大陆去捕捉小鱼回来喂小海鸥。这给了蛇以可乘之机。蛇悄悄地爬到悬崖边上的小海鸥旁,一口咬住它。小海鸥凄厉的叫声召回了没飞多远的大海鸥。亲情使大海鸥忘记了危险,俯冲而下,用尖利的嘴叼起蛇,然后迅速地抛向大海。片刻之后,蛇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稍微辨别一下方向,便游向蛇岛……
关键词
蛇岛上不仅有蛇,还有很多蜘蛛,它们在树枝间结网捕捉猎物,蝴蝶、蜜蜂、蛾、蝇和蚊子,包括一些小型鸟类,都是它们捕捉的对象。2005年5月,科学家上岛考察时观察到,一只小鸟撞上了一张蛛网,开始时小鸟张开翅膀不停地抖动,每抖动一下,蛛网就跟着摇晃一阵子。后来,因为蛛网黏性太强,小鸟无法挣脱,渐渐地不再动弹,蛛网也稳定了下来。这时,科学家走上前去,想取下小鸟放飞,却发现蜘蛛已爬上蜘网并向小鸟发起了进攻,在蜘蛛和小鸟之间立即爆发了一场战争……战斗犹酣时,一条蛇岛蝮蛇出现了,只见它顺着树枝慢慢地爬过来,在离小鸟还有一定距离时猛然射向小鸟,咬住小鸟并一起滚落到地上。就这样,小鸟就成了蛇岛蝮蛇的一顿美餐。
人蛇共处
1980年,蛇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人蛇共处一岛的日子开始了。
刚上岛时,因为怕被蛇咬,工作人员身穿特制防护服,头戴竹头罩,脚蹬皮长靴,外面再绑上厚厚的护腿,手上也戴着长统皮手套,可谓全副武装。慢慢地,随着蛇岛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掀开,随着对蛇岛蝮蛇了解的加深,人们对岛上的毒蛇不再那么畏惧,在人与蛇之间建立起了和谐共处的关系。
蛇可以一年不吃东西,可是离不开淡水。1989年,蛇岛大旱,岛上的蛇快渴死了,保护区借调海军的巡逻舰运来“救命水”,再用800个脸盆将水分布到蛇岛各处。结果奇迹出现——岛上所有的蛇都现身了!只见一条条蛇从岩缝内、草丛里、树枝上……以最快的速度爬到脸盆前,一头扎进盆里大口喝水。设想一下,保护区内有2万多条蛇,同时围在800多个脸盆边喝水,该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啊!那一年,岛上没有一条蛇因缺水渴死。现在,蛇岛上已经建起了蓄水池、储水窖和水井,人们再也不会为干旱缺水发愁了。修建蓄水池积攒雨水还可以吸引候鸟饮水,相对延长了候鸟停留蛇岛的时间,为蛇岛蝮蛇提供了充足的食源。
蛇岛蝮蛇是一种珍贵的生物资源,浑身都是宝,蛇蜕、蛇皮、蛇胆、蛇毒,全蛇均可入药,有着非常广泛的药用前景,特别是蛇毒。中国医科大学利用蛇岛蝮蛇的蛇毒研制出蛇岛蝮蛇抗栓酶,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和一些疑难杂症。
取蛇毒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取毒的方法很简单:用手抓住蛇的头部,把蛇嘴顶在一个小杯口上,让蛇牙压在杯口里,再用手压蛇的毒腺,蛇毒就喷出来了。每50条蛇岛蝮蛇才能取1克蛇毒。合理取蛇毒不会对蛇有任何伤害,但常会对取蛇毒的人造成伤害,蛇岛上的工作人员几乎人人都有被蛇咬的经历。一年春季,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赵德碧抓住一条蛇正在取毒时,另一条蛇向他发起进攻,他的腿被咬了两个洞。具有丰富经验的赵德碧迅速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和绳子,用绳子紧紧地勒住伤口上部,用刀割开被咬部位,使劲把毒血挤出来,然后用干树枝点火烤。在对伤口进行了紧急处理后,他赶紧下岛,经半个月治疗才痊愈。
关键词
蛇岛上究竟有多少蛇岛蝮蛇?最早的记载见于日本人森为三于1932年发表的《旅顺海外孤岛蝮蛇之报告》,文中说岛上有50万条毒蛇。1933年,日本人小林胜发表一篇题为《十万条毒蛇蟠居于蛇岛之奇观》的文章。1957年,我国著名蛇类专家伍律先生亲自到蛇岛考察,得出结论为5万条。前人对蛇岛蝮蛇的估计虽然有些偏高甚至盲目,但在保护区成立之前蛇岛蝮蛇大量减少却是事实。1937年,日本人从蛇岛采捕了7000余条蛇岛蝮蛇偷运到台湾。1956年至1958年,旅大麻风病防治所先后17次共采集了3600多条蛇岛蝮蛇制成蛇酒和蛇粉用于治疗麻风病。1958年6月,由于空军打靶误投弹到蛇岛,引起岛上大火,烧死蛇岛蝮蛇无数。在保护区成立前,蛇岛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滥捕乱抓的现象也非常严重。
1980年,保护区成立,工作人员对全岛进行踏查,估计蛇岛蝮蛇数量约为1万条。20多年来,通过实施封岛育蛇、禁止外来人员登岛,特别是近几年实施抑制粉葛藤的蔓延、对密林实行间伐、治理滑坡、修建蓄水池、治疗蛇岛蝮蛇口腔炎、捕杀褐家鼠等措施,蛇岛蝮蛇的生存环境大大改善,种群数量出现了逐年递增的喜人景象。2005年,经过缜密的计算确定,蛇岛蝮蛇现存种群数量为2万余条。
蛇岛知多少
人们从恐惧到认识和了解蛇岛,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历程,今天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使我们对它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蛇岛蝮蛇的祖先是谁?
野外考察发现,现今分布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及其附近岛屿的5种(包括亚种)蝮蛇以及千山以南辽东半岛上的一种蝮蛇,无论在形态上还是习性上都与蛇岛蝮蛇相近,由此可以认定蛇岛蝮蛇是由分布在辽东半岛的千山蝮蛇演化而来的,也即是说,千山蝮蛇是蛇岛蝮蛇的祖先。不过,经过长时间的地理隔离,现在蛇岛蝮蛇与千山蝮蛇己经分化成为两个不同的地理亚种。
为什么蛇岛上只有一种蛇?
关键词
点击图片翻页
较为合理的解释是:蛇岛在形成初期,岛上可能存在有目前辽东半岛所分布的其他蛇类,但由于岛上自然条件所限,食物链结构比较简单,又没有淡水,致使那些以鱼类和两栖类为生的蛇类无法生存,逐渐灭绝。在蛇岛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地层断裂的强大压力,岛上到处都有挤压隆起的褶皱,小的断裂也很多,纵横交错,还有由风化侵蚀所形成的许多石缝或岩洞,既有利于地下水蓄积和植物生长,又为蛇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和越冬场所,满足了蛇岛蝮蛇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使之得以繁衍生存。这也是其他岛屿没有成为蛇岛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们最初是怎样认识蛇岛的?
旅顺的渔民世代在海上捕鱼,很久以前就发现蛇岛上有很多蛇,他们把蛇崇为“小龙”,将蛇岛称为“小龙山”或“蟒岛”,还在岛上建庙供奉,至今还流传着很多有关蛇岛的神话传说。
上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关东厅”海务局派人去岛上修建灯塔,遇到大量毒蛇,畏惧而归。后来回忆说:“无论哪一个山坡,统统被蛇占领。身前身后完全被蛇包围,那真是连插足的地方都没有。”1931年,日本学者长谷川秀治登岛考察。他这样描述:“放眼望去,真是蛇的海洋,甚是壮观!毒蛇之多,别说道路上,就是在石头上也伸手可捉,岩石上毒蛇成堆,可以说,平均每3平方米就有两条以上的毒蛇。”1933年,日本学者小林胜描述说:“这个岛的岩石上、树上、草上,至少有10万条以上的毒蛇张着嘴等待着。没有空闲的地方,走一步就得站住,再走第二步,有时吓得不得不惊叫起来。所有的树上一定有二三条蛇,一寸粗的树枝上也会有蛇,若是怕蛇的人会吓得面色苍白鼻子流血。左看是蛇,右看也是蛇,正像文学上所说的,无立足之地。稍不注意就会踩着一两条。如果被毒蛇咬的话可以想象其后果,会使你冷汗直流。”
我国科学家对蛇岛的考察始于上世纪50年代。那时由于对蛇岛及蛇岛蝮蛇了解甚少,初登蛇岛的科考队员们都全副武装,如临大敌。即使是在天热如火的6月,人们都里穿棉衣棉裤,外套帆布防护服,头戴眼前镶着透明胶片的竹罩,竹罩下连着布做的套子,套在脖子上用带子扣住。脚上除穿厚袜子和长统皮靴外,外面还紧紧地扎上厚帆布做的护腿。手上戴衬厚绒的皮手套,再戴上衬绒的长统皮手套。总之,要求护身装备的厚度在1厘米以上(因为蛇岛蝮蛇的毒牙长度多在1厘米以内)。人们还准备了铁鞋套,但穿上根本无法走路,只好放弃。人们在居住的帐篷周围挖深沟,往沟里洒煤油和剧毒“六六六”农药,夜间还安排人轮流巡视……足见人们最初对这个“毒蛇王国”的恐惧。后来,随着科考工作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蛇岛上的蛇虽然有毒但却老实温和,只要不碰它们,哪怕近在咫尺也不会主动袭人。
关键词
点击图片翻页
蛇岛蝮蛇为什么要夏眠?
冬眠是爬行动物的普遍特征,是由低温导致的蛰伏状态。一旦动物不能把体温保持在一定温度的时候,它们就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躲起来。蛇岛蝮蛇除了冬眠外还有夏眠的习性。人们在每年6月至8月中旬上岛时,很少能看到蝮蛇,原因就是它们都夏眠了。夏眠与冬眠有着本质区别。蛇在夏眠时并没有进入蛰伏状态,所谓夏眠实为避暑,逃到地下较为阴凉的地方躲避高温酷暑和食物淡季,减少能量消耗,其生理代谢仍然很活跃,如遇阴天下雨还会出来吸吮草叶上的水滴以补充散失的水分。夏眠场所多选择在岩石下,约占70%;其次是在草丛或枯枝落叶下面,约占30%。生活在辽东半岛的蛇岛蝮蛇千山亚种就没有夏眠现象,说明夏眠行为是蛇岛上的蝮蛇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蚂蚁真的能吃蛇吗?
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生活着一种“食蛇蚁”,一旦它们发现蛇,在很短时间内便能成群结队地布于蛇的周围,然后爬上蛇身,分泌出一种黏液将自己黏附在蛇身上。由于这种黏液含有腐蚀性酸,蛇黏上这种液体后,蛇皮就会腐烂裂开,蛇全身动弹不了,只有听凭食蛇蚁的摆布。
人们发现,在蛇岛上,体表有伤或生有寄生虫的老年蛇岛蝮蛇也经常受到一种黑蚂蚁的攻击。它们成群聚集在蛇的伤口处,吃掉肋骨上的肉并钻进内脏里,无论蛇怎样剧烈地扭动身体,也摆脱不了蚂蚁对它的攻击。经过一段时间后,一条蛇就只剩下一堆白骨了。
蛇岛蝮蛇会主动攻击人吗?
蛇岛远离大陆,在没有人类活动以前的上千万年间,蛇岛蝮蛇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天敌的侵袭,以至它们至今对外界的干扰仍然反应迟缓。只有在人触摸到它们时,才会慢慢地离去。蛇岛蝮蛇虽然拥有让人致命的防卫武器,但和其他动物一样,它们对人的第一反应仍然是逃避。只要你不发起攻击,它们就会和你对峙很长时间,一有机会还会首选“走为上策”,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会进行自卫反击。
每条蛇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活动区域,对于选中的领地,它都要固守和捍卫,如有同类侵入便会向对方发出警告和恐吓。面对入侵者,它先将头颈略微扬起,怒目而视,不停地吐出分叉的舌头,头颈和身体频频做前后搐动,尾巴剧烈抖动敲打树干,直至对方让步离开。如果入侵者不退让,它也不会与之撕咬,而是顺从友善地让其通过或者与其和睦为邻。
鼠与蛇如何共处?
蛇岛上的褐家鼠究竟是岛上固有的还是渔船带上去的,说法不一。但褐家鼠能在一个遍地都是毒蛇的孤岛上生存下来实属不易。俗话说“冤家路窄”,蛇与鼠生来就是死对头,蛇是鼠的天敌,鼠也天性惧怕蛇。可是,偏偏在小小的蛇岛上,蛇与鼠成了邻居。在蛇活动季节,褐家鼠只能在夜间活动,稍不留神就会葬身蛇腹,就连居住的洞穴也常被蛇“光顾”,运气不好还会被“满门抄斩”。只有到了寒冷的冬季,所有的蛇都钻到地下冬眠后,鼠才敢明目张胆地当一把“山大王”。
关键词
点击图片翻页
生活在大陆的褐家鼠大多穴居在人类的房舍内外,一般以五谷杂粮等农作物为主要食物。而生活在蛇岛上的褐家鼠多栖息于山上,或山下海岸的岩石洞穴中。同蛇岛蝮蛇一样,鼠由于长期生活在缺少食物的海岛上,其生活习性发生变化,对海鲜特别感兴趣,经常在退潮之后集体去“赶海”,把“海货”搬回家慢慢享用。在鼠洞内及附近常可发现破碎的海胆壳和蟹壳,在鼠的胃里和粪便中也有很多未被消化的小海螺角质盖等。不过,褐家鼠能生存到今天,也受益于蛇岛蝮蛇。每年春秋两季,许多被蛇咬死但吞不下的松雀鹰、斑鸠、猫头鹰等大型鸟类成了鼠的美餐。
蛇岛蝮蛇如何捕食鸟类?
关键词
点击图片翻页
缠在树上和盘在岩石上的蛇,往往将头伏在枝头或石沿上方,潜在草地上的蛇则将头伏在疏草的空地上,这些地方经常是小鸟的落地目标。无论在哪里猎食,蛇都将身体的前段盘曲成压缩弹簧状,身体后部及尾巴缠在树枝上或固着在岩缝中。在固定的地方等鸟飞落,其概率是相当低的,但小鸟一旦飞落在射程之内,蛇就以身体后部为支撑点,弹簧状的身体迅速出击,准确击中目标。如果小鸟落的距离稍远,蛇便一个鱼跃咬住猎物,一同落在地上。甚至小鸟在蛇的头上方掠过时,蛇也能在瞬间腾空而起将其捕获。鸟被咬住后拼命挣扎,发出“吱吱”的刺耳的尖叫声。即便鸟挣脱蛇口也难免一死,因为哪怕刺进一点点蛇毒,也会很快随着鸟的血液循环全身使鸟中毒而死。被蛇咬后,小型鸟类只需两三分钟,稍大一些的鸟类只需三五分钟就会毙命。被咬中的鸟无论躲到哪里,蛇都会凭着嗅觉找到,而后从头部开始慢慢吞掉。
初上蛇岛为什么很难发现蛇岛蝮蛇?
关键词
尽管蛇岛到处都是蛇,可初上岛的人很难发现蛇,登山时一不小心,不是手扶在蛇身上,就是脚踩在蛇身上了。原因是,蛇岛蝮蛇身着一身瓦灰色的“外衣”,与树干和周边的环境十分相似,具有良好的隐蔽性。伪装是一种生存技能,而蛇岛蝮蛇的隐身术十分高超。缠在树上的蛇,往往把自己伪装成一条树枝,或者将身体的大部分隐藏在树叶底下,露在外面的头很像是一个树结;伏在岩石上的蛇,往往把身体隐藏在岩缝和草丛中,或者将身体顺着石棱、石角盘曲,很像天然纹理;潜在地上的蛇,则将身体完全藏在草丛里,只将头部露在外面,让人很难发现……蛇岛蝮蛇的这种伪装行为使之更加有效地猎取食物,同时也防止了太阳的照晒和天敌的袭击。
保护蛇岛意义何在?
蛇岛属于大陆岛,是一个半开放的岛屿生态系统,基本上构成了以蛇岛蝮蛇为顶级消费,候鸟和褐家鼠为次级消费,昆虫、陆生无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为三级消费,植物为初级生产者的一条简单的、金字塔型的食物链结构。蛇岛蝮蛇的保护与鸟类及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只有保护好鸟类及其生存的环境才能保护好蛇岛。而且蛇岛蝮蛇的保护是全球性的,如果鸟类减少或改变迁徙路线,蛇岛蝮蛇也难逃厄运。
保护蛇岛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蛇岛是一大奇观,是世界级自然遗产。在一个小小的海岛上生存着数以万计的单一种类蝮蛇,经久不衰,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其次,蛇岛是一个物种基因库,是蛇岛蝮蛇模式种原产地,保护蛇岛就是保护生物物种、遗传基因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第三,蛇岛是一个天然实验室。对于研究近海岛屿生态系统、物种起源与进化、生物遗传、个体和种群生态、动物行为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四,蛇岛是一个资源宝库。蛇岛蝮蛇的蛇毒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含有20多种蛋白酶,对攻克脑血栓、脉管炎及癌症等疾病具有极高的价值。我国的第一支“蝮蛇抗栓酶”就是用蛇岛蝮蛇毒制成的。
今天,蛇岛还有很多的不解之谜,如:蛇岛的环境容量有多大?蛇岛蝮蛇靠什么去辨别方向?长期近亲繁殖会使蛇岛蝮蛇种群退化吗?蛇岛蝮蛇为什么能交配一次连续几年产仔?蛇岛蝮蛇在自然状态下的寿命有多长?其他岛屿为什么没有成为蛇岛?等等,这些都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探索。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蛛网飞跃怎么弄好看和飞越丛林游玩攻略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